01 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分析(如何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產業結構升級)

时间:2024-05-15 04:46:28 编辑: 来源:

2017我國服務貿易規模 我國服務貿易規模與結構分析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空前發展以及全球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的推動下,全球經濟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型的趨勢。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信息、通訊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則大大提高了服務的可貿易性,世界服務貿易也因此取得了長足發展。1980—2008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從3650億美元擴大到37313億美元,28年間增長了10倍,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占世界貿易總出口的比重從七分之一提高到近四分之一。

近10年來,中國服務貿易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719億美元增至2009年的2867億美元。在總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卻表現為持續的貿易逆差,貿易競爭力低下,現代服務貿易部門比重增長緩慢甚至下降,傳統服務貿易部門比重偏高,這與世界服務貿易結構的演變趨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服務貿易規模與結構界定

服務貿易規模指服務貿易總量,包括服務貿易進口額,出口額和進出口總額。服務貿易結構是某一類服務貿易的出口或進口額占全部服務貿易出口或進口額的比重。

目前,我國統計把服務貿易分為運輸,旅游,通訊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買粉絲、廣告和宣傳、電影,音像及其他商業服務。本文將我國服務貿易進一步按附加值高低分為三大類:傳統服務貿易、現代服務貿易和其他商業服務貿易。現代服務貿易是相對傳統服務貿易來說的,傳統服務貿易附加值比較低,包括運輸和旅游服務,現代服務貿易附加值較高,包括通訊服務、建筑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買粉絲、廣告和宣傳、電影和音像;其他商業服務貿易是除了上述兩大類以外的服務貿易。從附加值高低的角度對一國的貿易結構進行研究,不僅可以考察一國的技術應用情況,同時也能反映出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情況。

二、我國服務貿易規模與結構分析

(一)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分析

總體來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的44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2867億美元,增長了65.16倍;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也從0.6%增加到6.5%。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國中的排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但是服務貿易自1992年進口額92億美元超出出口額后,連續出現了近20年的貿易逆差。加入WTO后服務貿易逆差更加擴大,2009年服務貿易逆差達295億美元。

分階段來看,我國服務貿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服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服務進出口分別從1982年的18.7億美元和24.8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1580億美元和1286億美元,27年間分別增長84.5倍和51.9倍。期間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存在兩個重要的分界點,一是以1992年為服務貿易順差轉為逆差的分界點,該年之前我國服務貿易均為順差,本階段我國服務總出口額達402.8億美元,進口279.09億美元,累積凈外匯收入123.71億美元。第二階段自1992年起,除個別年份外,服務貿易均為逆差。該階段年均保持29.3%的增長速度,其中進口年均增長32.4%,出口年均增速26.1%,進口規模和增速均超過出口,服務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另一個分界點是2001年11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是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第三個階段。該階段正逢我國入世初期,我國開始履行入世承諾,大大降低了國內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使一向封閉的國內服務生產者置身于國際強手的競爭中,服務貿易此時的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并被賦予了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重任。至今該階段平均增速為19.4%,其中出口平均增速19.45,進口平均增速為19.5%,服務部門逆差有增無減,傳統服務貿易逆差由2002年的29.1億美元上升到2009年270.3億美元,而現代服務貿易額逆差也持續上升,由2002年的76.2億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3.9億美元。但是此階段現代服務貿易額比重出現持續上升趨勢。

(二)我國服務貿易結構分析

1.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分析

根據1997-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分類統計數據,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門,旅游服務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除2003年和2009年外,表現為逐年穩定上升的趨勢。從1997年的120.7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高點408.4 億美元,在服務貿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從1997年的49.3%上升到2001年的高點54.1%,此后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又出現反彈,比重由2008年的27.9%升到2009年的30.9%,其他商業服務出口從1997-2005年一直占服務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從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5年后位居第三位,所占比重仍呈下降趨勢,2009年為19.2%。運輸服務比重基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并在2006年達到了23%,躍居第二大服務貿易出口部門。此外,建筑服務和買粉絲服務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2009年占比達7.4%和14.5%。其他服務部門出口比重較低,但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從附加值高低的出口結構來看,傳統服務貿易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但是依然占據整個服務貿易出口的半壁江山,從2001年的高點68.2%逐年下降,一直到2009年為49.2%。現代服務貿易基本呈上升趨勢,尤其在2001年以后上升趨勢明顯,從2001年的9.7%上升到2009年的31.3%,9年間增長了近2.5倍,并在2008年比重首次超過其他商業服務。其他商業服務比重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期間偶有反彈,但幅度很小,2008年后已經居于現代服務貿易之后了。

2.我國服務貿易進口結構分析

根據1997-2009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口分項目統計數據,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一直是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的三大主要部門。2003年之前旅游服務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但是比重先升后降,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又降至2008年的22.9%,為第二大服務進口部門。運輸服務進口表現為先降后升再降的趨勢,2003年躍居第一位,成為中國服務貿易進口第一大部門,2006年占比達34.3%的高點后又出現下降趨勢,到2009年比重為29.5%。其他商業服務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間波動,但整體大致呈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保險、買粉絲、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呈現出較快的增長趨勢。

貿易結構是什么

廣義的貿易結構(Composition of Trade)主要是指一定時期內貿易中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構成情況,一般稱為貿易結構。

狹義的貿易結構主要是指一定時期內貨物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情況。一般稱為商品貿易結構。

1、對外貿易結構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在其貿易額中所占的比重。

2、國際貿易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貨物貿易額和服務貿易額在國際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3、對外貿易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出口貿易中各種商品的構成,即某大類或某種商品進出口貿易與整個進出口貿易額之比,以份額表示。

擴展資料:

如何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產業結構升級

資料部分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一、技術進步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機理

1、直接作用

俗話說,“貿易是流,產業是源”,一國服務貿易結構優化正是其服務產業結構合理的外在體現,因此,技術進步促進服務產業結構優化是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的直接動力。技術進步對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升級的直接作用在于技術進步使服務領域的許多“非貿易品”轉變為“可貿易”,技術進步對服務產業結構變動的直接作用就在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促進了許多現代服務領域的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不僅能夠衍生出一些新興服務部門,推動其他行業生產率的提高,還能提高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其結果是在服務出口中,傳統服務業的競爭力變強,技術進步衍生出來的一些新興服務業不斷豐富服務出口的品種,隨著一國現代服務出口的快速增長,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自然就比原先優化了。

2、間接作用

技術進步對服務貿易結構優化升級還通過以下間接方式產生作用:一是刺激服務業需求結構。需求結構變化是產業結構變化與技術進步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需求結構發生實質性變化之前,必須先有某項技術突破或更新。以美容業為例,美容技術的迅速變革降低了價格,提高了美容質量,從而刺激了需求的增長,對美容服務的需求的增長刺激了技術變革,擴大了平均的交易規模和減少了美容師的空閑時間,從而提高了生產率,進而增進了美容業的產出增長。二是影響就業結構,當技術進步對某一服務部門產生作用之時,一個很迫切的需要便是提高該部門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術含量。當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進入一國服務行業的時候,該國的現代服務業水平就會得到提升,服務出口結構就會趨于優化。三是影響區域結構。在一些制造業較為發達的地區,客觀上也需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這些地區往往是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同時得到發展,我國的上海就是一個例證。

綜上所述,技術進步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是混合的、交融的,服務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往往是技術進步所發生的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互動的結果。

二、兩種技術進步模式對不同國家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變化的影響與條件

(一)影響

一般來說,技術進步水平提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技術模仿與技術創新。技術模仿包含引進技術與消化吸收兩部分內容,它具有低投入、低風險、市場適應性強的特點,因此,成功的模仿降低了創新的風險進而降低了創新的價格。技術創新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特點,技術創新是在技術自身發展中實現了重大突破。在知識經濟時代,高品質的新興服務產品是技術創新的載體,故技術創新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力最大。我國學者張明星等人認為一國技術進步水平的大小取決于技術模仿能力與技術創新能力之和,只是發達國家更傾向于技術創新,而欠發達國家更傾向于技術模仿。

(二)條件

創新和模仿都是有條件的,都需要本國擁有相應存量的人力資本水平,都需要知識、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積累以及制度的配套。我國學者楊俊等人認為,對發達國家技術的吸收、轉移與模仿,需要后進國具備一定的人力資本基礎,當一國人力資本水平達到模仿的“門檻”后,才能實現對先進技術的有效模仿。各國實踐表明,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受制于低的人力資本水平,并未能完成對先進技術的有效模仿,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相對于技術模仿,技術創新不僅對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的要求更高,而且它需要一國同時具備充分的制度環境、創新環境等宏微觀因素的前提下才會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對于服務業來說,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優化升級總是與其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緊密相關,而現代服務業的生產對人力資本要素的要求比其他行業要求更高,因此,一國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對人力資本的要求也更高。

三、技術進步模式與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優化升級的相關性分析——對美國與印度的數據比較

(一)指標選擇

通過以上理論分析可知,技術進步對一國服務貿易結構變動特別是出口結構變動有重大影響,而且不同技術進步模式對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結構優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