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貴州對外貿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以下列(四川的經濟)

时间:2024-05-06 22:45:41 编辑: 来源:

定位、市場定位,從整體策劃上提高了戰略眼光;其次是企業發展貼近了貴州經濟發展主線,產業選擇、產品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貴州特色經濟發展方向,確定了迅速將貴州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產業發展模式;再就是企業更加注重技術進步,通過采用高新技術及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大了高新技術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比例;還有一點就是企業的市場意識大大提高,很多企業都充分認識到:必須從企業質量、技術管理、信息化技術采用、營銷策略制定、人才引進及培訓、企業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等方面作出努力,才能提高企業整體競爭力。

二、2005年貴州省中小企業局主要工作情況

2005年,省中小企業局(省非公辦)按照工作職責,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經濟工作方針,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指導下,以創造公平發展環境和促進建立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重點,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支持、引導和促進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一)全面宣傳貫徹國家方針政策,認真部署各項工作。

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宣傳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推進全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省中小企業局(省非公辦)還分別召開了“全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工作座談會”“全省典當行業工作會”和“全省擔保行業工作會”,統一部署各項工作;并通過電視臺和在《貴州日報》開辟專版等,邀請省領導和組織各有關部門、單位、企業廣泛宣傳,為我省加快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以優化發展環境和完善服務體系為重點,研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

組成《貴州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起草小組,完成了省人大的立法調研。為貫徹落實國務院3號文,按省政府要求和省經貿委黨組的指示,組成調研工作小組,通過實地考察、召開多種形式座談會、發函征求意見稿等形式,完成《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送審稿)》,已于10月26日報省政府審議批準。

(三)加大了對我省成長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服務體系建設等,扶持了一批優勢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2005年,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實施,共拉動投資13.97億元,共計安排項目104項,其中,貼息36個項目758萬元,補助68個項目1242萬元。為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制定了《貴州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2005年項目申請指南》。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10項,安排資金630萬元。另外,組織了500萬元額度技改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和審批工作,共計26個項目。初步建立了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庫,第一批有500多個項目入庫,為項目跟蹤、項目服務創造了基礎條件。

(四)建立和完善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005年2月初,開通了“中國中小企業貴州信息網”,為全省中小企業搭建起信息交流平臺,點擊率已超過了25萬次。配合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啟動“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對各類人員進行有關宏觀經濟政策、企業經營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培訓,舉辦24期培訓班,共培訓3224人。指導幫助各地因地制宜建設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已建立13個縣級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服務中心。聯系、指導中介組織為非公有制經濟搞好服務。通過省非公有制經濟投訴中心,受理非公有制企業的一些投訴,幫助協調,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開展法律買粉絲、維權服務工作。

(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測算體系。

與省統計局聯合作制定了《貴州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體系建設方案》,已于2005年下半年開始試運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肯定。開展貴州省非公有制經濟現狀調查,并撰寫出《貴州省非公有制經濟現狀調查研究報告(初稿)》。

(六)積極開拓市場并加強交流合作。

組團參加“第二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貴州代表組織了51家企業參展,共設42個展位,總成交額達4.5億元,省中小企業局還獲得中博會組委會頒發的優秀組織獎。組織我省中小企業及非公有制企業參加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教育部組織的“2005年第三屆全國中小企業網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招聘活動”。截止6月活動結束,我省已有160余家企業在網上招聘,設立360個工作崗位,招聘了近1500人,在全國排名第15位。

(七)幫助、支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解決融資難、貸款難和擔保難問題。

加快我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工作,加強擔保機構、金融機構與政府間的密切合作,幫助擔保機構利用國家有關政策合作開發信用擔保等金融產品,切實解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融資難、擔保難問題。加大對典當行業的規范管理和行業服務,使其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起到積極補充作用。

三、200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6年,貴州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圍繞全面建設貴州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堅持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保障權益、加快發展的方針,強化服務為宗旨,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營造發展環境,加大工作力度,建好服務平臺,維護公平競爭,保護合法權益。著力解決貴州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企業活力問題,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成長型中小企業,為今后的全面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一)繼續以優化發展環境為重點,推進法規體系建設。抓緊《貴州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草稿)》的地方法規立法調研工作,爭取2006年進入省人大立法程序。力爭出臺《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切實貫徹落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協調機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做好“十一五”貴州省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工作。科學組織,加強協調,扎實推進,認真制定好我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十一五”戰略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監測體系統,及時掌握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生產經營狀況和發展趨勢。配合省減負辦,治理向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切實減輕中小企業及非公有制企業負擔。

(三)推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扶持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推動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信息化,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強對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規劃和引導。支持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市場,參加各種投資展銷會,提高市場競爭力。圍繞旅游支柱產業的發展,積極籌備2006年“多彩貴州”旅游商品設計大賽、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選撥大賽和旅游商品展銷大會(簡稱“旅游商品兩賽一會”)。對全省重點貧困縣、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進行調研,制定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四)培育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進和拓寬服務手段。重點圍繞信用擔保、投融資、創業輔導、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信息、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著力推進全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堅持突出重點,充分發揮社會民間組織、科研機構的作用,整合資源,構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服務平臺。繼續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和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提高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素質。

(五)著力推動和解決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融資難問題。規范、推動和扶持信用擔保業及典當業的健康發展,探索設立再擔保機構。鼓勵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上市融資,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建立創業投資機制,支持中小企業投資機構的設立和發展。

四、意見和建議

(一)建議國家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銀河培訓工程”等項目,在我省中小企業及非公有制企業中反響很大、很好。但我們認為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數額太少,希望中央財政大幅增加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并且積極與各省(市、自治區)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管理部門進行項目合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支持作用。

(二)建議國家繼續擴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融資途徑。利用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推動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完善擔保的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加強監督管理。要求各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轉變服務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簡化審貸手續,完善授信制度,擴大信貸比例,提高工作效率,開發適應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

(三)建議建立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制度。現行統計體系中沒有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口徑,難以獲得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完整數據。建議國家統計部門建立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統計體系,加強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的統計核算和動態監測,以便系統、全面、準確的掌握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為促進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

(四)鑒于西部地區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普遍存在總量小、企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技術水平較低、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建議國家加大對西部地區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和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對西部地區的資金支持力度,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安排及培訓、考察上給予傾斜,適當從優。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加大中、東、西部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相互交流的組織力度,促進各地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匯總

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云南省元謀縣,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征(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于打獵和采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已經掌握磨制、鉆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 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水稻,飼養水牛,定居(干欄式建筑)。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陜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粟、麻、蔬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