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各國制定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4-05-04 06:11:31 编辑: 来源:

額i至于農場主的費用支出,農場主有權從獲得的收入中扣出全

部支出,因而農場主得以靈活核算純收入的數額i農場主可依據

預計物價上漲速度,確定最有利的收支比例,以運用最低稅率或

推遲至下年度支付稅款。美國對農業的稅制優惠的另一方面在于

將某些生產資料的投資列入日常開支,并在一年內全部沖銷。這

些開支包括:葡萄園進入運營以前的費用、補充生產畜群以前的

牛犢培育費用、土地清理費用、土壤施用石灰費用、環保費用

(其幅度可達應征費用的25%)。這種稅制優惠的一個補充效益

在于,對土壤改良、土地和水資源保護、培育畜群等方而的投資

不課稅,從而有助于減少納稅總額。美國還對資本增殖實行一種

特別稅,資本增殖優惠稅率對于擴大畜群、營造多年生森林、土

地改良等投資,給予了特殊的激勵。在美國,使用雇傭勞力的農

場主往往還不須支付失業稅.僅僅在農場主雇傭工人10名以上,

年內勞動20周以上或者工人工資的費用很多的情況下,農場主

才是這一稅種的納稅者。

對農業(主要是糧食)實行財政補貼。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農業(主

要是糧食)實行補貼,現已成為一種普通的世界經濟現象。環顧

全球,從經濟高度發達、農業完全機械化的美、日及西歐各國,

到經濟貧窮落后、農業仍處于人工勞動狀態的非洲、拉丁美洲和

亞洲的許多國家,都以不同形式對糧食提供補貼,成為糧食政策

和價格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實行

“新政”以來,對糧食實行多種支持性補貼。歐共體多次通過法

律形式,確定對糧食的補貼形式和數額。位于南美的發展中大國

巴西,為了實現<農業綱要)中規定的糧食自給目標,對糧食采

取了多種形式的補貼。更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非價格手段,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率。像孟加拉國、埃及、肯尼亞、約旦、

馬耳他、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塞內加爾、沙持阿拉

伯等國都采用非價格政策,對糧食提供補貼。目前,各國對農業

(主要是糧食)的補貼額均有增無減,相當巨大。如加拿大,僅

1986年就通過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業穩定法補貼、作物保險等

補貼措施,向農民提供相當于其農業產值18.29%的收入補貼。

美國則通過差價補貼、作物保險、災害補貼等手段,使其直接補

貼串達到15.62%。還有日本為3.48%,溴大利亞2.72%。

世界各國對農業(主要是糧食)的補貼名目繁多,總體上可

以概括為如下8個目標特征: (1)把補貼與穩定生產、穩定市

場、穩定糧食制品供給相結合;(2)把補貼與總量、結構供求平

衡相結合;(3)把補貼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4)把補貼

與增強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競爭能力相結合;(5)把補貼與開發自

然條件較差地區的經濟相結合;(6)把補貼與社會保障,即滿足

低收入階層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相結合;(7)把補貼與合理提高

農民收入相結合;(8)把補貼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當然,不同國

家和地區,對農業補貼的范圍、種類、形式,以及補貼金的來

源,均有差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將補貼劃分為不同的類

型。

按補貼功能劃分:一是促進生產型。一般糧食短缺國家都采

取多種補貼手段,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總產量。許多發

展中國家的補貼屬于此類。二是穩定供給型。大凡糧食嚴重過剩

國家,實施補貼所追求的目標在于:穩定糧食總產量.減輕大量

過剩造成的負擔,保持充分而穩定的供給。像歐共體把足夠供給

量確定為1.6億噸。三是調節流通型。以補貼手段調節地區、季

節、豐歉、品種,保證市場供應和滿足居民的需求。日本1986

年農產品市場營銷補貼串為1.44%,新西蘭相對較高,達

2.30%。加拿大、歐共體、美國、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四是加強

外貿型。糧食出口大國美國為了保持和擴大市場占有率,通過補

貼增強糧食競爭力,擴大糧食出口。五是社會扶貧型。通過支持

性補貼,扶持自然劣勢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使落后地區

脫貧致富。如歐共體把處于自然劣勢地區的地方劃分為二類地

區,主要分布在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

并對這些二類地區實施支持性補貼。在80年代末,德國為扶貧

提供的補貼額高達7.4億德國馬克,約有24.4萬個農民家庭企

業獲得補貼。

按補貼對象劃分:一是生產者補貼。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

是發展中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提供補貼,以降低糧食生產者的生

產成本。補貼對象有化肥、農藥、植保劑、農用機械、農用柴油

等。如果把糧食生產者補貼的含義擴大到所有農業投入物,那

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商品基地建設、糧食和其他農產品

市場建設、江河和海岸線保護與治理等,也都可列入生產者支持

性補貼的范圍。二是消費者補貼。相當多的、貧窮的發展中國

家.把糧食補貼與社會保障政策相結合,以較低的供應價格滿足

低收入居民的需求。補貼的辦法各異,如平價供應糧食或主要食

品,實行糧食或主食面包配給制,或者對員貧因居民實行目標補

貼。但消費者補貼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可獲得一份“補貼的蛋糕”,

而是補貼社會員貧窮的消費者。三是經營者補貼。一些糧食出口

國為鼓勵擴大出口向經營者提供糧食出口補貼。像歐共體在糧食

法規中確定,對糧食及其制品面粉、大麥芽等.依據出口數量、

質量和出口地區提供補貼。不過,出口補貼有嚴格界限,如對小

麥的出口量確定在1300—1400萬噸之間,在這個數量之內的小

麥出口可獲得出口補貼;超過的總量則不予補貼。此外,對糧食

倉儲也提供補貼,保證糧食均衡上市。

除了上面這些補貼之外.還有:糧食庫存過渡期補貼,即為

了平抑市場價格,鼓勵糧農儲存糧食的補貼;農田暫時休排補

貼,達主要是一些糧食過剩國采取的直接減少糧食總產量、平衡

供求的干預措施,如比利時、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制定了達一

補貼實施條例;自然災害補貼i農民斑遷補貼,像德國等不少國

家為了革新村容,美化環境,改善衛生條件或發展娛樂場所、建

造幼兒園、道路等公益需要,對農民家庭斑遷提供的補貼,或者

是為了鼓勵和幫助青年農民從事專業農業活動,對他們提供安家

補貼;土地轉讓補貼,以德國為典型,是為了促進農業結構調

整、擴大農業企業經營規模,通過經濟措施鼓勵無經營能力的企

業主、或者興趣已轉剛k農產業的企業主轉讓土地,對長期出租

土地的企業主提供土地轉讓補貼。

財政支農政策的功效是顯面易見的。它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

供了資金保障;優惠稅收政策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成本,增

加了他們的收益;財政補貼則可以穩定農業生產、市場,提高農

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收入,彌補農業比較利益低的

缺陷,實現社會穩定政策等。但是,財政支農政策的實施所帶來

的最大的 員直接的問題便是加重了財政負擔,特別是一些欠發

達國家,因財力有限面無法保證達一政策的落實。達也是多年

來,不少國家提出“縮減財政支農資金”的原因所在。

說明各國政府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答案】:(1)對外貿易政策的含義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在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總目標下,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對對外貿易活動進行有組織的管理和調節的行為。對外貿易政策是一國經濟政策體系與對外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政府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①促進出口,增加國民財富。早期重商主義者認為,只有貨幣才是財富,他們追求的目的是牟取對外貿易順差。雖然這種觀點已經遭到了很多的非議,在現實中也行不通,但是出口的確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已經成為一國經濟得以增長的發動機。所以,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以無視貿易的存在,都必須采取各種不同的政策來促進出口。

②通過制定對外貿易政策以適應自身制定經濟發展戰略。任何一屆政府的上臺都需要制定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例如,采取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就會制定較為開放和自由式的政策,對外貿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越是重要,它就越會主張在世界范圍內實行競爭和合作,加速自己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相反,采取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則對世界范圍內的貿易競爭和合作缺乏緊迫感,不僅如此,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的成長,它們還往往采取較為強硬的貿易保護政策。

④作為協調各利益集團的工具。不同對外貿易政策對本國不同利益集團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采用自由貿易政策則有利于出口集團、進出口貿易商和消費者,但不利于進口競爭集團。

⑤作為調整與其他國家關系的工具。一般情況下,一國往往對那些政治外交關系友好、經濟上不與自身構成威脅的國家開放國內市場,擴大商品與技術的出口;而對那些政治上或經濟上的敵對國家,則傾向于采用保護貿易政策。

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

保護本國的市場;

擴大本國產品的出口市場;

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改善;

積累資本或資金;

維護本國對外的經濟、政治關系;

促進經濟發展與穩定。(生產力、內外均衡)

各國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對外貿易政策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而制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出口貿易活動的準則。它集中體現為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法律、規章、條例及措施等。它既是一國總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1)保護本國市場;

(2)擴大本國產品的國外市場;

(3)優化產業結構;

(4)積累發展資金;

(5)維護和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關系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