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不可用是什么意思(apkpure是什么) - 副本

时间:2024-05-05 04:45:38 编辑: 来源:

apkpure是什么

APKPure是一款第三方的谷歌市場,它能讓你在不使用爬山工具的情況下下載谷歌市場的軟件。功能全面,和使用大多數的應用市場方法一樣,支持軟件更新提示,并且很多國內沒有的軟件,上面都可以搜索到。

1.輕巧但更強大的AndroidAppstoreulas應用程序,是一個獨立的,易于安裝的應用程序管理工具的集合。

2.更好的下載和更新不可用的應用程序的地方只有來自GooglePlay區域的免費Android用戶才能下載不可用的應用程序apk,您甚至無法在PlayStore搜索結果中找到它。發現新的Android游戲,并體驗令人興奮的冒險。適用于Android操作系統IceCreamSandwich4.0.3至6.0Marshmallow,包括:ips安裝程序,App&APK管理,APK下載等。現在就試試!

3.一鍵安裝免費APK&謎游戲和應用程序一鍵安裝任何免費的Android游戲.apk或.xapk文件,它將永遠保持最新。一旦安裝好,你就準備好了。

4.永遠不要使用太多的電池,我們認為應用程序應盡可能輕便。為了保持整個設備運行平穩,小尺寸應用程序意味著電池壽命長,存儲空間更小。贊助者適合利用高性能設備以及優化低端設備。沒有華麗的交互,沒有不必要的功能。

5.易于使用的定制Android可以讓您更輕松地下載,更新您喜愛的應用程序和游戲,如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Youtube以及許多Launcher應用程序。

update是什么意思

Update什么意思

什么聊天軟件最安全呢?

Signal 是最安全的聊天軟件,而它的可用性也不差

Signal 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聊天軟件,就連斯諾登也推薦它,而且,它的核心技術還被 Facebook、Google 等大公司采用。不過,作為一款開源軟件,而且開發者不多,它的可用性是否會非常糟糕?情況并非如此。如果你用過 Signal,你就知道它其實是很好上手的。

“Signal 項目起源于一個基本的想法,可用性乃是安全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Signal 的首席設計師 Tyler Reinhard 對 Fast買粉絲design 網站說,“如果軟件不可用,那么,即使它再安全,也沒有什么用。”

signal-1

Reinhard 表示,Signal 的開發過程是與眾不同的。在許多公司,設計師與隱私團隊分開工作。即使他們都把用戶利益放在首位,一些安全漏洞也不可避免,特別是在推出新功能或者新體驗的時候。

“如果說,設計師的角色是取悅用戶,并且超越用戶的期望。我覺得,最值得設計師關注的領域就是用戶的隱私,” Reinhard 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理念。”

不過,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Signal 面臨著諸多挑戰。為此,Signal 團隊也在不斷開發新功能,努力追趕著競爭對手。對于他們來說,每一項新功能不僅是設計上的挑戰,而且是一項加密技術上的挑戰。

signal-2

“我們必須首先思考隱私問題,因此,我們不能把其它人的東西拿過來,直接用到自己的產品上——這是其它大公司采用的模式。它們從某家初創公司那里獲取一項技術,扔到自己的平臺上,然后開始橫向擴展。” Reinhard 說。

這是因為,一些常見的交互很可能會侵犯我們的隱私。例如,“無限滾動” 讓你方便地查看聊天記錄,那是因為你的全部聊天記錄存在了遠程服務器上。“我們想要把這些功能提供給用戶,但是,一切都要從頭設計,” Reinhard 說,“當然,Signal 應該是更加有趣的,提供一些更加多樣的交互方式,但是,我們優先考慮的肯定是用戶的隱私需求。

求翻譯謝謝

我試著翻譯下大致意思哈~

啟用預提示:當耳機插上后,主輸出將被傳送到右聲道和提示輸出到左聲道。語音分享設置

同步:自動上傳記錄到你的語音分享賬戶。

登錄:登錄你的語音分享賬戶用于上傳。

密碼:你的語音分享密碼(僅用于語音分享賬戶身份驗證)。公共網絡

在谷歌上加入社區。

在facebook上加粉。

追隨DJstudio在推特上。

分享給朋友。

產品經理必修課(6):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到底是什么概念呢?發布于2012年的ISO 9241-210標準將用戶體驗定義為“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或者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這個概念當然比較嚴謹了,但不夠直觀。好的用戶體驗可以囊括很多產品的特性,讓用戶覺得滿意。

互聯網知名的信息構架專家、Semantic Studios總裁 Peter Morville曾經提到,他認為用戶體驗包含7個模塊,可以用蜂窩模型來展現。

模型中的內容包括:

• 有用性。面對的用戶需求是真實的。

• 可用性。功能可以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 滿意度。涉及情感設計的方面,比如圖形、品牌和形象等。

• 可找到。用戶能找到他們需求的東西。

• 可獲得。用戶能夠方便地完成操作,達到目的。

• 可靠性。讓用戶產生信任。

• 價值。產品要為投資人產生價值。

Steve Krug在《點石成金》(Don’t make me think)這本書里,提到的用戶體驗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有用性:能否幫助人們完成一些必需的事務?

• 可學習:人們能否明白如何使用它?

• 可記憶:人們每次使用的時候,是否都需要重新學習?

• 有效:它們能完成任務嗎?

• 高效:它們是否只需花費適當的時間和努力就能完成任務?

• 合乎期望:是人們想要的嗎?

著名的用戶研究專家《用戶體驗設計》的作者Whitney Quesenbery提出了5E原則,認為用戶體驗包含五個方面,如圖6-2所示。

• 有效性:實際可以等同于可用性或者有用性,就是這個產品能不能起到作用。

• 效率:產品應該是能提高使用者的效率的。

• 易學習:學習成本低。

• 容錯:防止用戶犯錯,以及修復錯誤的能力。

• 吸引力:從交互和視覺上讓用戶舒適并樂意使用。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用戶體驗要素》里的五層模型。這種分層方法比較全面,從策略層到視覺層非常清晰。

通過這些描述我們就不難看出,其實用戶體驗關注的就是讓產品友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或者反過來說讓用戶通過你的產品滿足需求時足夠方便、舒適和快捷。

跟用戶研究一樣,用戶體驗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而我見過的比較細致、個人比較喜歡的用戶體驗評價方法是 Web易用性大師 Jakob Nielsen提出的一些可用性的標準,也被稱為“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無論怎樣的用戶體驗方法都可以使用這種可用性原則進行檢驗。

所以下面就從這個角度出發,探討在這個框架下,我們要在用戶體驗方面達到的目標。Jakob Nielsen是從Web設計的角度來提出的可用性原則,以下根據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特點,經過了一定的改動,增加了“恢復現場原則”,并在最后補充了關于文案撰寫的一些建議。

保證界面的內容可見、狀態可見、變化可見。任何需要出現的信息都應當在該出現的地方出現。有時在設計的時候未必能想到,但當你作為用戶時卻經常會有“哦?這里不應該有介紹嗎?不應該有提醒嗎?”這樣的疑惑。

有些看起來是特別基本的要求,但很多產品都做不到。用戶找不到信息、不知道當前的情況、不明白發生了什么,這些都是不符合可見原則的例子。

比如,很多產品的空白頁面就是圖6-3(a)所示的樣子。

“我在哪兒呢?這里為什么是白花花的?這里是做什么用的?我能做什么?”都沒有告訴用戶。即使知道功能的用戶也會疑惑:這到底是沒有加載完,還是已經加載完了?頁面為什么是空的?我究竟該不該等待?等等。

而好的空白頁如圖6-3(b)所示。這個頁面的變化很顯著。它明確地告訴了你:這里是做什么的,現在為什么是空白的,而且提供了讓頁面不再空白的途徑,也就是告訴用戶現在可以做什么——點擊按鈕馬上就可以關注別人。

再比如,Facebook的加載頁面就不是白花花的一片,而是一張偽縮略圖,如圖6-4所示。這樣用戶的感知就會非常不同,清楚當前正在加載并且大致了解到會加載什么東西。

讓功能操作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其實在已經之前提到了場景在需求分析中的意義。場景在功能設計中同樣很有價值。我們可以知道,功能做成什么樣子更符合用戶的使用環境和方式。

如果第一次看到滴滴出行司機版的界面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如圖6-5所示。

這跟我們日常所見的App交互模式區別很大,文字很大,間距也很奇怪,幾個按鈕的位置安排得讓人不舒服,頁面的利用率也不高。

但一結合場景思考,原因就很清楚了。用滴滴出行的司機在使用手機時都在行駛途中或者行駛間隙,同時大部分手機不是在手持狀態,而是放在架子上的。在這樣的場景下,就要保證最重要的幾點:字體夠大、信息簡潔可以讓人快速識別;交互的觸發點都沒有貼在一起,可以降低操作的誤觸率。

所以在做設計時,不要主觀臆斷好壞,而是放到場景下做思考。

用戶要能對當前的情況很好地了解和掌控,足夠自由。在很多特殊的、有很多可能性的功能界面要注意可控原則。用戶需要自己能夠把控產品運行的狀態。比如典型的視頻播放界面,如果只有播放和暫停,而沒有快進和拖動,那么可以想象體驗會有多糟糕。再比如所有的界面都應該有方便的退出操作。

在 iPhone出現的時候,Home鍵可以算作是史無前例的發明,完美符合了可控原則。無論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問題,當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只需要按下 Home鍵,就回到桌面了。這樣對很多像我們父母那個年代的用戶,就不必在用的時候會時不時擔心焦慮,不知道該怎么退出、怎么返回了,遇到任何困惑,一鍵就可以返回到桌面,很有安全感。

用戶需要在同一個產品中接受同一套規范或者邏輯。

許多產品經理會忽視產品邏輯的一致性。在功能、交互和視覺上不考慮邏輯一致性、不考慮使用同樣的規范會導致用戶的學習成本急劇增加。另外,也會讓已經使用某個功能養成習慣的用戶,在別的功能上突然不知所措。

比如,在社交產品中,關注你的人會被稱為“粉絲”,在另一個頁面又變成了“關注者”;在一些提醒對話框中,確定按鈕有的時候在左側,有的時候又在右側;在工具類操作中,紅色有時候表示正確,有時候又表示警告和提醒,等等。

之前我看到過一個例子是某打車軟件的支付寶綁定提醒。在App界面上,文案寫的是“回復驗證碼,即可綁定賬號。”然而確認綁定時發來的短信里卻是“您的驗證碼是 0235,將此輸入應用程序,確認賬號。”估計所有用戶都會疑惑:那么我到底是要輸到哪里呢?

要盡量用足夠的提醒和設計,讓用戶不要混淆、犯錯和發呆。

防錯、防呆原則已經是日本工業界成熟的質量檢驗方法了,由豐田體系的創建人新江滋生提出。防錯和防呆本意并不是說,針對經常犯錯的用戶和比較傻的用戶設計功能,而是說防止讓用戶遇到會犯錯、會發呆的情況。

前面提到過,好的產品經理要能夠以小白用戶角度看問題。在判斷你的設計是不是真的順暢、讓用戶不費勁地使用,就是要以小白用戶的角度看問題。

做提醒和解釋的時候會看起來很傻。這點東西都不懂嗎?但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在設計者對產品和功能足夠熟悉的情況下。對于新用戶來說,很多事情并不清楚,如果不做好防錯、防呆,那么用起來會經常卡殼。

特別典型的例子是如圖6-6所示的提醒框。

我估計絕大部分人看到之后都會有點莫名其妙,會覺得“你在說什么?”“然后呢?”“你別不管我了啊,我該怎么辦?”

某國產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就寫的足夠清楚,并且提供了解決方案的按鈕,如圖6-7所示。

圖6-8也是一個非常容易造成困惑的例子。在這個日歷中,不可用的日期和非當前月的日期,居然都是用灰色表示的(1~6號其實是不可用的日期)。這樣用戶也會茫然,要理解很久才能明白過來。

在需要記憶某些信息時,產品功能要幫助用戶記憶。

這個原則是基于一個更基本的原則:任何時候都應盡量幫助用戶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當你在淘寶買完東西、在美團訂完餐之后,肯定不希望自己在腦海里再回憶一遍所有的訂單內容,再點確認按鈕吧?

比如,我買了好幾件衣服,我是希望在結賬前再確認一遍的,所以淘寶是這樣做的,如圖6-9所示。

再比如,在蘋果的Mac端“照片”應用里,刪除照片時不是直接提醒“要刪除嗎?”而是如圖6-10所示,對話框中提示照片的數量,并且說明當前操作的內容,方便用戶再做確認。

界面足夠簡單、內容易讀。

這個原則有兩點要求,第一,產品的所有文案都應當簡易、可讀性強。第二,要讓界面足夠清晰,以便于用戶快速發現自己想要的信息。

有的產品做得特別花哨,界面里什么都有,看起來酷炫,但用戶卻連哪個是按鈕都分辨不出來,這就是得不償失了。

另外,易讀性還要考慮用戶使用產品的視覺軌跡,排版不要混亂。這在Web上應該更明顯一些,在現在的大屏手機上也很重要。

如圖6-11所示,這是某運營商的官方應用,整個界面很花哨,剛打開的時候,下方的那些圖標和廣告位還都會快速宣傳。同時,上方的登錄提醒也很不清晰,也沒有明顯的登錄按鈕提醒(有些讀者可能看得出,點擊空白頭像就是登錄)。所以即便是平時嘗試過了很多App的產品經理,都一下子不太清楚該怎么操作。

向用戶提醒犯錯的可能,并提供給用戶挽回錯誤的方法。

要在用戶可能犯錯的時候進行提醒,越嚴重的錯,提醒級別就越高。比如當你要還原iPhone的手機設置時,需要先輸入密碼,如圖6-12所示。

然后會有紅色的醒目提醒,如圖6-13所示。

而挽回錯誤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文本編輯里的撤銷功能了。有一些產品也會提供操作上的撤銷功能,比如在 Gmail中刪除某個郵件后,頂部會出現一條停留幾秒鐘的提示通知,通知中提供了撤銷的按鈕,用戶可以快速點擊來取消剛才的刪除操作,如圖6-14所示。

在任何時候,考慮到用戶需要得到幫助的情況并予以提示。

正常操作時,或者說用戶掌握充分知識和信息時,提示當然是沒有必要的。但實際情況是,任何用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景下都有可能產生疑問,需要得到幫助。

除了在產品里放一個幾乎不會有人點進去看的幫助文檔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當下進行提醒。

比如,我之前玩過的一款游戲,在任務頁面會有醒目的“幫助”按鈕,點開有詳細的提醒,如圖6-15所示,防止出現玩家看到任務時不知道該做什么的情況。

用戶在使用時,要方便、高效地完成任務。

在使用搜狗輸入法里的Emoji表情輸入時,可以看到它們都是按照最近使用來排序的。這樣常用的表情往往都排在前面,可以快速找到。

在用買粉絲的“+”功能時,如果不久前曾經拍過照,那么照片會自動浮現在按鈕上方。這個功能設計得很巧妙,用戶在這種情況下的確很有可能正要選擇這張照片,所以不需要打開相冊選擇就可以直接發送出去,堪稱高效。

適應用戶的碎片化使用習慣,在各種切換和退出返回時要能有恢復現場的能力。

實時保存內容是在有編輯功能的產品中非常重要的,比如知乎網頁版在編輯頁面時會隔一小段時間就自動保存一次,因為臨時狀況意外退出后,再到草稿箱中還能找到。如圖6-18所示。

iOS在處理應用間臨時的切換時提供了很方便的返回功能,點擊左上角就可以回到剛剛所在的應用界面,這讓很多碎片化的操作得以順暢進行,如圖6-19所示。

大家平時都遇到過但估計很少有人會留意,買粉絲內置瀏覽器有記錄上次閱讀位置的功能。如果你在讀某個買粉絲文章,讀到一半回到聊天頁面說幾句話,再返回這篇文章時還是會回到離開時的位置。

而在新浪微博App中看某個人微博時,如果跳出再回去,又回到了微博列表的頂部。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可能每次都會有想摔手機的沖動。

未來產品會越來越多,大家對信息接收的方式也不會滿足于整塊兒的形式,而是會變成以信息流、碎片化的方式為主。所以保護現場將是每個產品都要考慮的原則。

雖然產品經理接觸的文案有限,但往往都是較為關鍵的部分。比如給某個功能起名字,可能直接影響到用戶對功能的認知,以及使用功能的方法。作為產品經理,應該對文案有著足夠的關注。在錘子科技工作的時候,我們對短短十幾字的文案,可能會來回討論幾十個版本。如果是一個重要功能的名字,甚至可能會經歷連綿幾個月的糾結。

對于文案的話,有幾條建議。

在進行文藝創作時,名字當然越有趣、越有個性比較好,但在給產品、功能和某些地方的提示進行描述時卻是大忌。作為產品設計者,我們應該讓用戶理解產品含義,而不只是讓用戶感受到我們的趣味。

像蘋果公司的OSX提供的整盤克隆備份功能,有很多可選的更有科技感的名字,但他們選定的是時光機器(Time Machine),任何人都對這個功能的效果有了特別具體的感知,大家清楚使用這個功能就可以讓電腦恢復到過去某個時刻的狀態。

而有的產品把自己的各種功能和功能項的稱呼都起了特殊的名字。比如積分叫 X幣,商城叫集市,購物車叫竹籃等,都對用戶的認知造成了困擾,增加了很多學習成本。MIUI有一個“神隱模式”,有很多朋友都不懂這是什么功能,也就從來沒有嘗試過。

這里也提一句,盡量避免使用網絡流行語。網絡熱詞流行過去之后,可能很快就被遺忘了。過段時間,就會沒人覺得新鮮,再久一些大概都沒人能記起其真實含義了。

在簡約易讀原則里簡單提到了文案呈現的清晰簡潔,這里想強調的是字數能減則減,直到再減就不能表達清楚意思為止。

我們看到過這樣的產品提示文案,“確認要刪除選中的25張照片嗎?刪除后照片將永久銷毀、不能恢復,請慎重選擇,點擊下方確認按鈕即可刪除。”這就像產品經理花了10秒鐘就隨手寫下來、懶得去想第二遍的“文案”。其實后面那些廢話完全可以刪掉,更合適的寫法應該是“要刪除這25張照片嗎?它們將不能恢復。”用戶自然知道要去點擊按鈕。

在某些情況下,一長串文案也不如一個簡單的符號有效。比如“√”用來指代“已經成功”或者“順利完成”的意思就方便許多,也容易理解。

“網絡異常,請檢查設置。”這就是最糟糕但卻很常見的一種文案。首先,網絡異常是產品服務器的網絡異常還是用戶這邊的網絡異常?檢查設置是要看產品里的設置、網絡設置,還是系統設置?這種不清不楚的文案,不會有什么效果。

QQ的默認驗證消息文案至今都沒怎么變過,如圖 6-20所示。對話框中的“我是……”就存在著歧義——到底是要寫清楚申請添加好友的申請人是誰,還是寫明被申請人是誰?

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一則軼事,他每寫一首詩都要先給不識字的老奶奶讀一遍,老奶奶說聽不懂,他就繼續改。我們寫的產品文案也應該如此,找一個并不熟悉產品內情的人,讓他看這些文案,看不懂的就不停地改,這樣最終就是最直白又通俗易懂的版本了。

在錘子科技,我們都會找一個對數碼產品不感興趣的同事來幫忙審閱文案;在小米科技,這事兒據說是拜托樓下的保安來完成的。

本文提到的原則以及關于文案的建議,可以作為檢驗來配合各位完成產品設計,但用戶體驗“路漫漫其修遠兮”,大家要一起求索。

關于用戶體驗,我有個非常深的感觸,就是任何功能都還有變得更好的余地。所以任何時候,我都不敢自稱設計出了無懈可擊的作品,對任何設計出的方案,只要有時間精力都要不斷去研究和思考,讓產品越來越好,讓用戶越來越滿意。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好的產品不是依靠某個神奇的idea就能所向披靡的,好的產品往往都是在任何細節都無可挑剔。

• 任何你覺得可能會“不太舒服”的地方,在市場上很可能會讓成千上萬的用戶“很不舒服”。

• 任何你覺得已經夠完善的方案,仍然會有優化空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