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外貿受阻的原因(綠色壁壘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有哪些?)

时间:2024-05-16 09:48:05 编辑: 来源:

我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

貿易條件惡化的因素包括:本幣升值,本國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因素。

2、“過高的貿易順差或貿易逆差都會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不利影響,小幅度的貿易逆差是正常的,但也暴露了中國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力的一些問題,短期內中國貿易還是應該堅持質量效益好字當頭的發展方針,長遠而言則要繼續力促結構調整轉變。

3、商務部“外貿形勢白皮書”主要起草者之一,李雨時認為,目前中國外貿逆差增加,主要原因是進口增長迅猛。

他分析,進口超過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經濟迅速發展,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國內原材料價格過快增長,也助推了進口大幅增長。“但是,隨著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實施,鋼鐵、鋁等工業品價格回落,中國對原材料的進口需求也將減少。因此,中國的貿易逆差將逐步減少,最后將趨于平衡”。

《財經時報》報道說,商務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根據中國海關公布的進出口價格指數,編制了中國貿易條件指數。報告認為,從1993年至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中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經貿專家對于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解釋是,就出口方面而言,是企業過度競爭、低價競銷造成的

拓展資料:可逆性的全球化

全球化之所以可逆,是因為存在兩個反對全球化的群體。一是全球化中的受損群體。全球化會帶來明顯的利益,正是對全球化利益的追求推動了全球化不斷前進。

但是,全球化使一部分群體受益的同時,卻使另一部分群體受到損害。因而,當支持全球化的群體或其代表在政策制定中居于主導地位時,全球化就會快速推進;當反對全球化的群體或其代表在政策制定中占據主導地位時,全球化就會受阻甚至倒退。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十五條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基于監測進出口情況的需要,可以對部分自由進出口的貨物實行進出口自動許可并公布其目錄。實行自動許可的進出口貨物,收貨人、發貨人在辦理海關報關手續前提出自動許可申請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機構應當予以許可;未辦理自動許可手續的,海關不予放行。進出口屬于自由進出口的技術,應當向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機構辦理合同備案登記。

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出口的壞處?以及原因?細說哈~本人非經濟專業,想了解下·

汗5分

眾所周知,國家經濟有效增長必須依賴于三架馬車的帶動

1、消費

2、出口

3、投資

三架馬車若協調用力齊頭并進則經濟平穩發展,若其中一項發展過于快,則會造成經濟傾斜,隨之而來很多問題。

比如偏重于出口的經濟增長形態所帶來的問題:

1、在這種形態下一旦發生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時,買方市場將巨幅萎縮,出口將大幅下降,導致國家稅收大量減少,人員大面積失業,國家也將隨著世界它國出現經濟衰退情況。

2、經濟偏重于出口,會使出口量增漲越來越快,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中國的商品物美價廉,銷售出口到國外后受到歡迎,國外的本國企業受到影響,那么國外為了保護本國企業的生存就會進行保護措施,那么貿易摩擦就產生了,主要是受到各國利益的影響,所以留易糾分日趨嚴重,這也成為歐美及其他國家對中國產品設限和對人民幣繼續升值施壓的重要籌碼

3、出口的增長過多還會造成資源承載率過高,抑制經濟實體的內生性增長動力,引發內外經濟的失衡,影響經濟增長質量。國際收支不平衡,過度依賴出口難以保證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不僅容易受到外部沖擊的影響,而且對非貿易領域有著持續的“擠出效應”,使得非貿易領域投資率大幅下挫。

4、此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國外貿目前大部分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這樣雖然貿易占的份額很大,但從貿易中賺到的錢并不多。再加上企業海外壞帳的日益增多,不能不防范中國外貿“賺了吆喝、賠了買賣”情況的發生。

綜合以上原因,所以在經濟危機之后我國一直在采取調控措施,通過拉動和擴大內需來促進消費發展,調整經濟結構,來改變過分依賴出口的經濟形態。

國際貿易簡答題。。。試分析中國產品遇阻"綠色貿易壁壘"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及建議.

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1、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現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我國己經具備相當的農產品競爭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產品、水產品、茶葉等方面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我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條件為我國擴大出口、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陽光燦爛,作為我國具有相對優勢的農產品出口首當其沖,頻頻受挫。近年來雖然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額一年比一年高,但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一直低于出口總增長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初級產品、產品附加值低以外,農產品出口屢遭國外綠色貿易壁壘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歐盟成員國相繼停止從我國進口禽肉和部分水產。我國有關部門和企業按歐盟法規進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歐盟獸醫代表團的考察。代表團考察報告對我國的相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但歐盟只做出了恢復從我國3家工廠進口兔肉的決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歐盟獸醫代表團先后三次來華考察。2000年5月,歐方公布決議,認可我國山東、上海可以對其出口禽肉,但未批準我國加工廠注冊。2001年歐方專家來華考察我國動物及動物源性產品殘留物質監控體系,隨后向歐委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我國殘留監控體系的片面的、不切實際的考察報告,導致我國凍雞出口下降了41%,保鮮蔬菜和暫時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別下降了20%和29%.

近年來,許多進口國更是加大了對我國出口農產品的檢測、檢疫力度,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難度。2002年日本對我國青島的肉雞產品檢疫項目增加了10個指標,對蔬菜農藥殘留化驗檢測項目,由入世前的4項增加到46項;韓國對我國出口蔬菜的檢測僅農藥殘留的檢測指標最高時就達200多項;歐盟對我國茶葉的檢測項目從過去的6種農藥殘留檢測增加到62種;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美國以擔心輸入病蟲害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進口中國的人造圣誕樹等人工木制裝飾品,僅此一項禁令將會影響中國對美國上億美元的出口。

2、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原因分析

使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異常嚴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同時由于各種衛生、農藥標準也因耕作方式不當而常常不合格,從而使中國成為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大國。

(1)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國內原因分析

①我國環保意識淡薄,缺乏綠色經濟觀念。我國在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進程中,盡管農作物的產量不斷提高,但由于我國環保意識淡薄,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致使農業的污染也日趨嚴重。工農業造成的19各種污染,通過周圍的環境(土壤、水等)作用于農作物,使農產品受到污染,導致“問題蔬菜、問題糧食”的產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裝、儲運等環節設施落后,導致食品后續污染問題嚴重,造成食品生產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續污染依然存在的狀況。然而,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已建立了環境標志制度,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推出ISO14000標準認證,其環境管理體系成為世界各國企業跨越綠色貿易壁壘的重要跳板,但我國企業并沒有作出積極的反應 .

②我國環境標準過低,農業生產企業認證能力薄弱。環境標準是有關控制污染、保護環境的各種標準的總稱。在我國已有的國家標準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不足50%,高新技術標準嚴重缺乏。此外,國外標準在產品研發階段就已開始制定,而我國的標準制定卻相對滯后,周期也長,沒有嚴格的標準制約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品質。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要進入國外市場,就需要獲得國際上公認的和特定進口國家的綠色認證,一些企業擔心認證會降低價格競爭能力,造成認證不積極,普遍存在僥幸的心理 .如在綠色標志認證方面,我國外貿企業要獲取國外認可的綠色標志,不僅要支付大量的檢驗、測試、評估等費用,還要支付不菲的認證申請費和標志的使用年費,使一些企業望而生畏。

③農產品檢疫系統不健全。從中國近年來發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園劣質月餅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蘇丹紅一號”等事件,“蘇丹紅一號”在十年前就已經被禁了,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國家關注食品安全之際,我國的衛生檢疫系統卻還形同虛設,更為可氣的是,還有一部分官員在開綠燈,使中國農產品生產者對其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不高而導致農產品受阻國外的綠色貿易壁壘,因此中國的檢疫系統建設勢在必行。

④環保法律規范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夠。正是由于我國法律中有關農產品各種標準的規范不健全,才使發達國家常常鉆我國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國引進外資、進口等環節中的環境條款還不完善,對國外進口產品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環境保護要求不嚴,對外國產品和污染密集型企業的進入管制較為寬松。且在事實上,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2)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國際原因分析

①國際社會對保護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關注日益強烈。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態價值觀被廣泛接受,人們對自己的生存環境和衛生食品安全日益關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嚴格,“綠色”成為了一種時尚,一種健康的代言。這促使發達國家政府通過立法滿足國內居民的綠色需求,保護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為此,發達國家政府便在國內推行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和綠色消費,實施綠色管理,通過制定相關法律與政策,約束和限制國外未達到本國或國際環境標準的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

②將同一標準使用在處于經濟與科技發展不同階段的國家。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較高,處于技術壟斷地位,同時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后盾,它們制定了眾多的環保技術標準和環境標志,是想利用生產和銷售綠色產品,發展綠色科技和相關服務,控制未來的世界市場。而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極為迫切的經濟增長甚至是溫飽問題,在環保領域的缺口較大,它們既無雄厚的資金,又無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環保水平尚處于初始階段,在短期內缺乏實施同一環境標準的能力。而在兩個發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階段適用同一標準,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這就使發展中國家在環保上始終處于被動局面,導致發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發達國家之外,極大的制約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環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國應對農產品出口中的綠色貿易壁壘的對策

1、強化國民綠色經濟意識,完善國內環保法規

(1)加大傳媒宣傳環保的力度。21世紀經濟的主旋律將是綠色經濟,政府應呼吁提高國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開展環境教育。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將環境意識化為公眾自覺的環境行為,因而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事業,使其知曉我國經濟的“綠化”是一項公益事業,受益的應是整個國家和每一個公民。同時,政府要注重發揮職能指導作用,提倡綠色生活方式,把綠色貿易、綠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們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過程,這既可從根本上沖破綠色貿易壁壘,又可保持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之適應全球一體化浪潮,并與國際貿易體系接軌 .

(2)制定和完善國內相應的環保法規。在國內立法方面,應加快我國環境保護法律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縮小與發達國加環保水平的距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社會在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