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美的集團海外營收占比(美的公司什么時候成立的)

时间:2024-06-01 09:28:52 编辑: 来源:

于海外,而且是近100%的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完全不同,貼牌的收入來的更快,但是不持久,未來得不到保障。目前,海爾在全球有10大研發中心,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看到海爾這樣全球化的布局,他連續十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無可厚非。

如果非要比較,那其實不妨看看海爾集團與美的、格力整體的營收比較。從2018年三家集團發布的財報看:2018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收額達到2661億元;美的集團2018年總營收2618億元;格力集團2018年營業總收入 2000.24 億元。不難發現總營收海爾>美的>格力,因此那些拿著海爾智家市值與美的、格力整體市值相比,明顯沒有可比性。

海爾一個很低調的品牌 從生產到銷售非常成熟的 海爾在國內很低調 低調到大家快忘記這個品牌了

海爾的產品已經占據了歐洲市場 在歐洲也有一定的位置 格力 美的 那個出現在歐洲市場 格力應虛標還被歐洲拉入黑名單 美的有就沒打算進歐洲市場

這一點是同行業 無法相比的 海爾的產品的確好用

海爾不只是海爾還是中國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意大利Candy等等家電品牌母公司。海爾大型家用電器自2009年到2016海爾連續8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時,冰箱、洗衣機、酒柜、冷柜也分別以大幅度領先第二名的品牌零售量繼續蟬聯全球第一,由此可見海爾世界上的分量和品牌價值,海爾電器01169,701億,海爾智家1308億加一起還是比海爾格力市值低不少

上市公司海爾智家只是整個海爾集團旗下一個子公司,你不能拿海爾一個子公司的市值去和整個美的集團和格力的整體市值相比。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看,作為海爾集團的子公司,海爾智家的營收990億甚至要高于格力的,而且歸母凈利潤有51億多,增長了7.6%,在行業如此低迷的情況下,還能有這樣的表現,不容易了。大家都知道,海爾一直以來在海外做自主創牌有多么不容易,中國的品牌要能走出去需要多少員工為之努力,又需要投入多少費用。海爾在這條路上早就做到了自己研發、制造和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布局,并且有著優秀的全球化運營能力,這為我國很多企業想走出去做出了榜樣。海爾在世界各地建研發中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研發產品等,海爾在做一個全球的戰略布局,自然投入很大。從近些年來看,公司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海外業務保持了快速發展。與貼牌代工的企業相比,更具有投資價值。

的確沒有可比性。很多人以為海爾和格力、美的一樣,只是家電公司而已。事實上海爾是一家綜合型集團,海爾家電只是一家子公司。

格力和美的都是整體上市的,A股市值代表著其全部價值。海爾是分拆上市,僅海爾智家就分別在A股、港股、德股三地上市,此外還有科創板的海爾生物。除此之外,旗下獨角獸企業日日順以及海爾資本、海爾金融、海爾地產都還沒有上市。

在全球500強品牌當中,海爾智家是整個亞洲家電品牌排名第二高的,總排名位列第48位,比格力美的高出很多。

另外海爾在德國等地是設立了一級公司的,因此營收并未計入到海爾家電,而是計入到了海爾集團。因此單看國內家電三巨頭的營收還不如格力、美的,事實上算上海外份額,單一個海爾家電就足以對標美的和格力的營收了,更別說日日順和海爾地產等平行子公司。

因此從規模以及覆蓋領域來說,海爾集團要比格力、美的大得多。我們日常所接觸的海爾家電(現名海爾智家)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論整體實力,確實沒有可比性。

一直到15年都沒壞過,家里人雖然舍不得換,但還是換了海爾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空調等產品。雖然冰箱出過一點問題,但是海爾的售后真心不錯,打完電話當天下午就給去修了,而且還幫忙看看其他家電產品,說了下注意使用事項,感覺很不錯。

美的集團市值多少?美的集團股票最高價位是多少?美的集團股今天價格是多少?

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大手筆減持這件事呢?

截止2021年7月6日,格力電器市值為3014億,美的市值為4835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申明“格力沒有把美的當做競爭對手”。然而,美的在多元化經營明顯已經超越了格力,并且格力在空調領域的優勢也局部縮小。 美的、格力對各自的估值都不滿意,試圖通過回購提振市場信心。

   

然而,格力的三期回購,收效甚微。在營收增速放緩,主營業務差距也在局部縮小,格力“翻盤”無望之際,2021年7月6日的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峰會上,格力再放大招,能否助力格力“逆風翻盤”?

   

格力宣布“第一期回購”——2020年4月10日,動用自有資金30億~60億進行回購,價格不超過678元/股。第一期回購累計買入108億股,均價5536元/股,總對價60億。

格力宣布“第二期回購”——2020年10月13日,動用自有資金30億~60億進行回購,價格不超過6902元/股。第二期回購累計購入101億股,回購均價593元/股,總對價60億,。

格力宣布“第三期回購”——2021年5月26日,運用自有資金75億~150億進行回購,價格不超過70元/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累計回購6000萬股,回購均價529元/股,總對價3175億,按計劃還將投入118億進行回購。

   

回購價目前都高于現收盤價,并且但三期回購也是格力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回購計劃,最終效果微乎其微。 由于資本投資者基本只會看中一家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增速,單單靠回購來提振信心,投資者是不會買單的,這一決策基本宣告失敗。

   

2012年,格力、美的市值均從千億出發。隨后2016-2020年,美的在方洪波帶領下, 領先優勢擴大到近40個百分點。

   

營收增速方面:美的營收同比增速均是個位數,反觀格力,2019年零增長,2020年同比下降15%。不僅在營收方面未能超過對手,連自己的“戰績”也沒能保住。  不論從橫向看格力自身,還是縱向對比美的,營收增速完全沒有優勢。

   

2018年, 格力家用空調業務營收1557億,美的“家用空調+暖通空調”加起來不到格力的一半。隨后,2020年,美的“家用空調+暖通空調”收入達1212億,首次超過格力“家用空調”收入。而美的的多元化經營全面開花,而格力家用空調在2018年沖高之后,連年下降,此消彼長。 美的的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雖然,格力喊了多年 “加快多元化布局,培育新增長點” 。智能手機、精密器械、新能源、半導體、醫療 健康 等這些板塊格力也是積極布局參與,但是依然沒有擺脫格力電器對空調業務的高度依賴,  這種多元化業務終究成不了格力“翻盤”的重要手段。 

   

董明珠在CBNData舉辦的2021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峰會上稱,“格力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可把光能、儲能和空調結合起來,當足夠的能源聚集起來后通過空調發電。 把這個技術深入研究,一個家庭可以完全自我發電,照明不用花一分錢電費 ”。

   

首先,從技術層面分析: 董明珠所說的是基于該技術已經能得到驗證才能實現“全球溫度可降半度”,目前該技術處于開發中,有待研究深入,才能實現“新招”。 董明珠這項新技術方向,或許能夠成為格力的“翻盤”大招。  這里不加評論,用時間來證明。

   

然后,從降本增效方面來說: 2018-2020年, 格力在成本控制方面顯然更勝一籌,而且優勢越來越大。現今,格力四大成本合計比美的低76%。   這也是目前僅存的優勢,并且,隨著美的的多元化加速,這種優勢只會逐漸縮小。 

   

最后,不論格力“翻盤”能否成功,格力在降本增效這一方面是值得學習的。如果格力的多元化經營突破不了“空調天花板”,可以試試把“空調路”走到極致,可以把董明珠的“新招”早日全球化使用,不僅企業能輕松“破局”,對環境也是一大助力。

海爾逐漸掉隊,改名能挽救海爾的中年危機嗎?

對外向來低調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因減持美的股權并套現近14億元一事,陷入輿論中心。

美的集團出現多筆巨額大宗交易。深交所官網顯示,方洪波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2000萬股,成交均價6812元,減持參考市值達1362億元。

美的方面回應稱,此次減持系方洪波個人資產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減持。交易受讓方以海外投資機構為主,會繼續長期持有,且根據法規要求交易后6個月內受讓方也不得減持。

盡管美的表示公司未來三季度基本面繼續向好,市場對方洪波減持一事仍有質疑。A股家電板塊普跌,而自減持信息公開以來,美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約300億元。

正因此,方洪波減持也讓國內職業經理人圈層再度被關注——職業經理人究竟能帶企業走多遠?

何享健與方洪波的交接,是國內家族企業將管理權“讓渡”于職業經理人的典型案例之一。家電市場迅速增長,美的也隨之一路狂奔。“上規模”戰略讓美的擁有超過兩萬個產品型號。與之對應的是,美的的組織結構、人員規模顯得臃腫,僅美的日用家電事業部即在國內開設了超過60家銷售公司。

與龐大規模相悖的是,無論是空調、冰洗、日用家電,美的利潤率較海爾、格力等廠商均沒有明顯優勢,甚至處于較低水平。美的利潤增速遠低于營收增速。規模化戰略正侵蝕美的的盈利水平。

對于新任主帥來說,縮減營銷規模、砍去不必要的產品線是當務之急,但這勢必帶來陣痛。

另一個不確定性則來自于新帥本人。方洪波并非管理學出身,亦非公司創業元老。接班何享健前,這位歷史學出身的經理人,曾在美的內部刊物《美的報》、美的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等部門任職。

盡管修讀了MBA、管理過空調事業部,但對于接班一家家族企業的方洪波來說,如何平衡董事會與大股東的關系、能否把握公司戰略方向,都是難題。

方洪波接手后,美的關閉了超過10個工業園區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個產品型號,將營銷體系扁平化,對銷售人員乃至管理層進行裁員。

與此同時,方洪波所推進的戰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具體到業務上,更早地發力線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調以外的產品多元化,也成為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間,美的逐步勝過老對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樂部里,如今市值總額排在美的前面的企業包括“四大行”、“兩桶油”、兩大保險巨頭、貴州茅臺等。

未來,美的以及經理人方洪波能否迎來何享健期待的5000億營收里程碑,亦或下一個市值高位,仍待時間考量。

業績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為代表的美的董事會和以何氏家族為代表的大股東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大股東較大程度地放權給經理人,后者則對外表現低調,并未強化個人在品牌中的形象,僅稱自己為美的“過客”。這一點與另一頭部經理人——快人快語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截然相反。

這可能是經理人截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