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及其階段劃分(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哪幾個歷程?(簡要概況每個歷程的發展情況…詳細點更好))

时间:2024-05-17 06:59:06 编辑: 来源:

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二戰后,以全球貿易的新態勢為契機,新貿易理論應運而生,從不完全競爭、規模經濟、技術進步等角度解釋了新的貿易現象。

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則以專業化分工來解釋貿易,力圖將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統一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框架之內。

拓展資料:

國際貿易理論在于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以及貿易利益的分配問題。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國際貿易理論也在不斷發展。二戰后,國際貿易表現出新的特點與格局,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無法或不能全部解釋這些現象,新貿易理論因此得以涌現發展。

新貿易理論主要是指二戰結束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解釋新的貿易現象而產生的一系列國際貿易理論學說。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迪可西特、克魯格曼、赫爾普曼、斯賓塞和布蘭德等。其中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克魯格曼。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古典貿易理論以李嘉圖和亞當斯密為代表,分別是比較優勢理論和絕對優勢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主要包括,要素稟賦理論,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新貿易理論包括壟斷優勢理論,所有權還有區位優勢理論,還有需求偏好相似理論。

簡單來說,三者的區別在于:

2.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貿易理論,都解釋的是產業間貿易,認為產品是同質的。而新貿易理論解釋的是水平分工下的產業內貿易,認為產品異質。

3.古典貿易理論和新古典都認為是完全競爭市場。而新貿易理論則開始討論壟斷和寡頭市場。

內容概要

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沒有對單獨企業的研究,主要研究的是產業間貿易。在新古典貿易理論中,大多數研究都假定規模報酬不變的條件下,一般均衡模型只是限定了企業所在產業部門的規模,企業的規模則是模糊的。新貿易理論主要研究的是規模報酬遞增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產業內貿易。

雖然Helpman-Krugman差別產品模型對企業的規模做出了限定,但為簡化起見,選用的是典型企業,也不考慮企業間差異。近期的實證研究表明,考慮企業間的差異對于理解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同一產業部門內部企業之間的差異可能比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差異更加顯著。

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同樣不涉及企業的邊界問題,現有企業理論僅限于部分均衡分析而忽視了公司內貿易的國際維度。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地位重要性與日俱增,企業國際化過程中越來越復雜的一體化戰略選擇,以及中間投入品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

都使得研究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中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選擇變得非常重要。企業如何在不同國家進行價值鏈分配,是通過FDI在企業邊界內進口中間投入品。

還是以外包形式從獨立供貨企業手中采購中間投入品,新新貿易理論較好地將產業組織理論和契約理論的概念融入貿易模型,在企業全球化生產這一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理論突破。

新新貿易理論與傳統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的區別在于無論是“傳統貿易理論”還是“新貿易理論”,都將“產業”(instry)作為研究單位,而“新新貿易理論”,則將分析變量進一步細化到企業層面,研究企業層面變量(firm-level variations)。

從而開拓國際貿易理論和實證研究新的前沿。新新貿易理論更關注企業的異質性與出口和FDI決策的關系,關注企業在國際生產中對每種組織形式的選擇。新新貿易理論有兩個分支,一是Melitz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異質企業貿易模型,另一個是Antras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企業內生邊界模型。

異質企業貿易模型主要解釋為什么有的企業會從事出口貿易而有的企業則不從事出口貿易;企業內生邊界模型主要解釋是什么因素決定了企業會選擇公司內貿易、市場交易還是外包形式進行資源配置。二者同時都研究了什么決定了企業會選擇以出口方式還是FDI方式進入到海外市場。

貿易保護主義歷史階段劃分方法

其中三分法和四分法都認為貿易保護政策出現過四種典型的形態,即重商主義政策(15世紀到17世紀)、幼稚產業保護政策(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超貿易保護政策(從19世紀末到二戰)和新貿易保護政策(20世紀70年代以后)。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岳蛟興(2006)在他的著作《國際貿易政策》中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古典重商主義政策、近代貿易保護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超貿易保護政策和新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三個階段。王傳麗(2004)則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重商主義政策和現代貿易保護政策(包括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和超貿易保護政策兩種形態)以及新貿易保護政策三個階段。

持三分法的學者如薛榮久在《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概論》、任烈在他的著作《貿易保護理論與政策》中認為貿易保護政策經歷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貿易保護政策(重商主義政策)、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后進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政策、壟斷資本主義時期(19世紀末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的超貿易保護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興起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四個階段。

也有學者將貿易保護政策分為五個階段,即認為WTO成立以后貿易保護政策呈現出新的特征,因而將WTO成立以后的貿易保護政策作為貿易保護政策的第五個階段。如劉燕玉(2006)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演變及對中國外貿的啟示》中總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演變過程,介紹了各階段主要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實踐,在此基礎上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及保護政策的時代背景、政策手段、特點和理論支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歸納。她將演進階段分為五個部分:15世紀到17世紀重商主義下的貿易保護→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中葉英國先行自由貿易→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的保護貿易→20世紀中期到70年代自由貿易趨勢形成與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也有部分學者進行了六分法。張巖(2004)在《國際貿易保護的演進與發展特點》中梳理了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與實踐的演進。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重商主義的經濟學基礎是建立在金銀等貴金屬是財富的唯一形態,一國對其的擁有量是國家富裕與否的標志。②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后期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幼稚產業保護論。其中德國李斯特幼稚產業保護的觀點最為著名。③資本主義壟斷時期(大危機時期):凱恩斯主義的新重商主義。凱恩斯的鼓勵出口,實現適度的貿易收支順差,是“蕭條經濟”條件下的貿易政策。④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這是在“二戰”以后,日益強大的美國開始宣揚自由貿易,發展中國家為了自身利益則舉起了貿易保護的旗幟。⑤新貿易保護。⑥國際貿易保護目前的發展態勢。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哪幾個歷程?(簡要概況每個歷程的發展情況…詳細點更好)

~

按照歷史與邏輯統一的原則,可以把整個貿易模式的發展歷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產業間貿易階段、產業內貿易階段和產品內分工貿易階段。縱觀已有文獻,有關貿易類型的討論雖然已經比較成熟,但是理論和實證兩個層面仍然存在擴張空間,特別是隨著垂直分工的深化和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產品內分工貿易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貿易模式出現在經濟學家的視野中,大家對其認識還比較模糊,與其相關的理論探討更是莫衷一是。因此,廓清貿易類型的發展歷程及其在不同發展階段上所表現出的不同特質,對于從更深層次上理解貿易理論并指導現實世界貿易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本文將重點從產業問貿易、產業內貿易和產品內分工貿易三個層面探討貿易模式的發展歷程,分析現有研究的不足,并著重就產品內分工模式下出現的最新貿易類型測算方式進行探討,最后指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為什么談國際貿易理論時,突然冒出一個”國際分工“來?各位如何想的呢?

書上先是談國際貿易的概況,然后突然說到分工?那個編輯是如何想的呢?這其中的”思想基礎“又是什么呢?

事實上政治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中的一個分支,并不是特別為國際貿易來寫的。那么國際貿易的理論依據在哪里呢?

據我的理解,國際貿易與普通貿易的特點就是國家或政府參與到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分配,因此,國家的政策非常重要,而國家政策在不同方面有不同導向。例如為什么過去中國是出口退稅的政策,而現在這個退稅正在逐年下降?為什么中國過去關稅高,而現在逐年下降?

另外,為什么退稅每年下降”這么多“而關稅又下降”這么多“?

我認為這些背后才是真正的的國際貿易理論。這些理論指導政策或為政策提供依據,而學生理解了這些理論,然后就能夠指導將來的工作。

如現在的國際貿易教材應該更加注重進口方面的內容,而我們的教材仍然是以出口為導向。

現在的國際貿易教材應該更加注重國際市場研究和產品的sourcing內容,但是我們教材里根本沒有!

英國重商主義思想的分期問題

過去學術界一般都把英國重商主義思想劃分為早期和晚期兩個階段,隨著對18世紀上半期重商主義作品研究的深入,這種籠統的分期已經不利于深化重商主義的研究。根據英國重商主義思想的內容和演變軌跡,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時期:雛形時期、成熟時期、完善時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