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貿易非效率項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貿易轉移效果?)

时间:2024-06-01 07:27:48 编辑: 来源:

產品技術規定,在實施貿易保護時就便于指責進口商品不符合規定而拒絕進口。比如,法國曾禁止含有葡萄糖的果汁進口,而美國出口的果汁普遍含有這一食物添加劑,這項規定正好達到了法國 *** 美國果汁的目的。

第二、 通過認證措施及技術條文的執行間接阻礙商品進口。以UL標志為例,在美國有個“擔保人實驗所”(簡稱UL),凡是與防盜、信號、化學危險、電器、放火、供暖、空調、制冷等有關的商品要銷往美國,都必須申請該所檢驗。進口商品只有符合其安全標準,被打上UL標志,才能在美國市場銷售。

第三、 通過嚴格的衛生檢疫規定(Health and Sanitary Regulation)來限制商品進口。近年來,發達國家日益廣泛地采用衛生檢疫規定來限制外國商品進口,要求進行衛生檢疫的商品日益增多,衛生檢疫的規定也越來越苛刻。

第四、 通過商品包裝、標簽及嘜頭等方面的規定來設置進口障礙。許多國家對于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商品,規定了種種包裝、標簽與嘜頭方面的條例。這些規定內容復雜、手續麻煩,進口商卻不得不遵照執行,否則不準進口或銷售。例如1998年9月11日,美國農業部長簽署了一項新法令,要求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木質包裝物采取嚴厲的檢驗規定。

二、 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對當代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TBT的設立初衷及必要性是值得肯定的。

TBT的設立初衷是好的,它的興起有著一定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自從二戰結束以后,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人們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認識不足,使得各國的生態與環境在生產與貿易發展的同時都受到一定的破壞,經濟貿易、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各國紛紛采取技術性措施,以綠化生產與貿易。第二個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貿易產品與服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同時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選擇性增強,對產品與服務的安全性、衛生性、及性能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各國采取有效的技術性措施,來保障正常的生產、貿易與消費。

由上可以看出,TBT的設立初衷是好的,而且正當的技術性措施有益于提高生產效率和便利國際貿易;有益于保證出口產品的質量或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或保護進口國的基本安全利益;在國際標準化方面也有益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并提供相關的協助。所以說TBT的設立也是有其必要性的。

(二)、現今的TBT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瓶頸是有真憑實據的。

雖然TBT的設立有其必要性,但是現今的TBT已經嚴重扭曲了它設立的初衷,各國設立TBT來保護環境及人民的安全是假,而設立壁壘來阻止國外商品的進口是真,成了貿易保護主義的一個有力的工具。事實證明,TBT已經嚴重阻礙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進行,成為國際貿易難以逾越的一個瓶頸。

(三)、TBT體系中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現今的TBT體系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和扭曲,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 各國技術標準制定隨意性強,要求苛刻。

由于TBT的制訂都是以各國為準,各國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技術標準和檢驗標準,這樣隨意性比較大,而WTO等國際組織又沒有很好的對各成員國的TBT及時審查并采取制裁的有效措施,這就導致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根據自己本國的貿易情況不合理的亂制定難以達到的技術標準,并且形式多樣、涵蓋范圍廣,簡直是遍地開花、無孔不入,這些TBT措施都嚴重影響了出口國的對外貿易。

現今的TBT措施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從產品角度看,不僅涉及初級產品、而且涉及到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制成品;從過程看,涵蓋了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以及處置等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涉及領域看,已從有形商品擴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以及投資、知識產權和環境等各個領域。不但如此,現今的TBT擴散效應也十分驚人。一般來說,TBT的波及力度較關稅和一般非關稅壁壘更為廣泛,它能很快的從一個國家擴展到多個國家;從一個產品擴展到相關的所有產品。

第二、 TBT的制定有失公平。

這主要是指TBT的制定有利于發達國家而不利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均高于發展中國家,他們制定的技術標準連他們自己都無法實現,更何況是發展中國家呢?其次,在多邊貿易談判上,發達國家更是占據優勢,那些國際標準大多數都是由發達國家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制定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國際貿易,實在是有失公平。

第三、 缺乏對各國TBT制定的有效監督機制,TBT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

WTO雖然也會在成員國提請時對一國的TBT措施進行合理性審查,但是這一力度還很不夠,也不及時,懲罰性措施更是無從談起;再者,TBT的合法性和歧視性界定也很困難,有關風險評估、科學論證及合理保護水平等常常引起爭議。這必然使得TBT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形式。

什么是貿易轉移效果?

由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勢力有所抬頭,保障措施、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綠色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的增加,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增加和擴大,產品由向一國出口轉而向另一國出口的現象十分常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種常態,影響到一國的出口和整個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所以我們認為有對其進行研究的必要。貿易轉移是各國經濟交往和對外貿易中的必然產物,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一個插曲,因此我們只有理性地對待他,因勢利導,克服其固有的缺陷和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將其消極影響克服到最低限度,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 貿易轉移、保障措施、經濟區域集團化、貿易自由化、經濟整合、東盟自由貿易區

一、貿易轉移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對貿易轉移的定義是: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后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我國對外貿易法第46條規定:因第三國限制進口而導致某種產品進入我國市場的數量大量增加,對已建立起來的國內產業造成損害或者產生損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阻礙的,國家可以采取必要的救濟措施,限制該產品進口。這一規定賦予了一國對他國的貿易轉移的抵制的權力,實質上是一個反貿易轉移的條款。世界上各個國家大抵都有類似的條款。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工作組報告書》第247段下定義說,“貿易轉移指由于中國或另一個WTO成員方甲國依《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6條2、3、7款采取的貿易限制行動 ,致使來自中國的某項產品對一個WTO成員方,即:乙、丙、丁等國進口數量增加。工作組各成員還指出,《議定書》要求作出認定:任何貿易轉移是重大的,而且該轉移是處理市場擾亂采取的行動所造成或威脅造成。”

貿易轉移是一個年輕的概念,最早出現的貿易轉移是由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在19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全稱是“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理論”。該理論是分析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得失的有效工具。瓦伊納認為:關稅同盟不一定意味著向自由貿易過渡,因為它在伙伴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世界實行保護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格局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關稅同盟內部實行自由貿易,使國內成本高的產品為伙伴國成本低的產品所替代,原來由本國生產的產品現在在伙伴國進口,由此新貿易被”創造“出來了。本國可以把原來生產高成本產品的資源轉向生產成本低的產品,得益。同時,關稅同盟對外實行統一關稅,對第三國的歧視導致從外部進口減少,轉為從伙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產生“貿易轉移”。由于原來從外部世界進口成本低的產品改為從伙伴國進口成本較高的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瓦伊納的貿易轉移和我國《對外貿易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中的“貿易轉移”的含義有所出入,前者的貿易轉移主要是指關稅同盟內部成員轉為從伙伴國進口,使貿易方向發生轉變的行為;而后者主要是指因為種種原因將原計劃出口到一國的產品不得不出口到另外一個國家的行為。由于各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勢力有所抬頭,保障措施、反傾銷措施、反補貼措施、綠色貿易壁壘、技術貿易壁壘的增加,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增加和擴大,產品由向一國出口轉而向另一國出口的現象十分常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種常態,影響到一國的出口和整個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目標,所以我們認為有對其進行研究的必要。本文中的“貿易轉移”未經特別說明均指的是此種含義的“貿易轉移”。

二、“貿易轉移”的成因分析

(一)保障措施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青睞。隨著世界貿易日益自由化,某種程度上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的趨勢。1994年及烏拉圭回合談判前,不少國家更偏愛采用“灰色區域”性質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護其國內市場,比如借助于雙邊談判說服出口國自愿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等。而今,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日益嚴格禁止或限制類似措施,從而,使得保障措施這樣一種“合法化”的補救措施脫穎而出。保障措施大量、“合法”的被援引,使得一國的產品流向其他國家,從而形成了貿易轉移。例如著名的美國鋼鐵保障措施案就是由于美國限制鋼鐵進口的措施,使得原來向美國出口的鋼鐵流向其他國家,引起了貿易轉移,而后來鋼鐵最終流入的國家又根據本國的法律對鋼鐵采取一系列的提高關稅、數量限制等保障措施,致使鋼鐵出口國遭到極為重大的損失。

(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加強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并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潮流。區域集團化及區域性國際經濟組織的出現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勢變化和冷戰結束后經濟矛盾突出和市場競爭加劇的表現。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其特點是,以經濟發達國家為中心的歐美區域性集團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發展中國家為求團結自強,紛紛組織區域性經濟集團。現有的主要區域性集團有:歐洲聯盟(EU)、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經合組織(OECD)、非洲經濟共同體、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南錐體共同市場、東南亞國家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等等。2004年5月1日,歐盟正式迎來第六次擴張,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0國正式加入歐盟,擴大后的歐盟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擴張后的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區。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也被提上議事日程,美洲自由貿易區建成后,將成為一個擁有近8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達11.4萬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

“這種區域合作安排既是對抗區域外保護主義而實施的一種措施,其本身也是保護主義的一種新形式。”新締結的自由貿易協定與過去的形式有所不同,不僅停留在取消關稅和配額上,他們還通過統一和相互承認產品標準和認證評估程序取消或減少非關稅壁壘。還有越來越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加入了服務貿易的條款,有的協議還覆蓋了 WTO 尚未涉及的政策領域或納入了與 WTO 規定不符的條文。

自由貿易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區域經濟集團內部經濟的發展。但是區域集團化的加劇,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對區域外產品的排斥,從而造成了區域外其他國家產品向第三國轉移的情形。

(三)非關稅壁壘的日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