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國際貿易理論名詞解釋(什么是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啊!)

时间:2024-05-20 07:31:13 编辑: 来源:

new trade theory名詞解釋

準確的說應該是New-New Trade Theory,yes就是新新貿易理論。

它區別于傳統貿易理論:

從研究的范圍來看,傳統貿易理論主要研究產業間貿易,新貿易理論主要是研究在規模遞增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產業內貿易,而新新貿易理論則是從企業的異質性層面來解釋國際貿易和投資現象。

什么是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啊!

從報價資訊到行業動態分析,全方位報到最新、最熱的資訊內容。,中國機械工業行業門戶網站,機械工業行業網絡交易平臺,全面快速精確客觀的專業機械工業資訊信息,國內最大的機械工業設備求購信息平臺。,國際貿易業務下出口商選擇銀行四大要素慧聰網時分信息來源電子電器商貿網銀行是出口商經常往來的服務機構,出口商在選擇銀行辦理業務或作為,選擇國際貿易展五要素在現代的貿易交流中,展覽已被公認為最杰出的市場之一。但是,并不是參加所有的國際貿易展覽會。

二、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的基本內容 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概述針對里昂惕夫之謎,西方經濟學界的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了許多解釋,但另一些學者針對戰后國際貿易的新情況、新特點,又提出不少比較新穎的理論,直接修正和發展了H-O學說。其中一部分人仍用生產要素差異來論述國際貿易,但同時擴大了要素的范圍,賦予要素新的含義,由此產生了新要素理論。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認為,應賦予生產要素以新的含義,擴展生產要素的范圍,生產要素不僅僅是生產要素稟賦理論所說的勞動、資本和土地,技術、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信息以及管理等等,都是生產要素,這些無形的軟件要素。

技術、人力資本、研究與開發、,什么是里昂易夫之謎?幾方面進行解釋。是里昂剔夫之迷美國經濟學家2.新要素貿易理論該理論綜合了技術差距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人力技能理論,認為,2.新要素貿易理論該理論綜合了技術差距理論、人力資源理論、人力技能理論,認為,在考慮國際貿易中的商品時,不但要考慮傳統的資本、勞動、自然資源。

新國際貿易理論的新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與特征的總結

1、新貿易理論對貿易動因與貿易基礎的解釋

產業內貿易、發達國家之間的水平分工與長貿易的迅速增成為當今國際貿易的主要現象,新貿易理論認為這是因為產生國際貿易的動因與基礎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僅是因為技術和要素稟賦的差異帶來了貿易。新貿易理論從供給、需求、技術差距論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國際貿易的動因與基礎。

(1)從供給角度:揭示了規模經濟性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的企業的壟斷競爭行為成為貿易產生的重要動因與基礎。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建立的D-S模型,闡述了在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和企業生產規模經濟的兩難沖突問題。在具有規模經濟的條件下,企業傾向于擴大生產規模,對生產者來說,產品差別越少越好;而消費者則要求產品要具有多樣性,即產品差異。國際貿易可以解決這一矛盾:各國專業化大規模生產具有某一方面差異的同種產品并進行貿易,既利用了規模經濟性獲得比較優勢,又滿足了消費者對差異產品的需求。

克魯格曼看到了D-S模型解釋貿易問題的潛力,首先將它應用到國際貿易分析中,建立了規模經濟理論,即一個由規模經濟引致貿易的模型。通過采用張伯倫壟斷競爭分析方法,得出結論為:貿易并不需要是技術或要素稟賦差異的結果,而可能僅僅是擴大市場和獲取規模經濟的一種途徑。國際貿易的意義就在于能夠形成一個一體化的世界市場,廠商可以打破單一狹小的國內市場限制,在世界范圍內擴大產品銷售市場,并從別國進口其它差異性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綜上所述,關于貿易發生的原因,新貿易理論從供給角度分析,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結構下,規模經濟就成了引起專業化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因。即使各國的偏好、技術和要素稟賦都一致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差異產品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并且國家間的差異越大,產業間的貿易量就越大,而國家間越相似,產業內的貿易量就越大。

(2)新貿易理論還強調需求因素對貿易產生和貿易結構的影響。從需求角度進行探索,填補了貿易動因研究視角上的一大空白。瑞典經濟學家林德提出的代表性需求理論,將需求與產品差異結合起來解釋了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他指出,一國平均的收入水平或者大多數人的收入水平就是一國的代表性需求。生產者只有專門生產代表此水平的商品才有可能達到規模經濟,因此,一國應集中生產本國代表性需求的產品,出口該產品,并從與本國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國家進口相似產品,以滿足本國其他收入水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該貿易理論表明,規模經濟容易在各國代表性需求的產品上產生,因此收入水平越相似,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越多。

(3)技術差距論以不同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為分析前提,認為技術差距和模仿時滯決定了現實的貿易格局。1959 年,美國經濟學家波斯納運用技術創新理論修正了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提出了技術差距理論。該理論在解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時,即是著名的生命周期理論。同時也可解釋發達國家之間貿易:即使兩個發達國家在技術開發方面具有相同的能力,所開發出的技術與產品仍會有差異,從而促成國際貿易的產生。因此技術水平接近的國家會因為追求產品的差異性而產生貿易。從而解釋了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

2、在貿易政策方面,兩個論點——利潤轉移論和外部經濟的提出

傳統的貿易理論是建立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框架下,完全競爭市場是最具效率的市場,任何干預只會帶來效率損失。因此傳統貿易理論強調自由貿易的重要性。

新貿易理論則認為現實中市場的有效性就值得懷疑。因此提出了兩個干預貿易的論點-利潤轉移論和外部經濟論,在此基礎上提出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

外部經濟論認為,一些具有技術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可以通過知識外溢為其他部門帶來收益,即產生了有益的外部經濟性。政府則應該對這些產業進行扶持,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

以上述兩種理論為基礎,新貿易理論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即應當對對本國經濟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戰略性產業進行扶持補貼。如日本80年代中期從美國手中奪得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權,就是戰略性政策使用的結果。戰略性政策對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貿易政策有重大影響力,同時,也影響了歐洲聯盟條約的內容。

3、新貿易理論提出了參加貿易并不總能得到利益的論點

傳統貿易理論并未對國際貿易的福利效應作專門分析,因為其理論的結論是按比較優勢進行分工對各國都有利益,貿易利益來源于專業化生產效率的提高。新貿易理論認為貿易利益不僅來自比較優勢,還來自于:規模經濟性、增加了不完全競爭產業的競爭程度、增加了產品的差異性等。同時,新貿易理論指出,盡管存在著潛在貿易得益,但不完全競爭市場同時也產生了風險,使一國經濟有可能不僅無法利用潛在的貿易得益而且實際上遭受損失。當貿易使得本國以遞增規模生產的行業和高度壟斷的行業收縮,而帶來的其他利益不足以彌補這種收縮帶來的損失時,貿易使本國受損,這說明,參加貿易并不是總能得到利益。

4、新貿易理論開始注重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融合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將貿易與投資問題孤立地進行研究。經濟全球化使人們認識到貿易與投資實際上是廠商國際化經營中的不同選擇方式,出口或到東道國建立基地所需考慮的因素實際上是相似的,國際貿易可以看作是以商品為載體的要素的國際流動。二戰后跨國公司成為國際經濟生活的主要載體,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故一些學者開始將貿易與投資置于統一框架中進行研究,注重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融合也是新貿易理論的重要特征之一

誰能給提供一些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名詞解釋、簡答、案例分析的題目啊?謝~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復習資料

名詞解釋部分:

1、貿易術語——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明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的風險、責任、費用劃分問題的專門術語。

2、象征性交貨——賣方只要按期在約定的地點完成裝運,并向買方提交合同規定的、包括貨物權憑證在內的有關單證,就算完成了交過義務,而無須保證到貨。賣方憑單交貨、買方憑單付款。

3、良好平均品質——一定時期內某地出口貨物的平均品質水平,一般指中等貨而言。(指農產品的每個生產年度的中等貨、指某一季度或者某一裝船月份在裝運地發運的同一種商品的“平均品質”)

4、品質公差——國際上公認的產品品質的誤差。在工業制成品生產過程中,產品的質量指標出現一定的誤差有時是難以避免的。

5、品質機動幅度——某些初級產品的質量不穩定,為了便于交易順利進行,在規定其品質指標的同時,可另訂一定的品質機動幅度,允許賣方所交的貨物的品質指標在一定幅度內有靈活性。

6、溢短裝條款——賣方在交貨時,可按合同中的數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數量條款中加訂的。(散裝貨:糧食、礦砂等)

7、中性包裝——即不標明生產國別、地名、廠商名稱,也不標明商標或者品牌的包裝。(無牌中性包裝、定牌中性包裝)

8、定牌——賣方按照買方要求在其出售的商品或者包裝上面標明買方指定的商標或品牌。

9、滯期費——負責裝卸貨物的一方,如果未按約定的裝卸時間和裝卸率完成任務,需要向船方繳納延誤船期的罰款。

10、速遣費——如果負責裝卸貨物的一方在約定的裝卸時間內提前完成任務,有利于加快船舶周轉,則可以從船方取得獎金。

11、OCP條款——陸上運輸通常可到達的地點。OCP地區是以落基山脈為界,其以東地區均定為內陸地區范圍。從遠東地區向美國OCP地區出口貨物,如按OCP條款達成交易,出口上可以享受較低的OCP海運優惠費率,進口商在內陸運輸中也可以享受OCP優惠費率。

12、提單(B/L)——是承運人或其代理人在收到貨物后簽發給托運人的一種證件,它體現了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13、聯運提單——在由海運和其他運輸方式所組成的聯合運輸時使用,他是由承運人(或其其代理人)在貨物啟運地簽發運往貨物最終目的地的提單,并收取全程運費。

14、過期提單——提單晚于貨物到達目的港;向銀行交單時間超過提單簽發日期21天。

15、多式聯運單據——證明多式聯運合同以及證明多式聯運經營人接管貨物并且負責按照合同條款交付貨物的單據,它由多式聯運經營人簽發,這種單據應依發貨人的選擇,或為可轉讓單據,或為不可轉讓的單據。

16、共同海損(GA)——載貨的船舶在海上遇到災害、事故,威脅到船貨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為了解除這種威脅,維護船貨安全,是航程得以繼續完成,船方有意識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損失或者支出特殊額外費用。

17、艙至艙條款——保險責任自被保險貨物運離保險單所載明的啟運地倉庫貨儲存處所開始,包括正常運輸中的海上、陸上、內河、駁船運輸在內,直至該項貨物運抵保險單所載明的目的地收貨人的最后倉庫或者儲存處所,或者被保險人用作分配、分派、非正常運輸的其他儲存處所為止。但被保險人的貨物在最后到達卸載港卸離海輪后,保險責任以60天為限。

18、聯合憑證——是一種更為簡化的保險憑證。在我國,保險機構在外貿企業的商業發票上加注保險編號、險別、金額,并加蓋保險機構印戳,即作為承保憑證,其余項目以發票所列為準。此種憑證不能轉讓,目前只適用于香港地區一些中資銀行由華商開來的信用證。

19、保險單——是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承保證明,是規定保險人和被保險人雙方各自權力和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