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物(中國流失海外的國寶,為何追討不回來?)

时间:2024-05-16 08:40:06 编辑: 来源:

和駁斥。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表示,是誰的東西還是要還給誰。自鴉片戰爭以來,大量中國珍貴文物通過不正當方式流散海外,這是歷史事實。如果通過這個聲明,就此關閉文物回歸的大門,于情于理,都很難讓人接受。

著名文物專家王世襄先生說,中國傳世珍貴文物,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精神財富,但決不因此而允許暗偷明搶,巧取豪奪。像云岡、龍門石窟的佛教造像、敦煌壁畫、圓明園國寶等,都屬于從我國掠奪走的文物,應該要求無償歸還。

著名學者李學勤先生認為,大量文物流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文明古國收回文物的要求不是從現在才開始。30年以來希臘一直在要求返還文物。流失文物是老問題,第三世界國家反應尤為強烈。我們中國作為文物流失大國,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聲音。一個國家勢單力薄,第三世界國家可以通過民間搞聯合。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數量巨大,情況千差萬別。專家們認為,對流失文物,要區別對待。有的流失出去,是歷史上贈送給人家的。但被搶掠去的文物,必須索要回來,身首異處的要完整起來。

謝辰生先生認為,文物流失分兩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前的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大量文物流失,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歷史問題。另一個時期是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很多文物因盜墓、走私而流失,主要是經濟問題。

謝辰生認為,在搶救的前提下,應劃清合法的與非法的界限。非法流失的文物,一定要通過法律手段來索回,如用經濟手段,反而會 *** 流失,好事辦成壞事。

參加聚會的專家們還紛紛表示,搶救國寶、保護文物,是順民意、得民心的義舉,要有堅定的信念,一代人做不完,要世世代代做下去。這是關乎民族精神、振興中華的長期的事業。

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還專門就此發表了 *** ,表示:“《聲明》首次表示反對將藝術品,包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依靠掠奪等非正當手段獲取的文物藝術品歸還給原屬國。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相抵觸,與正義公理相違背,是對曾遭受侵害國家和民族正義權利的踐踏。……藝術品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不反對中國的文物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但只能共享,不能共有。中國有許多藝術品通過正當貿易、禮尚往來等方式流傳到國外。它們擺在世界許多博物館中供人們觀賞、研究,這令中國人深感欣慰和自豪。但這與戰爭中通過不道德、非正義乃至非法途徑而流失的文物,不能混為一談。……如果博物館展出的是靠非法掠奪而來的、甚至殘缺不全的藝術品,則是藝術的不幸,是對人類文明的褻瀆。”

海外中國文物知多少

中華文明歷五千年經久不衰,構成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華彩樂章。以書畫典籍、工藝珍品等文物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中國留給世界的寶貴藝術財富和文化遺產。而今,它們宛若一粒粒珍珠,撒落在世界各地的各類博物館、藝術館以及私人收藏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就有精品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據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的祖世龍先生介紹,中國文物大致是通過五種渠道流落海外的:

一、正常的貿易或饋贈,例如瓷器是中國古代大宗出口產品,自唐、五代開始便與絲、茶等商品一起源源不斷地輸往世界各地。

二、由移居海外的華僑帶出。

三、在戰爭中被劫掠的。近代以來,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略,每一次都被掠走大量文物。

四、被非法發掘、偷盜。

五、被以低價騙取。

祖世龍說,對于以上情況,應作具體分析,凡在正常往來中留存國外的中國文物,當不在追究之列,而對被劫掠、偷盜、騙取之文物,應該訴諸國際法律追索討還。同在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的趙宏先生介紹說,中國國寶主要流向了英、法、俄、美、日等近代帝國主義國家。在大英博物館,提供展出的中國文物雖然只是他們所占有中國文物總數的九牛之一毛,但已擺滿整整一個大廳,敦煌壁畫赫然在目。在法國國立圖書館和集美博物館,所藏中國敦煌文物舉世無匹。曾經在中國歷史上輝煌一時的西夏王朝文物資料,幾乎全被俄羅斯掠走。美國憑借槍炮和大筆的美元,也占有了大量中國古代精品文物,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經常將中國文物天價拍出。日本為了獲取目前所知形制最大、號稱“寶鼎第一”的西周重器大盂鼎,曾殺人放火、破墻毀門、掘地三尺卻終未得逞。1945年抗戰結束時,據中國 *** 粗略統計,日本搶奪的中國文物逾360萬件又1870箱。

近代中國被劫掠文物為何難以歸還?

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 *** 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始與國際接軌,加入多個文物保護國際公約,并依據這些國際公約,堅持追索歷史上被盜及非法出口的中國文物的嚴正立場,采取外交與法律手段,成功追索回多批流失文物。

然而我們也看到,目前追索回國的文物主要是近年來因非法走私而流失的。而對于戰亂時期的近代中國流失的大批國寶,仍然難以依據國際公約加以追索。

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的祖世龍先生介紹說,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關于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規定,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而且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里所說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一是不論戰爭何時發生,二是可以在任何時間提出歸還要求。不過,這一原則雖然得到了國際間的基本認同,但目前還沒有“條文化”。雖然國際公約規定被掠奪的文物應歸還原屬國,但一些西方國家———同時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幾個國家,至今未在這些公約上簽字。實際上,公約對這些國家是沒有法律效力的。

另外,出于某些原因,這些國家博物館主觀上并不希望歸還其收藏的中國流失文物,甚至對參觀、拍照都嚴格限制,使得 *** 出面交涉異常困難。

原屬國要求歸還文物呼聲不斷高漲

事實上,文物被掠奪并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遭受的厄運,自17世紀以后的殖民時期,被殖民化國家的文物幾乎是無一例外地遭到掠奪。比如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就是由法國考古隊在伊朗的蘇薩發現并運走的,現存放于盧浮宮博物館。在北非和西亞,拿破侖東征的結果使大量的埃及古物被盜往法國。1800年,英國駐土耳其公使甚至策劃了把帕臺農神廟和希臘神話的雕塑品運往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一些新興獨立國家開始意識到,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有助于增強民族意識,啟發自豪感,產生感召力,因此,要求“歸還”或“償還”被掠走的民族文物呼聲日益高漲,一些與此有關的國際條約陸續簽訂。1981年,聯合國曾通過一項決議,要求各國博物館和公私收藏全部或部分地把收藏在庫中的非法文物歸還給原屬國。由此可見,通過歸還被無禮剝奪的文物來重建破損的文化遺產,已經是主要國際組織承認和接受的道義原則。

然而,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實現這一原則在現實中還有重重的困難。比如,埃爾金大理石雕塑原來置于希臘的帕臺農神廟中,是公元前5世紀雅典的藝術品。19世紀早期,英國人埃爾金通過賄賂有關官員,將其帶回英國并出售給英國 *** ,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83年,希臘 *** 正式要求歸還石雕,卻遭到英國 *** 拒絕,至今未獲解決。

然而,歷史在前進,文明在不斷進步。近30年來,也出現了許多歸還原屬國文物的事例。比如,1977年比利時把幾千件文物歸還給扎伊爾;同年荷蘭把包括佛教和印度教雕像在內的大批文物歸還給印尼;1997年,失竊20余年的一批邁錫尼珍貴文物被從美國運回雅典;2000年,英國將一尊距今約3000多年的埃及王后頭像歸還給埃及等等。

中國文物流失幾次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自鴉片戰爭后的百余年間,中華民族飽受西方列強的欺凌和掠奪,大批國寶級文物慘遭明搶暗奪,長期流落異國他鄉。其中幾個歷史事件更是中國文物流失的高峰。

圓明園罹難

1860年,英法聯軍搶掠、焚燒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大火三日不絕。圓明園自康熙以來歷代帝王所藏的純金、鍍銀、玉雕、銅鑄佛像達10萬尊以上,自此悉失;圓明園文源閣所藏《四庫全書》收典籍3503種,計79337卷,自此悉失;圓明園所藏商周青銅器、歷代瓷器精品、古籍孤本、名人書畫等等逾千逾萬,無以勝計,自此悉失。法國拿破侖三世皇帝在楓丹白露宮專門建造中國文物館,用以收藏圓明園國寶;大英博物館收藏了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唐人摹本),還有一件乾隆年間從權臣和家抄出的長3尺、高2尺的白玉馬……

八國聯軍入京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包括《永樂大典》在內無數宮廷所藏的珍貴文物和古籍遭列強洗劫。經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敦煌遭劫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幾百年的藏經洞被莫高窟主持王道士雇來清理沙土的楊姓伙計無意中發現。消息輾轉流傳,最早前來掠走敦煌遺書的是俄國人奧勃魯切夫,1905年10月,他僅以6包劣質石蠟為餌,就從王道士手中換得藏經洞珍貴寫本五大包。1907年3月,英國人斯坦因來到敦煌,打著要把“圣僧玄奘”從印度帶來的佛經送回原處的鬼話,以約200兩銀子盜走精美的佛經和絹畫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第二次來到敦煌,以500兩銀子從王道士手中換取了570多個名貴手卷。后來的法國人伯希和更憑借其卓越的漢學知識,在敦煌翻閱了整整三個星期,以500兩銀子的代價,將藏經洞中的精華悉數盜走,計約6000余卷,10大木箱。直到此時的1909年,中國學術界、清朝 *** 才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重大發現。而后直到1923年秋,美國人華爾納還將莫高窟12幅精美壁畫剝去,同時搶走一尊最為優美的唐代彩塑。

甲骨流失

1899年,清代金石學者王懿榮因患病從菜市口達仁堂中藥鋪買來龍骨,發現骨背上依稀刻有文字,古澀難辨,大驚之下,甲骨文因此發現。 殷墟甲骨為中國殷商后期的王室檔案,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殷墟甲骨即慘遭流失,被以各種名目搜購、席卷。目前所知殷墟甲骨約20萬片,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遍及日、美、英等12個國家。

溥儀“監守自盜”

192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將六大箱共1200余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這批文物珍品隨他輾轉北京、天津、長春等地,時間長達22年,途中被不時變賣。其間,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圖卷》從天津流出,轉手日本人,二戰后為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的《五馬圖》,與唐朝名家韓的《五牛圖》齊名,也自天津流出,據說現在為日本某法學教授秘藏。

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匆匆出逃,存于長春“小白樓”中的剩余文物精品又遭兵匪哄搶。這些遺散的國寶,當時被古玩界稱為“東北貨”,赫赫有名,有很多通過各種渠道流出中國,僅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就藏有17件。其中,北宋郭熙《樹色平遠圖》藏美國;米芾《吳江舟中詩》藏美國;南宋江參《林巒積翠圖》藏美國;北宋宋徽宗《金英秋禽圖》藏英國……

孫殿英“盜墓”

1928年,軍閥孫殿英率部野蠻盜掘了清東陵乾隆和慈禧陵,墓中所聚國寶被洗劫一空,絕大部分被孫殿英用于購買軍火而散失異域他鄉,損失浩大,至今無法估算。

“北京人”頭骨丟失

1929年12月2日,在位于北京西南50公里處的周口店,25歲的裴文中發掘到了沉睡地下50萬年的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此后,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