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東莞市大朗市場采購貿易服務中心(玩具工廠直銷中心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4-30 16:44:08 编辑: 来源:

很小。產品價格變化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大宗交易面料方面,受下游供需關系的拉動,盛澤市場春夏季面料價格有漲有跌。從盛澤市場織造開機率情況分析,前兩個月,由于訂單不足,春節放假等因素影響,市場噴水開機率不足40%,噴氣開機率也就在45%左右,但到了三月份,隨著內外需求的上漲,盛澤織造企業普遍存在訂單充足的現象。再加上節后人民幣升值、利率上調預期的增強,許多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為了追求利潤,都開始把后期的訂單提前。所以3月份盛澤大多數織造廠家的布料庫存都已經消耗完,到3月底時市場已經出現一股“搶布”潮了,一些貿易商直接拿著現金到織造廠家拿貨。而織造廠家基本上沒有現貨,每天布料一下機器就會被人拉走。再結合原料價格上漲,布料價格基本上是一天一個價。

到了二季度前兩個月,市場銷售量總體處于上升趨勢。紡織市場歷來有“三死四活紅五月”的說法,在傳統旺季效應下,盛澤市場內需外貿訂單迅速增加,市場布料供應顯得十分緊張,這也使得許多貿易商叫苦連天,但織造廠的效益是要明顯好于往年同期,可以說,四、五月市場銷售表現出了應當有的旺季特點。六月份,一是由于進入了傳統淡季,更重要的是由于噴織企業違法排污引起水質波動而受到環保部門停機整頓的處罰,盛澤織造、印染后整理工廠的開機率嚴重不足,市場銷售量開始明顯下滑。

三季度第一個月,市場仍處于紡織品銷售平淡期,下游需求量不足,國內外市場訂單偏少,企業開機率受到了很大影響。到了八月份之后,市場行情本應該有所起色,但是,這時江浙地區紛紛出臺對高耗能行業進行懲罰的電價措施,紡織上下游產業也在被限范圍之內,政策高壓之下,江浙地區針對“兩高一低”企業的限電時間將延續至12月,在這個不利因素影響之下,上游化纖廠、下游紡織廠的生產銷售大打折扣,隨著江浙限電力度的逐漸擴大,并且由前期預期的影響聚合體部分逐漸向下游織造、加彈、以及切片紡廠家等轉移,聚酯切片市場的供需矛盾便日益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正常的銷售秩序被打亂,銷量大幅下滑,到了九月份,由于限電影響逐漸減小,再加上九月本就是傳統的紡織品需求旺季,市場供銷一片大好,盛澤市場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使得市場交易額大幅攀升。

四季度,十月份是傳統的紡織銷售旺季,再加上因為國際經濟回暖二次補單的外和前期部分積壓的訂單,使得在十月份盛澤廠家紛紛開足馬力生產,不少織造企業都在加班加點趕制訂單,這樣還是有點供不應求的樣子。特別是一些常規量有大的產品,基本上很難拿到現貨。但是,到了十一月份,市場行情卻逆轉而下,上游原材料價格瘋漲,下游織造企業很難消化。十一月份,化纖原料、棉花價格上漲的行情的不斷涌現,化纖絲一周上漲300、500元屬于常有的事,甚至一周內上漲的過千的行情也經常出現,而棉花價格上漲速度更快,可以用瘋狂二字來形容,從年初的15000元/噸至今,漲幅已經超過了100%。紡織品上游的原材料如棉花、化纖原料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的局勢,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這就造成了面料企業進貨成本大幅增加,從而帶動了紡織品銷售價格被動上調,在這一系列的價格調整下,下游服裝、家紡企業的價格承受能力也達到了極限,從而使得11月份盛澤市場紡織面料銷售總量同比10月份有明顯下滑,產品訂貨量減少,企業虧損,流動資金減少,顧客人氣也直線降溫,最終,企業難以消化成本,開機率出現下調,資源供應十分緊張。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接近年底,市場繼續處于淡季狀態而無力反彈。

原料成本與供求關系共同制約著紡織品價格

首先,我們來看上游成本壓力。10年,紡織原料價格此起彼伏,價格上漲的勢頭是一浪高過一浪,迫使下游織造企業提高產品價格。我們來看一例子:11月份,以棉花為首的紡織原料市場出現了一波爭先恐后的瘋漲行情,力度之大讓下游紡織企業措手不及,棉價上漲超過了100%,紗線價格也不甘示弱,緊跟上漲,面對好不容到手的訂單,原料成了“搶手貨”,織造企業不得不高價買進原料保證生產進度,突入其來的成本壓力,使得企業利潤微乎其微。無所適從的原料價格讓不少企業只能寄希望于調高產品價格來釋放壓力,但這樣的惡性循環直接導致了最終的崩盤。

其次,我們來看供求關系對紡織品價格影響。可以說,紡織品價格的波動主要受供需變化影響,供大于求,產品價格平穩或者降低;供不應求,產品漲價變得可能。像今年上半年,下游采購訂單大幅增加,紡織品供不應求,這就直接帶動了上游面料價格的大幅上漲。

市場開機率大起大落

2010年上半年,市場訂單大幅增加,企業開機率穩步上升,噴水、噴氣織造開機率都在九成以上,但隨著六月份環保整頓開始,市場開機率又開始大幅下滑,盛澤噴水機4—5天停7—8小時或者開三停三,經編機4—5天停3—4小時,到了九月份,市場銷售開始回暖,市場開機率又上升至八成以上,而緊接著到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下游銷售癱瘓,企業開機率再次大幅下滑,尤其是棉紡企業,倒閉、關停的不在少數,到了十二月份,原料價格逐漸回歸穩定,但由于接近年底,盛澤噴水、噴氣織機開機率維持在六成左右,經編機維持在五成左右。

后市展望:創新仍是主流

2010年,筆者認為,紡織品市場銷售還是在前兩年的基礎上有了大踏步的前進,雖然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也是需求大幅增長之后不可避免的,從目前整個世界經濟來看,我們應該對明年的紡織品市場行情充滿信心,不過,也要吸取教訓,今年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讓許多企業都意識到了不能完全依靠某一種原料來實現產品創新,企業發展,當前,積極開發多種纖維混紡產品已是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加大多種纖維混紡及面料產品的生產和研發是紡織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之一,而新纖維的開發與應用是紡織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也符合“低碳經濟”對紡織品節能減排的要求,如竹纖維、麻纖維等等,因此,紡織企業為了自身更好的發展,必須要緊跟時尚潮流,加大新型纖維的開發推廣力度,以創新的產品創造更大的價值。

案例1 大朗:一直在奔跑的毛衫名鎮

大朗由一個不產一根羊毛的嶺南小鎮,變成中國羊毛衫名鎮、中國毛衫流行趨勢發布基地。這正是因為大朗緊緊抓住了研發設計和銷售這兩個重點,強化品質監管,走“啞鈴型”發展之路,加快了毛織產業升級轉型。剛剛過去的2009年,大朗鎮毛織業成功突破金融危機沖擊,實現毛織品出口總額增長37.1%,增速超過我國紡織服裝出口近50個百分點。

“啞鈴型”發展拓寬轉型路

廣東省統計局調研人員表示,毛織產業是大朗鎮富民強鎮的特色產業,2009年,大朗鎮毛織業在金融危機中實現逆勢發展,規模以上毛織企業工業總產值48.3億元,增長19%。由于毛織品出口增加,2009年大朗鎮出口總額增長2.4%,增速快于全省14個百分點,快于全市18個百分點。

以巷頭為中心的毛織商貿片區約6平方公里,集中了2600多家毛織企業、1300多個中高級設計師。在這里,2009年設計毛衣20萬款,大朗鎮由此被中國流行色協會列為全國惟一的“中國毛衫流行趨勢發布基地”。

大朗鎮副鎮長覃春簡單算了一筆賬,全球60億人口,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人擁有1件大朗毛衣。

近年來,大朗鎮大力完善研發設計、質量檢測、人才培訓、信息買粉絲、展銷物流、融資服務“六大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提高研發設計、品質監管、營銷策劃“三種能力”,加快推進毛織業實現“兩大轉變”,即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轉變,從生產基地向區域集散中心轉變。應該說,大朗緊緊抓住了研發設計和銷售這兩個重點,強化品質監管,走“啞鈴型”發展之路,加快毛織產業升級轉型。

打響品牌升級產業

為打造區域國際品牌,大朗鎮組織專家設計出具有國際化視覺效果又體現中國特色的“大朗”標識,在國內和7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提出了商標注冊申請,覆蓋了全世界主要的國家和地區市場。這是企業單打獨斗所無法做到的。

朗鎮政府也為產業集群“練內功”提供了良好的配套服務。一年多來,大朗鎮針對毛織產業起步較低、對外依存度高等情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通過鼓勵購置數控織機,投資5000多萬元,打造集研發、設計、展示、交流和銷售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高端毛織服裝時尚設計集聚區,引導行業由低端向高端延伸。

2009年,大朗鎮持牌毛織個體戶減少325戶,無牌個體戶減少121戶,規模以上毛織企業增加30家;毛織行業使用數控織機總數達到6000多臺,減少勞動力4萬多人。目前,125家規模以上毛織企業中,80%以上設立了設計部或研發部。

大朗鎮設立了專門的“三來一補”轉“三資”辦證小組,為企業代辦相關轉型手續,去年實現成功轉型的有44家,正在辦理轉型的有63家。此外,大朗還設立了1億元的“創新型大朗”工程專項資金。2009年,一個小小的大朗鎮就收獲專利授權504件。

可以說,大郎正在完成從“大朗加工”、“大朗制造”到“大朗設計”、“大朗創造”的轉變,“中國羊毛衫名鎮”、“中國毛衫流行趨勢發布基地”是大朗真正拿得出、打得響的品牌和名片。

大朗鎮簡介 大朗鎮位于廣東省東莞市中南部,面積118平方公里。包括蔡邊村 、 圣堂村、松木山村、水平村、楊涌村、高英村、竹山村、沙步村、求富路村、佛子凹村、巷尾村、巷頭村、黃草朗、大井頭村、水口村、洋坑塘村、松柏朗村、洋烏村、石廈村、佛新村、犀牛陂村、屏山村、新馬蓮村、寶陂村、長塘村、黎貝嶺村、長富村、大朗村28個社區(村)。

大朗歷來素有“荔枝之鄉”美譽。近年來分別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電子商會、全國愛衛會授予“中國羊毛衫名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國家衛生鎮”稱號,還獲得了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先進鎮、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醒獅)等稱號。

大朗毛衫業發展縱覽

初始階段:香港人盧成培在大朗建立了毛織一廠,揭開了大朗毛衫業發展的序幕。1979年,盧成培看中了大朗大井頭荔枝園林中的1萬多平方米的地。5月份,曾經的荔枝園林上豎立起一棟莊園式的廠房。

發展階段:大朗毛織一廠廠房面積一萬平方米,工人1900人,設12個車間,兩間分廠,引進毛織機械設備2000臺,具有織衣、縫衣、洗滌全套生產毛衣程序,是東莞市最大規模的毛織廠之一。 大朗人于毛織一廠學技術管理,廠里最早的工人都是本地人。盧成培從香港請來一名主管以及幾名師傅教機器操作。一些工作勤奮努力的大朗人在毛織一廠逐漸學到了技術和車間管理。繼而部分大朗人開始自己買紡織機。

民企起步階段:毛織一廠規模擴大的同時也有了分廠,毛織一廠在大朗的成功給香港毛織廠帶來了信心和希望。于是香港毛織廠紛紛向大朗鎮及周邊鎮區轉移。據大朗政府統計,從1979年港資企業在大朗開辦了第一家港資毛織企業至1993年,逐步增加至100多家毛紡企業。

港企衰落階段:一般的家庭作坊主要幫港資毛衫廠加工,其中大部分是幫毛織一廠加工。當時的這些企業大多沒有市場意識,接單不夠積極,有就做,沒有就停機。受1997年的金融風暴影響,毛織一廠撤了分廠,單子也越接越少。而以家庭作坊起家的大朗毛織在毛織一廠的帶動下,最終將毛織一廠等港資企業擠垮。

當地民企壯大階段:大朗毛織的第一筆“國際交易”是在1993年。一位在深圳投資的俄羅斯商人來大朗訂購1萬件毛衣。這對于大朗毛衫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朗政府繼而出臺了一系列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使當地的毛織民營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96年,大朗鎮建成廣東最大的毛織品和原料集散地——廣東毛織市場。2001年舉行了第一屆“織交會”。

轉型升級階段:受一些因素如勞動成本的壓力,一些毛織廠倒閉的倒閉,部分轉向內地。另一些留守大朗的毛織企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