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國程序員為海外公司(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么?)

时间:2024-05-05 03:50:14 编辑: 来源:

北調的移民程序員是多此一舉?實在是本地人不爭氣啊。至于說累死的問題,拿命換錢的問題,中國或許存在,美帝很少。而且我琢磨著,這種工作其實內在強度非常高,但一味地增加時間其實不劃算,比如我一天干8個小時,產出100%,10個小時,產出115%,14小時可能只有125%。而且,超過10個小時,過幾個小時就跑路了,公司損失更大。所以我直覺是996其實效果未必真多好。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財富和流通轉移。IT和程序員的利潤除了創新還來自哪里?還來自對傳統行業的擠壓。比如以前開個書店,要雇傭20個人,租場地,現在你創業開了亞馬遜,賣書可能只需要2個碼工2個經理就可以,那么碼工和經理的收入自然可以高一些,因為書店的收入和利潤被轉移到了亞馬遜上。

這個在美國感覺特別明顯,一大堆傳統零售和書店紛紛倒閉,被亞馬遜打得滿地找牙,所以亞馬遜市值爆表。這些價值,的確是碼工搶奪來的,所以人多吃幾口不要說什么“拿命換錢”,大部分職業都是在拿命換錢,警察、消防員、駐外士兵、四大,誰容易啊。

所以碼工除了創造一些產品以外,還在優化傳統產業。那些只會坐柜臺、什么技能都沒有的重復性工作崗位,將在未來不斷被機器人和程序代替。大量中間渠道產生的職位和流程,也逐漸會消失,社會趨于更優化和高效。

這個過程將是很殘酷的,很血腥的,但也是很激勵人心的,更是公平的。沒有技能的人,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成為機器和程序的操縱者;拒絕這個過程、不尋求改變的人,將會被殘酷的現實打敗。

計算機是非常公平的專業,如果不是最公平的話。寒門學IT,正是因為它只論結果,不看出身。

關注我,我是“北漂程序媛”,現就職于某大廠后端開發工程師,可內推大廠,講點有趣的程序員故事和內容,對程序員好奇的朋友,或者同行,歡迎關注留言[呲牙]

也就是一種職業,那個行業都有優勢和劣勢,感覺沒啥特殊的。

煙草公司好,但沒有很高的學歷和很強的家庭背景,是進不去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好,但能考上的畢竟是少數。

對于普通家庭、沒有背景、學歷一般的人來說,當程序員是條還不錯的路。

第一,收入高。我認識很多二本、三本甚至專升本的程序員,他們因為學歷的原因,在大廠里做外包,一個月薪水也有個一兩萬。至于頂級大廠里面的牛人,年入百萬以上的也是很多的。程序員的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確實比較高。

第二,工作機會多。不管學校好壞,程序員都可以靠自己能力找到一份工作,不像有些工作,需要去托人找關系。至少目前程序員還沒有像師范生那樣人才過剩。

當程序員的最大缺點是,工作辛苦、加班多。可是對于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出身、沒有背景的人來說,干啥不辛苦呢?我們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呢?

即使高,也僅僅是吃青春飯的那些年。年華不再時,非但飯碗保不住,而且工資一落千丈。

程序員從業期間,外人看來,在整潔、高大上的辦公間內辦公,如同白領一般。實則牢籠一般,瘋狂加班、思想封閉、溝通全無、與社會隔絕,單純、木訥、辦事能力差、過于理性較真影響日后生活。

程序員加班是常態,如果將他們動輒上萬的月薪換算成時薪,只比城市體力底層體力崗位工資多20%左右,但是別忘了,他們都是壯年。

程序員是幾乎沒有什么體力勞動的,而是過度地壓榨腦力,帕金森、老年癡呆、猝死不是危言聳聽。

程序員要不斷學習,技術更新的比學習快不知多少倍,基層崗位學一次后續學習成本極低。

盡管如此,程序員依舊是可以從業的職業,但不能只看工資高。應該說在適度滿足的前提下做程序員就好,比如市場價8000時做6000工作量的程序員,給生活、社交、人情世故留一些空間。

如果從就業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金融、房地產、科技行業的從業人員工資都比社會平均工資要高,也比社會工資中位數要高。但是和煙草、醫療、教育、電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相比,程序員的綜合收入也許并沒有太大的優勢。在很多人的眼里,程序員的工資高,那是因為“很多人”都是掙扎在社會工資中位數上下,或者更低。

程序員的工資確實不算低,尤其是在一線大城市,普遍都是在中位數以上,出色的程序員工資收入很不錯,基本上都是兩三萬起步,再加上獎金分紅等其他收入,年薪五十萬及以上,確實有很多人。年薪百萬或者千萬的,我認為那部分已經不單純是程序員了,大多數都兼有技術領軍人物頭銜,最差也是一個部門的技術領導。

程序員的工資為什么這么高?主要是過去二十多年以來,我國科技飛速發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行業內的競爭,全世界范圍的競爭,我們需要快而準。因此,就需要大量的程序員,不管是普通的碼農,還是技術精湛的工程師,缺口都非常大,但是通過各種教育培養出來的科技人才非常稀缺,這就導致了“水漲船高”的行情。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我們也在時間的賽道上追趕,因此,程序員的工作時間大部分人已經遠遠超出八小時工作制,996一度成為常態。當然,我們現在并不提倡并不鼓勵996,除非工期緊張,否則還是應該堅持八小時工作制為好,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不能以犧牲生活來工作。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程序員就是吃青春飯的。這里有兩個意思,一是年紀大了容易遭遇裁員危機,二是混日子摸魚上班。我見過很多程序員到了35歲,就要面臨職業危機。很多人被迫裁員或轉行,也有很多人能繼續在程序員的崗位上工作,但是技術基本已經固化而且已經觸及天花板,這部分再怎么工作,也難以有新的成績,大多數只是重復性的干完活而已。

也許很多人會說,國外也有年紀大的程序員啊,有些大牛四五十歲,五六十歲都在編碼,甚至還能做出不菲的成績。是的,但那是國外。國外的程序員是一個比較普通的職業身份,普遍收入也并沒有向我們那么突出。最關鍵的是,國外的碼農新生力量比較少,人口基數少是一個客觀存在。

我認為我們的科技仍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以半導體芯片為核心的產業科技,依然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所以程序員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是很吃香的職業。

程序員就是一普通職業,沒有好不好之分,主要看你喜不喜歡,喜歡的工作做起來不容易厭煩,學起來也比較的快。很累又賺不了很多錢:這適用于大部分的職業和人群,不只是程序員,除了那些有捷徑的人,其他都要進過一個積累的過程,才能拿到很不錯的工資;累不累,得看你所在的行業以及崗位,就說我,醫院的程序員,工作是很閑,工資么就中上水平,要想待遇很高,我覺得我的技術需要提高到全市有知名度那么厲害,但是我覺得怕是不太可能,因為比我厲害的人太多太多了。找不到妹紙:程序員大部分宅,換句話說就是大部分多多少少有點內向,不懂人情世故,最不會來事,這樣的人,到哪里都找不到妹子。最關鍵的一點,你專業學什么都關系不大,做本專業工作的人少之又少的,還不如多多的去和人接觸,參加各種社團,搞好各種關系,練得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比技術和專業有用的多。現在我們國家的情況就是,會說話有點技術的在領導層,會說話沒技術的在中間層,干技術的在底層,純靠技術又在領導層的,那是極少數,你可以看看現在那些知名的成功人士,哪個不是嘴厲害,情商高的,就算那些富二代啊管二代樣式如此,他們的人脈比技術好用得多。

程序員發展前景怎么樣呢 ?

程序員,現在國內喊得挺熱,但是其發展給與的空間確是狹小的!而且程序員是一個很累的職業,將來發展的機會也很少,如果還有別的選擇,請放棄做一名程序員!!!!

迷茫的程序員和中國軟件業

----2001年對于IT行業進入寒冬,中國的程序員們先打起了噴嚏。

----2001年年關,《軟件世界》記者劉興波關于程序員薪水問題的文章《質疑中國軟件業“高薪制“》及后續文章引發軒然波濤。在報刊、雜志上,職能部門和IT界的管理人員大都持肯定態度。加上先前人們以玄奘取經般姿態前往印度考察得出的要培養軟件藍領的輿論報道。于是乎,對程序員進行職能分化、薪水分化(大多數向藍領靠攏,降薪)、用政策引導教育系統培養軟件藍領、在兩年趕超印度等輿論報道紛呈出籠。好像中國軟件業打翻身仗的根本在于所謂的“軟件藍領”。但在網絡上,以程序員為主的論壇里則對其大加伐撻,近乎血雨腥風。關于軟件業的發展以及程序員的發展前景的大批文章在網上廣為傳播,以至有網路擁塞之謂。這場關于程序員薪水和軟件藍領的爭論讓不少程序員對其職業取向和發展前景都產生了動搖。

----朝陽初升的軟件業

----軟件業在計算機發展初期是嚴重依附于硬件,雖然重要,但并為成為產業。直到上世界六十年代產生的軟件危機催生了軟件工程,才作為一個產業得以迅猛發展。2000年,美國政府將銷售額在上一年達2200美元、僅次于汽車和電子工業的軟件產業從服務業列入制造業,其為美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充當了排頭兵。盡管軟件業已有四十多年歷史,其仍然是一個朝陽產業。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隨著各種生產、消費設備的電子化、數字化趨勢,因其在事務處理中與在功能上邏輯等價的硬件相比有成本底、易實現、易擴展的優點,軟件業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軟件業的重要性也為人之共識。相對于信息產業中的IC業,軟件業對技術積累和資金支持的要求要低一些(印度可為佐證,其信息產業的硬件基礎和資金均遜于中國,但其軟件業成為全球第二)。故中國這種人均資源匱乏,但人力資源相對低廉豐富的國家發展軟件業實乃上上之選。對于中國而言,發展軟件業已不單單是一個行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可由此提升中國傳統行業的生產、運作水平(筆者曾聞:老外有時賣到中國的設備在硬件上與十多年前并無大不同,僅是更新了軟件系統,就又當新設備賣過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要想讓地球的重心由西向東移,軟件業是最佳支點。這恐怕也是印度這個人均GDP300多美元的國家把IT牛皮地解為India’s Tomorrow的原因吧。

----全球的軟件業按開發模式和主要地區(軟件業由于產業群落影響和優惠政策吸引,極為集中)可分為:技術領導、產業支撐型——美國,軟件本地化型——愛爾蘭,外包服務型——印度,嵌入式開發型——日本、西歐。美國在系統軟件、服務支撐軟件、開發工具等核心領域了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引領著軟件業的方向。愛爾蘭則把自己當作美國軟件的歐化基地,為歐洲提高20多個歐化版本。日本的嵌入式開發則是應其消費類產品的數字化、娛樂化趨勢和通訊設備生產而生。西歐以瑞典、芬蘭、德國為代表在生產設備、高精儀器、通訊和搏彩游戲機等應用上進行嵌入式開發(那種更新了軟件系統,就又當新設備賣過來的生產設備、高精儀器多從此出)。

----中國軟件業的現狀和迷離前景

----現在談到中國軟件業時,總是與印度軟件業相互比較,是基于這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性。在80年代中期,中印兩國軟件業并無太大差別。中國軟件業并未將印度軟件業放在眼里,此乃拜中國高速發展之賜,我們戲言曰印度阿三(是就經濟而言,亞洲國家,日本第一,中國居二)。但到了現在印度軟件業成了全球老二,叫一向自大的美國人也不敢小瞧,蓋茨稱其為繼美國之后的下一個超級軟件大國。中國軟件業卻看起來是王小二過年了,增長率比起國內其他行業尚可自慰,比起其他軟件大國則相形見絀。國內67%的市場份額被外國巨頭拿走(的確就是拿,沒有被狙擊)而且是高端市場。企業在技術競爭力上與外國巨頭的差距是越來越大了。大部分軟件公司都是在進行一般應用開發,為事企業單位開發管理系統。開發工具是別人的,后端數據庫是別人的,絕大多數服務支撐軟件也是別人的(修路的利潤哪能跟提供大型工具的利潤比)。要不是中國盜版猖獗,很多小公司光買開發工具就夠嗆了。不僅僅是技術差距加大,連從業人員的士氣都大受影響。以前,開發出了產品雖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