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俄羅斯發展對外貿易的有利條件(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結構有哪些特點)

时间:2024-05-06 05:28:03 编辑: 来源:

。這些機構都表示愿意在進入當地金融和資本市場以及利用本地貨幣發行債券等方面互相協助。在成員國之間擴大本幣結算,并進行本幣融資,意味著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機制向前邁進一大步,有助于金磚國家間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三)南非�金磚國家注入新活力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機制,也使原金磚四國能夠進一步加強同南部非洲各國的經貿關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地緣接近、風俗相通,它們在這些相對不發達國家投資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優勢。如果四國投資和貿易能通過南非中轉,回報率將顯著提高。除經濟領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有利于五國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聯合國改革、減貧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區性問題上協調立場,更好地建設一個公平、平衡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正因�南非在多方面都是非洲大陸的代表,它的加入將進一步擴大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國際影響力,并將成�金磚國家進入非洲的門戶。

(四)“三亞宣言”是未來合作的基礎

金磚國家是各成員國在經濟金融發展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這次峰會通過的行動計劃提出,鞏固金磚國家間已開展的14個合作項目,開拓四個新合作項目,并提出五項新的合作建議。在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與加強全球經濟治理是國際社會的重要關切,金磚國家的發展反映了國際經濟金融機構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五)制度化和組織化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比較松散,這種機制的好處在于行動自由,決策靈活,便于在具體問題上形成一致意見,表達訴求。如果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旨在解決全球性問題,就需要一個具體的執行機構來協調,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盡管金磚國家合作機制還不是一個國際組織,但發展前景應朝該方向努力。現有的國際多邊機制或組織,也都是經歷了逐漸成熟的發展階段。從發展趨勢來看,金磚國家設立秘書處等常設機構,才能將金磚國家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制度化和組織化。

(六)開放的金磚國家體系

五、中國是積極推動金磚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建立恰逢其時,必將�各自的經濟增長和相互之間的合作發揮重要作用。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是推動該合作機制不斷深化的中堅力量,并將成�引領發展方向的關鍵國家。

(一)中國是金磚國家的重要一員

金磚國家的重要影響來自它們自身的經濟重量,它們是除了經合組織成員國之外的最大經濟體,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年度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南非除外)。中國GDP位于世界第二位,同時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無論對金磚國家還是其他國家來說,中國都是世界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國家。

(二)中國推動金磚國家的包容性發展

開放、透明、包容,正是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特點。不同地域、不同國情、甚至不同制度的幾個主要新興經濟體之間,正以相互包容的姿態,發揮互補優勢,學習借鑒經驗,實現共同發展:一是利用金磚國家首腦峰會機制,積極推動我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合作。二是通過對話和談判,避免采取以鄰�壑的貿易保護措施,促進對外經濟發展進一步多元化。三是謀求共同發展,互利合作,使金磚國家成�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利用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速經濟結構轉型。

(三)金磚機制有利于我國“十二五”計劃的發展

我國在“十二五”時期的經濟發展應該充分利用金磚國家的合作機制。中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已經進入一個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的新階段,強調把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和保護環境緊密結合起來,以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強調在國際層面開放包容、共同發展,建設和諧世界,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秉持團結合作、互利共贏的合作原則,發揮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橋梁作用,對于我國在“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對于世界的穩定、和平與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建設性意義。

(四)中國對金磚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

21世紀剛剛進人第二個十年,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全球經濟治理出現新變革,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新興市場國家合作蓬勃發展,世界各國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正在與其他金磚國家及亞洲國家和地區一道,努力�破解后危機時代世界發展難題提供一種不同于既往的嶄新視角和解決方案。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自主創新產業等都是投融資合作的重點領域。正如胡錦濤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指出的:“我們應該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團結互信、開放透明、共謀發展的基本原則,通過合作加強互信,永遠做好朋友、好伙伴。我們的合作是開放的、透明的,目的是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俄烏沖突對中俄貿易的影響

自俄烏沖突發生以來,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國際貿易及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沖擊。因美歐國家對俄實施經濟制裁與反制裁而產生連鎖效應,最終通過大宗商品、貿易渠道、金融資本等,不可避免地對中俄貿易產生短期和長期影響。

一、中俄貿易的現狀

近年來,中俄在政治、經濟、 科技 等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在兩國高層引領下,中俄增強戰略互信,簽訂了《關于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等協定,雙邊經貿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呈現出“全方位、深層次、高水平”的特點。2018-2020年連續三年中俄貿易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2021年雙方貿易額突破1400億美元。中國已經連續12年成為俄羅斯的最大貿易伙伴,俄羅斯則是中國第十大貿易伙伴,中俄貿易額正向2000億美元目標邁進。

從中俄貿易結構來看,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但國內油氣儲量有限,主要依靠進口。俄羅斯能源儲量豐富,是世界重要能源出口國。中國把俄羅斯當作最可靠的能源供應者,能源合作一直是兩國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的領域。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商品中,石油、天然氣占比60%以上,其次是礦產品、金屬制品、木材、農產品等。中國對俄出口商品中,主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品、農產品等。從整體來看,能源、原材料、機電產品、農產品在雙邊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且具有強烈的互補性。

二、變局中的危與機

俄烏發生沖突后,美歐國家在貿易、金融、 科技 、運輸等領域對俄羅斯實施了全面制裁,俄羅斯經濟遭受到嚴重損失,對外貿易發生格局性變化,也對中俄貿易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進口方面。

1、油氣能源。油氣是俄羅斯的大宗出口產品,其原油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10%,天然氣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近20%。俄烏沖突后,美歐已停止或減少對俄羅斯的油氣進口,俄羅斯能源出口受阻,進而更加依賴中國、印度等亞洲市場。出于能源安全需要,中俄把能源合作上升為為國家戰略,兩國建設了跨境石油和天然氣運輸管道,能源貿易額逐年提升。2021年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額達509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64%。俄烏沖突后,國際油氣價格大幅上漲,但中俄雙方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能源交易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小。從長期看,地緣政治變化將進一步拉近中俄能源合作,雙邊能源貿易將持續保持在高水平狀態。

2、糧食。俄羅斯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供應國,世界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在國際糧食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21年,俄羅斯小麥出口3290萬噸,占全球糧食貿易額18%。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在基本自足的情況下,每年仍需進口一定量的糧食。2020年中國小麥進口838萬噸,占俄羅斯小麥出口量的1/4。俄烏沖突后不僅俄羅斯糧食出口受阻,還影響其從國際市場進口農藥、種子等農資,這將導致今年出現糧食生產和供應出現波動,世界糧食總體供給水平面臨較大風險。同時為先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相關國家對糧食出口進行了限制,進一步使國際糧食市場供應緊張,推動糧價上漲。今年五月,俄羅斯國內食品價格上漲達20%。近期中國放開了進口俄羅斯糧食地域限制,但由于市場價格波動,我國從俄進口糧食將受到一定影響。

3、化肥。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氮肥和尿素出口國、第二大鉀肥出口國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國,俄烏沖突前,俄羅斯年鉀肥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19%,對全球化肥供應具有重要影響。中國化肥進口主要來自俄羅斯,進口俄羅斯化肥占據我國進口總額的30%以上。俄烏沖突使俄羅斯化肥生產受到波及,一些化肥生產企業面臨停工和減產的危險,加之對俄羅斯的貿易禁運,打破了化肥市場的供需平衡,化肥價格上漲會導致中國進口化肥成本上升。

4、煤炭。俄羅斯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二,其煤炭熱值高、質量好,由于煉鋼需求,我國每年進口一定量的俄羅斯煤炭。2021年中國進口俄羅斯煤炭891萬噸,占進口總量的27%,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煉焦煤買家。俄烏沖突后,西方國家避開了俄羅斯的煤炭供應,中國作為煤炭消費大國,抓住機遇增加俄煤進口。僅4月份進口量就達137萬噸,創下 歷史 紀錄。導致我國進口俄煤大幅增加的因素有三個,一是西方制裁使俄羅斯進行市場轉向,將煤炭降價促銷。4月份國際煤炭市場價格為每噸473美元,中俄煤炭的平均交易價格為每噸386美元。二是由于中國近期減少了從澳大利亞的煤炭進口,而轉向俄羅斯市場。三是前不久我國放寬了煤炭進口政策,將煤炭進口稅率降為零,降低了進口成本。據相關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可能繼續增加俄羅斯煤炭進口,總計超7100萬噸。 (二)、出口方面。

隨著俄烏沖突的持續,美歐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層層加碼、步步緊逼,撤出在俄羅斯合資企業,對俄實行嚴格的出口限制。多個因素導致俄羅斯對中國商品的依賴性更強,俄羅斯市場對中國進一步開放,中國對俄貿易出口迎來新機遇。

1、 汽車 。以小 汽車 為例,俄羅斯家用轎車制造業曾經有過一段輝煌 歷史 ,自蘇聯解體后整體處于衰落態勢,目前大部分需要進口。進口國主要是美國、德國大眾等車企均停止了在俄羅斯的經營活動,為中國車企大舉進入俄羅斯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以預計,未來俄羅斯必將進一步加大從中國的小 汽車 進口量,中國車企在俄羅斯迎來了難得的市場機遇。

2、電子產品。俄羅斯重工業比較發達,輕工業特別是電子產業相對落后。俄烏沖突后,許多西方國家的 科技 巨頭,如說蘋果、三星、愛立信等宣布停止了在俄羅斯的業務,俄羅斯電子產品市場出現巨大空缺,如此大的消費市場,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個良機。我國對俄羅斯出口一直以機電產品為主,如家用電器、智能手機、無人機等。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的家電制造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一些家電企業還在俄羅斯擁有工廠和研發基地,如海爾智家在俄羅斯建設了4個工廠,白色家電正成為中國產品對外的一張名片。在智能手機方面,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異軍突起,在俄羅斯擁有很大的市場,深受俄羅斯消費者歡迎。特別今年3月份后,因西方產品出現市場空缺,中國電子產品在俄羅斯的銷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媒體評論稱,目前俄羅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電子產品。

3、紡織類產品。俄羅斯是中國紡織品類產品重要的出口市場,在雙邊貿易中服裝等紡織品占據很大比重。自2000-2020年間,中國對俄羅斯紡織類產品出口額增長了近6倍。達到76.5億美元。在俄羅斯進口紡織類產品中,中國產品占據其三分之二以上,居于市場主導地位。其次是意大利、土耳其、法國等產品占據部分高端市場。俄烏沖突以來,西方超過百家時裝零售商關閉了在俄羅斯的店鋪,撤離出俄羅斯市場,為包括李寧、安踏等中國品牌進軍俄羅斯市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