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國際貿易產生的條件有貨幣的產生嗎(可以說一下國際收支彈性論,乘數論,吸收論和貨幣論的異同嗎?)

时间:2024-04-30 06:05:38 编辑: 来源:

收論分別考察了在“非充分就業”和“充分就業"兩種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x0a第一,在“非充分就業”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

非充分就業意味著這個國家有閑置的資源

這樣,由于貨幣貶值引起該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將刺激出口商品需求,這樣出口就會擴大,而以本幣表示的進口價格會上漲,進口就會下降,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x0a第二,在“充分就業”情況下貨幣貶值在貿易收支上的效果

充分就業意味著沒有閑置資源

在這種情況下,改善國際收支只能通過減少總吸收來實現

吸收論認為,貶值將引起進口價格等比例上漲,從而引起國內物價水平上升,進而導致該國總吸收減少和國際收支改善

x0a一般而言,貶值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配合,以縮減國內支出,把資源從國內支出轉移到出口部門,才能成功地改善國際收支,保持內外均衡x0a3貨幣論在考察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時,有如下基本公式(圖片欠奉):x0a上式中,E為外匯匯率(直接標價法)

在本國貨幣貶值時,外匯匯率(E)會上升

E值上升,首先會提高貿易品的國內價格,并通過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貿易品的價格也會提高,因而一般物價水平(P值)也上升

E值和P值同時上升后,為使等式兩邊相等,要么使f(y,i)下降,這意味著貨幣余額下降;要么提高 ,這意味著名義貨幣需求增加

根據貨幣論的基本方程式 ,當名義貨幣需求( )上升,國際收支差額得到改善

但是,國際收支改善的必要前提是,名義貨幣需求相對于國內貨幣供給有凈增長

因此,貨幣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暫時的,從長期看,改善國際收支的關鍵是控制貨幣供給數量

x0a(2)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x0a彈性論以馬歇爾微觀經濟學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為基礎,揭示了匯率變動通過改變國內外產品之間的相對價格和本國貿易部門和非貿易部門之間的相對價格變動影響進出口供給需求的機制,在嚴格的假定條件下論證了貶值能改善國際收支的馬歇爾——勒納條件,即進出口供給彈性之和大于1

吸收論是建立在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理論上的,它將國際收支同整個國民經濟的諸多變量聯系起來進行分析

因此,它分析貶值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以分析貶值的國內經濟效應為前提的

貨幣論建立在貨幣主義學說基礎上,注重貨幣層面

貨幣論在分析貶值效應時,主要分析貶值對國內貨幣供需關系的影響,進而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而國內貨幣供求關系變動也會對一國國內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

因此,有必要對彈性論、吸收論和貨幣論關于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進行比較

x0a1彈性論著重考慮貨幣貶值取得成功的條件及其對貿易收支和貿易條件的影響

該理論在嚴格的假設條件的前提下,應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推導出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取決于馬歇爾——勒納條件(進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大于1)的成立及時滯效應(即J曲線效應)的大小

此外,貶值將帶來相對價格變化,將導致貿易條件或改善或惡化,這主要取決于進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

當進口商品供給彈性 與出口商品供給彈性 之積小于進口商品需求彈性與出口商品需求彈性之積時,貶值有助于改善貿易條件

彈性分析法糾正了貶值一定能改善國際收支的看法,正確地指出了:只有在滿足一定的進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條件下,貨幣貶值才有改善貿易收入的作用和效果

但彈性分析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局限性:a

彈性論把國際收支局限于貿易收支,未考慮進出口勞務、經常轉移和資本與金融項目;b

該理論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視匯率變化對一般物價水平和國民收入的影響;c

該理論的假設前提過于嚴格,而且由于進出口商品彈性難于測算,因而,很難適用于實際應用;d

未考慮貶值后繼發的通貨膨脹效應;⑤未明確區分不同貨幣可能帶來的不同后果

x0a2 吸收論認為貶值是通過收入與吸收起作用的,貶值既對吸收又對收入起作用

貶值的收入效應主要通過閑置資源效應,貿易條件效應、資源配置效應來體現

一般而言,當一國存在閑置資源時,貨幣貶值后,本國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下降,因而商品出口需求增加,貿易收支改善

貿易差額改善又通過外貿乘數,使國民收入倍增

另一方面,出口需求增加,利潤上升使資源從低效的國內生產部門轉向高效的出口部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尤其是當一國微觀經濟扭曲,資源配置處于非優狀態時,這種資源重新配置會帶來帕累托改善,提高國民收入水平

x0a在經濟處于充分就業,資源實現優化配置、邊際吸收傾向大于1時,貨幣貶值主要對吸收產生作用

貶值的吸收效應主要由現金余額效應、收入再分配效應和貨幣幻覺效應來體現

吸收論認為,在充分就業條件下,貶值會使國內物價水平上升

物價水平上升會使實際現金余額降低,人們或者減少支出,或者出售資產,因此,在商品市場上,消費減少;在貨幣市場上,利率上升,投資減少

因此,貶值會使國內支出水平下降

另外,物價上升還會通過收入再分配機制和貨幣幻覺等因素使國內支出水平進一步下降

x0a總之,吸收論認為貶值對國內經濟產生的影響與客觀經濟運行狀態有關

當一國處非充分就業時,貶值有助于增加國民收入,提高就業水平

當一國處于充分就業時,貶值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引起物價上升,國內總支出降低

x0a3 貨幣論認為貶值首先會提高貿易品的出口價格,并通過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的替代性使非貿易品的價格也上漲,因而,國內一般物價水平上漲

物價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實際貨幣余額下降

實際貨幣余額減少,會對實際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在貨幣市場上,人們對名義貨幣需求增加,貨幣需求曲線上升

在貨幣供給不變的條件下,會帶來利率上升;在債券市場上,物價上升使人們將債券需求和供給都增長,但需求上漲的幅度小于供給上漲的幅度

于是,債券價格下降,利率上升;在商品市場上,實際貨幣余額減少會減緩人們對商品的超額需求

因此,實際貨幣余額下降意味著消費和投資下降,進而會使國民收入下降,物價水平回落

這表明,貶值對國內經濟具有緊縮性效應

什么叫國際貨幣?

1997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基本表現為匯率或貨幣的危機,其中的原因很復雜,但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目前很少被理論界認識到,這就是存在國際貨幣與非國際貨幣情況下的匯率決定的差異。

1·匯率的重新定義

什么叫匯率,這似乎不應該有問題,實際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情。今天的匯率,不僅僅是不同國家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還應該清楚,它首先是國際貨幣與非國際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是國際貨幣、非國際貨幣與國際軸心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而且,非國際貨幣和國際貨幣基本是圍繞軸心貨幣兌換或確定匯率。非軸心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現在基本是圍繞軸心貨幣運轉的。如果我們認識到這些,那么從中將產生一些新的匯率理論,或者,從事實中,我們將發現匯率間的另外關系,而這些,在以前被理論和政策忽視了。

2·國際貨幣國家與非國際貨幣國家貨幣自由兌換、匯率風險的差異

國際貨幣與非國際貨幣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風險是不同的。作為國際貨幣國家,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類似于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利益。他們的貨幣作為各國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國際支付、流通、結算、清算手段,作為國家的外匯儲備、外匯存款,這些金融活動的常量實際意味著這些國家要提供相應的物質財富給國際貨幣國家無償消費,而他們僅僅是發行貨幣。當然,如果本幣同時也流出,也作為一定范圍的國際支付等,才能抵消部分無償供給,或不存在無償供給。而作為軸心貨幣,與非國際貨幣國家之間基本不存在匯率風險問題,或者說,他們的風險與非國際貨幣國家匯率風險不可相提并論。歐元、日元兌換美元雖然發生波動,甚至大幅度波動,反過來,美元兌換歐元、日元也存在波動,但這僅僅是三大國際貨幣之間的波動關系,他們之間可能存在絕對或相對地位的強弱轉化,但對其他國家貨幣來說,他們仍然是主導貨幣,只是影響與之掛鉤國家的匯率和金融穩定,甚至因波動產生巨大風險或危機。在國際貨幣之間,軸心貨幣和非軸心貨幣之間的地位會發生波動,甚至相互替代或轉換,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決定。但是,它們僅僅是地位發生變化。當然,如果他們之間的矛盾深重,也可能因此產生貨幣兌換或匯率問題導致的危機。但不是與非國際貨幣國家之間所導致。比如,在東南亞、韓國貨幣發生危機的時候,日元雖然發生波動,但是沒有出現東南亞、韓國那種危機(而且日元危機是美元打擊所導致),這就是國際貨幣地位的作用,如果日元不是國際貨幣,在東南亞發生貨幣危機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

國際貨幣國家之間的貨幣自由兌換,基本上根據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力和穩定程度以及擴張或交往程度就可以實行自由兌換,而且相互之間的時間差距不會太遠。否則,可能逐漸喪失國際貨幣地位或其國際貨幣地位要降低。

對于非國際貨幣國家,實行國際貨幣國家的貨幣自由兌換和完全市場匯率,風險就不同了。因為本幣不是國際貨幣,更不是軸心貨幣,貨幣兌換和匯率波動就不在自己控制和把握之中,而是由外部來決定的,這些決定了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市場化需要比國際貨幣國家更嚴格的條件和要求。這就是說,目前國際組織和機構以及金融理論關于貨幣兌換和匯率市場化的理論對非國際貨幣國家基本不適用。

作為非國際貨幣國家,在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匯率市場化的時候,首先要保持貨幣穩定,保持物價穩定,特別是要保持經常項目和貿易的順差,甚至要保持資本項目順差,否則匯率不能持久穩定。但是,對于國際貨幣特別是軸心貨幣,不需要這些條件。物價上漲所產生的通貨膨脹可以降低外國持有本幣的購買力,而貿易逆差不僅可以獲得廉價的初級加工產品和生活必需品(因為本幣為國際貨幣,為獲得國際本幣作為外匯和外匯儲備的非國際貨幣國家產品必然會進行競爭,這就是為什么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道理,而國際貨幣國家利用這種利益和好處發展新產品和新技術,要求外部降低關稅,開放市場,而他們以很高的價格出售,獲得高額利潤,把非國際貨幣國家的國民所創造的剩余價值或財富完全以此方式拿走,結果,這些國家長期處于缺乏購買和開發這些新技術的資金),即使發生國際收支大量逆差,通過發行本幣,擴張本國金融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無償使用各國提供的資源,而本國享受實際物質,這類似于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道理。

此外,非國際貨幣國家的匯率穩定在受到國際投機和沖擊時,政府對匯率干預,如果沒有軸心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很難見效。90年代以來的多次匯率危機,都沒有得到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他們基本上袖手旁觀,只有在匯率危機影響到他們的利益的時候,他們才會出面。例如,墨西哥金融危機,美國及其支配的IMF立即給予500億美元的援助,而對泰國和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的貨幣危機,美國和國際機構就不愿意援助,援助金額也很少,而且不到位,但對韓國則很慷慨。對于日元大幅度波動,只要對美國有利,美國就不去干預,甚至推波助瀾。只有在對其不利的時候,美國才出面干預,使日元很快穩定。這就是說,如果得到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和承諾(在本國匯率波動和危機時候的支持),匯率可以很快穩定。因此,作為非國際貨幣國家,如果沒有國際貨幣國家的支持和承諾,不能隨便滿足外部要求而開放金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