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統計局貿易分類有哪些(進出口貿易屬于什么行業?)

时间:2024-05-16 09:39:21 编辑: 来源:

歷了從傳統體系向新的國際標準過渡的歷史,所以,與發達國家和一般國際規則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缺陷:資料來源方面還有不完善之處,比如服務業,特別是一些新興服務業,如律師服務、會計師服務、廣告買粉絲、證券交易等,缺乏健全的資料來源;分類方面比較粗,還未達到國際標準,比如由于小型和個體工業企業統計缺少細分類資料,全部工業增加值盡管占整個國內生產總值40%以上,但卻沒像國際標準那樣劃分為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細行業;在計算方法上仍保留著部分傳統方法;在數據發布上還不夠及時完整,透明度不夠。目前我們正在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問:為達到統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國家統計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要達到統計結果的客觀公正,首先要保證原始資料的準確性。為此,國家統計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以全面報表為主,基層單位向政府統計部門報送報表,然后層層匯總到國家統計局。這種調查方法涉及單位多,需要大量統計人員,有限的資源無法保障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統計技能的培訓,因而無法保證基層統計資料的準確性。抽樣調查涉及的單位少,需要的統計調查人員相對較少,統計部門有能力進行統計技能培訓,從而能夠提高基層統計調查資料的質量。目前,糧食產量、棉花產量、城鄉住戶調查、價格調查、1%人口調查、規模以下工業等統計領域采用了抽樣調查方法。第二,采用超級匯總法。為了避免統計調查數據在層層匯總過程中的人為干擾,國家統計局對一些重要的基層統計報表采取了直接匯總的方法,比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標、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等抽樣調查數據已經采用的了這種匯總方法。第三,加大執法力度。對虛報、瞞報、拒報或干擾統計數據等統計違法現象進行查處。這些措施對于維護統計數據的客觀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問:作為統計專家,您如何看待中國GDP核算結果?您認為中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將如何變化?

答: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講,要做到國內生產總值數據100%準確都是不可能的。尤其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又正在經歷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的過程之中,統計體系正在從適應傳統體制向適應新體制的轉換過程之中,完全搞準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實屬不易,中國目前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反映了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斷改進核算工作,提高數據質量,使之更好地逼近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有觀點認為中國GDP增長率遠高于美國,所以中國的經濟總量不久就會超過美國。對此我持不同意見。世界銀行最新統計資料表明,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第六,但僅相當于美國的1/9,美國增長一個百分點相當于我們增長9個百分點。所以,即使中美兩國各自保持近些年的經濟增長率,在短時期內,兩國GDP的相對差距在縮小,但絕對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如果我國能夠長期保持經濟增長率的優勢,才能逐步縮小與美國經濟總量的差距。但即使如此,中國經濟總量趕上美國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我認為,在本世紀內,趕上美國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我們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肯定會縮小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經濟總體上還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問:國際上對中國官方的GDP統計如何看待?

答:國際機構,比如世界銀行,對中國國家的統計水平還是比較肯定的。世界銀行對中國統計數據的認可有個過程:20世紀80年代,世行在計算按美元表示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時都直接采用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們對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產生了懷疑。世行認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官方統計雖然進行了很多方面改革,但基本概念依然深深扎根于傳統體系,基本調查范圍仍主要局限于物質生產領域,基本調查方法仍然采用的是全面行政報表的方法。隨后,世行開始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90年代末,隨著中國統計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向世行正式提出了取消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的要求,經過雙方深入磋商和對中國統計體系進行考察后,世行認為,中國的統計體系是比較健全的,中國統計人員和國民經濟核算人員具有較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世行對中國官方GDP數據進行調整的基礎已不復存在,今后世行在其出版物上公布中國人均GNP時直接利用中國官方數據進行計算。近些年,世行一直履行它的上述承諾,并且每發表數據前,都征求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意見。前些天剛征求完國家統計局對中國2001年GNP數據的意見。

進出口貿易屬于什么行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的行業分類標準,進出口貿易屬于批發和零售行業。

如何進一步改革和完善貿易統計制度的方法

我國的貿易統計工作,伴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商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過了20余年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也基本適應了形勢發展的要求。但同時又必須承認目前的貿易統計工作是相對被動和落后的。認真反思近些年我們走過的路,我認為必須進一步轉變觀念,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尤其在貿易統計制度與方法的改革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擺脫被動和落后狀況。

一、關于貿易統計指標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統計指標體系是開展統計工作的“龍頭”。關于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問題,3年前有過一場討論,國家統計局也召開過專題研討會,形成的共識為:貿易統計既要反映全社會商品流通和商品市場運行全貌,又要反映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行業的發展變化狀況。一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要保留,因為它是反映全社會商品市場運行的唯一指標,許多地區還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計劃考核指標,盡管這一指標具有計劃經濟色彩,而且也不符合國際慣例;另一方面,為滿足國民經濟核算的需要,并有利于與國際接軌,貿易餐飲業行業統計要盡快建立和完善起來,這方面的工作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流通產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工作量和難度都將大大增加,貿易統計工作重心必然要轉向貿易餐飲業行業統計。

近年來,貿易統計指標體系圍繞上述兩條主線,進行了不斷充實和完善,目前基本框架已經成熟或基本成型,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1、對當前經濟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反應不靈敏。例如,對政府關心的商品市場總量平衡狀況、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糧食、棉花、石油、鋼材等)供求信息反應得不夠;同時反映流通產業現代化進程的指標和分組過于簡單,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反映商業連鎖經營和現代商業業態狀況的統計制度。2、貿易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目前貿易企業生產資料銷售量僅占社會銷售量的20%左右,不能反映生產資料市場全貌;同時價格信息是商品市場最為敏感的信息,但目前商品價格統計與流轉統計為“兩張皮”,按不同的統計方法從兩個渠道自下而上地統計,難于科學、全面和及時的分析商品市場全貌。3、現行的貿易餐飲企業的統計限額標準缺乏科學性和實用性.目前貿易餐飲業統計限額標準過高,能夠達到限額標準而進行全數調查的企業數量太少,從而形成了與其他專業統計“抓大放小”截然相反的結果,貿易統計必須“抓小放大”,因為按現行限額標準,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的商品流轉量所占比重很大,影響市場趨勢。而目前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又難于抓住和抓好。?饈悄殼懊騁淄臣剖?葜柿肯陸檔鬧匾?蛩亍?、目前貿易統計非調查(或派生)指標很少,從而直接影響和制約了貿易統計資料的深度開發。加之現行統計資料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導致貿易統計資料的利用程度很低。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

(一)貿易統計指標的設計應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的,采取務實和相對靈活的原則。貿易統計指標體系應隨著經濟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相應調整,不應當是一成不變的。目前首要的是恢復居民購買力平衡統計和主要商品產銷平衡統計核算制度。因為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流通領域,絕大部分商品處于買方市場,市場環境相對寬松,政府的注意力必然轉向如何啟動內需以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如何確保商品總量平衡以防止市場波動、如何保護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的國家安全等。在從事這方面的分析研究時,居民購買力平衡統計和主要商品產銷平衡統計資料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市場起著預警的功能。可考慮僅要求在國家和省兩級統計局利用相關資料進行編算,并不增加基層負擔。

(二)盡快制定科學合理和實用的貿易餐飲企業統計劃型標準。貿易餐飲業企業劃型尚無國家標準,但統計上有一個限額標準,目前這一標準作為貿易統計開展目錄抽樣的依據,即對限額以上企業實施全數調查,限額以下企業和個體戶實施抽樣調查。筆者認為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企業限額標準對貿易統計工作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著貿易統計工作的格局和今后的發展方向。根據目前的限額標準(批發企業年銷售額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企業500萬元及以上、餐飲企業200萬元及以上,年末從業人員分別為20人、60人和40人),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的銷售額占全部批發零售貿易業的47%,其中零售企業僅占26%;企業單位不足3萬家。建議將目前的限額標準降低,也就是要提高限額以上企業的比重,其銷售額應該提高到70%以上,其中零售額比重應提高到60%以上。屆時限額以上企業約達到7萬家,足以反映商品市場的總規模和發展變化趨勢。今后貿易統計只要緊緊抓住這7萬家限額以上企業,工作就會變得較為主動,數據質量也有一定的保障。也可減輕限額以下貿易業抽樣調查工作的壓力。同時現行的許多貿易統計信息(如限額以上企業財務統計指標)也會“身價倍增”,變得很好用了。

(三)要在“十五”計劃期內取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從而完成貿易統計核心指標的過渡,并完善貿易統計指標體系。我國即將加入WTO,貿易統計必須象其他專業統計一樣,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現行的貿易統計核心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由于其自身存在許多弊端和目前資料采集方面的制約,數據質量不斷下降,已經難以為繼;從現在開始,必須統一認識,逐步弱化這一指標,相應突出和加強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可能的話應含服務業)的商品零售額統計,因為它涵蓋了90%以上的商品零售額,目前可考慮同時公布以上兩個指標,2年以后用后者取代現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同時完整的商品市場是由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兩大市場組成,生產資料流通總規模的發展變化,反映社會再生產的規模和水平。要在國家和省兩級統計部門,主要依據工業統計報表和貿易統計報表有關指標,按季度測算社會中間產品銷售總額(或稱社會生產資料銷售總額)。從宏觀上反映生產資料市場的發展變化,這項工作對于貿易統計來說也是責無旁貸的。

(四)要從宏觀上研究商品流轉統計與商品價格統計的配套問題。這個問題目前比較復雜,因為涉及到現行統計體制問題,但現在必須認真的研究。在現行統計體制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可以設想將目前商品零售價格統計基層的采價過程與目前基層商品流轉統計過程有機的結合起來,確保商品價格統計和流轉統計基礎資料的配套,然后按現行統計體制,在縣級統計局“分家”,分別按貿易統計和價格統計的不同渠道逐級上報。這樣綜合資料和許多結構性資料就能配套使用了。

二、關于目前貿易統計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統計制度是政府統計部門對調查對象、調查內容、調查表式、調查方法、報送時間及方式等內容進行的專門規定,它既是對統計指標體系的具體體現,又是對具體統計調查工作的綜合要求。統計制度的改革相對于指標體系改革而言,既有從屬性,又有相對獨立性。就目前貿易統計制度的改革來講,筆者認為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貿易報表制度修訂要遵循“進度側重反映趨勢、年度側重反映總量與結構”的原則。目前貿易餐飲業報表體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