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流失海外古籍在哪可以查到(【流失海外的珍貴歷史檔案】珍貴檔案的定義)

时间:2024-06-01 07:13:02 编辑: 来源:

于難的書籍則散落一地,有些士兵覺得這些書籍體積大,比較結實,干脆拿這些書籍當磚頭,有的用作馬槽,還有的用于工事或鋪路。

根據有關記載,日本收藏中國皇宮秘本《永樂大典》多達55冊,僅次于日本的是美國45冊,英國38冊,中國方面一直在全力收購這批流失宮外的皇宮秘籍,目前,中國共有《永樂大典》226冊。

“在流出宮外的珍寶中,有相當一部分源于外國列強對中國的掠奪。其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對于中國文物的掠奪和毀損是最為嚴重的。”

1859年,英法共同研究對華作戰計劃,確定組建了兩國聯軍2萬人遠征。在瓜分堆積如山的財寶時,英法聯軍最高統帥決定成立聯合委員會,將所有戰利品由雙方軍隊瓜分。然而,行動開始后,一切都變樣了,許多珍貴的物品不翼而飛。

于是,眼睛血紅的官兵們開始變得野蠻而瘋狂,一撥又一撥的搶劫者們眼睛放射著綠光,涌進富麗堂皇的宮殿,瘋狂搶劫、縱火燒毀那些帶不走的器物、字畫和秘籍。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故宮再遭浩劫。圓明園究竟有多少國寶被搶劫而流失,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據統計,中國國寶級珍貴文物流失海外的,大約有160萬余件,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被全世界的200多家博物館作為最為珍貴的文物,甚至是鎮館之寶鄭重收藏;分散在五湖四海私人手中的中國珍貴文物數量,實在無法統計,估計應該在1000萬件以上;大約有數十萬件的皇宮國寶流失宮外。”

向斯說,流失海外的中國古代名畫,就有大約2萬余件,中國古代最為珍貴的古畫《女史箴圖》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次最為慘痛的流失是溥儀盜取國寶秘籍,這一次,幾乎全都是由宮里選出的最精品的文物和書籍。”向斯十分痛心地說。清宣統三年,也就是1911年,末代皇帝溥儀在隆裕皇太后的監護下退位,按照民國政府給的清皇室《清室優待條件》,繼續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廷中,并沿用宣統年號,稱為小朝廷,前后13年。但是退位后的溥儀不甘心失去江山社稷,一心想復興大清帝國,重登皇帝寶座。

為了籌措經費,他以賞賜溥杰為名,把宮里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運出宮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走到東北,他和朝臣們沒有吃的,就拿價值連城的字畫和古董和當地農民換饅頭和包子。”

向斯研究認為,溥儀認為古書是最為珍貴的寶物,他盜竊宮中古物珍寶的半年時間里,前40多天,盜竊的全部都是難以攜帶的書籍!然后通過賞賜溥杰的辦法將這些國寶珍籍盜取出宮,他先后41次賞賜溥杰的昭仁殿珍本古玩210部,幾乎全是宋本精品,大部分是無價之寶

第三次流失 溥儀盜古籍珍本出宮

“溥儀盜運古書出宮后,昭仁殿中絕大部分珍貴的宋元珍本都已流失宮外,留存在殿中的,僅有10部宋版書,15部元版書,這些秘籍也都是版本精良、書品較好的本子,但是比起被盜運出宮的那些珍本書籍,卻又略遜一籌了。”

向斯介紹說,這些古書出宮后,都交給了溥儀的父親前清攝政王載灃,他轉交載濤,再秘密運到天津靜園,變賣了幾十件,最后全部運往東北,入藏偽滿洲國皇宮藏書樓。日本投降后,就不知下文了。

“溥儀偷盜出宮的古玩珍寶秘籍到達東北后,藏于偽滿洲國皇宮藏書樓,國民黨占領長春后,接收了十三箱宋版書,并交給了國立長春大學圖書館,現在存于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其余的珍貴古書和珍品文物,一部分收回、收購、一部分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他則流失各處。”

有中華第一神品之稱的《清明上河圖》,被溥儀皇帝帶到東北后,也入藏偽滿皇宮。1945年8月,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隨身攜帶的字畫珠寶也被收繳,其中就包括這幅《清明上河圖》。但是,由于情況混亂,當時人們并沒有在意這幅作品,只是隨意扔在了機場,后來作為戰利品上交,并陸續發現了兩幅摹本。

1950年,這三件《清明上河圖》撥交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1950年底,文化部組織專家清理東北遺留下的文化遺產,文化部研究院楊仁愷奉命清點、整理東北地區的戰利品,在堆積如山的藏品中,欣喜若狂地發現了這幅《清明上河圖》。

除了列強武力掠搶和宮內自盜外,還有一些珍籍國寶,由于戰時被迫轉移、內部的調整劃撥和與國外的禮物交流而外流。

20世紀30年代,日寇入侵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迫將大量精品文物裝箱南遷。“從1932年秋天開始,故宮文物開始裝箱。事實證明這是明智之舉。”向斯說,這為后來的突發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

文物裝箱可是一門專業的學問,一方面是文物古董、寶貝書籍如何裝;另一方面是哪些國寶秘籍應該裝。國寶文物的裝箱有兩大秘訣,一是緊,二是隔,當時,故宮三大館都選派了有關方面的專家前來挑選國寶秘籍,他們的想法是,北京有可能淪為戰場,應當盡量裝最好的文物,盡量裝滿,增加件數而減少箱數。以至于吳玉璋先生裝的銅器箱,后來在上海開箱檢查把銅器搬出來核對后,怎么也裝不下了。大家抱怨當時裝箱人何必裝這么多,卻不知道這是裝箱人的一片好心。

第四次流失 非常歲月國寶南遷

故宮博物院的國寶藏品中,凡是留存宮中的書畫精品,都精選裝箱,幾乎網羅一空。宋元明歷朝的精品瓷器共7000多件,也全部裝箱,再加上宮中秘籍文獻、珍玩精品,共計13000多箱文物全部南遷。

“由于當時北京人堅決反對國寶文物的南遷,起運日期確定為1933年2月5日深夜,皇城戒嚴,在中午就已裝車的國寶文物,一車接一車,告別了他們從未離開的深宮,踏上南遷之路。輾轉數千里,歷時十余年,除了由于天氣潮濕,受潮情況嚴重外,幾乎所有的文物完好無損。有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其中珍貴書籍近16萬冊,并于1965年建立臺灣故宮博物院。1950年和1953年,大批故宮國寶秘籍又兩次大規模從南京北遷。”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說,部分外流國寶作為昔日的禮物交流,成了文化交流的見證。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就在1869年收到當時清廷書籍,這是應美國政府要求回贈的書籍,10種933冊;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均曾獲得過清政府的贈書。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