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美元短缺導致全球貿易受阻(哪位能簡單概述一下金融危機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4-05-04 20:58:51 编辑: 来源:

增加,容易誘發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亞洲大部分國家在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同時,也開放了本國的資本賬戶,大量的游動資本就可以無所阻攔的進入,使各國的金融體系潛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

(六)金融危機的國際傳遞機制

國際金融危機傳遞是指引起各國匯率劇烈波動和金融市場秩序混亂的國際資本流動,它不僅由一國的金融危機影響到另一國,而且造成各國和地區之間的連鎖反應,即危機“傳染”。在金融一體化的今天,一國發生金融危機極易傳播到其它國家,這種因其它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傳播而發生的金融危機可稱為“傳染性金融危機”

(2)貨幣一體化安排

如果國家之間實行貨幣一體化制度安排,必須保持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匯率政策的一致性,在這種區域經濟鏈條最薄弱的環節容易受到沖擊,而一旦沖擊成功就具有連鎖效應。1992年,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正是利用歐洲各國在同一匯率機制問題上步調不一致的失誤,發動了拋售英鎊的投機風潮,迫使具有300年歷史的英格蘭銀行認虧出場。

在歐洲貨幣體系下,成員國之間雖然安排了相互間匯率浮動上下不超過2.25%的界限,但是這種貨幣一體化客觀上要求各國一致的貨幣政策和利率水平。當時德國剛剛統一,為了化解財政赤字實行緊的貨幣政策,形成歐洲貨幣體系內的其它貨幣貶值的強烈預期,最終以英鎊為首,波及到意大利、瑞典,芬蘭遭受投機者拋空而跌破界限。紛紛宣布退出歐洲的釘住匯率制。

(3)過分依賴國際資本

當影響比較大的金融危機發生以后,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投機資本一般都會調整或收縮它們在國外的資產,至少會減少較大風險國家的資產。許多國家將不可避免地發生相當部分資本流出的現象,如果該國不能承受這種資本流出,該國就可能發生金融危機。

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各國在經濟、貿易、金融等領域的一體化程度加強了,一國或一地區在經濟金融領域出現危機后,或多或少總要影響其它國家乃至全球。1997年秋季從泰銖貶值開始引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波及了幾乎所有的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并最終演變成沖擊全球的金融狂飆,引起了世界性的金融動蕩和經濟困擾。

(一)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增長放慢

1929-1933年的金融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影響無疑是深刻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水平下降37.2%,其中美國下降40.6%,主要國家的經濟狀況退回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而爆發在20世紀末的這場最大的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更為直觀。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和俄羅斯陷入嚴重衰退,其它國家經濟增長率都不同程度受挫。

拉丁美洲地區經濟增長率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巴西從1997年的3.5%下降到1%。前些年保持強勁勢頭經濟增長的歐美國家也難以獨善其身。亞洲地區經濟增長停滯或成衰退,與該地區有密切貿易聯系的美國出口減少,在該地區投資的跨國公司利潤下降。1998年上半年,美國出口貿易出現90年代以來第一次負增長。據標準普爾公司估計,亞洲金融危機使美國所有部門在1998-2000年損失4180億美元。亞洲金融危機遲遲難以走出,使本已出現經濟泡沫的西方股市更加脆弱,美歐股市在危機期間持續暴跌,從而會減少投資者的財富效應,影響消費者開支和企業投資,導致經濟增長下降。

(二)貿易、投資自由化進程受阻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貨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進程受阻。一方面,遭受危機打擊的國家會重新考慮過去在貿易、投資自由化方面所作的承諾,在以后的政策決定中更加謹慎。另一方面,經濟勢力強,經濟結構良好,受危機沖擊小的國家在危機后會由于本幣走強而使競爭力削弱,一旦危機國家出口恢復,貿易順差增多,貿易保持主義的呼聲就會增強。

(三)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沖擊

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往往都因現存的國際金融體系的一些致命缺陷而起。從而對國際金融的制度安排構成巨大沖擊,同時也提出嶄新的課題。就目前而言,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如此龐大,甚至可以迅速吞噬一國的金融構架。如何防止貨幣危機的發生,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來尋求辦法,需不需要管制?如何進行管制?需要采取什么樣的匯率制度抵御危機?政府之間,國際金融組織與政府之間如何協調?

30年代的大危機宣告了國際金本位制的滅亡,隨后誕生了以固定匯率制下的“雙掛鉤”為特征的布雷頓森林體系。70年代的美元危機,牙買加體系取代了布雷頓森林體系。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更高,而原因也更為復雜,浮動匯率制也并沒有像設想中那樣自動實現內外均衡。1997年11月,亞太地區高級財政金融會議上通過了旨在加強亞洲地區金融合作的新機制,“亞元區”也開始進入政府間和學者討論的熱點話題。世界各國就如何防范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金融危機對東道國經濟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引發經濟、社會危機

金融危機的爆發極易引發經濟危機乃至于政治危機、社會危機,1994年墨西哥債務危機,新政府上臺宣布比索貶值。1998提5月出現印度尼西亞政權更迭,阿根廷在危機中更是處于社會混亂、政府頻繁變動之中,一月之內,5個總統先后上臺和下臺。

金融危機中,外國資金往往大舉外逃,給該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墨西哥1995年出現近2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和菲律賓私人資本凈流入由1996年的938億美元轉為1998年的凈流出246億美元,僅私人資本一項的資金逆轉就超過1000億美元,外資在短期內大量外流破壞了原來建立在外資流入基礎上的資金平衡。在外債管理松馳的一些國家,外債的總量和結構基本上處于失控狀態,外債與國內投資期限結構中的短借長放的“錯配”現象中十分嚴重,資金鏈一斷,損害是致命的。

金融危機的爆發還會引起匯率制度上的一些變革,給正常的生產貿易帶來不利影響。如30年代大危機后資本主義世界的普遍的外匯管制現象,1999年英鎊危機后歐洲區一些國家脫離了歐洲貨幣體系開始自由浮動,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一些國家被迫采用了浮動匯率制。從短期看,這些新制度的實行往往因為政府的無效管理而給經濟帶來更大波動。

(二)金融危機對經濟秩序的影響。

危機爆發首先會造成金融市場劇烈動蕩,1929年10月28日紐約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天之內下跌12.8%,危機期間僅銀行破產倒閉達到上萬家。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劇烈動蕩,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跌幅在10%或70%以上,大批企業、金融機構破產、韓國排名前20位的企業中有4家破產。

危機期間,各國政府往往采取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更加加重了經濟困難,對外匯市場的管制可能維持很長時間,會對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從國際資本流動看,大量資本的頻繁進出擾亂了該國金融秩序,市場價格處于極不穩定狀態。這種不穩定的局勢也給公眾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很大干擾,一國經濟秩序陷入混亂。

(三)補救性措施對危機國的不利影響

一國發生金融危機后,政府將被迫采用一些補救性措施,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是最常用的手段,而危機的爆發有時候并不是因為政策的失誤導致的,這一措施的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另外,為獲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的資金援助,一國政府往往被迫實施這些援助所附加的種種條件,例如開放本國金融商品市場等,給本國經濟發展帶來很大負擔。

在解決80年代債務危機中,一方面各國政府、商業銀行和國際機構向債務國提供了大量臨時貸款。另一方面要求債務國實行緊縮的國內政學,以保證債務利息的支付。同時要求債務國進行以貿易自由化、私有化為特征的政策調整,這些要求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比較苛刻的。

關于金融學的問題,地球人幫忙下!

1國際收支不平衡原因 :周期性因素、結構性因素、貨幣性因素 收入性因素 偶發性因素 外匯投機和不穩定的國際資本流動

2逆差影響:本國經濟增長受阻,不利于對外經濟交往,損害國際信譽

順差影響:本幣持續堅挺,導致通貨膨脹,不利于發展國際經濟關系

3維持固定匯率所采取的手段:1動用黃金外匯儲備2、利用貼現政策3、利用外匯管制手段 4、舉借外債或簽訂互換貨幣協定5實行法定貶值

4贊成固定匯率制的理由 A固定匯率制有利于促進貿易和投資; B 固定匯率制為一國宏觀經濟政策提供自律;C固定匯率制有助于促進國際經濟合作。 D浮動匯率制下的投機活動可能是非穩定的。

浮動匯率制的理由A 浮動匯率制能確保國際收支的持續均衡;B浮動匯率制能確保貨幣政策的自主性;C 浮動匯率制能隔離外來經濟沖擊的影響D浮動匯率制有助于促進經濟穩定E 浮動匯率制下的私人投機是穩定的

5匯率制度選擇:A本國經濟的結構性特征B特定的政策目的C區域經濟合作情況D國際國內經濟條件的制約

6貨幣局制度。首先是一種貨幣發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當局發行的貨幣必須要有外匯儲備或硬通貨的全額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種匯率制度,保證本幣和外幣之間在需要時可按照事先確定的匯率進行無限制的兌換。

7貨幣局優缺點:有利于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不易隔離外來沖擊的影響,實行貨幣局制度的國家完全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貨幣局制度下的固定匯率易導致投機攻擊

8美元化:是指一國居民在其資產中持有相當大一部分外幣資產(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進入流通領域,具備貨幣的全部或部分職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國貨幣,成為該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媒介的趨勢,因而美元化實質上是一種狹義或程度較深的貨幣替代現象

9 優點A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消除外匯風險,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促進與國際市場的融合。B有助于避免國際投機攻擊C完全美元化有助于約束政府行為,避免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D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提高貨幣的可信度,為長期融資提供保障

缺點:A實行美元化國家損失大量鑄幣稅B美元化國家會失去貨幣政策的獨立性C實行美元化國家最后貸款人能力會受到一定制約

10外匯管制收益1. 保護本國產業2維持幣值穩定或使匯率的變動朝有利于國內經濟的方向發展3防止資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4便于國內財政、貨幣政策的推行5有利于實現政府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意圖

成本: 1降低資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2 阻礙國際貿易的正常發3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國外資金4不利于建立正常的價格關系,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5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費用6增加國際貿易摩擦。

11國際儲備,是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備用于彌補國際收支赤字、維持本幣匯率等的國際間普遍接受的一切資產。具有可得性、流動性、普遍接受性的特征

國際清償力,指一國政府為本國國際收支赤字融通資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國為本國國際收支赤字融資的現實能力即國際儲備,又包括融資的潛在能力即一國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

13國際儲備結構:一,自有儲備: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在IMF儲備頭寸,特別提款權。二。借入儲備:備用信貸,互惠信貸協定,借款總安排,本國商業銀行的對外短期可兌換貨幣資產

14國際儲備的作用:彌補國際收支赤字 調節本幣匯率 充當信用保證 防患突發事件

15儲備貨幣多元化積極影響:A緩解了特里芬難題B促進了各國貨幣政策的協 C有利于防范匯率風險。 消極影響:A加大了儲備數量和結構管理的難B加劇了國際外匯市場的動蕩C加深了國際貨幣制度的不穩定性

16國際儲備結構管理的必要性:匯率風險2.利率風險3.黃金價格風險

17國際金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