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2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趨勢(第三產業占比持續提高意味著會如何?)

时间:2024-05-05 12:23:12 编辑: 来源:

這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長期面臨的一個難點。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使我國第三產業出現了加速發展的良好局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第三產業增加值這兩年增長速度加快,第三產業增速持續高于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也穩步提高并超過第二產業。

2013年,三產占GDP的比重為46.1%,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了這一增勢。這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一個重大變化,也是經濟緩中趨穩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重要的是,第三產業比重的持續提高是趨勢性的,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正在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這種趨勢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各個方面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3.第三產業是吸納就業的天然“蓄水池”

第三產業可吸納大批勞動力就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第三產業具有就業彈性大,勞動密集、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并存的特點,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吸納各種不同素質的勞動者就業。此外,第三產業就業受經濟波動的影響最小,與工農業就業彈性相比,第三產業就業彈性始終處于較高水平。當前,在經濟增速放緩,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穩增長、擴大就業成為當務之急。

在西方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對就業的貢獻率在70%以上,在我國東部發達地區的就業貢獻率也非常高。從優勢上看,第三產業就業容量最大。據測算,每投資100萬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重工業是400個,輕工業是700個,第三產業是1000個。因此,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于解決就業問題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業又是激活消費、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因素。以美國為例,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勞動力在第三產業就業的人數只占總數的50%,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達到了80%,就業的充分曾對保持美國消費的持續旺盛作出了重要貢獻。

4.提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需要發展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的產業鏈條相對短,投資的強度不如工業,勞動生產率短期來講也不如工業,第三產業的增長短期內不一定能彌補工業增速下行帶來的影響,但第三產業主要是滿足國內需求,受國際之間匯率和價格的變化影響相對較小,因此第三產業主導型經濟的增長波動相對較小,有利于提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

雖然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但從國際比較和我國國情看,第三產業發展水平仍然比較低,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相對滯后

2012年,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70%。與我國發展水平相近的中等收入國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54%,高收入國家占比達到74%,分別比我國高7個和27個百分點。相對于制造業而言,我國第三產業發展也較為滯后。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相當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1.3%,制造業在全球的份額上升到24.2%,而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相當于全球的7.3%。從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絕對值看,2012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僅相當于美國的29%。同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已超過美國,相當于美國的125%,中美第三產業差距的絕對值已超過中美國內生產總值差距的絕對值。換言之,如果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能達到美國的規模,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就能超過美國。

2.國際競爭力較弱

2006-2012年間,中國服務貿易額占貿易總額(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總額之和)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2012年這一比重為10.5%。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在全球的排名由2006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3位。與貨物貿易相比,中國的服務貿易發展還相對滯后。2012年,中國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占比僅為5.6%,是貨物貿易所占比重的一半左右。

與世界第一大服務貿易國的美國相比,中國仍有較大差距。與貨物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狀態相反,中國服務貿易連續12年處于逆差狀態。由于服務貿易增長仍主要由內需拉動,進口增速高于出口,因而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一直較大。2013年,中國服務進出口逆差1184.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4%,成為全球服務進出口逆差最大的國家之一。從1992年開始,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指數持續為負,我國生產性第三產業的大多數行業貿易競爭力指數也為負,表明我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一直較弱。

從行業看,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運輸服務、旅游和保險服務以及專有權利使用和特許費等領域,表明國內經濟和貨物貿易發展所產生的國際航運、貨運保險、先進技術等方面,我國服務貿易主要以旅游、運輸等傳統性行業為主,而在資本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服務方面則較為薄弱,導致我國整體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還處于比較劣勢。據商務部統計,2012年我國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通訊服務等四類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服務出口僅占出口總額的11.2%,比重依然較低,規模較小,競爭實力偏低。

3.區域發展仍不平衡

我國區域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異,而且現有發展格局呈現強者恒強態勢。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看,第三產業占比最高的地區達75%以上,而最低的地區不到30%,差距非常明顯。

從大區域看,以人均第三產業增加值計算,東部地區差不多是西部地區的3倍,而中西部地區不存在顯著差異。人均第三產業增加值排名前5的省級單位全部屬于東部地區,前10名中則有9家來自東部地區。東部地區11個省級單位全部進入了人均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前20名。從算術平均值來看,第三產業發展水平東部地區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低。

采取措施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1.全面深化改革,釋放發展潛力

我國第三產業制度建設和創新相對滯后,具體表現為體制機制僵化、市場化程度不高、社會分工程度較低、政府規制不到位、市場與政府的邊界不清晰。應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第三產業體制機制創新,通過改革釋放持續發展的潛力,將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作為經濟增長的戰略重點之一。今后要加強第三產業的總體規劃和引導,促進現代第三產業有序、健康、協調發展,適應新一輪以全球化為主要驅動力的第三產業發展潮流,把實現第三產業開放性跨越式升級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攻方向之一。當前,尤需積極開放市場、打破行業壟斷、鼓勵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完善政府規制。

2.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和第三產業發展良性互動

城鎮化與第三產業發展歷來是相互促進的。縱觀歷史,城鎮化是一種產業結構及其空間分布的轉化,是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化。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理想空間,城鎮既承載著人口和各種要素集聚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服務需求和規模效應,更通過人口與要素集聚促進經濟社會主體彼此學習和競爭,從而提高第三產業效率和品質。因此,通過積極有序推進城鎮化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有利載體和條件,是極為重要的路徑選擇。

3.深化分工與合作,推動第三產業與制造業融合

當前,第三產業與制造業的聯系日益緊密,呈現融合互動發展態勢。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物質生產需要相關生產性服務的投入,其發展壯大以生產性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為先導,通過與研發、物流、營銷等環節協調互動,才能創造物質財富。同樣,服務方式的實現、服務行為的完成也離不開制造業、制成品這個物質載體。服務與產品互相依賴,共同滿足市場需求。我們既不能走傳統工業化和制造業發展的老路,也不能脫離工業孤立地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性第三產業,而應在分工與互動中實施現代制造業與生產性第三產業“雙輪驅動”戰略,將高端服務元素堅實地嵌入制造業之中,通過發展生產性第三產業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

4.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

要加強服務市場的開發,加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貿易強國的必備條件。為此,我國要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不斷對現有第三產業進行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力爭早日與國際市場接軌,加強服務出口,大力提高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絡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于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臺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絡學習平臺!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臺提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