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中國和德國之間的貿易緊密度一直都不高(國際貿易發展趨勢與特點的論文)

时间:2024-05-10 20:44:00 编辑: 来源:

的實現,兩國政府在1982年成立了荷蘭語聯盟,這是唯一的一家旨在保護荷蘭語言的機構。

音樂

經典音樂方面,荷蘭擁有大量的管統樂團,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最負盛名的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該團經常在國外演出。著名的小型樂團有十八世紀管經樂團、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以及阿姆斯特丹的斯宏伯格樂團。荷蘭的歌劇界非常繁榮,尤其是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歌劇蜚聲國內外。荷蘭歌劇院每年推出約10曲劇目,主要在阿墓特丹上演。現代歌劇在演出劇目中占有重要份額。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之外,也有一些劇團上演歌劇。

荷蘭音樂節名揚四海,每年的六月份在阿姆斯特丹持續1個月的時間。另一個重要的音樂節是烏得勒支的荷蘭早期音樂節,主要由荷蘭國內外的杰出音樂家和樂團演奏中世紀音樂與巴洛克音樂。爵士樂和即席演奏樂也同樣吸引大量的聽眾。

各大城市有國際知名的音樂中心,譬如阿姆斯特丹的畢姆音樂室。北海爵士音樂節,每年在海牙舉辦,是歐洲規模最大和知名度最高的爵士音樂節。流行音樂也成績顯著。薩克斯管女吹奏手朵珥弗與流行樂隊都市舞蹈隊在國內外的演出都場場爆滿。從年初到年末不斷地有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其中最有名的是:圣靈降臨節流行音樂會、公園流行音樂會和地拿摩露天流行音樂會。

戲劇

荷蘭有大量的職業劇團。其中包括專門上演傳統保留劇目的小型劇團,后者注重追求音樂技巧、摹擬表演和各種新式聲光技術的融合。多赫特盧普更是經常性地在國外上演各種大型國際性劇目。阿姆斯特丹和安特衛普(比利時)每年都舉辦喜劇藝術節。藝術節斯間會將一年來的重要劇目重新獻給觀眾。組織大規模音樂節是一個新的好展。國際上遐邇聞名的劇目如《貓》、《歌劇魅影》以及《悲慘世界》被翻譯成荷文版,上演后座無虛席。此外荷蘭改編的作品《西拉諾》也廣受歡迎,并于1993年到紐約的百老匯上演。

電影

荷蘭的電影業規模不大,年產故事(藝術)片為10到15部,有時候也與他國合拍。其中有些影片在海外也已頗有知名度。1987年,瑞德梅克爾因他的影片《突襲》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9年后,霍麗絲又因她的影片《安東妮亞》獲得同樣的大獎。導演維胡芬,因其影片《奧蘭治戰士》和《第四個男人》在荷蘭名聲大振,日前又因其影片《鐵甲威龍》和《本能》而蜚聲國際,攝影兼導演德邦特因其影片《生死時速》和《龍卷風》而同樣成功。荷蘭舉辦若干大型電影節,如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世界錄像節,荷蘭電影節,以及阿姆斯特丹國際記錄片電影節。荷蘭的獨到之處是孕育出若干位優秀的文獻記錄片制片人。伊文斯早在三十年代就因他的作品而享有國際聲譽。其它重要的記錄片制片人包括弗諾特、弗萊芒和漢斯特拉,他因1958年制作的記錄片《玻璃》榮獲奧斯卡獎。范德邱肯的文藝片飲譽國際,如《魯斯貝特》。

攝影

荷蘭攝影的特色是將鏡頭對準實際生活環境中的人和事,這一傳統早在戰前就已形成,著名的攝影家代表有安德麗絲、鷗素斯。八十年代以后,荷蘭的布景攝影取得了國際性成功,目前歐拉夫和蘭斯威爾德的作品,表明荷蘭在該領域后繼有人:后者的電腦輔助攝影轟動世界,成為典范作品。年青的一代重拾文獻記錄攝影的雅趣,風行的題材為城市風光與人物肖像。阿爾斯曼和霍蘭德爾正是因他們的文獻攝影作品而名聲漸起。荷蘭的主要照片收藏陳列在:阿姆斯特丹的國家博物館和市立博物館,以及萊頓國立大學圖畫收藏室。鹿特丹的攝影中心大樓內設有三大領先攝影機構:荷蘭攝影學會、荷蘭攝影檔案館以及全國攝影修復工作室。

繪畫、雕塑與美術設計荷蘭經久不衰的繪畫傳統享譽世界,孕育出繪畫大師倫勃郎、哈爾斯、弗美爾、凡高、蒙德里安等。但當代繪畫與雕塑藝術家們也成績蜚然,保持荷蘭藝術的傳統高度。荷蘭當代藝術家在國際藝術活動中頻頻曝光,如在著名的維也納的拜茵那勒和卡塞爾的多庫曼塔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戰后最杰出的畫家為卡若阿拜爾和康乃爾二者均為眼鏡蛇運動的成員,且至今仍很活躍。其它著名當代藝術家有:范艾樂克、迪柏茲、斯特盧肯、斯霍爾特、柔琳、杜瓦絲。荷蘭美術設計所重點強調的特色概念為:簡單、明快與樸素。最典型的例子為風格運動成員的作品,“風格”是一個美術設計師與藝術家組織,對荷蘭1920年前后的藝術氣候產生了重大影響。著名的代表人物為蒙德里安、多斯堡和里特弗爾德。著名的里特弗爾德之椅可被視為美術設計里對稱與幾何造型的典型代表作。戰后,政府作為項目提供者對美術設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美術設計例子為郵票與紙鈔。荷蘭紙鈔被視為美術設計的大師級作品。斡森納設計的50盾、100盾以及250盾紙鈔,猶如一首首“雄壯的自然激情交響曲”,乃當之無愧的名作。一系列新的紙鈔正由德魯普斯騰進行設計。設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美術設計學會,執行荷蘭美術設計“促進者”的功能,活躍于國內外,并在不同藝術領域代表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艾恩德霍芬工業設計學院是專門的工業設計與工業造型高等教育機構,聲譽鵲起。

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是荷蘭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約有47萬荷蘭人為體育俱樂部的會員。全荷約有3.5萬家體育俱樂部。此外,還有許多人在俱樂部之外進行各種運動。大多數的荷蘭人都對體育運動感興趣:一場重要足球賽的播放,同一時間內的收視者有時候可高達1000萬。體育運動有著重大的社會意義,不僅能維護國民健康,也有利于個人發展、社會凝聚力、社會一體化以及社會平等。因此政府對各體育運動機構都提供財政補貼。但各體育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則為:會員費、門票收入以及各種博彩游戲所得。另外公司企業更為各類體育運動提供贊助。體育運動政策主要由體育界本身決定,以荷蘭奧林匹克委員會-荷蘭體育運動聯會的形式進行,這是一個機構龐大的組織。

荷蘭的體育運動在迅速發展。職業足球方面,荷蘭球隊阿賈克斯、費耶諾德、埃因霍溫,以及球員克魯伊夫、范·巴斯騰、古力特、里杰卡爾德、博格坎普、范德薩等均馳名世界。對其它體育頂目而言,荷蘭的一流運動員也在參與最高水平的競爭:里茲馬、排球、馬術運動、網球等。足球在荷蘭民間運動中位列第一。擁有逾100萬會員的足球協會也是最大的體育組織。每周都有現代化的運動設施。新建在阿姆斯特丹的體育館“阿銳拿”是歐洲最先進的體育館。網球運動在最近的若干年內發展迅速。網球協會擁有70萬以上的會員,在荷蘭名列第二。其它的常見運動有:體操、游泳、排球、自行車賽車、柔道、滑冰、曲棍球、帆板、手球和籃球。高爾夫球運動也在迅速發展。此外,業余時間很多人做騎自行車運動:自行車也被稱為荷蘭的“國車”。

社會

人口與移民

荷蘭現在有人口逾1500萬。1900年人口大約為5百萬。國土總面積為4152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大量的河流、運河和湖泊。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56人,因此荷蘭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

從他國移民到荷蘭來并非什么新鮮事,已經存在了數世紀之久。如果追溯的年代夠遠的話,很少有荷蘭人的祖先中沒有一位或多位是外來移民。目前,荷蘭有5.1%的人口為外國國籍。因為荷蘭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當前移民政策的特征是對新移民數量控制從緊。在二次大戰后的一段時期內,政府曾經推行過積極的向外移民政策,原因是荷蘭當時沒有足夠的資源,讓全體荷蘭人民過上象樣的生活。然而,到了六、七十年代卻由于勞動力的短缺,而從意大利、摩洛哥和土耳其等國招募外籍勞工。從八十年代以來,只有在外來移民進入荷蘭對荷蘭有利時、或者因為荷蘭必須履行某種國際協議的義務、或者是出于重要的人道主義理由,移民申請才會獲得批準。在外來移民待遇方面,荷蘭政府積極推行交融政策。多年來,荷蘭每年的外來移民數量在6萬上下波動,而在1994年卻下降到3.7萬。婚姻與家庭團聚仍然是外來移民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長期居住在荷蘭的少數民族成員,回到原籍國尋找配偶并帶回荷蘭的傾向在回落。荷蘭政府要求,在荷蘭的一方必須要能夠負擔其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來荷后的生活。這個要求可能在這方面起了作用。

荷蘭語

荷蘭語是2100多萬荷蘭人與佛拉芒人的母語。因此是一個中等規模的語種,在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中大約列第30位。荷蘭語是歐盟11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在法國的西北部有6萬人講一種荷蘭方言。全世界約有250所大學教授荷蘭語。

宗教與社會派別

自從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以來,荷蘭的宗教分為羅馬天主教與新教。從西南部的澤蘭省到東北部的格羅寧根省大致可劃出一條粗分線。該線的北邊傳統上為新教占優勢,而該線的南邊則為天主教區。新教本身又可進一步分成許多的組別,譬如革新教、自由新教和路德教等等。自本世紀中葉開始,教會的影響在荷蘭開始衰退。繼承父母信仰的傳統已不復存在,并因此產生了“世俗化”傾向,這一趨勢先出現在新教范圍內,后來天主教步其后塵。大多數的荷蘭人不再是某一教會的成員。但不同的宗教信仰團體仍然在社會上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來自摩洛哥、土耳其、印度尼西亞和蘇里南的移民,增加了穆斯林和印度教信仰者的量。1848年的憲法保障人們的宗教信仰自由。

交通

鐵路荷蘭國營鐵路簡稱NS。荷蘭境內的鐵路網非常發達,時間也都很準確。

電車

搭乘電車可到阿姆斯特丹的主要景點,是參觀阿姆斯特丹的最好的交通工具。

計程車

不能在馬路上隨意攔車。通常要在規定的計程車乘車處或飯店門口上車。車資內已含服費。

租車

大都市和史基甫機場內都設有租車公司的服務臺。費用因車型不同而異。通常是100公里以內每天約荷幣63元。租車者必需年滿23歲,必需持有日內瓦條約簽約國發給之國際駕照及信用卡。

域外:捷克文化 波西米亞人的一塊領地

2004-08-25 08:46:00 南方都市報

捷克作家中,相當一部分有著活躍的政治表現才能,這大概也是波西米亞風格的一種延伸,例如,參加布爾什維克的小說家哈謝克,擔當職業外交家的詩人塞弗爾特,出任總統的劇作家哈韋爾。

捷克共和國隸屬于中東歐,她是斯拉夫諸民族中位置最西的國家,厄爾斯山脈像一把砍刀,安插在德國的腹地——萊比錫和紐倫堡之間的丘陵地帶。捷克西部至今仍居住著許多說德語的人,這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了借口。作為組成共和國的兩個地區捷克和摩拉維亞,它們的大部分領土原先屬于歐洲的歷史地理區波西米亞,后一個詞匯如今意味著一種自由散漫、為所欲為,甚或頹廢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詞。

至少法國人認為,十九世紀流落巴黎的吉卜賽人來自波西米亞地區,雨果因此創作了《巴黎圣母院》。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又名《藝術家的生涯》)講述的是幾位青年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的愛情故事,像他的其它歌劇一樣,闡述著這樣一個主題,“凡為愛而生者皆為愛而死。”

十四世紀的宗教改革家胡斯出生于波西米亞的胡因內茨,他在中世紀和宗教改革時代之間起了橋梁作用,是一百年后路德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聲。胡斯出身貧寒,在布拉格大學求學時,靠參加教堂唱詩班維持生計。他獲碩士學位后留校任教,教授亞里士多德哲學和英國實在論哲學,同時任教堂的宣教士,用捷克語而不是拉丁語布道。

胡斯后來一度出任布拉格大學校長,他堅決反對德國統治者和天主教會對捷克民族的壓迫,譴責天主教會的腐化墮落。1414年,胡斯被騙到德國的康斯坦茨會議受審,被判處火刑,盡管波希米亞貴族們盡力斡旋,仍于次年在火刑架上被活活燒死。幾年后爆發了胡斯戰爭,教皇和德皇先后派出了五支十字軍,仍未平息,最后因起義軍內部分裂才宣告失敗。

捷克作家中,相當一部分有著活躍的政治表現才能,這大概也是波西米亞風格的一種延伸,例如,參加布爾什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