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自貿區數字貿易高質量(劃重點!北京自貿區總體方案解讀:三大片區設在哪)

时间:2024-05-04 22:05:28 编辑: 来源:

代化強國。進入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基本依據,也是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變化的科學認識。然而,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這兩個“沒有變”要求我們必須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時,近年來,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加之疫情與地緣政治的雙重影響,使得全球制造業增速持續放緩,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國當前所面對的一些客觀壓力和風險逐步上升,應對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高質量發展成為了應對挑戰的不二之選。

高質量發展是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實現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而且,高質量發展鮮明地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追求,其最終目的是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整個社會平穩和諧,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能給人民帶來更大福利效應的發展。在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只有通過高質量發展,才能充分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我國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國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術創新能力亟待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22年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全球第11位,較2012年躍升23位,排名連續十年穩步提升。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科技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同時,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二是區域協調發展有待加強。近年來,隨著各項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有所縮小。但是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變,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在經濟總量指標和人均指標上均存在差距。三是城鄉收入分配差距仍需進一步縮小。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問題依然突出,深刻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制約著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四是交織并存的安全風險有待化解。當前,影響發展安全的因素交織并存,既有國家安全、國際政治格局變化等傳統安全因素,也有全球公共衛生、產業鏈供應鏈、技術壁壘等非傳統安全因素,這些都成為當前影響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我們在發展中給予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應對措施,化解發展中的安全風險因素。

三、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發展,就是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各方面各領域都要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必須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必須是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就是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動我國發展實現全局性深刻變革,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使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的關系。前者重在解決長期結構性問題,強調通過改革的辦法,優化要素配置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更好地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后者則重在保持總需求穩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持續壯大國內市場。兩者既缺一不可又相互促進,擴大的內需必須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上做文章,提升供給結構對有效需求的適配性,釋放兩者有機結合新的巨大潛力。

三是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東部地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探索政策先行先試,創新要素聚集,提升現代制造業領先的優勢、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部地區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中部,著力推動內陸高水平開放,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開創中部崛起新局面,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西部地區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發展基礎和擁有豐富多樣的特色資源稟賦優勢、在“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區位優勢,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提高政策精準性,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聚力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東北地區需要在體制機制上有更大突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依靠內生發展推動東北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進一步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確保實現全面振興和全方位振興,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

四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切實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通過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為鄉村經濟振興注入新動力。要堅持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要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讓億萬農民能夠共享城市醫療、教育、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等服務,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五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我國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重大舉措。要通過不斷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開放型經濟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重點對標CPTPP規則加快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推動貨物貿易提質增效、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數字貿易超前布局,“引進來”與“走出去”相互促進。要積極擴大雙邊和區域自貿協定,尤其要擴大與發達國家的自貿區建設,繼續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落地,按照高標準規則打造自貿區升級版,著力構建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與世界共享我國開放發展成果。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新時代總體國家安全觀貫穿于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安全發展。

兩區建設是什么內容

北京日前正在大力籌備和推動“兩區”建設。“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事關北京發展的大局。總體來說,“兩區”建設是中央支持北京開放發展的重大政策,對北京來說是十分巨大的機遇。

日前,通州區召開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動員部署大會,全面啟動“兩區”建設。

作為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區承擔著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時代重任。該區于2018年1月被批復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第二批綜合試點,2019年1月在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實施方案中,被明確為四個綜合試點示范區中唯一的先導區。

在先導區示范帶動下,城市副中心服務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2018年服務業占GDP比重為50.2%,2019年上升為59%,提高了近9個百分點。外資外貿集聚作用凸顯,今年已實現實際利用外資4.8億美元,進出口總額86.4億元人民幣。

此外,城市副中心依托運河商務區、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等核心承載區,聚焦行政辦公、文化旅游、高端商務,探索金融創新,聚集了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在政務服務、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環境、人才發展、科技創新等專業服務領域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了城市副中心營商環境不斷取得新突破。

2019年,城市副中心政務服務、信貸、包容普惠創新等多個營商環境指標全市排名第一。2020年上半年新設市場主體數量全市排名第三、注冊金額和增速居全市第一。目前,運河商務區已集聚了一批符合產業定位的高精尖企業入駐,已引入總部經濟、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企業70家。張家灣設計小鎮依托創新中心樓宇資源,已承接市級企業超百家,其中88家已完成注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