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和tiktok哪個好一點(年輕TikTok“網紅”們組織抗議亞馬遜,為何其要求公司滿足工會要求?) 02

时间:2024-05-10 06:00:44 编辑: 来源:

018年,沃爾瑪又以160億美元的巨資收購了印度最大的電商企業Flipkart……通過這一系列的兼并收購,沃爾瑪的電商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擴張。 不僅讓它的電商覆蓋范圍迅速擴展到了全球,還迅速在服飾等重要的垂直領域建立起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收購,它還獲得了像羅爾這樣優秀的電商運營人才,這些人才都為沃爾瑪反擊亞馬遜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通過自建和并購,沃爾瑪的電商業務實現了迅速的發展,很快就成為了GMV僅次于亞馬遜的美國第二大電商企業。不過,沃爾瑪這個倉促得來的“第二大”水分也很大: 一方面,雖然名為第二,但從市場份額看,它和亞馬遜之間的差距依然非常大。 目前,亞馬遜在美國電商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大約是37%,而沃爾瑪只有5%左右。另一方面, 迅速的并購雖然讓沃爾瑪的電商體量實現了暴漲,但卻給沃爾瑪的盈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我們知道,電商發展的背后是需要巨大的物流和服務來進行支撐的。

對于沒有電商根基的沃爾瑪來講,所有的這些都需要建設,需要花費一筆巨大的投入。與此同時,相比于亞馬遜基于算法的定價方案,沃爾瑪一向奉行的低價策略又限制了其收入。在這種背景下,攤子鋪得越大,虧損壓力也就越大。

在過去幾年中,沃爾瑪的電商業務幾乎每年都要付出數十億美元的虧損。面對這樣的局面,沃爾瑪不得不對自己過于激進的策略進行了調整,關閉了部分虧損比較嚴重的業務,并對剩余的電商業務進行了整合和優化。

一些評論認為,沃爾瑪在電商領域的失敗意味著戰略的失敗。 他們認為,作為一家線下的商超巨頭,沃爾瑪在早年錯失了電商發展先機本身固然是一種遺憾,而在亞馬遜已經做大后卻積極投注電商,與亞馬遜正面交鋒則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愚蠢,而采用盲目擴張的手段來實現擴張則更是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對于這種觀點,我個人并不太認同。 這是因為,在亞馬遜成為電商老大的同時,電商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購物的一種重要形式。 依托在電商領域的優勢,亞馬遜不僅可以蠶食本來由沃爾瑪等線下商超占據的市場,還可以通過發展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直接挑起對這些線下商超的戰爭。

從這個意義上講,沃爾瑪發展電商業務的首要目標本來就不是為了單純的盈利,而是為了縮小和亞馬遜之間的差距,同時積累各種必要的技術和經驗,為在線下迎擊亞馬遜做好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面臨不小的虧損,但這幾年來沃爾瑪的電商發展總體來講還是值得肯定的。

沃爾瑪和亞馬遜的“新零售”之爭

就在沃爾瑪積極發展電商業務,努力追趕和亞馬遜之間的差距時,亞馬遜則開始推廣其“新零售”戰略,試圖將其優勢延伸到線下。 2015年11月,AmazonBooks開業,亞馬遜進軍線下的步伐開始啟動。2017年5月,亞馬遜推出了用戶自主提貨的零售門店AmazonFreshPickup,用戶可以通過線上下單,線下自提的方式,在門店完成生鮮購買。2018年1月,亞馬遜又推出了全新的無人零售店AmazonGo。借助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以及傳感器融合等技術,消費者在AmazonGo可以直接拿貨走人,實現“刷臉支付”。

如果說,書店、生鮮、無人店都只是小規模的戰略試探的話,那么亞馬遜對全食超市(WholeFoods)的收購和改造就是大規模的進攻了。作為專注于高端有機食品的超市,全食在美國享有很高的品牌認知度,并在全美范圍內擁有四百余家門店。2017年6月份,亞馬遜宣布以137億美元的價格對其進行了并購,并花費了一年的時間對全食的門店進行了改建。改建之后,遍布美國各地的全食就可以很好地扮演起亞馬遜的線下體驗店和前置供貨倉角色。由此,亞馬遜全面進軍線下的態勢就形成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亞馬遜,沃爾瑪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一方面,沃爾瑪試圖依靠本身在線下的既有優勢來發展新的服務,以此抑制亞馬遜的優勢。 相比于亞馬遜,沃爾瑪優勢的最重要一點就是其密布的線下網點。 正如沃爾瑪電商業務CEO所言,如果把這些線下網點視為倉庫,它們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以物流為例:我們知道, 亞馬遜的物流是十分卓越的 ,依托其在全球的109個運營中心,它可以十分高效地把消費者訂購的商品送到他們的家門口。面對亞馬遜的這一優勢,沃爾瑪推出了一個更為激進的物流服務方案——InHomeDelivery。

InHomeDelivery的特點在于, 沃爾瑪配送員會把消費者訂購的貨物直接從附近的網點配送到客戶家里,放入冰箱擺好 。為了緩解對陌生人進家的擔憂,配送員的背心上配有專有的實時流媒體攝像頭,可以將送貨現場視頻發送給客戶供查看。

目前,沃爾瑪已在堪薩斯城、匹茲堡和維羅海灘市等城市推出了這項服務,消費者只需要每月支付19.95美元的價格,就可以享受到這個“負距離”送達的服務。盡管這種激進的配送方案本身仍然存在爭議,但這一方案的本身已經足以說明了沃爾瑪的配送實力,為其在與亞馬遜的線下競爭中贏得了一分。

另一方面,沃爾瑪也積極學習亞馬遜,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應用于經營。

和傳統的零售企業相比,亞馬遜有著十分明顯的不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數據驅動。在經營電商業務時,消費者的所有行為都會被平臺所監測、記錄,并轉化為數據,這就為亞馬遜利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提供了可能。

在進軍線下時,亞馬遜也將這個優良傳統帶了過來。借助于傳感器、支付記錄等媒介,亞馬遜可以在自己的線下零售門店搜集大量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亞馬遜就能及時調整其經營策略。面對亞馬遜的壓力,沃爾瑪學得很快。

目前,沃爾瑪已經建立起了一個頗具規模的數據分析團隊,負責對客戶信息、客戶行為以及來自外部媒體的數據進行搜集、分析。借助這些數據,沃爾瑪就可以及時掌握市場動向和供需狀況,不至于在和亞馬遜的競爭中落于下風。

除了積極應用數據外,亞馬遜還注重把各項新技術及時應用到線下。 面對亞馬遜的這一策略,沃爾瑪選擇了積極的跟隨,并根據自身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以便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案。舉例來說,亞馬遜在線下門店積極推廣了無人零售的方案,用數字技術砍掉了門店的營業員,從而大幅降低了門店的成本。對于這個方案,沃爾瑪也很感興趣。

不過,作為具有長期運營線下門店的企業,沃爾瑪對于線下消費者的需求有更為深刻的洞察。它認識到,對于線下的消費者來說,不少時候都會需要店員的幫助。針對這一現象,沃爾瑪并沒有試圖建立像AmazonGo那樣徹底讓消費者自助的門店,而是在減少門店營業員的同時,部署機器人和無人機。

這樣,消費者在需要尋找某商品時,就可以向機器人求助,隨后,機器人就會帶著他們找到這些商品。而在消費者沒有特別需求時,這些機器人還可以幫助整理貨架、清掃地面。為了保證讓這些機器人能夠有效地替代店員,沃爾瑪投入了大量的研發。目前,沃爾瑪在機器人和無人技術方面的專利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亞馬遜。

沃、亞之爭的啟示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會知道,和我們慣常的理解不同,如今的沃爾瑪已經不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線下商超。至少從2015年起,它就已經積極地對自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以圖在線上和線下全面應對亞馬遜的挑戰。

現在,我們重新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為什么沃爾瑪要如此執著于對TikTok的收購。在我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出于對抗亞馬遜的需要。在最近一兩年,直播電商在我國異軍突起,淘寶、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臺都創造了十分可觀的GMV。

在美國,直播電商雖然遠不及中國火爆,但其顯現出的流行趨勢卻是相似的。作為線上零售巨頭,亞馬遜很快就把握到了這一趨勢。

從去年開始,亞馬遜就上線AmazonLive功能,借助這一功能,平臺上的賣家可以十分簡便地進行直播,而買家則可點擊視頻旁邊的輪播圖或者視頻下方完成一鍵購買。除了亞馬遜之外,包括Shopee、Lazada在內的其他一批電商也陸續開通了直播功能,加入到了運營直播電商的行列。

顯然,亞馬遜等電商企業的這一波操作又給沃爾瑪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沃爾瑪應對不當,那么不僅其好不容易爭來的電商老二地位可能不保,其在線下的地盤也可能因此而遭受“降維打擊”。正是迫于這樣的局勢,沃爾瑪才急于建立自己的直播電商業務。

然而,在亞馬遜等企業已經捷足先登的情況下,要成功地在直播電商領域殺出一條血路又談何容易?考慮到這一點,要憑空建立一個直播平臺,倒不如去收購一個成熟的直播平臺,然后對其進行必要的改造即可。

而在眾多成熟的直播平臺中,又有哪一個比TikTok更為理想呢?從用戶數來看,它現在是美國最多的;從用戶的構成看,它觸達的是最有消費意愿的年輕人群;從用戶粘度來看,它也是所有平臺中最高的。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沃爾瑪為何對TikTok如此垂涎了。

雖然亞馬遜和沃爾瑪之間的競爭主要發生在海外,但這場競爭所傳達出的信息以及帶來的啟示卻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首先,雖然電商發展迅猛,但它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線下零售的地位。 近年來,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人認為電商可能徹底取代線下零售,成為零售的主要形式。然而,從亞馬遜和沃爾瑪的競爭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情況似乎并不符合目前的現實。

盡管亞馬遜的營收一直在增長,但這并不意味著以沃爾瑪為代表的線下商超的營收在下降,事實上,在近幾年內,沃爾瑪的營收一直在上升。在一些時候,其營收的上升幅度甚至還超過了亞馬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從根本上說,這還是由零售的根本特征決定的。根據零售專家羅格·R·貝當古(RogerR.Betan買粉絲urt)的說法,零售本質上是一種多部門生產活動。除了提供商品之外,它還同時向消費者提供各種不同的服務。 這些服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