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經濟行業報告(網紅經濟在國內的發展是怎么樣的?)

时间:2024-05-03 04:12:15 编辑: 来源:

2020年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網紅經濟在近年火爆市場。2018年"雙11",薇婭、李佳琦大約3億量級的帶貨規模震驚全網,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0億量級,社交網紅鼻祖張大奕也通過積攢的私域流量助力自己的淘寶店銷量節節上升,近年"雙11"破億成常態。

網紅具有巨大的商業能力已成為公認事實,這讓廣大品牌商看到了契機。

在互聯網流量枯竭的時代,提高轉化率成為擴大銷售額的重要方式,粉絲基于對網紅的信任和喜愛,容易對其推薦的商品產生購買沖動,這正是薇婭、張大奕成功的原因。商家與網紅合作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想從事網紅職業的人也越來越多,MCN機構也由此產生。

另一方面,除了經營模式,網紅本身也存在大量不可控風險,由于影響力越來越大,口碑、人設都成為影響大眾做消費決策的因素。

MCN需要跨越重重阻礙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打造一個大IP容易,但如何持續打造大IP卻很難。

網紅電商的苦與樂

風險越大受益越大對于網紅電商來說十分適用,如涵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

雖然如涵的營收模式分為全服務模式和平臺模式兩種,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全服務模式(網紅電商)都是如涵業績的頂梁柱。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張大奕名下店鋪對如涵總營收的貢獻度分別為52%、55%和58%,在該模式下,紅人張大奕帶的是自家的貨,甚至會參與產品設計。而如涵則要負責線上店鋪運營、物流、售后等各個環節,如同京東平臺的自營電商業務。

發現并孵化紅人,再為簽約紅人開自營店變現,這是如涵在2019年前的重點經營方向。但這種較重的商業模式存在很大風險,尤其是供應鏈。

以張大奕的店鋪為例,吾歡喜的衣櫥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不僅是在歷年雙十一銷量破億的時候,即便是平常上新,商品頁面也經常會提示“45天內發貨”,由于超長的發貨期,在張大奕的微博評論區中時常能看到粉絲的抱怨。

而在整個實體經濟中,供應鏈的履約能力越強,留給買家退單的機會就越少,毛利才能得到提升。但如果現貨做得太多,店鋪又要面臨商品積壓的問題。

不僅是服飾類網紅電商,食品類網紅電商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在吃李子柒品牌的螺螄粉中發現刀片,這之前還有網友稱該品牌螺螄粉在食品衛生方面存在問題。盡管官網發表聲明進行否認,但網紅食品在貨源品質方面的把控是否過關仍掀起大眾討論,作為品牌代言人,李子柒不可避免的陷入輿論漩渦。這種經營模式一旦出現差錯,不但會影響機構的變現,紅人本身也可能從“云端跌落”。

相比網紅電商的費心費力,平臺模式就顯得輕松很多。在該模式下,旗下KOL們的工作主要是為各品牌商帶貨,MCN機構不用介入供應鏈中的任何環節,營收來源于向合作的品牌商收取廣告等服務費用。

另一方面,平臺模式賺取的利潤更大。根據《財經涂鴉》報道,專注為第三方品牌服務的利潤更高,其毛利率可以達到60%以上,扣除孵化核心的簽約團隊、孵化團隊、內容制作以及BD團隊招商團隊所有的人工成本,經營利潤率在30%以上。而自營模式有存貨成本,還需要支付網紅服務費,毛利率在30%-40%之間。經營利潤率在5~10%左右。而且這種模式不用考慮庫存積壓等供應鏈方面的問題。

以上的不利因素和為品牌商“代言”的有利因素促使如涵將重心轉向平臺模式。2017年,如涵正式開啟該業務,并在2019年被如涵確立為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年如涵CEO馮敏對外稱“我們之前方向有偏差,一根筋地給所有KOL做流量、做自有品牌。”

在這之后,如涵的大部分網紅開始致力于為第三方品牌主帶貨,包括后來簽下的極具人氣但遭到封殺的前抖音知名博主溫婉。即便之前在抖音積攢了大量粉絲,但如涵依然沒有為其打造自營店鋪。

如涵轉型的成果也十分明顯。據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參與平臺模式的KOL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33位提升至174位,并推動服務品牌由278家增至431家,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4%,達到1.1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1%增至41%。

但如涵也表示未來會堅持自營電商和品牌服務“兩條腿走路”的經營方式。而此前張大奕曾在微博中表示將要進行直播帶貨,如果為第三方服裝品牌帶貨將會和自己的店鋪業務產生沖突,而張大奕作為穿搭女王如果不接相關商單,變現規模將縮減很大一部分。

MCN面臨的大坑

不管如涵采取什么方式經營,都足以證明網紅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艾瑞發布的《2020中國紅人新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也顯示,2019年的粉絲經濟關聯產業規模超過了3.5萬億元,增長率是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此后五年仍將保持15%左右的穩定增速。中商產業研究院則預計,2022年網紅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000億元。

通過社交網絡爆紅的張大奕在2014年就為個人店鋪“吾歡喜的衣櫥”創下單店上億元的年銷售額;2017年“雙11”,張大奕網店日銷售額突破1.7億元;2018年“雙11”創造28分鐘銷售額破億紀錄;到了2019年,該店鋪“雙11”當天成交額已經達到3.4億元。知名電商主播薇婭、李佳琦甚至能在一場直播中就取得上億銷售額。

這讓入局者越來越多。除了如涵、微念這些元老,星期六這樣的傳統零售企業也在簽約孵化網紅,在網紅經濟產業中混跡已久的IMS天下秀雖然也參與其中,但并沒有復制相同的商業模式。

與其他MCN機構不同,將自身定位為業內“送水者”的天下秀在2019年8月份推出IMsocial紅人買粉絲,業務主要是為入駐的紅人和MCN提供紅人培訓、粉絲運營、商業托管、IP孵化等業務。

不簽約網紅的天下秀就像是一個純粹的服務商,這也意味著該公司無法通過網紅電商或者與品牌商合作的方式獲得大筆營收,但同時相比如涵等MCN機構,其風險也大大減少了。

在推出IMsocial紅人買粉絲前,該公司主要針對企業需求構建出SMART、WEIQ、TOPKLOUT克勞銳三大業務板塊,相應的為中小企業提供紅人廣告投放工具、大型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以及為紅人搭建價值評估體系。天下秀積攢的品牌資源、建立的網紅評估體系已經能夠幫助自身打造出一個MCN機構,但構建一個紅人買粉絲要比成為第二個如涵保險很多,因為一旦頭部網紅“翻車”,背后的機構將損失慘重。

紅人自身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可控風險,如涵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張大奕與知名互聯網公司高管因個人作風問題陷入輿論風波,導致吾歡喜的衣櫥商品銷量大幅下降,嚴重拖累了如涵的自營業務。

如涵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商品銷售收入下跌至1.67億元,跌幅33%。而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如涵商品銷售收入的跌幅也不過11%。不僅如此,作為公司獨家簽約KOL,張大奕的商業價值屬于公司的無形資產。在評估事件未來的影響后,如涵確認了5320萬元的無形資產減值費用,進一步腐蝕利潤。

這不是如涵一個企業面臨的危機,每個MCN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張大奕。

“口紅一哥”李佳琦今年在微博上為各種事情道歉,保安“推人”、對楊冪言行不當、在直播間懟人……盡管這些問題與銷售的產品無關,但依然被大眾指責稱人設崩塌,李佳琦幾乎隨時面臨著掉粉的危機。

微念旗下的頭部網紅李子柒也因近期遭遇“螺螄粉吃出刀片”事件受到影響,盡管微念表示是自家網紅遭遇陷害,但是否能夠徹底平息質疑聲還很難說。事實上,微念為了維護李子柒這個IP,在商業變現上一直很克制。李子柒從2016年就開始做視頻,但2018年才在淘寶上線自營店鋪。目前,李子柒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2000萬粉絲,Youtube粉絲超過700萬,但仍然沒有接廣告、做代言。

但不管MCN怎么謹小慎微,都難以杜絕張大奕、李佳琦身上出現的問題。對于MCN機構來說,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是當一個頭部網紅遭遇危機后,還有其他頭部網紅可以撐場,這是對平臺最大的考驗。

艱難的MCN機構

在如涵簽約的100多個網紅中,給公司帶來經濟效益的頭部KOL僅有張大奕、莉貝琳、大金,他們都曾為如涵帶來過億的GMV,但在人氣上,另兩位遠不及張大奕,張大奕微博粉絲已經達到千萬級別,莉貝琳和大金只有百萬級別。

因為李佳琦受到關注的美ONE以及因為薇婭受到關注的謙尋文化也處于這一狀態。這意味著很多MCN公司可能都出過爆款,但具有持續性和規模性的機構卻很稀少。

對于短視頻賽道來說,團隊要能持續輸出優質作品,題材要能引發大眾興趣和共鳴,網紅本人可能要具備專業度、更有個性和特色;在直播賽道,不同的細分領域有不同要求。電商直播要求團隊會選品、主播需要更了解商品和消費者心理;危機公關也是MCN需要繼續深造的部分。

這些都是MCN需要考慮的問題。在網紅不斷更新換代的大環境下,對于行業內的公司來說,網紅經濟是一門好生意,但卻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

網紅經濟在國內的發展是怎么樣的?

中國MCN行業運行情況

(1)行業已經進入進化期

中國MCN行業作為“舶來品”,伴隨著中國短視頻行業和社交媒體平臺起步階段開始出現,經歷了2017-2018年爆發式發展之后,目前中國的MCN行業已經進入進化期,進化期主要有兩大特征,首先是頭部MCN機構開始出現,以張大奕所在的如涵控股為代表,其次是伴隨著網紅經濟內容生產細分領域的不斷拓展,部分細分專業領域的MCN機構將不斷涌現。

(2)產業鏈運行模式逐漸成熟

MCN行業上游行業為優質內容/PGC內容生產創造者,下游行業則是各大推廣平臺。近年來,中國MCN行業下游推廣平臺不斷推出基于自身平臺特點的多維度MCN扶持戰略及合作方式,推動全產業鏈運行模式更加成熟。

(3)機構數量突破6500家

在2017-2018年MCN行業的爆發期,國內中國MCN機構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根據《快手MCN發展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MCN機構數量為5800家,同比增長241.2%,2019年中國MCN機構超過6500家。中國MCN機構數量快速增長,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4)行業規模快速增長

在網紅經濟催化下,中國MCN行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張,2019年直播電商的迅速崛起為行業規模的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2018年中國MCN行業市場規模突破了百億,2019年中國MCN行業市場規模達168億元,同比增長50.0%,隨著電商直播變現效益的逐步展現,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快速擴張。

(5)業態形式多元組合發展

中國MCN機構在內容生產業態和運營業態這兩個基礎業態的基礎上逐漸延伸出包括經紀、電商、營銷、運營、社群/知識付費、內容生產、IP授權版權等7大業態,未來,在各大平臺方的助推和資本的加持下,中國MCN行業的業態將不斷創新,呈現出多元化組合發展趨勢。

(6)廣告營銷變現方式的滲透率最大

在中國MCN的商業變現方式中,廣告營銷、平臺補貼和內容電商是MCN的主要變現來源,有超過80%的機構選擇廣告營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