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外貿關口叫什么名字(北京哪里好玩?)

时间:2024-05-17 15:07:30 编辑: 来源:

嗎?其實長城有很多段,除了在北京的其他地方,甚至北京也有幾個段,八達嶺、居里關、慕田峪、司馬臺,根據您的出行方便選擇,但小編最推薦還是八達嶺長城。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延慶縣,是明代長城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也是國內外游客最常去的一段。八達嶺長城長3741米,雄偉壯觀。其他的長城,昌平的居雍關,懷甌的慕田峪,密云的司馬臺,都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游。

第4:什剎海。北京玩前三名的景點基本都固定下來了,第四名的差別比較大,不過小編鄭重推薦我什剎海!為什么?因為這里不是風景名勝區,而是風景名勝區群啊!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費的。湖泊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也稱為積水潭)三個水域和鄰近地區,旁邊都是出了名的位置走,梅蘭芳故居,網站,天主教輔仁大學在北京,齊白石,宋慶齡故居的居住地,鼓樓,南巷,等等很多,來圍繞一圈等于N許多景點。

什剎海有很多酒吧小吃。如果你想談論這個古老的房子和酒吧小吃,你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它們。然而,它們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少見的。什剎海是一個有點奇怪的地方。當你來到這里,你會有一種“老北京”的奇怪感覺。

第5:頤和園。頤和園或許可以被看作是“老佛爺”為后世做的一點貢獻,但在當時,它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頤和園在歷史上曾兩次遭到嚴重破壞。1860年,它被英法聯軍焚毀,重建并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它又一次被八國聯軍摧毀。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我們特別推薦佛香閣、長廊、大理石船、十七孔橋、青銅牛,這些都是標志性的景點,必須要記時。長廊和十七孔橋特別漂亮,很適合拍照。

第6:恭王府。想說最有北京特色的東西是什么,恐怕很多人想說四合院,來了北京怎么能不看中國最大的四合院宮王府呢?院子里很有趣,如果恭王府是一個院子,這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院子里,因為它是在一個支柱是價值27億,曾經是一個著名的貪官和珅府邸,和珅,后來被殺后,大廈經過幾流向龔最后王子的手,恭王府也是其姓。建設這所房子和故宮的內部結構非常相似,據說當咸豐皇帝建筑,特別讓人研究故宮的建筑風格,然后模仿,所有的房間都金子做的楠木分區,與豪華的宮殿。

第7:王府井。據說在互聯網上,王府井是欺騙消費局外人,事實上,這不是假的但不是唯一,王府井是北京最特色的商業街,你去看一個奇怪,大多數商品很貴,一般人買不起,但不要去似乎是不同的東西。王府井大街主要展示了明清時期和建國初期北京的商業風貌。它從南面的長安大街開始,一直到北面的中國國家美術館。它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有100年的歷史。來這里感受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甚至是改革開放時期的北京商業街,這是他最特別的地方。至于買東西,這取決于你的個人消費能力。

第8:雍和宮。在北京有一個地方是信教人士非常值得去的,那就是雍和宮,因為它既是宮殿又是寺廟。雍和宮建筑精美,藝術風格獨特,融合了漢、滿、蒙、藏等多種建筑藝術,至今仍有許多僧人在此修行。雍和宮是非常有效的不是小編自己瞎編的,很多人來到這里許愿都實現了,口口相傳,雍和宮以其有效性而聞名,也讓它成為北京最繁華的香爐之一。正月初一和十五,當人們獻上香的時候,里面擠滿了人。

第9:香山。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有奇特而安靜的山、寺廟、庭院和泉水。10月中旬到11月初是觀賞紅葉的最佳季節。香山不僅適合紅葉生長,而且是北京居民最喜歡的旅游和鍛煉的地方。每天黎明前,有無數的人在這里爬山鍛煉,這已經成為象山獨特的風景。據史料記載,中國元、明、清以來這里其他改革開放花園,清朝乾隆皇帝建館,大廳,大廳給“精益花園”的名字,這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三山和五花園”在北京的西部。但是每年香山都有新聞因為人太多擁擠,害怕擁擠的朋友最好星期一到星期五去。

杜應流的人物經歷

人生坎坷不墜青云之志 艱苦創業歷經五起四落

古代賢哲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杜應流正是從這樣的困境中起步的。

霍山,地處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桑園水電鄉”的美譽,是一塊資源豐富、物華天寶的富饒土地,也是一個人文歷史源遠流長、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革命老區。現今的霍山,民風勤勞純樸,人心思穩、思富、思進,經濟發展環境優越,是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社會治安模范縣、全國文明創建先進縣、浙商最佳投資城市、國家衛生縣城,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許多成就享譽全省,甚至名揚海外。然而,曾幾何時,在這里人們看到的卻是貧瘠,是荒涼,是渴望幸福卻又徒嘆奈何的山民。

1952年,杜應流就出生那樣的年代,當時霍山縣的新店河鄉。

命運之神,并不總是一開始就垂青那些后來取得成功的人。杜應流的人生從幼年開始就布滿了坎坷和艱辛。出世不滿8個月,母親就因病去世,幼年喪母的痛苦成了他童年一直揮之不去的記憶。由于生長在建國初期,國貧家窮,加之姐妹兄弟有10人之多,正當求學年華,他卻少有書讀。

14歲時,他失去了求學的機會,離家學藝做木工。雖然充滿求知的欲望,卻不得不以斧鑿為伴,學藝謀生5年整。

19歲時,他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應征入伍,在西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亞東邊防線,軍旅生活又5年。

1976年,脫下一身戎裝,懷揣著金燦燦的勛章和紅艷艷的黨證,杜應流退役回到故里。站在家鄉的土地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默默遙望著綿延遠山與藍天白云靜靜相依,回家的感覺真好!然而面對家鄉貧脊荒涼的面貌,他從心底生出絲絲涼意,不由得自問:未來的路在何方?

五年的軍旅生涯,砥礪了他不屈不撓的意志;黨的培養,革命大熔爐的鍛煉,使他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青藏高原的雄渾、寬厚,更給了他博大的胸懷。他暗下決心,要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世界來,以供養家人,造福桑梓,報效國家。

雖有滿腹雄心,無奈命運多舛。杜應流好不容易找了份月薪20多元的酒廠合同工工作,卻在“批孔整風”運動中以“走后門”為由被退回原籍。后在公社油坊謀得一會計之職,由于吃苦耐勞,頗得領導信任,一年后被提為公社社隊企業辦公室主任兼綜合廠廠長。然而由于體制和人員老化等原因,綜合廠舉步維艱,最終跨掉了。

再次失業四處奔波半年之后,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邊遠的山村里也可以感受到春的氣息,年輕的杜應流再次在心頭點燃了希望的火光。他抓住時機,瞄準交通運輸業,以全家家產擔保,向當地信用社貸款8000元買回一輛舊解放車,從此一人跑起運輸。

“一個人,一輛車”,了解杜應流創業歷程的人都知道,這就是他70年代末起步時的全部家當。

改革開放初期,整個國家的經濟百廢待興,神州大地一片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交通運輸更是車少貨多,營運良好。隨著幾位戰友等人陸續加入,杜應流在當地辦起了新店河車隊,隨后又將車隊遷至霍山城關。不經意間,此舉竟引起極大轟動,杜應流一時成了全國第一個農民進城辦運輸的典型,被各級政府視為一種新型的生產力代表。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級新聞媒體廣為宣傳,縣、地、省乃至國家領導紛紛上門,他一下成了赫赫有名的風云人物。3年經營,效益極佳,大小客貨車輛發展至13部,還辦起一個汽車修理廠。此時的新店河車隊已經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自身的經濟實力超百萬,可以說是旗開得勝,名利雙收。但隨著社會運輸車輛的增多,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加之車隊活力不如個體,又缺乏管理經驗,車隊經營每況愈下。杜應流審時度勢,果斷作出決定:解散車隊,辦其它企業。

經多方求助、領導指點,杜應流決定利用霍山當地淠河里的鐵砂資源,與中科院化冶所聯合建廠,生產超低炭工業純鐵。從小試到中試,耗資幾十萬,終出成果,質量上乘,市場急需。于是,建廠設計、選購設備、建立機構、配備人員,一切進展順利,臨戰待發時才知道釀成大錯。由于霍山沒有氫氣和氮氣供應基地,當時當地根本無法具備此種工藝條件。陷入困境的杜應流,不得不再尋找新的出路。

創辦聯堿廠,以碳酸鈉加碳酸氫銨復分解工藝生產工業純堿,杜應流再次站到了創業的起跑線上。先后投資86萬元,總算建成投產。雖是土方工藝,卻也能勉強維持生產,效益尚可,市場也供不應求。但幾個月的好景過后,中國又處于通貨膨脹后帶來的全面經濟蕭條。從建廠到下馬共19個月的時間,幾乎耗盡了杜應流和同事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所有財力。創業,又一次面臨著生死抉擇。

為了尋求新的出路,杜應流在各地無數次奔波求援后,再次與中科院合作,準備利用雙金屬液態復合工藝,澆鑄泥漿泵鋼套和耐火磚模具。按說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對廠房、設備和管理、操作人員都有嚴格的要求。可當時只有因陋就簡,首次出鋼時,從未看到鋼花飛起的工人因為害怕,丟掉鋼包就跑,當時的生產條件由此可見一斑。在不懂專業知識、不具備生產條件的情況下,結果總是與目標背道而馳。花了近一年時間,耗資上百萬,又是以失敗告終。當時杜應流已經把值錢的家產低價變現了,大家的集資也都有化為泡影的危險,處境已經困難到了極點,逢年過節想躲債都無處藏身,甚至想過真不如跳樓輕生倒也輕松。可是,看看隨他創業多年的許多人依然忠心耿耿,再看看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不過10歲的兩個女兒,全家十幾個人的生活依然需要他,于是他強打精神,用堅強的毅力頂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努力尋找著新的轉機。

1990年,杜應流把目標投向完全陌生的砂型鑄造。因為陌生,他不得不到處尋求支援,連識圖、報價、簽合同以及造型、煉鋼、澆鑄和化驗檢查,全都求助于人。他請人到現場邊教、邊學、邊生產,既要增加設備,又要培訓人員,更要學習管理,最難的還是尋找業務求訂單。他帶著人北上南下,白天四處尋找,夜里宿在車里,吃的是方便面就咸菜。可能是他們的精神感動了上帝,蒼天保佑,人托人通關系,總算在上海找到了一個小訂單。雖然首次交貨退廢將近一半,卻也算離死亡的邊緣又遠了一步,也算恢復和堅定了大家的一點信心。

從此,杜應流與他的同伴們慢慢地走上了鑄造之路,并逐漸將產業鏈從鑄造延伸至機械加工和組裝。他們先后用了6年時間初始創業打基礎,然后用了5年時間調整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再用了2年時間建立六大戰略合作伙伴,才有最近幾年的顯著效益。

走向世界

年過五十的杜應流溫文爾雅,剛毅之中不乏冷峻,睿智之中充滿從容。思考是前進的源動力,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又是他的一大特質。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杜應流創辦的企業還叫“中科院霍山聯合化工冶金廠”的時候,雖然經營效益還可以,但也只是處在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困難有待解決,論其規模和實力在全國一萬多家鑄造企業中也只能算個“小不點”。而就在此時,杜應流卻開始將視野投向了國際市場。國內有的同行嘲笑他:“內貿還沒做好,就想做外貿,真是癡心妄想!”也有朋友勸告他:“還是穩打穩扎,先把國內市場打開為好。”他卻不為所動,一心要開辟國際市場,而這份決心又始于他的那次韓國之行。

那次他抱著開闊眼界的想法,到韓國參加了一個鑄造產品展覽會。他背著自己的鑄件興沖沖地來到韓國,國外特別是歐美廠家的優質產品簡直讓他眼花繚亂,使他既惶恐又興奮。惶恐,是因為巨大的差距讓他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興奮,是因為他看到鑄造作為一項基礎產業,永遠具有廣闊的市場,自己的企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國際鑄造產業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又為自己的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在回國的飛機上,杜應流陷入了沉思。與外商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再將優質的產品銷往國外,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應該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他決定先從臺灣找合作商,因為臺灣是很多美國企業中轉鑄件的中間平臺。1995年,杜應流和臺商合作成立了安徽勵鑫閥業有限公司。此后,又于1997年和墨西哥企業合作成立了中墨合資安徽亞美鑄造有限公司,2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