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中國古代長途販運貿易開始興起(明清大宗長途販運能夠實現的原因)

时间:2024-05-19 10:08:44 编辑: 来源:

品結構也不斷有所變化

唐宋以后,日用品成為商人經營的大宗,經營方式也從行商坐賈的分類,按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形成收購、運輸、倉儲、批發、零售的不同商業流程和行業分類

中國古代的商業活動主要是以城市為中心的,《史記》記己述了包括都城長安在內的十九個重要城市,其中,長安、洛陽、臨淄、南陽(宛)、邯鄲、成都六大都會,都是全國和地方性的商業中心城市

《鹽鐵論.力耕》云:“自京師東西南北,歷山川,經郡國,諸殷富大都,無非街衢五通,商賈之所臻,萬物之所殖者

”指明城市的發展是以商業的繁榮為重要內容的

對市場的限制,比較典型和集中的表現是坊市制度,官府對市場開放的時間和空間有嚴格限定,城市商業受到很大限制

唐朝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突破了坊市制和城郭限制等封閉式的格局,北宋以后出現了街市、橋市,夜市開禁,城市從封閉格局趨向于開放格局,使商業活動具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時間彈性,對工商業的其他限制也日趨松弛

人口日益向大中城市集中,商業行會逐漸發展以及城市服務業的興盛成為城市商業繁榮的重要特征

唐后期開始,南方商業性城市及大小經濟型市鎮、各類草市的發展尤為明顯,經濟和商業重心東南移,城市重心也隨之東南移

明清時期出現若干以生產或經銷某類商品而著名的市鎮,如景德鎮、佛山等,主要集中在江淮和東南地區

運河沿岸、長江沿岸、東南沿海、水陸要沖,很快都發展成為商品集散的樞紐重鎮

官府對工商業的控制和限制逐漸松弛,是中國古代商業發展過程中的大趨勢

就客觀方面而言,商業的發展一是受交換媒介形式(即貨幣的形式)的限制,二是受交通運輸水平的限制

中國古代目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在很長一段時期,實物充當著交換媒介的職能,唐朝時“錢帛兼行”,說明這時金屬鑄幣仍然沒有完全取代實物貨幣

秦始皇統一貨幣,西漢武帝鑄五銖錢,既是第一個商業高潮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推動了第二次商業高潮的持續發展

第二次高潮的唐宋時期,出現了飛錢這種最早的匯兌業,出現了柜房這種最早的金融貯存、保管業和金融信貸業,宋朝開始出現紙幣,正是商業發展對貨幣形式和職能發展變化產生的促進作用使然,同時,又反過來促進了商業的進一步大發展

明清時期,出現的錢莊、票號等,使得金融信貸業成為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典質行業的興起,都是商業深化發展的重要表現

商品能夠順暢流通,商路的暢通是很重要甚至是很關鍵的

在戰國秦漢時期,史書有關于商品流通的記述,但其實商業發展仍然受到交通工具、交通道路的限制

秦統一后修馳道,漢初“開關梁”,隋朝開鑿大運河,唐朝完善驛傳制度,說明交通運輸對商品流通、商業繁榮的重要性

經濟重心的東南移,南方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水路交通網絡以及沿海城市的地理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唐語林》(卷八)云:“凡東南郡邑,無不通水,故天下貨利舟楫居多

”城市布局、人口流向,尤其是對外貿易重心由西北向東南沿海的轉移,更是中國商貿史上的重大變化

對外貿易(陸路與海上絲綢之路、朝貢等)、邊境貿易(榷場等)和民族地區貿易的發展變化都與交通道路有直接關系

中國封建社會對商業的限制始終存在,無法完全打破,如官府的導向及政策,如輕商、賤商、抑商,對商品交易和市場的限制,紙幣沒有能發展成為信用貨幣、征收不合理的高額商稅、海禁,以及官商勾結等,都會對商業產生不利影響,只能是在限制與突破過程中不斷尋求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