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社交媒體虛假信息的例子(社交媒體影響輿論的方式和特點)

时间:2024-05-19 06:24:17 编辑: 来源:

遭女司機徑直碾軋”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的男子在一緩慢駛入十字路口的車輛左前方突然倒地,女司機左右張望后碾軋過去。這一過程被經過車輛上安裝的行車記錄儀拍攝下來。該視頻傳出后迅速引發網友熱議。

此外,國內還有多家媒體也做了轉載或報道,并請交警和法律專家做了解讀,又引發了關于女司機到底有沒有責任、該定多少責任的熱烈討論。

【真相】7月24日,《南方都市報》指出,經查證,“碰瓷男遭碾軋”發生在韓國,視頻最初來源于英國的一家視頻網站。7月25日,《人民日報》證實,這段名為“金女士VS自害恐嚇團”的視頻由網友“pd yoon”在7月19日發布。

【點評】報道中提到的這段視頻最早是在網上流傳的,某報的報道絲毫沒有質疑視頻的真實性,只是洋洋灑灑地引用了一些網友的話。這是當下不少媒體慣用的一種操作手法,選題的線索來自互聯網,記者不做任何的采訪,且故意“省略”5個W,僅搜集一些網友的評論,一篇稿件就炮制出來了。而一些媒體的后續報道同樣沒有對視頻的真實性產生懷疑,還煞有介事地請交警和法律專家做“解讀”,討論責任的歸屬問題。其實記者只要認真地看下視頻就能看出不少端倪來,至少不會發生把國外的事當作國內新聞的低級錯誤。

●打假失實反被“打”

●案例:渾水泡面事件

【刊播時間】2014年8月5日

【“新聞”】8月4日下午,正在云南昭通地震災區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記者發回一條報道稱:震中龍頭山鎮的龍全中學目前食品匱乏,只能吃外面輸送進來的泡面,地下水和自來水因為地震水質現在比較渾濁,目前救援人員只能用渾水泡面做飯。

8月5日深夜,某報網站發布報道《救災部隊:渾水泡面不屬實勿輕信傷害前方士氣》,宣布“渾水泡面”系假新聞。文中寫道:該報記者5日就此向前方救災部隊求證時得知這是一則假新聞。一名前方救災部隊的負責人確認,經查證,沒有發現救災過程中出現相關情況。他呼吁,前方部隊正在忘己地全力救災,請后方不要誤信這種別有用心的圖片,以免傷害救災部隊的士氣。

【真相】在這篇“打假”報道刊發后,一時間,輿論反轉,網友紛紛指責之前發布“渾水泡面”的媒體。但最先發布新聞的“中國之聲”強調,事件系“央廣記者李騰飛親眼看見,部隊要求只吃面不喝湯,他和同事都吃了”。中國之聲還批評“打假”記者并不在災區現場,卻下了“假新聞”的結論,違背新聞原則,指對方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8月6日上午9點許,該報網站要聞部副主任郝珺石發布道歉聲明,承認“渾水泡面”事件確有發生:看了視頻,部隊確實吃了渾水泡面,后勤是當地組織的,不是部隊做的飯,渾水是自來水,放了消毒藥片。

【點評】這是2014年度最具戲劇性的一起“假新聞事件”。這條“打假”新聞操作中的瑕疵一目了然。但更值得探究的是其“打假”的動機,抗震救災中的“政治正確”似乎要更重要,以至于出現采訪中的疏漏,并在報道中出現“請后方不要誤信這種別有用心的圖片,以免傷害救災部隊的士氣”這樣的說法。這恐怕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報道失當惹風波

●案例:湘潭縣婦幼保健院產婦死亡事件

【刊播時間】2014年8月12日

【“新聞”】8月12日,由湖南一家新聞網站發布一則關于“湘潭產婦手術臺上死亡”的報道,報道稱:8月10日下午,湖南湘潭縣婦幼保健醫院一名張姓產婦,在做剖腹產手術時,因術后大出血不幸死亡。家屬認為“她是非正常死亡,醫院存在很大責任,如果發現及時不至于死亡,也不至于隱瞞我們這么久”。報道中還有這樣的描述:“(產婦)赤身裸體躺在手術臺滿口鮮血,眼睛里還含著淚水,可卻再有沒有了呼吸,而本應該在搶救的醫生和護士卻全體失蹤了。”這則新聞隨后被全國網絡媒體傳統媒體大量轉載。

【真相】8月13日14時左右,湘潭縣官方微博通報此事稱,胎兒娩出后,胎兒出現嘔吐、嗆咳,初步診斷為“羊水栓塞”可能,院方立即啟動院內、縣、市孕產婦搶救綠色通道,市、縣有關專家主持搶救,但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經全力搶救無效于21點30分死亡。

8月13日16時許,湘潭縣衛生局副局長齊先強就“本該在搶救的醫護人員全體失蹤”的說法回應媒體記者,稱醫護人員在產婦心跳停止后搶救了半小時才放棄,院方宣布死亡后,手術室外聚集數十名家屬情緒激動,家屬沖進手術室時,醫護人員正在休息室,并非“全體失蹤”。

8月16日,湘潭縣衛生局負責人表態稱,從整個醫療程序來講,院方應該也還是盡到了醫院的責任。

【點評】醫患矛盾之所以成為當下中國社會的突出問題,媒體無疑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這起事件的新聞報道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事實尚未搞清楚的情況下,媒體急于給事件定性,單方采信病患一方的說法,當事另一方的聲音缺席,報道失去平衡和客觀。而且,在行文中一些帶有鮮明感情色彩的詞匯被頻頻使用,如“含淚”、“慘死”等,意指醫院冷血不作為,漠視患者的生命,容易產生不當暗示和聯想,而對于造成這起孕婦死亡事件的真正原因“羊水栓塞”卻被屏蔽被忽略。當然,不是說醫院一方就沒有責任。而作為媒體,所需要的是客觀、全面地呈現事件的過程,事件如何定性則是相關專業部門的工作。事實上,在很多類似的醫患糾紛事件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媒體近乎相同的“越位”表現。正如《人民日報》的評論《關注醫患糾紛,請別輕易下結論》一文所說,人命關天,不要輕易下結論、定責任。

●視覺形象遭誤讀

●案例:上海地鐵老外暈倒乘客無一相助

【刊播時間】2014年8月20日

【“新聞”】8月20日,上海一家報紙刊發報道《上海地鐵披露2起乘客盲目驚慌典型案例老外暈倒,全車廂人跑光》稱,8月9日晚9點34分,一男性外籍乘客在列車將進入金科路站時突然緩緩倒向右側,頭幾乎貼到身旁中年女乘客的肩膀。隨后幾秒內,他先是躺倒在座位上,又因列車剎車減速而翻落在地,似乎沒了知覺。見狀,對面座位上的5位乘客猛地起身逃離。不到10秒,該車廂已空蕩蕩的,只剩暈倒在地的老外。

【真相】8月20日,微博賬號“新民晚報新民網”發布:【上海地鐵澄清:無人相助并不屬實】上海地鐵方證實,乘客當時慌亂是因情況突然,反應不及,但當列車進站后,跑出車廂的乘客立即尋求站務員幫助,站務員也及時上車救助外籍乘客。

8月21日《人民日報》15版也刊發《上海地鐵一外籍乘客暈倒“無人相助”說法不實》,報道稱,根據上海地鐵運營方提供的監控視頻顯示,由于事發突然,周圍乘客第一反應是立即躲開,跑到后續車廂里。由于不明白具體情況,看到有乘客奔跑而來,后續車廂乘客也受到這種驚慌氣氛的影響,待該列車停站后紛紛沖出車廂。不過在離開車廂后,有熱心乘客立即找到了站臺上的值班站務員,描述了車廂里的突發情況并進行求助。隨后,站務員迅速到達事發車廂,準備展開救助。而這時,暈倒的外籍乘客已經蘇醒,并自行起身離開。

【點評】這幾年視頻、圖片引發的虛假新聞頻頻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們對視頻或圖片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讀。而記者在解讀這些視頻或圖片時更側重于它所具有的新聞價值。對這起發生在上海地鐵車廂內的事件來說,外籍乘客暈倒眾人相助也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但比起最初報道中呈現的角度而言,后者更有想象的空間。試想一下,老外在車廂內暈倒,國人四散奔逃,不又成了社會冷漠癥的典型例證嗎?不就更具傳播的價值嗎?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各大城市地鐵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地鐵成為城市人口非常重要的活動場所,發生在地鐵里的新聞、商家在地鐵里搞商業策劃的情況也隨之大大增加。地鐵運營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以后在面對類似事件時,記者還是要多方求證,并聽聽專業人士的說法。

●無良公司亂炒作

●案例:95后女網友用身體換旅行

【刊播時間】2014年10月23日

【“新聞”】10月23日,某報用一個整版刊載了一條新聞:《95后女子“用身體換全國游”每到一地征臨時男友》。報道稱,一名自稱“95后萌妹”的女網友,在網絡上發布《用身體旅行:95后萌妹向全國征集各地臨時男友陪游啦!》一帖,公開宣布了自己“0元游中國”的計劃:面向網友展開“臨時男友”的征集。文章將網帖的內容詳細陳述,同時還羅列了網帖下面網友的留言,最后還告誡讀者“旅行蹭吃蹭住有風險,女生最好不要輕易嘗試”。這個原本在微博、網絡論壇流傳的故事終于登上了傳統媒體的版面,隨后大量權威媒體網站也紛紛轉發。

10月28日,“身體換旅行”報道中提到的“友加”軟件被國家網信辦以“涉嫌傳播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對其采取暫停接入服務措施,責令整改,并通知主要應用商店下架該軟件,同時正協調有關部門對相關單位和責任人進行依法查處。

【點評】事實證明,這是一家軟件公司企圖利用色情影響進行新聞炒作以推廣其開發的社交軟件。而且這家公司此前已經炮制了一條“挖掘機車震”的假新聞,堪稱有前科的“慣犯”。這家公司為了推廣產品,迎合網絡熱點,進行低俗營銷,有意炮制虛假新聞,理應嚴懲。

而被無良公司利用的這家傳統媒體,用了一整版來報道“95后萌妹用身體換旅行”,95后、萌妹、身體,新聞標題里充斥著這些令人產生遐想的詞匯,制造了一條地地道道的既虛假又低俗的新聞。報道刊發后,一些知名的新聞網站也紛紛跟進,對這條假新聞的傳播做出了“貢獻”。這些不辨真偽、不遺余力地參與傳播假新聞的媒體也應該想想,即使這是一則真實的新聞,報紙和網站想要表達怎樣的價值觀呢?

●理解偏差鬧烏龍

●案例:中國“落榜”世界空氣最差20城

【刊播時間】2014年10月28日

【“新聞”】10月28日,某新聞網站刊發《中國城市“退出”世界空氣最差20城之列》,報道稱,中國“落榜”空氣最差20城。在WHO“2014年城市戶外空氣污染數據庫”的排名顯示數據中,PM2.5數值最高的20個城市印度的占了一半,其余城市分別來自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該數據庫囊括了世界91個國家1600個城市的網絡公開數據,時間跨度為2008~2013年。CNN報道稱,20個城市中,沒有一個中國城市上榜。盡管在中國,很多城市被灰色濃霧籠罩,數以百萬的居民戴著口罩外出。

【真相】10月29日,網絡開始辟謠。知情人士指出,世衛組織并沒有搞過“世界空氣最差20城排名”。WHO確實有一個“城市戶外空氣污染數據庫”,最新一期數據發表于2014年5月。在這份數據庫中,只是記錄了一些城市某年的PM10和PM2.5測量值(或估算值)。WHO并沒有根據這些數據做排名,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出排名,因為數據整體上殘缺不全,沒有可比性。

【點評】中國的環境質量多年來一直遭人詬病,每到霧霾發作的時候,各種段子便在網上流傳,這反映了國人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媒體也開始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報道題材,一些媒體設置了綠色新聞版面,有專門的跑口記者。應該說,這篇《中國城市“退出”世界空氣最差20城之列》抓住了社會關切的新聞點,但由于記者對相關數據的使用不夠謹慎,導致傳播了一條錯誤的信息,有違事實真相。

如何在互聯網的事件中辨別真偽,保持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是建立自我意見的不二方法

經常看到網上突發某個事件新聞,然后輿論嘩然,群情激奮;過幾天,劇情突然反轉甚至再反轉,輿論也都毫不違和的直接跟隨……感嘆許多網友的盲目從眾心態。

其實我也犯過很多次類似的錯誤,在工作生活中,沒有真正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盲目做了判斷,有時候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氣自己“無腦”,很自責。

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