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平安青城買粉絲(平安青城怎么下栽)

时间:2024-05-17 09:12:03 编辑: 来源:

材之長短,取五官之有成,看六府之有就,取五岳之歸朝,看倉庫之豐滿,觀陰陽之盛衰,看威儀之有無,辨形容之敦厚,觀氣色之喜滯,看體膚之細膩,觀頭之方圓,頂之平塌,骨之貴賤,骨肉之粗疏,氣之短促,聲之響亮,心田之好歹………所相于人,萬無一失。”

觀察、分析人的形體外貌、精神氣質、舉止情態等方面的特征來測定,評判人的先天體質和后天稟性,依此,武當道教對于培養人才子弟就有了“六不傳”之規定和“武當弟子十戒”。“六不傳”里說“心險好斗、人格低卑、骨柔質鈍者不傳”。“武當弟子十戒”要求弟子們戒“立志不堅…戒輕浮虛夸,不知深淺”。這與選擇根骨上佳、心底純正的人才思想是分不開的。

審慎的大浪淘沙似的對人進行篩選,保留優秀的,去其劣質的,把資質好的人選拔好了,所被選拔的人能順利的投入到培養教育行列之中,進一步加以有的放矢性的栽培,在這個過程中使道教文化的傳承少走彎路,被選拔出來的人才就可以得到健康成長。

四:結合現實環境培養人才

人才并不是橫空出世的,有一個涎生、發現、成長的過程。不同的人才往往又生活在不同的社會環境,有先窮困潦倒,而后成為棟梁之材的,歷史上,朱元璋從小生活在乞丐堆里面,其身上特有的自強不息、胸懷大志,果敢堅毅,善于用兵和用人的精神伴隨著他的整個奮斗生涯,他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乞丐、放牛娃、小和尚而成為一個開國皇帝就是英雄莫問出處的最好例證。也有在較好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才,也有根骨絕佳而沒有得到栽培不能成才的。先天的根器重要,后天的學習成長,歷練也同等不可小視。作為人才,只有經歷各種各樣不同的艱苦學習、培養,將來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擔當大任,才能做出好的成績。

人才的培養,培養宗旨或方向要明確,要培養現實急需人才和長遠型人才。培養方向就是在道教文化龐大的文化體系中確立人才的發展目標,對準目標進行培養,具體來講就是要培養愛國愛教,能弘道揚教,濟世度人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當前我們最需要的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主要體現在內能帶領道眾刻苦修煉,遵道而行,加強宮觀組織建設;對外能講經說法、談玄弘道、解人迷津、濟世利人。現實急需的道教人才是能明經義,知道要,身體力行,師說身授的具有開拓精神和傳承性人物。長遠型人才是關系到道教百年大計甚至更為長期生存和延續,即精神領袖式的人物。當前道教是最為缺乏的也是這樣的人物,精神領袖有著振奮人心的作用,有一呼百應的效果,所能帶來的是高道境,好品德,榜樣型,旗幟性的效應。為道教的生存和發展起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播種功能,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的就是這種人。歷史上,我們的祖先們也確實這樣推動著道教不斷發展的。如張道陵,王重陽,丘處機等等先輩。

現實道教情況,宮觀管理與修煉境界有嚴重脫節現象,記得一位長期住在宮觀里的道友對剛入宮觀的年青人說:“如果真想修煉,你最好不要到廟觀里來,現在廟觀都是經營和管理的場所”。我不知道他說的是現實,還是個人觀點。自個就想,道教宮觀不經營道教核心義理的內容,是不是有點舍本求末的味道。很多人還未擔當宮觀管理者時,其道心堅定,修煉心也強,可是一但進入管理階層,被繁雜的事務牽制其中,為了保住即得利益,被許多物相所累,身不由己,接待、應酬、飯局、開會等等影響修煉的事情無以復加的陷入其中,時間越久,陷得越深,不自覺的就給自己定位成了“領導者”,而不是修行者,結果矛盾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到來,弄得精神頹廢,身體日損;而被管理的普羅大眾雖有暗底下功的,但上無榜樣可鑒,下無修煉環境,其結果必然是日漸失望,道教宮觀實質性的旗幟和方向倒了,人心即亂則道心不振,管理者退而求其次,隨波逐流,而新來者繼之,道教宮觀環境則陷入惡性循環。

不必去責備這些繼續在為道教獻身服務的“管理者們”,關鍵是怎么在一代又一代的的基礎上來發揮人才的作用,做出成績。前人有他們自身的人身觀和方法論,有他們生存的時代背景,道教很多工作都是從零開始,他們有的當初為了對道的信仰,不惜上山打柴,下地種菜,拾牛糞,睡破席,始終沒有破壞他們對道教的認同感,他們承載著的是文化大革命后道教千瘡百孔的苦與痛,能繼續為道教奉獻心血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有大多數管理者本來為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與靈魂而來,為了支撐教務和應對俗務,能放棄個人的修煉與超脫也是需要極大的犧牲精神,這種犧牲精神也正促使道教向好的方面發展,他們知道自身無法成仙成圣,而把希望寄托到了下一代或更下一代,在現實道教中做著拋磚引玉,努力為培養下一代更加優秀的道教人才鼓與呼或默默無聞的奉獻著歲月。從九十年代后,隨著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當然,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大陸道教宮觀還有相當部分還把持在非道教組織手里,做著非法的宗教活動場所營生),人才的重要性在領導們的心目中逐漸明淅起來,很多人也認識到了應該為歷史作些貢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留些正面印象給后人。在此思想的推波逐瀾下,培養道教人才的新時代也隨之到來了,許多道教管理者開始高瞻遠矚,看問題越來越理智與現實:中國道教學院,香港道教學院,上海道教學院,青城山道教學院,衡山道教學院,武當山道教學院應運而生,開始做著培養道教人才的工作。

道教院校為中國道教在新時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道教院校培養人才要防止一個誤區,就是道教院校的人才,離不開社會這個土壤。一方面,要培養道教院校的學生們愛國愛教的情懷,對專業知識的有效性研究;另一方面,要在教育中讓大家明白以術載道的原理,通過對一門知識的學習,這并不是終極目的,最終的一切都是為了“達道”、“闡道”服務的。因為在兩年或三年的學習中,同學們不可能全方位對道教知識進行總體的把握,只能在知識的表面上有所了解和認識,學到的專業知識,僅僅是書本上的東西,離實際的體用功夫還是遠遠不夠的,離最具說服力的對道的體認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為短短的幾年不可能“達道”,闡道就會有局限性,這也是擺在當前道教發展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這是宗教院校在培養人才需要注意的問題。學與修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稱,真正的實現遵道而行,也是衡量道教院校辦得成功與否的關鍵,涉及到道教的向心力與離心力。

與一位國家宗教局領導聊天時他提到:“辦宗教院校,培養人才是關鍵,人才即是愛國的,也是愛教的,自身還要有絕活能打動別人,為社會大眾能解決實際的困難和問題,這才是新時期道教所需的人才。”針對當前情況,中國道教協會丁常云副會長說:“我們要培養道教的教學人才和研究人才,形成穩定的教學人才隊伍和研究人才隊伍;還要培養道教弘道、宣教的人才,以更好地宣傳道教和弘揚道教文化;還要培養道教的外語型人才,使中國的道教走向世界。 ” 有了人才,就應該使其發揮人才的作用。

五:發揮人才的應有作用

歐陽修曾說:“凡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方能盡其才而共其事”。在道教宮觀管理中,領導的素質和思想觀念直接影響宮觀的生存與發展,主要領導對宮觀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這就要求領導需要具備講修煉、重道德,愛文化、公正可靠,能給道眾信任感,在平時還要善于鼓勵道眾積極上進,工作中有組織,有計劃,有分工,并有長遠的發展目標。領導者善于充分發揮道眾的特長和智慧,調動道眾參與宮觀建設的積極性,發揮道教人才的應有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

縱觀全國上下的道教組織里,要找到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的真正“道士”可謂難之又難。現實的多為偏才,大多數大型道教組織,尤其是名山大川和城市里的有名道教宮觀,就其人員的組成成份,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有修道之心,度人之志,苦心鉆研道教文化型,這類人能吃苦、有毅力、有恒心、還有智慧,盡管在學道修道的外部條件相當惡劣的情況下,始終不動搖其志,努力的創造修煉所需的法、財、侶、地四大要素,為成功的修煉自己默默無聞的做著一切(當然,現實的求道人群里有一部份人空有修煉之志,卻無修煉之法,既不具備外在的修煉的物質條件“財”,也無半片停腳之“地”,四處奔波,盲修瞎練而不得要領,最后落得修道不成,光陰逝去還出了偏差,只剩下一身病痛,說明不懂得時務與變通、慧根不夠,這類人實算不得人才)。

二是雖有向道之心,在苦苦的求道過程中,修道有路,卻近道無門,無名師指點,自我探索,懂得變通,不盲修瞎練。近道無門就退而求其次,多積善德,修善報,為廟觀大起塵勞,樂于修橋鋪路,助人為樂,白天辦教務,抽空做修煉功夫,研究道教文化,雖不能在修煉上勇猛精進,道業上不能叱咤風云,但做世間功德,暗地里下功夫,延續著不滅的道脈香火,長期的日積月累,這類人近道有望。

第三種人是身心遭受了挫折,以避世或圖安逸進入了宮觀,這類人能延續下生命,凈化一下身心就足矣!對自我要求不高,無大志,有修己而無度人之心(即使想度化人也無度人之能),對世間事持消極態度。

這種分法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認同,但在全國相當部分道教宮觀,尤其是長江以北的道教組織比較突出。當掌握了道教組織的實際人員情況,因人制宜才能知人善任,才能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盡其才而共其事。只有努力發揮前兩種人的作用,穩定第三種人的作用,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才能使道教工作開展得更好。當然,只用教內的人才是遠遠不能適應其在現代社會中發展,還當走出去,引進來,結合道教的具體問題廣開人才方便之門。

道教的生存發展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著多重矛盾,即如何解決現代道教文化與古代道教文化之間的傳承矛盾?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一提起道教,在老百姓心目中,多閃現出武功卓絕,道法高強的張天師,丘處機、張三豐之類的高道形象。而現代道教文化的繼承者的境界又不能與這類的高道相提并論,境界之間還有天壤之別,在百姓面前呈現出了古今道人境界懸殊的矛盾。

第二是解決宗教政策落實與現實道教組織管理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個道教組織的管理者,只有繼承與開拓才能在道眾中樹立威信,如何繼承得好、開拓得好,這是管理者的公眾形象問題,直接關系到領導者是否在為宮觀與道教組織貢獻力量,是尸位素餐還是在其位謀其政,群眾會有一個對比。當前全國還有很多道教宮觀的宗教政策尚未落實,許多本應該屬于道士的修煉場所,未能得到回歸,沒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好,這里面有屬地管理者問題,也有道教自身素質與威望不夠的問題,這樣的矛盾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會存在。

第三是如何縮小道教徒與社會信眾之間的矛盾,道教組織多以名山大川或道教宮觀為主,多是信眾的集散地,信眾到道教活動場所來多是有所求的,有的對道有信仰,有的相信福報,希望能夠得到修行的啟示,有的對自身的身體健康,家庭的幸福平安報著渴求愿望而來,能否滿足這些信眾的愿望,關系到宗教工作的能否順利的開展,能滿足,道教的工作就會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不能滿足,則報怨之聲四起,就會認為道士素質低,廟混子之類的不禮貌語言伴隨而出,道徒與信眾之間的矛盾呈現。

領導者如何針對這些現實情況,化腐朽為神奇,變壓力為動力,當然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精英之士的參與和有識之士的化解。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不拘一格用人才,發揮道教內外人才的積極作用。

結論:

綜上所述,如今培養人才的時機到來了,我們應該對道教人才重視起來,善于在生活中正確把握人才定位尺度,明白道教教育的緊迫性,在現實道教宮觀組織生活中,要打破墨守成規,抱殘守缺的長期陋習,立足于現實社會需求,真正使道教教有所學,學有所用,用有所獲,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德才兼備的道教專業人才,為國家、為民族的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五一哪里玩?重慶這4個景點生態環境好還好玩,想去的趕緊收藏

前些天五一放假一直占據熱搜榜,長達5天的假期,出境和出省游暫時就不考慮了,那重慶本地出游,有哪些好玩、生態環境還好的自然景區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巴南圣燈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