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廣州秋舞貿易有限公司怎么樣(廣州老字號廣州老字號品牌)

时间:2024-05-21 05:11:32 编辑: 来源:

力,只有竹蔸上的芽才能發育成竹鞭和竹子,故常采用移竹、移鞭等方法繁殖。

叢生及混生竹類的繁殖:

1.移竹法(分蔸栽植)選擇生長旺盛的1~2年生竹桿,在離其桿25厘米~30厘米外圍,扒開土壤,找出其桿柄,然后用利鑿切斷其桿柄,連蔸帶土掘起,小型竹類可3~5稈成叢挖起,留2~3盤枝,從節間斜形切斷,然后種植于早已挖好的穴中。

2.埋蔸、埋桿、埋節法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40厘米,斜埋于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的側枝,僅留主枝l~2節,作為埋桿或埋節的材料。埋時溝深20厘米~30厘米,將節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臥溝中,覆土10厘米~15厘米。略高于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使各節隱芽發筍生根,可在各節上方8厘米~10厘米處,鋸兩個環,深達竹青部分,經處理的竹桿節部的成苗率可以提高不少。

散生竹類的繁殖:

1.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一般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40厘米,去鞭70厘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30厘米,去鞭50厘米~60厘米。挖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5~7檔竹枝、然后栽人于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后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并設支架,以防風吹搖動根部,影響扎根。

2.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后,切成60厘米~10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于穴中,將竹鞭臥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并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6~7盤枝葉。

3.實生苗繁殖采收成熟種子,以當年播種為宜,一般毛竹種子在一年后幾乎全部喪失發芽力。

(四)栽培方法

竹子的地下莖在土壤中生長,既要有充分的水分,又要有足夠的空氣,所以既要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土壤缺水,又要注意排除竹林中的積水。竹性喜土壤肥沃,一般冬季宜施人糞尿、廄肥等,生長季節宜施速效化肥。成片竹林可以劈山扶育,即在夏季砍除林內雜草,使其腐爛成肥料,同時疏松林地表層,改善物理性能,促進竹子生長,老竹園每隔數年要進行一次挖除老蔸的清園工作,尤其是叢生竹竹林。合理砍伐對竹林養護也很重要,采伐年齡一般毛竹6~8年,中小型竹4年左右。采伐季節以冬季最好。

----------------------------------------------

漫話竹子(一)琳瑯滿目竹世界

竹,屬于單子葉植物中禾本科的竹亞科,它形態特殊,非草非木,莖有節且中空,一般呈常綠喬木狀或灌木狀,早在人類誕生之前,竹子就已經在地球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了。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大約有70多屬,1200多種竹子,總面積1400多萬公頃。竹子在全球分布廣泛,就分布量而言,亞洲居第一位,其它依次是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歐洲境內的竹林都是人工引種而非自然分布。

目前竹子在中國分布廣泛,以竹子種植和竹產品深加工為核心的竹產業蓬勃發展,號稱"中國十大竹鄉"之一的浙江省安吉縣依托當地竹業資源的優勢,發展竹產業,宏揚竹文化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張吉新:安吉的竹子開發利用的歷史比較悠久,據我查資料看到,遠在宋代的時候,安吉的竹子已經是主要的稅收來源。到了明代、清代的時候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傳統的栽培技術。

安吉的竹林資源很豐富,有7個屬49種,總面積有98萬畝,占安吉縣土地總面積的33.4%,形成了連綿100多公里的竹海。除了大面積的野生竹林外,在安吉竹種園里引種的當地和外來竹子品種達300多種,其中有修長挺撥的毛竹;有黃綠相間的珍貴觀賞竹種花毛竹;有形狀奇特的龜背竹,看上去酷似一個個烏龜殼相連;紫竹,青青竹葉掩映下,紫色的竹桿幾分凝重,幾分神秘,安吉人視其為吉祥之物,按當地過去的風俗,嫁女兒一定要選用紫竹來做帳竿;還有產自湖南的斑竹,又稱湘妃竹,相傳舜帝死后,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尋夫,直至哭得眼睛流出了鮮血,血淚灑在了江邊的竹子上,留下了這斑斑點點的痕跡,一段古老的傳說賦予了斑竹濃厚的神話色彩。此外還有像高節竹、茶稈竹、佛肚竹、黃稈京竹、鳳尾竹、羅漢竹,真是舉不勝舉,來到了安吉竹種園,就走進了琳瑯滿目的竹的世界。

竹種園中的安吉竹子博物館,內設"竹史"、"竹資源"、"安吉竹業"、"竹萃"等主題展廳,以豐富的館藏實物和史料匯聚古今中外竹子的精華,展示了竹子龐大的家族體系,竹子與人類物質和文化生活之間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系。

張吉新:對于我們安吉人來說,對竹子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們是長在竹林里,生在竹林里。每天跟竹子打交道,吃穿住行哪一樣都離不開竹子,哪一天都離不開竹子。

漫話竹子(二)竹節竹品映風骨

是安吉使我們又認識了不少種類的竹子,或者說是各式各樣的竹子,令我們了解了安吉這個江南的竹鄉。在中國竹子與梅、蘭、菊被并稱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節、挺拔的特性歷來為中國人所稱道,成為中國人所推崇的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動寫照。

著名學者、楚辭專家 文懷沙:在我們國家里面,古典文學傳統有一個表現的手段叫緣物寄情,通過物來表達感情。那么就把這個花花草草的性格跟人的世界所追求的真、善、美相結合,然后得到表現。這個竹子在中華民族里我們的詩詞里頭,它地位很高的,竹子它沒有什么香味,如果聞到了(那是)一股清氣、清香,去聞它還沒有什么香味,但是竹子在中國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給它附麗上了很高的品格。 從《詩經》我們知道《衛風》里頭就有歌頌它的詩,就是《淇奧》(篇),那么他在贊美一個英雄人物,一個保衛周王朝的衛武公,他就用竹子來起興,用竹子的整個生長過程來說明一個偉大人格的整個的(形成)過程。

中國的文人里面,在晉朝專門講清談的時候有七個了不起的文學家,稱之為"竹林七賢",因為這七個賢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來反映七個文人的人品,又用七個人的文采來附麗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陳子昂就用了極大的熱情在歌頌竹子的節,他怎么說的呢?"春木"春天的樹木,有榮竭,木本的東西它會有凋謝的時候,也會有它繁榮的時候,但是有一樣東西就不同,"此節無凋零",竹子的節它是沒有凋零這個概念的;"始愿與金石",我愿意什么呢?這個節與金石同在,金石,金屬品的金,石頭的石,金石是不會變形的,這個節也不會變形的,"終古保堅貞","終古保堅貞"這個詩是陳子昂,就是(寫)"前不見古人"的這位偉大詩人,他對竹子的節的歌頌。

梅蘭芳先生,他是屬馬的,甲午年生的,1894年就是甲午海戰那年生的,那一年是抗日的那一年,那么他生的這一年就是抗日的,所以日本占領了上海的時候,他拒絕唱戲,他把胡子留起來,我在他墻上看到一幅畫,畫的是竹子,寫了兩句話: "傲骨迎風舞",那么下頭就寫"虛懷抱竹堅",抱著竹子一個堅貞不屈的樣子,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也可以說是梅蘭芳先生他從竹子的性格里想到當時的遭遇而且要學竹子的那種品格。

比方竹子之于盲人很重要,盲人走路他要用竹子的。我就想到我的好朋友,已故的大畫家蔣兆和大師,他畫人物畫很了不起,那么這張畫兒畫的是舊社會,他通過這張畫又有諷刺,又有寄托了他一些痛苦、一種郁悶、寄托他的一種憤懣,這張畫畫的是一個盲人手上拿一根竹子,盲人走路就靠這個竹子杵著走,畫完了以后,他意味深長地題了一首詩,"莫笑吾無目",你不要笑我沒有眼睛,"但憑這只竹","人間黑暗地"人間說得是舊社會,這個地方那么黑暗,"有目豈吾如",有眼睛哪里比得上我呢?因為我還有一根竹子在帶著我走路,這個里頭雙關,一個是盲人出來用個竹,那么另外一個說明了畫家所追求的那個竹所帶他走的那條路,竹走的路是一條高尚的路,就是紋路都是很直的,而且有節,而且是虛心抱竹堅,這樣一條路。蔣兆和先生畫畫的好,這首詩我也沒有忘記。

漫話竹子(三)衣食住行竹為伴

文懷沙先生的一席話讓我們對竹子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從人們的精神世界中走出,讓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看一看竹子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有著怎樣密切的聯系。

據專家介紹,在中國人們用竹子制成各種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的歷史幾乎與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特別是在盛產竹子的江南,竹子幾乎是最普遍、最廉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直至今日竹子在中國許多地方人們的生活中依然不可或缺。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此類推,"靠竹吃竹"的說法應該可以成立,而事實也是如此,在那些盛產竹子的地方以竹子種植、竹材輸出和竹產品深加工為核心的竹產業,早已成為了人們主要的經濟來源和支柱。

特別是在中國的許多竹鄉,人們的日常生活里,哪一天、哪一樣都離不開竹子。用竹子做成的搖車是無數孩童美夢開始的地方,孩子們從小吃著鮮嫩的竹筍與竹林一起長高,學習文化用的也是竹制的筆和紙張,上學背的是竹制的書包。居住有竹樓,使用有竹桌竹椅,過河走竹橋,垂釣用竹竿,至于其它用竹子制成的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多得簡直無法一一例舉。

用竹子編制成衣服和飾物,在中國古已有之。上個世紀末隨著人們提出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活主張,在服裝界也出現了一股崇尚自然的設計潮流,竹服飾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度成為了時裝領域的一個新的時尚現象,數年后的今天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服裝設計師 閻玉仲:竹子是一個天然的原料,我們怎么樣用這種天然的原料來表現服飾文化,我們希望把這種失傳的東西逐步地挽救過來,然后結合現代的一些設計要求,按照新的思想意識把這個傳統的和現代的融合起來,作為竹服飾文化來講,怎么樣在開發竹子的特性上,把它融在服裝設計中間,怎么樣能夠為服裝設計來服務,用它來代替其它的面料,這個就是我們的一個嘗試。

竹服飾充分利用竹材的天然特性和自然紋理,以對竹材最少的加工,將其最大限度地運用于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之中,創造出了古韻新風相輔相成、相映成趣的服裝服飾作品,經過表演臺上模特的演繹,讓人不禁感嘆是那么的別開生面,又是如此的自然天成。

漫話竹子(四)竹影婆娑入畫來

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竹子很早便進入了畫家們的視野而成為了中國繪畫的傳統題材。千百年來中國人寫竹、畫竹,并且把這一富有審美情趣的藝術創作過程升華為觀照社會與民生、塑造精神與品格的過程。

據現有史料記載,竹子成為繪畫題材進入到中國傳統繪畫領域最早是在唐朝,像唐朝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王維就非常喜歡竹子,也喜歡畫竹。雖然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尋不到唐代竹畫的真跡,但大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可以讓我們對當時竹畫作品水平之高有所了解:"不從根生從意生,不自筍成自筆成,抬頭猛看不似畫,低頭靜聽你有聲"。

學者、畫家 李燕: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畫竹最早的真跡那是宋代的,其中以著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