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阿根廷貿易順差還是逆差(國際貿易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如果是順差好,是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是逆差好,是不是越大越好?)

时间:2024-05-14 07:45:53 编辑: 来源:

國際貿易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如果是順差好,是不是越大越好?如果是逆差好,是不是越大越好?

這要從不同的角度說,

如果要互利雙贏的話,那最好沒有“差”值。這樣對兩國的固定資產沒有損壞

不過如果順差大了,就會造成外匯儲備,過多,就相當于存錢,存多了,會使經濟不振。如果逆差大了,那可不太好,會造成這個國家的負債,會使外國控制本國經濟,如 阿根廷 ,負債太多,造成本國經濟不振,還受控于他人;

總之,順差絕對比逆差好。不管是順差太多,還是逆差太多,都不好,要適中

罕見!全球幾乎都在貿易逆差,你知道是誰在順差嗎?

除中國以外,全球主要的順差國就是那些大量向外出口能源產品及初級產品的國家。比方說俄羅斯、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等。在全球化進程順利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工業國都在利用工業的剪刀叉差,賺取能源及初級產品出口國家的巨額利潤。世界主要的工業國有中國日本韓國西歐各國以及美國。

除了美國以外其它工業國以前都是順差國家,出口都大于進口。現在,新冠疫情疊加世界經濟危機,能源產品,糧食等初級產品價格暴漲。但工業國的需求不減,仍然需要大量的進口。但全世界的工業品需求,因為經濟原因持續的放緩。導致很多工業國的對外貿易由原本的順差轉為了逆差。比方說,日本,韓國,德國等。

澳大利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這些靠老天賞飯吃的年年都保持大量的貿易順差。以澳大利亞為代表,每年對我國的貿易順差就是一千多億美元,資源永遠是一個國家最好的生存資本。其實吧,這全世界總算起來,相互貿易基本就是平衡的。如果單說個別國家,那就要看這貿易計算口徑怎樣了。有的國家計算貿易,只是計算海關進出口貨物值,不計算服務及旅游等非貨物交易收入,這也是形成不平衡的一個原因。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適當的貿易逆差反而對我們有利,比如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貿易摩擦、減緩國際資本蜂擁而入、緩解通脹壓力、降低人民幣升值預期等等。另外,從外匯儲備的利用率角度來說,較大的貿易順差意味著外匯、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實際是一種浪費。可以這么說,只要是投資得當,只要是把外匯用在了購買生產性的設備上、只要進口的商品能彌補國內短缺的原材料,那么對提高生產力、增加就業等方面還是有很大益處的。

阿根廷主要出口什么產品?

阿根廷主要出口產品為:

1、食品、飲料、煙草

2、植物產品

3、運輸設備

4、動植物油脂

5、化工產品

以上前五大類商品合計占阿根廷出口總額的60%以上,主要貿易伙伴為歐盟、巴西、中國、美國、智利、墨西哥、日本等。

擴展資料: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是什么?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

(1)降低進口成本,促進進口規模擴大

人民幣升值,國外的能源、原料與生產資料等商品價格相對變便宜,這就降低了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以及很多重要戰略物資的成本,增強了國際購買力。在我國,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航空、電力設備等,人民幣升值將使大宗交易的進口成本降低,進而增強相關行業部門的盈利能力,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2)人民幣升值可以優化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促進貿易結構優化升級

目前,中國的貿易結構很不合理,大多數企業都處在勞動密集型且技術含量不高的水平上,僅有的部分高技術、深加工出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過程短暫,增值不高的問題,真正體現技術水平和要素含且的高新技術設備和中間投入品等生產要素要從國外進口,加工收益近80%屬于外國產值的轉移。通過人民幣升值的手段,可以最有效率地把制造業中那些技術含量與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企業擠出去,這符合中國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方向。同時人民幣升值會引起行業內更加激烈的競爭,激勵企業通過技術管理創新增強競爭力。讓那些富于創新、有競爭力的制造業強者變得更強,并且能減少無效率的企業在海外的相互惡性競爭,另外還能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而人民幣的升值,必然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出口減少和進口增加,這樣就能夠改變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不均衡的局面。可見,人民幣升值對于推動我國企業貿易結構調整并激發其自主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有利于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相對來說比以前下降,這使得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在國外投資設廠、從事跨國經營、根據投資地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從而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絡。所以說,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那些實力雄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其全球發展的戰略,造就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今后我國既要引進外資,又要對外投資。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成本降低,易于向海外發展,在國際競爭中提高企業素質。

(4)人民幣升值可以減少我國出口產品所遭受的反傾銷訴訟,緩解貿易摩擦,改善貿易關系。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來實現出口導向戰略,憑著價格優勢迅速占領國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中低端市場。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

(1)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出口企業的發展。

人民幣升值會相對提高出口貿易的企業成本,企業勢必相對提高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報價,其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將受到一定的抑制,從而削減了出口貿易額。近年來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商品出口的比重接近55%,占據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半壁江山。人民幣升值提高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我國的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就喪失了出口價格競爭優勢,將不利于一些弱小的依靠規模擴張和廉價勞動力生存的企業擴大海外市場,甚至使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被淘汰。

(2)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中國商品以“價廉”大占優勢,有不少中國商品進軍世界市場,主要靠的是廉價的生產成本。因此,人民幣升值必然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于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國內競爭,使得出口企業不惜血本,競相采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升值,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此外,對出口依存度比較大的企業遭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沖擊也較大。紡織服裝業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出口依存度高達51%,而且其不斷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又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之上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后,將大大削弱我國紡織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據測算,人民幣升值2%,我國紡織業出口額將減少25億美元,行業總產值增速將下降近3.5%。家電行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也是人民幣升值的重災戶。

(3)制約了外商對我國投資的積極性,不利于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

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優惠的條件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和跨國公司進入我國,我國成為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后,雖然對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對即將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人民幣匯率的升高意味著外商對華投資成本的增加,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因此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4)增加我國就業壓力

人民幣升值將加大我國國內就業壓力。一是目前我國出口的大部分產品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促使企業優化產品、提升產品技術含量,降低對低素質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從而造成失業及就業壓力。二是我國目前提供新增就業機會主要是出口和外貿企業,外貿行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7000萬人。但人民幣升值將會增加外商的投資成本,根據測算,當人民幣升值5%,假設匯率的出口彈性和外資彈性分別為0.8和1,出口增速將下滑4%,外商投資增速下滑5%。外商投資和出口貿易的下滑,也將會造成勞動力需求下降。

21世界的農業貿易是什么樣子的拜托各位大神

可以參考: 21世紀的中國農業國際貿易21世紀的中國農業國際貿易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的世紀,國際分工將空前發展,區域集團化和全球一體化都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

在這樣背景下,農業國際化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盡管21世紀農業總產值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小,但由于農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農業仍將是21世紀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

21世紀中國農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加入WTO農業將面臨一個新的國際環境,新階段新環境將把中國農業推向市場競爭的顛峰

市場競爭由國內競爭轉向國內國際雙重競爭

農業資源由國內配置轉向國內國際雙重配置

中國農業走向國際化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為此,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農業資源與市場,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國際競爭力,是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和開拓農業國際貿易的重要途徑

一、中國農業國際貿易的格局與特征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但在世界農業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很小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1997年世界農產品出口總值達到5799億美元,中國僅占2

5%

在農產品進出口結構中,糧食、棉花、油料等土地密集型產品的出口趨于下降,進口卻不斷上升,而動物、園藝、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進出口都呈上升趨勢

隨著世界農業貿易自由化的發展,中國多年來形成的農產品進出口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

地區結構特征 以1996年為例,中國近一半的農產品出口到日本,其次是歐盟、東南亞和韓國、朝鮮,這些國家和地區占有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量的30%

而中國農產品的進口主要來源于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南亞、拉丁美洲和歐盟

按WTO定義的農產品貿易范圍統計,中國農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亞洲,1992-1996年中國對亞洲國家的出口占農產品出口的64%以上,1994-1996年達70%;其次是歐洲市場,1992-1996年間中國對該地區的出口占農產品出口的18%以上;中國對北美的農產品出口一般在4%左右,對拉丁美洲的出口較少,僅占1%;對非洲的出口除1992年5

3%以外,其它年份一般在2%左右

中國農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為北美地區,該地區1992-1996年對中國的出口均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的26%以上;其次是亞洲,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的20%左右;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也較強勁,大洋洲一般在16%左右,拉丁美洲占11%左右

中國農產品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亞洲地區,1992-1996年年均順差在40億美元左右;其次是在歐洲地區,一般在11億美元以上

中國農產品最大的貿易逆差來自北美地區,年均在12億美元以上,1995年高達38億美元;其次是大洋洲,1996年達18億美元;對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