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墨貿易總額( 北美自由貿易區)

时间:2024-06-01 05:36:21 编辑: 来源:

求一個國際貿易中關于知識產權糾紛的案例

日本豐田與吉利:一場不可能贏的訴訟

豐田和吉利的商標爭端其實是中國汽車行業知識產權訴訟危機的肇始,這是汽車領域第一場涉外知識產權官司。吉利是中國第一家生產轎車的民營企業,正是從這里開始,中國汽車產業拉開了“知識產權本土保衛戰爭”的序幕。

2002年12月,豐田公司以“商標和不正當競爭侵權”為由提起對吉利的訴訟,將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北京聯創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亞辰偉業汽車銷售中心一并告上法庭,稱吉利侵害了豐田公司的知識產權。

豐田稱,從2000年5月份開始,吉利汽車公司在吉利集團旗下的美日汽車前蓋、輪胎、方向盤、車輛后備箱等顯著位置上使用的車標酷似豐田汽車“牛頭”造型的注冊商標,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侵害了豐田公司的商標權。同時,日本豐田還認為北京聯創汽車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亞辰偉業汽車銷售中心在對外廣告宣傳中打出“豐田動力,價格動心”和“使用豐田8A發動機”的宣傳語,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是不正當競爭行為。

豐田根據吉利在被起訴時23200輛的銷量和1%的利潤率,算出吉利應賠償1392萬元,加上律師費等總計索賠1407萬元,要求吉利賠償人民幣1400萬元。

吉利適時地召開了一個“保護民族知識產權座談會”,扛出民族大旗,聲明“吉利集團要為中國汽車業爭口氣”,使自己的高大形象立刻光芒四射,李書福頓時成為民族英雄的化身,激起了全國人民保護民族工業的愛國熱情。

還有媒體認為,“對于急于完全占領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巨頭來說,今天還弱小的吉利、奇瑞等本土企業是阻礙他們蠶食中國市場的絆腳石。情急之余,知識產權成為外方汽車企業打壓國產汽車企業的籌碼。醉翁之意不在酒,跨國巨頭獨霸中國車市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有中國著名法律界人士參加的專業鑒定會上,眾專家經過仔細推敲和對比,作出了“吉利美日汽車商標和豐田商標不可能被消費者混淆”的有公信力的結論。這個結論一出,豐田立刻感覺到沒有了勝訴的把握,于是在8月份的第一次開庭中,豐田讓步稱只要吉利停止使用疑似侵權的商標和宣傳用語,豐田就撤回訴訟并放棄全部索賠。

2003年年底,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駁回豐田的訴訟請求。北京二中院經審理認為,“汽車屬高價商品,消費者一般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后才會購買,因此,他們對不同品牌的汽車具有較強的識別能力。將原告的豐田圖形注冊商標與吉利公司所使用的美日圖形商標進行隔離觀察比對,憑借上述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能夠判斷出二者在整體視覺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相關公眾不會將二者混淆或誤認,也不會產生對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不利的聯想。因此法院判決,吉利公司使用美日圖形商標的行為不構成對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

吉利公司在對涉案美日汽車進行宣傳時使用‘豐田’及‘TOYOTA’文字及‘豐田動力動心價格’、‘搭載日本TOYOTA8AFE四缸電噴發動機’字樣,并在產品使用說明書中使用‘豐田汽車公司生產’字樣,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尚未達到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對產品的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的程度,相關公眾不會誤認美日汽車發動機系日本本土制造,且8A發動機的技術實際來源于豐田株式會社,該行為不會對豐田汽車的品牌聲譽產生不利影響,吉利公司的上述行為不構成不正當競爭。”

至此,豐田對吉利的訴訟以失敗告終,這為中國汽車行業外國企業在社會輿論上的整體失敗奠定了基調,成為跨國汽車企業打著知識產權大旗無理危害民族汽車品牌的鐵證。

小型貿易公司如何合理避稅?

小型貿易公司如何合理避稅?有限公司返稅政策

一些中大型企業想要建立分公司、子公司來分流業務時,可以將新注冊的到地方政府稅收優惠園區,不用實地辦公,只用在當地登記納稅,即可享受稅收返還獎勵。

當地有這樣的稅收優惠政策,企業入駐后就可以享受。

增值稅:地方留存部分(50% )70%-90%的稅收支持,相當于鼓勵企業增值稅納稅額總額的35%-45%。

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40% )70%-90%的稅收支持,相當于鼓勵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納稅總額的28%-36%。

稅收獎勵支持周期一般為納稅申報的下一個月,具體基于當地財政支持,通過總部經濟入駐的公司,前期商定的支持比例將被兌現。

自然人代開:

若是企業對于成本發票的需求特別迫切,比較急的話,可以考慮自然人代開的方式。不用自然人設立企業,只是需要提交自然人的身份資料,以及業務合同,由我司專員代為去稅收洼地的稅務局代開發票,綜合稅率2.5%-3%。完稅后也會提供和完稅證明,1-2個工作日就可以開票出來。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自己去稅務局代開不行嗎。其實是可以的,但是個人去稅務局代開的話,稅率就是20%,或者是按五級累進制查賬征收,稅率也比較高。

筆者所在的是稅收洼地直屬的招商平臺,只有通過稅收洼地的地方稅務才能享受到稅率低的核定代開發票。

 北美自由貿易區

1989年美國與加拿大簽訂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1994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通過經濟聯盟,開展了廣泛的經濟合作,促進了北美經濟一體化。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加拿大和墨西哥成為美國油氣主要供應國,改善了美國能源供應安全狀況。

一、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由來

1.美加自由貿易區

美加自由貿易區是根據1988年2月美國和加拿大政府簽署的“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建立的,于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協定的內容涉及關稅減免、減少非關稅壁壘、原產地規則、能源、傾銷與補貼、金融、投資、知識產權、糾紛的解決等。協定的核心內容是從1989年起到1998年10年內,逐步削減雙邊貿易的全部關稅。但從自由貿易區第三國進口的商品,雙方仍適用各自的現行關稅。

2.北美自由貿易區

美加自由貿易區建立后,對兩國的貿易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于是兩國政府希望將墨西哥納入自由貿易區內。因為墨西哥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產品結構與美加兩國有互補性,墨西哥還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可以出口到美加兩國。墨西哥也需要美加兩國的投資以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三國政府經過一年零兩個月的談判,于1992年8月12日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該協定經三國議會批準,自1994年1月1日起生效,北美自由貿易區宣告成立。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在“美加自由貿易協定”的基礎上制定的,主要內容是:三國將在15年內分階段逐步取消9000多種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進口配額和進口許可證;開放墨西哥的電訊、金融和保險業,允許美國和加拿大商人進入競爭和投資,包括建立獨資子公司,三國同意對北美地區的金融公司給予國民待遇;為防止自由貿易區外第三國利用自由貿易區逃避關稅,三國達成了更嚴格的原產地規則;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定等等。其中有關能源和石油化工的具體規定是:自由貿易區內允許私人擁有和經營發電廠;允許立即在大多數石油化工部門中進行貿易和投資;允許美國廠商直接同墨西哥天然氣和電力賣主進行談判,并同墨國有石油公司或國有電力公司簽訂合同。

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在發達國家之間以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組成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建立后,擁有約3.6億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經濟的影響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成員國之間通過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形成區域性的統一市場,促進集團內國際分工向深化發展,相互間的經濟依賴性加強,使得成員國間的商品貿易條件比第三國要有利得多,結果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迅速增長,集團內部貿易在成員國對外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顯著提高。以美國為例,美國過去主要的貿易對象是西歐和北美,自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建立以來,美、加、墨三國之間的貿易迅速發展。僅美國與墨西哥的雙邊貿易額,1996年就達到1460億美元,比1993年的896億美元增長了63%。

1)區域經濟一體化可使各成員國獲得“貿易創造”帶來的利益,即因區域內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使得成員國間的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貿易自由化導致成員國隨貿易增長而獲得收益。

2)經濟一體化影響成員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新工業部門的發展。

4)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內部成員由于規定的共同或接近的各項經濟和貿易政策,各種貿易和投資優惠措施,可以減少相互之間的投資障礙,降低投資成本,鼓勵公平競爭,吸引成員對區內增加投資,促進成員國內部國際分工和生產專業化以及國際技術合作的發展,提高成員和區內工業化程度與水平,發揮一體化市場的規模經濟效益。

5)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一體化成員之間,互補性更強,可以促進發達成員向發展中成員的資金、人才流動和技術轉讓,彌補發展中成員的資金和人才的不足,提高發展中成員的科學技術水平,促進發展中成員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三、北美自由貿易區對美國能源供應的影響

美國經濟增長有賴于充足的能源供應。按油氣產量和消費量來看,美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同時,美國又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美國消耗世界石油產量的25%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依賴進口。據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研究,1985年以來美國石油對進口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2000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為9.1百萬桶/日,石油總消費為19.6百萬桶/日,進口10.5百萬桶/日。預計到2020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為8.5百萬桶/日,石油總消費為24.4百萬桶/日,進口15.9百萬桶/日。未來美國石油進口量將穩步增長。

2000年,約占美國石油總進口量的55%來自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和墨西哥四個國家。其中加拿大占15%,沙特和委內瑞拉各占14%,墨西哥占12%。美國主要從這四個國家進口石油的原因,是由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使得美國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石油可以免稅,在能源部門的相互投資,以及地理位置接近,綜合管線網絡的鋪設,形成了長期穩定的供應關系。美、加、墨三國通過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達成的經濟聯系,加強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提高了能源產量,改善了彼此的能源安全狀況。

1.加拿大

加拿大解除管制的能源部門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能源貿易伙伴,是美國油氣的主要供應國。2000年,加拿大提供了美國天然氣供貨量的14%。預計阿拉斯加及加拿大西北部的天然氣蘊藏量超過7萬億立方英尺,這相當于美國目前天然氣消費量的3倍。同時,加拿大與美國石油貿易量也增加了。2000年美國15%的石油進口來自加拿大。美國國家能源政策研究組估計加拿大可采收的重油砂儲量巨大,現在正在利用新技術來開發,產量已達60萬桶/日。繼續開發利用重油儲量是北美能源和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一。

2.墨西哥

墨西哥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比美國石油的探明儲量約多25%。隨著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墨西哥成為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及可靠的來源,而美國則成為墨西哥精煉油品及天然氣的凈出口國。墨西哥的能源部門已對私人投資開放,如天然氣的輸送、配售及儲存,這有利于美國的私人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資。

由于上述原因,美國國家能源政策研究組建議:

1)總統指示國務卿、商業部長、能源部長通過“北美能源工作組”擴大對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