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食品貿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是什么?)

时间:2024-06-03 12:46:00 编辑: 来源:

食品工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9年度冷凍冷藏食品行業執行食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改革創新辟新徑,迎難而上求發展,實現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冷凍冷藏食品門類增加,品種豐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向定制化、高端化、差異化方向發展,有力滿足市場消費升級趨勢,對安全、營養、方便、快捷的需求。

主要冷凍冷藏食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國鮮冷藏肉產量2817.5萬噸,同比增長0.9%;冷凍水產品739.2萬噸,同比增長3.7%;速凍米面食品302萬噸,同比下降0.2%;冷凍飲品246.3萬噸,同比增長0.6%。

果蔬產品是與“三農”聯系緊密,與居民日常消費息息相關。伴隨現代消費升級、生活節奏加快,鮮切蔬菜及速凍果蔬產品受到團餐及連鎖餐飲等業務渠道追捧,同時大量進入百姓日常生活消費。凈菜銷售比例顯著提升,凈菜產業發展十分迅猛。

肉制品行業實現全面恢復性增長

2019年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復生豬生產,同時促進禽肉、牛羊肉生產,多渠道增加肉類產品市場供應,全國肉類行業生產實現全面恢復性增長。受2018年豬疫情影響,生豬存欄、出欄數同比分別下降27.5%和21.6%,國內豬肉市場供應出現缺口。

牛羊肉、禽肉、雞蛋和牛奶生產全面增長,增幅高出近5年來的平均水平。牛羊肉、禽肉、禽蛋、牛奶市場供應充足,有力填補豬肉供應缺口,達到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改善膳食結構目的。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業3503家,共計完成營業收入10169.3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牲畜屠宰、禽類屠宰、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業完成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8%、25.8%、12.4%。

生產冷鮮、冷藏肉2817.5萬噸,同比增長0.9%。2019年全行業實現利潤506.7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牲畜屠宰、禽類屠宰、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1.5%、142.0%、19.7%。

我國是豬肉生產和消費大國,豬肉產品需求堅挺。自2018年8月我國確診發生第一例非洲豬瘟疫情以來,2019年度全國共報告發生了63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撲殺生豬39萬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年肉類產量7758.78萬噸,同比下降10%。

其中,豬肉產量4255萬噸,同比下降21.3%;年末生豬存欄31041萬頭,同比下降27.5%;生豬出欄54419萬頭,同比下降21.6%,國內豬肉市場供應出現缺口。在國家一系列宏觀產業政策引導下,由于養殖場戶前期補欄的后備母豬陸續產仔,新生仔豬數量增加,基礎產能得到逐步恢復。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12月全國生豬出欄、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分別增長2.7%和3.4%,已實現連續4個月增長。全國生豬基礎產能勢頭好轉,豬肉供需矛盾將有所緩解。

冷凍水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在國家“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養護和加工全面發展中國特色漁業”產業政策引導下,2019年全國水產品加工業穩定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水產品產量6450萬噸,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5050萬噸,同比增長1.0%,捕撈水產品產量1400萬噸,同比下降5.0%。水產品存量充足,滿足市場供應。有效改善食物結構,提高人民營養水平。

2019年規模以上冷凍水產品加工企業1257家,同比下降151家。累計完成營業收入2487.7億元,同比增長6.0%,實現利潤總額103.7億元,同比增長0.1%。生產冷凍水產品739.2萬噸,同比增長3.7%。

速凍米面制造業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我國速凍米面食品市場發展成熟,運行比較穩定。速凍餃子、包子、湯元、粽子大宗產品擁有穩定市場份額,成為百姓日常居家生活必需品。新近開發出蒸餃、手抓餅、餡餅等因操作方便,味道鮮美受到市場歡迎。

近年來米飯炒菜、急面、飯團等快餐類方便食品受到市場推崇,進入食堂、酒店、團餐場所。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速凍米食品產量為302.04萬噸,同比下降0.2%。

我國速凍食米面行業已處在較成熟穩定時期,行業規模約700億元,龍頭品牌具有明顯優勢,市場集中度較高。2018年三全、思念、灣仔碼頭三大龍頭企業已經占到64%的市場占有率水平。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速凍食品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什么?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物流產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順豐控股(002352)、京東物流(02618.HK)、圓通速遞(600233)、申通快遞(002468)、中通快遞(ZTO.N、02057.HK)、韻達股份(002120)和德邦股份(603056)等。

本文核心內容:物流行業產業鏈、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物流行業競爭格局、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

行業概況

1、定義

被世界普遍認同的“物流”是由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所定義的:“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以高效和經濟的手段來組織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和儲存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

2、產業鏈剖析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物流產業上游主要為提供物流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的行業,包括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倉儲地產業、以及物流設備制造業;中游包括提供運輸、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服務的物流企業,下游主要為對倉儲、運輸等服務有需求的行業或個人。

運輸是整個物流產業的核心部分,沒有運輸的物流產業就失去了靈魂。

從企業來看,物流行業上游涉及到倉儲地產投資運營的企業主要有普洛斯、萬緯、上海宇培、嘉民等;涉及公路、鐵路、航道投資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主要以中國交建集團、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長江航道局等國有企業為主;通過物流硬件和軟件制造企業主要有音飛儲存、潤邦股份、天橋起重等。

在中游一眾物流行業中,又可以分為主要從事運輸業務的企業和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以及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以運輸服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主要有:順豐、中通和申通等物流公司;以倉儲為核心的企業主要有郵政速遞和新寧物流等;提供物流管理與服務的企業主要有北京中物聯、飛馬國際等企業。

我國物流行業下游行業包含鋼鐵、煤炭、汽車等各類生產制造企業、服裝等快消品行業,以及食品行業等眾多行業。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在突飛猛進階段

自改革開放后的四十余年內,我國物流行業發展迅速:1979年日本OCS快遞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快遞公司;1984年FedEx進入中國,同年中國物流研究會正式成立;1986年DHL進入中國;1988年UPS和TNT共同進入中國;1992年全國貨運量首次突破100億噸;1993年順豐和申通、我國第一家股份制鐵路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鐵鐵龍集裝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成立;

1994年宅急送成立;1999年-2003年韻達、圓通、中通和百世匯通相繼成立。至2000年末,全國貨運量約135.8萬噸,較1978年增長545.38%。

自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后,物流行業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助推“中國制造”走向全球。

“十五”計劃(2001-2005年)時期,《關于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促進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意見》相繼頒布,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是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迫切需要;要盡快在全國范圍內盡快形成物暢其流、快捷準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社會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十一五”計劃(2006-2010年)時期,國家層面提出:大力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加強物流新技術開發利用,推進物流信息化,加強物流基礎設施整合等發展方向;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中明確了物流業的發展目標:物流業信息化、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重點行業物流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立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體系;“十三五”期間(2015-2020年)我國將進一步把物流業降本增效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降成本、補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著力推動物流業創新發展;

到“十四五”時期,根據《“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現代流通體系加快建設、商品和資源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商貿、物流設施更加完善等目標,成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物流行業的重要任務。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鼓勵行業轉型升級

2022年“奧密克戎”疫情在我國多地呈密集爆發趨勢,物流業對各地的抗疫物資、民生物資供應和穩固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來,有關部門通過電視電話會議、書面文件等形式,以幫扶政策、金融及財政支持、降費及補貼政策、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出臺了多項物流業援企紓困政策,確保物流行業的穩定運行發展。

2022年以來我國物流行業主要政策規劃匯總如下:

注:查詢時間為2022年5月24日(下同)。

行業發展現狀

1、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

2021年,物流需求規模再創新高,社會物流總額增速恢復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會物流總額335.2萬億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2%,兩年年均增長6.2%。

從構成看,2021年全年工業品物流總額299.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6%;農產品物流總額5.0萬億元,增長7.1%;再生資源物流總額2.5萬億元,增長40.2%;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10.8萬億元,增長10.2%;進口貨物物流總額17.4萬億元,下降1.0%。

2022年1-4月,社會物流總額106.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

2、社會物流總費用增速仍然較高

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從結構看,運輸費用9.0萬億元,增長15.8%;保管費用5.6萬億元,增長8.8%;管理費用2.2萬億元,增長9.2%。

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6%;2022年1-4月份,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長6.4%,增速雖比2022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同期社會物流總額、物流業總收入。

注:中物聯2022年5月25日公布的2022年1-4月的物流運行分析數據中,僅公布了社會物流總費同比增速情況。

3、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仍然偏高

2015-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整體呈波動下降趨勢。2021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2.5%。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比2020年下降0.1個百分點,整體來看,我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