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2021年多少美元(2020中日貿易額是多少?)

时间:2024-06-03 06:51:37 编辑: 来源:

2020中日貿易額是多少?

2020年中日貿易額近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中國對日本出口了9883.1億元,同比增長0.1%;自日本進口12090.1億元,同比增長2.1%;對日貿易逆差2207億元。

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175.38億美元,同比增長0.8%。

拓展資料

在《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根據日本財務省的統計數據,2020年日本對華出口增加的主要是有色金屬、汽車、塑料、紙張和紙制品,增長幅度分別為41.1%、15.8%、8.7%和26.6%。

李清如:縱觀2020年,中日經貿關系在疫情中彰顯韌性。在日本對外貿易整體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日本對華出口逆勢增長,對華進口較日本進口整體下降幅度更小。中國在日本對外貿易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均有所上升。中國時隔2年再次成為日本第一大出口對象國,并繼續保持自2002年以來的日本第一大進口對象國,顯示出中國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具體來看,在供需兩面相互作用下,中日經貿聯系的更加緊密。在供給面,2020年,雖然日本對華進口總額較上年有所下降,但是紡織原料及制品、計算機和音像設備及零附件等的進口額仍然保持增長,對華依存度都非常高。在需求面,中國市場為日本企業出口提供機會。一方面,中國國內生產恢復,對于原料、零部件和設備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中國國內消費擴大,市場潛力發揮作用,對汽車等產品的消費需求在增加。同時,隨著全球價值鏈深化發展,日本通過提供中間產品等方式進一步嵌入價值鏈。

周永生:2020年中日貿易額延續了近年的增長態勢。中日地理相近,經濟互補性強,加之東亞經濟整體活力較強,使兩國長期保持了深度廣泛的經濟合作和大規模的貿易額,中國連續十余年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國。2017年以后,中日貿易規模出現快速回升勢頭。2020年,在疫情壓力下,中日貿易額仍實現同比增長1.2%。

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商品出口,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比例是多少呢?

按照日本方面公開的數據,最近十年來,日本向我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的比例大體都維持在17%到20%的區間。同期,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所占比例也大致如此。

最近十年,日本對中美出口是“旗鼓相當”

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9.8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金額是19.8%;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比19.1%——這一年,美國是日本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我國的優勢較小。

2018年,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金額約為144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商品總額的19.5%;對美國出口了140億美元商品,占比19%——這一年,我國是日本的最大出口伙伴,但領先美國的幅度也不大。

2017年,美國又是日本的最大出口目的地,金額約為134.7億美元,占日本對外出口總金額的19.3%;對我國出口了132.86億美元,占比19%。雖然對美國出口更高,但領先中國的優勢也不大。

不再一一列舉數據,總之:自2010年以來,日本對中國、美國的出口商品占比都在17%到20%之間波動。一會兒是咱們中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地,一會兒又是美國變成日本商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但到了2021年一季度,我國的優勢擴大很多了。

2021年3月份,對我國出口占比上漲至22.9%

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大流行,但在主要國家中,我國表現突出,經濟率先復蘇。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4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2.2%。其中,其中,商品進口2.38萬億元,增長14.5%。

前3個月,我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8.4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増長29.2%。其中,從境外進口的商品總額3.86萬億元,同比增速也達到19.3%。而日本作為我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之一,對我國的商品出口也獲得了極大地提升。

按日本方面的統計,今年3月份日本對我國的商品出口達到1.63萬億日元,同比大增37.2%,而且是自2020年年中以來,連續第9個月實現增長——在疫情對全球以及對日本影響這么大的背景下,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這顯然是遠遠超過日本方面的預期。

并使得向中國出口的商品總額,已占到日本對外出口總額的22.9%,創下最近10年來的新高。與之相比,美國在日本出口商品中的份額卻下滑了好幾個百分點,即“日本出口對華依存度創新高”。

從數值上來看,今年我國勢必將大幅領先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并有望成為日本經濟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的重要支撐。當然了,這主要取決于日本能否推動兩國間的友好發展,不能盲目追隨美國。

南生注意到,我國以及新加坡等已經正式批準了RCEP,日本內閣也已經在今年2月24日過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批準程序。接下來就是力爭在本屆國會上獲得批準。

隨著各國官方對RCEP的批準程序逐步走完,即將正式啟用。包括中日兩國在內的東亞、東南亞多國經貿將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日本經濟或將有新的動力注入,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啊。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各省金融機構數各省金融機構貸款余額

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你好,你想問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多少?2019年山西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是6494.09億元。官方發布,2019年9月末,全省全口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6494.09億元、較年初增長4.58%。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271.12億元、較年初增長12.96%。

央行重磅!最新貨幣政策報告:疫情防控最重要、地產貸款增速回落

2月19日晚,央行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推動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以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千方百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報告由央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發布,從貨幣信貸概括、貨幣政策操作、貨幣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分析、貨幣政策趨勢等五個方面總結了人民銀行過去一年的重要舉措與政策動態,并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加以展望。

基金君根據報告全文,總結出以下十大要點內容,供大家參考。

1.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

總體來看,金融機構貸款增長較快,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

根據報告,2019年末,金融機構本貸款余額為158.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比年初增加16.8萬億元,同比多增6987億元。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53.1萬億元,同比增長12.3%。

其中,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普惠小微貸款快速增長。201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普惠小微貸款的投放,效果明顯。

具體來看,2019年普惠小微貸款新增2.1萬億元,是上年增量的1.7倍,年末余額增速為23.1%,比上年末提高7.9個百分點。住戶貸款增速放緩,2019年末為15.5%,比上年末低2.7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同比多增。中長期貸款比年初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7986億元,占同期貸款增量的67.3%,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2.2019年股市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四成

2019年,金融市場整體運行平穩,其中成交量和籌資額同比增加。

具體來看,2019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127.4萬億元,日均成交5222億元,同比增長40.7%。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增加。2019年A股籌資6148億元,同比增加11.2%。

此外,股票市場指數上升。2019年末,上證綜合指數收于3050點,比上年末上漲22.3%;深證成份指數收于10431點,比上年末上漲44.1%。

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的手段

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增速有所放緩,房價上漲區域明顯減少,漲幅有所下降。房地產開發投資穩中微升,房地產貸款增速繼續平穩回落。

具體來看,2019年12月末,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分別同比上漲6.8%和3.7%,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7個和4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基本持平,銷售額同比增長6.5%,增速較上年末下降5.7個百分點。

房地產增速方面,2019年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4.41萬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較上年末回落5.2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9%。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8.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7.3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28萬億元,同比下降7.1%,增速較上年末回落1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稱,下一階段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的手段。

4.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報告稱,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一是專項再貸款定向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實施好逆周期調節;三是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疫情防控的信貸投放力度。

報告稱,下一步,仍要將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加大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

5.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報告稱,下一階段,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守正創新,勇于擔當,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具體而言:

1)要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

2)靈活運用好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宏觀審慎評估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3)增強調控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精準把握好調控的度,加強預期引導,維護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行正常貨幣政策國家的地位。

4)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推動銀行通過發行永續債等方式多渠道補充資本,拓寬永續債投資主體,分散風險;

5)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防范社會信用收縮風險。

6.完善LPR傳導機制堅決打破貸款利率隱性下限

2019年8月17日,人民銀行宣布完善LPR形成機制,推出新的LPR報價原則、形成方式、期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