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電建海外投資(怎么上國企海外工程項目賺錢?哪些公司給的待遇好?)

时间:2024-06-03 10:07:09 编辑: 来源:

怎么上國企海外工程項目賺錢?哪些公司給的待遇好?

這些單位待遇肯定沒得說了,EPC項目經理有正式工,也有市場化用工,但大項目一般是正式工擔任,小項目經理也是市場化。但是正式工和市場化用工在海外這塊待遇上一樣,回到國內可能有點區別。再就是項目副經理、部門經理、施工分部項目經理、施工機組長、現場技術負責人、單項工程負責人、技術員等,基本上都是市場化用工比例很高,待遇跟正式工沒區別。所以基本上在海外一年如果不算休假的話,一個現場技術負責人基本上年薪能拿到35-40萬,因為現場看的看進度算效益,有點浮動,大干時月薪拿過4萬5,天冷的時候進度下來了收入相對少些,但一年的總收入不會低。如果是EPC項目組的管理人員,拿到50-60萬也不在少數。

待遇最低的肯定是工地現場的工人,木工、瓦工、機手等,這些一般都是勞動派遣工,一年最多也就10萬-15萬,還經常加班加點,但近幾年由于勞務派遣行業比較亂,勞務派遣公司克扣工人 工資時有發生,造成工人鬧事、罷工的也不鮮見,所以對于總包商那些國企單位來說屬于不可控因素,近幾年也開始進行大規模用工改革,大幅增加市場化用工比例,盡量縮減勞務派遣工比例。這樣工人福利待遇上去了,對企業也可控了。

但是國企直招的市場化用工一般要求的條件會比勞務派遣工高一點,比如招一個現場技術負責人,或者焊接機組長,或者防腐小組長,或者給排水負責人,雖然對學歷要求不嚴,但是一般會看資質,比如是否有二級建造師證書、現場工程經驗是否滿3-5年等,每個企業要求大同小異。我當時就是學歷受限,但是在濟南的考拓教育考了個二級建造師證書(機電專業),他們是跟這些國企常年合作培訓,屬于企業委托直招市場化用工,拿到證書三個月直接就被推薦到現在的單位外派出國了,面試雖然當時出了點小意外,但是也都順利解決了,待遇上確實比我以前在國內干基層高太多了。現在有時間還是要想辦法提升一下自己才是王道。二建也不難考,中專學歷以上就能考,考拓的課程也很有針對性,考前給的資料也很準,一次三科全過。當然能考出一建更好,但是我還是沒信心,都說難,所以沒考一建,況且這些國企更看重經驗,對市場化用工要求沒有那么高,一般能考出二建來的就業都沒問題。

市場化用工還有個好處,基本上不是國企二級單位聘就是項目聘,但都是長聘,基本上表現好,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地干都沒問題,我在中亞已經干了6年了,經歷了兩個大項目,錢也賺了不少,關鍵是在技術能力上又有了很大提高,這對將來自己的個人發展也是有好處的。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干工程,還是能跟著國企干就別跟著民營的工程公司干,國企要的是進度,進度就是效益,民企只看利潤,對雇員壓榨太厲害。

能幫你的就這些,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私信我,我對這些單位在國外的情況還是很熟悉的。

中國電建下屬單位排名

中國電建集團下屬企業有:

1、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

3、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

4、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

5、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6、中電建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7、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8、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9、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10、中國電建集團鐵路建設有限公司

11、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12、中國電建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

13、中國電建集團租賃有限公司

14、中國電建集團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

15、中國電建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

擴展資料:

中國電建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以及國家電網公司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14個省(區域)電網企業所屬的勘測設計企業、電力施工企業、裝備修造企業改革重組而成。

中電國際屬于哪個集團

中電國際與中電投兩者區別如下:

1.中電投是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而中電國際指的是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2.中電投組建于2002年12月29日,是集電力、煤炭、鋁業、鐵路、港口各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集團。中電國際于1994年在香港注冊成立,主要從事電源項目開發、建設、運營、海外投融資和資本運營,2002年底整建制劃轉到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中國電建由幾家子企業組成

中國電建的子公司分別有: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鐵路建設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中電建水電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甘肅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中電建瑞川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2-2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級別

副部級別。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是國資委下轄的大型國企單位,屬于副部級央企單位,在央企名錄中位列第52位。其董事長,總經理職位也通常是副部級官員。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國際)于1994年在上海注冊成立,主要從事電源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海外投融資和資本運營。

2012年我國企業海外投資虧損案例

海外投資是一項高風險業務,企業應建立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投資項目的選擇和M BR />

強硬的外交監督;

透明的信息披露,境外上市公司的公眾在任何時間,該公司的運作,而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

從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一案中,我們看到,它遠沒有那么簡單。盡管中國企業作出認真的努力采取行動,按照西方標準的企業管治及M去年納稅總額超過21億元;2011年—2016年福耀合計交稅近90億。另外,自1993年以來,福耀累計分紅已經超過募資總額,堪稱一家真正的良心民企!

這么一份亮眼的賬單,除了讓人們感慨“玻璃大王”果然不負盛名,也讓大家憶起去年年末曹德旺因“美國建廠、即將跑路”一事。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曹德旺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對提到,國內企業稅收負擔大,福耀在美國投資設廠了。可誰知消息一出,竟演變成了一系列“曹德旺跑了”、“別讓曹德旺跑了”的討論,在網絡快速蔓延發酵。

對此,曹德旺回應:不存在所謂的 “曹德旺跑路 ”,公司的業務重心一直都在國內,一直很看好國內發展。

其實,這本來也是正常的企業業務布局。早在1995年,他就試圖在美國投資,后來因虧損中止。當時在美國投資設廠,是應通用整車廠的要求。類似的情況還有2009年,德國大眾要求福耀在俄羅斯設廠,現在,工廠也建了。

而且,早在三年前,面對一些輿論,曹德旺就否認過“撤離”,在他看來,“中國是你的祖國。你應該與祖國共存亡。國破家何在啊”

他曾經在一個場合講到,自己拿到過美國的綠卡,可是后來又給人家退了。那是1994年,他移民美國,獲得“綠卡”,“我很中意美國,因為美國人很民主。”但2005年他親自拿著綠卡跑到美國大使館,說“綠卡”還給你。

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他說,“沒有為什么,因為我不能住在那個國家,我只能還給你——這是假話。真話是,那時候我發現福耀將成為中國未來汽車玻璃的代名詞,因此移民不是大人物做的,是小人物做的,大人物真正有抱負,不能移民。”

2021年開年,福耀玻璃發布公告稱,擬增發不超過101億H股,募集資金約合33億元人民幣,用于開拓國內光伏玻璃業務、補充營運資金等,宣告正式進軍光伏。當天光伏玻璃的龍頭企業信義光能,股市開盤就下跌了10%。僅僅是發布了一個公告就造成了如此大的震動,可以預見福耀進軍光伏玻璃后的巨大競爭力。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福耀2021年半年度報告上卻顯示,此前在H股募集、 準備用于開拓國內光伏玻璃等業務的資金尚未使用,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募 

資33億加碼光伏玻璃,

保守福耀大膽跨界

2020年到2021年初,光伏進入快速發展期,行業頗為火熱。缺貨、漲價成為光伏人經常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光伏玻璃市場,一方面,光伏組件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導致國內光伏玻璃面臨缺貨狀態,價格出現大幅提升。據統計,2021年1月份,國內32mm光伏玻璃均價43元/平方米,較去年同期上漲48%。

另一方面,工信部在2020年12月16日發布《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稿,在政策層面放松了對光伏壓延玻璃的產能限制,為光伏玻璃企業釋放了產能空間,也為“外來者”的進入釋放了良好的信號。

而彼時,玻璃巨頭福耀玻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 汽車 玻璃專業供應商,正處于發展的瓶頸期。據其財務報告顯示,福耀玻璃在2015-2019年營收均保持增長,2020年出現下滑;在2015-2018年利潤均保持增長,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出現下滑。此外,福耀運營了8年的美國工廠雖已在美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但只有3年在盈利。

據了解,造成福耀盈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全球 汽車 銷量下滑和毛利率的下降。福耀玻璃公告數據顯示,2020年其 汽車 玻璃業務毛利率為34.47%,同比降低了0.06%。而長期以來福耀玻璃的主要營收都是來自于 汽車 玻璃業務,其九成業務都是依托于 汽車 玻璃展開。

在此背景下,福耀必須開拓更具增長潛力的新業務以逆轉頹勢。而發展火熱且積極“對外開放”的光伏玻璃市場便成了福耀瞄準的進軍方向。

2021年1月,福耀玻璃發布公告稱, 擬增發不超過101億H股,募集資金約合33億元,用于開拓光伏玻璃業務、補充營運資金等。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業內的轟動。一方面是因為福耀在業內的地位和影響力,一旦進軍光伏,對原有光伏玻璃企業的影響可想而知,公告發布當天,光伏玻璃企業的股價也確實是紛紛下跌。

另一方面,則是沒想到一向保守的福耀為何突然“大膽跨界”。福耀玻璃此前的業務從未涉及光伏玻璃,甚至公司創始人曹德旺先生還在公開場合表示,并不看好光伏玻璃市場,認為其競爭太過激烈。

   

從 臨門一試到冷卻停止,為哪般?

事實上,福耀在進軍光伏玻璃這件事上,比外界看上去要謹慎的多。

首先,是臨門的一試。與其他企業剛對外公布消息就“上全套”相比,福耀玻璃選擇了走更保險的“先募資再立項”路線,光是完成目標募資就耗費了整整4個月時間,在5月份完成募資后,后續工作也遲遲未展開。而在此期間,許多玻璃企業早已開始了光伏玻璃產線的建設,德力股份甚至已經拿下了隆基股份的長期訂單。

4月20日,德力股份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德力光能已與隆基綠能的10家全資子公司簽署《光伏玻璃長期采購協議》,合同總金額高達5531億元,交貨時間為2022年至2026年。

深入分析一下,福耀的謹慎不無道理, 即使高居玻璃巨頭之位,對福耀玻璃來說進軍光伏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