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德貿易額2023年前四個月(德國總統訪華帶了多少兵)

时间:2024-06-01 22:15:16 编辑: 来源:

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已成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應邀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朔爾茨上任以來首次訪華,也是德國總理時隔三年多再次來到中國,此行還將有12名德國公司代表組成的各領域商界代表團。

10月11日,中德建交50周年。中德經貿合作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至2021年,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近幾十年來,中國對德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性急劇上升。中國自2016年以來一直是德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伙伴,自2015年以來一直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中德貿易和投資關系如何駛入快車道?哪些商品連接起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兩國在哪些貿易領域持續深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透過數據解析中德貿易及投資全景圖譜。

1.中國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

2021年中德進出口總額2453億美元

占中國與歐洲進出口總額19.9%

對于朔爾茨訪華,德國工商總會總干事長馬丁·萬斯萊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朔爾茨訪問中國是正確的,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2021年,中國在歐洲的進出口總額中,近五分之一都來自德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德貿易往來不斷加深,雙邊貿易總額大幅增長。自2012年以來,德國就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2021年中德進出口總額創新高,達2453億美元,占中國與歐洲進出口總額的19.9%。

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2021年中德兩國進出口貿易總額比2020年增長15.1%。在德國進口貿易中,中國的重要性也在穩步上升。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進口貨物額達1424億歐元,同比增長20.8%。同時,中國也是德國第二大出口國,出口貨物額達1037億歐元,僅次于美國。

德國聯邦統計局4月4日發布數據,2021年德國海運集裝箱吞吐量為1480萬標箱,比2020年高5.9%,但比2019年低1.5%。中國是德國最大的集裝箱海運貿易伙伴,兩國集裝箱交易總量為310萬個標箱,占德國海運集裝箱吞吐總量的20.7%。

2.中德貿易往來“三大件”

哪些商品連接起中國與德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機械設備、電氣設備、光學儀器成為中德貿易往來的主要商品。

2021年,德國出口中國汽車商品額達265.86億歐元,成為出口中國最多的商品。中國的電氣設備受到德國市場的歡迎,2021年共有價值432.70億歐元的電氣設備進入德國。

3.中德雙向投資存量超55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20年底,德國累計對華投資364.1億美元,是歐盟成員中對中國投資額最多的國家。2016年至2021年,在中國投資來源前15的國家或地區中,德國始終位列其中。2020年德國在華新設企業數量466家,累計設立11300家企業。

今年以來,德國對中國的投資仍在持續增長。據商務部最新數據,2022年前八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84.1億美元,其中德國對華投資增長30.3%。

近年來,中國企業也在持續加大在德國的投資,中國是對德投資三大重要來源國之一。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在德投資項目149個,數量連續兩年位居投資來源國第三位,涉及機械制造與設備、汽車、消費品與食品、通信技術與軟件等領域。

2020年,中國在德國投資170個項目,成為在德投資數量第三名的國家。直接投資流量有所上升,總計達18.3億美元。2021年,中國投資項目數量雖有所下降,但在德投資項目數位仍穩居第三。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分析,可能是由于疫情期間德國與亞洲之間的商務旅行大幅減少,從而導致投資數量有所下降。

中德兩國之間經濟互補性強,吸引中國投資者的主要是德國機械制造與設備業、汽車業、消費品與食品業。德國是世界第一大機械設備出口國,也是世界汽車制造強國,具有相對完備的產業鏈,正好與中國強勢產業對應。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企業投資項目有16%在機械制造與設備行業,聚焦汽車行業和消費品與食品行業分別占比13%。

4德國車企加大在中國布局

目前,在華德國企業已經超過11300家,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車、金融、電子電氣、制藥和零售等領域。不少企業將新技術、資源帶到中國,與本土企業深度合作,從而獲得發展。德國汽車是中國消費者最熟悉的德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近40年來,提升了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品質,也促進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1984年,中德雙方簽署合營合同,大眾汽車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家轎車合資企業,拉開我國與德國車企合作的序幕。隨后大眾、戴姆勒、寶馬不斷加大在中國的布局,開設研發中心,增加生產工廠投入。

2010年開始,德國車企與中國企業在新能源車領域深度融合,產業合作衍生至上游產業。2020年戴姆勒投資9.045億元入股中國動力(600482)電池企業孚能科技,開展高新電芯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

德國總統訪華帶了多少兵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帶了12名德企大佬,這其中就包括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拜耳、德意志銀行等中國民眾熟知的德國品牌。對中國釋放重要信號。

據此前德媒消息稱,朔爾茨訪華之前,曾有100多家德國企業申請政府專機上令人羨慕的座位,但最后只有上述12個幸運兒得以同機隨行訪問中國。

外界分析指出,此次跟隨朔爾茨訪華的德國商界領袖雖然人數不多,但分量十足,既包括來自汽車、化工、制造業等德國傳統優勢產業的代表,也包括德國拜恩泰科等新興的生物科技公司,覆蓋了中德經貿中的重點領域與潛力行業。不難看出,德國想同中國加強經貿合作的強烈意愿。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此次高訪成行以及隨行的經濟代表團已經說明,以務實態度處理對華關系,是歐洲最現實的需求。

不可否認的是,經貿關系就是中德關系的壓艙石。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額比2020年增長20.8%;對中國出口額比2020年增長8.1%。在全球疫情肆虐、保護主義回潮,以及美西方國家不斷渲染所謂“對華脫鉤”的背景下,中德貿易額能夠逆勢上揚、再創新高,實屬不易。不久前,朔爾茨還曾高調表態堅定支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他認為,“必須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國家開展貿易”。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與隨行的德國經濟代表團到訪中國,開啟了他11小時旋風式的訪華行程。在這短短的11個小時路程中,他帶走了空客公司一筆價值170億美元的訂單,包括132架A320和8架A350。

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1958年出生于下薩克森州奧斯納布呂克市,長于漢堡,德國政治家。現任德國總理、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首次訪華,隨行含12家德國知名企業的高級商業領袖代表團。

2023年中國的gdp

2023年中國的GDP持穩定增長趨勢。

2013年至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6%以上,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而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繁重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成功頂住外部壓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增長給趨勢很穩定。

中國經濟占全球份額穩步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1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2.3%上升到18%左右,貨物貿易總額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超過30%,一直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

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的特點:

1、經濟增速恢復較快,但兩年平均增速仍然較低。上半年GDP同比增長5.5%,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個百分點,但兩年平均增速仍較低。

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加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6.4%,在GDP增長中貢獻率達66.1%,拉動經濟增長約3.6個百分點,其中接觸型服務業、現代服務業和金融業增速均明顯加快,而房地產業增速回落。

3、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提高,但仍低于GDP增速。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4.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0個百分點,但仍低于GDP增速,其中工業增速最低,建筑業增速提高較快。

中德關系(合作共贏,開啟新篇章)

中德兩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德國技術的卓越創新,中德關系進一步深化,為兩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中德關系的合作共贏,并展望未來的發展。

經濟合作:共同發展的引擎

中德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德國企業開始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德經濟合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德國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與中國的市場規模和勞動力優勢相結合,為兩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首先,中德兩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根據數據顯示,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是德國在亞洲的最大貿易伙伴。雙方的貿易額不斷增長,為兩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其次,中德兩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德國的制造業技術一直處于領先地位,而中國則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創新潛力。雙方通過技術合作和人才交流,共同推動了科技創新的發展,為兩國的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人文交流:增進友誼的紐帶

除了經濟合作,中德兩國在人文交流領域也有著廣泛的合作。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和旅游交流都成為中德兩國人民增進友誼的重要紐帶。

首先,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德國的文化藝術在中國備受歡迎,中德文化節、音樂會、電影展等活動在兩國之間舉辦,增進了兩國人民對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認同。

其次,中德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德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享有盛譽,吸引了眾多中國學生前往留學。同時,中德大學間的合作項目也不斷增加,為兩國的教育體系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中德兩國之間的旅游交流也日益活躍。德國作為歐洲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了大量中國游客的到訪。而中國的旅游資源和文化遺產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德國游客。這種人文交流不僅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也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未來展望:新篇章的開啟

中德關系的發展離不開兩國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未來,中德兩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開啟新篇章。

首先,加強創新合作。隨著中國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中德兩國可以在技術研發、創新投資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的發展。

其次,加強人才交流。人才是創新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中德兩國可以加強人才培養和交流,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最后,加強環保合作。中德兩國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可以在環保技術、能源轉型等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環境挑戰。

德國想干啥?德國經濟部長表示正在制定一項新的對華貿易政策

德國想干啥?德國經濟部長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