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對外貿易國家前20(哪個國家與中國貿易往來多 前十位)

时间:2024-05-20 07:18:39 编辑: 来源:

哪個國家與中國貿易往來多 前十位

聯盟為歐盟,單個國家為美國

但到了2004年底,美國就超越日本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這體現出了中美貿易的巨大潛力。因為1979年,中美貿易額不足25億美元,2003年已達1263.3億美元,增長速度令人矚目。專家分析,這和美國在華投資的增長、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興旺、中國出口產品的多樣化、中國政府的大規模采購等因素密不可分。

盡管2004年前三季度中日雙邊貿易同比增長了26.9%,但中歐、中美的增長率更高,分別達到了35.6%和34.4%。

中國與哪個國家外貿最多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數字,2006年,中國外貿出口總額是969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7%,而進口增長20%,總額達到7920億美元

在中國高達1770億美元的貿易總順差中,中國對于美國貿易的順差占據了很高的比例

而美國近年來一直指責中國政府故意壓低人民幣匯率,從而在外貿出口中取得了價格優勢

由于全球對于中國商品的巨大需求,中國對外貿中國海關總署1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貿易順差2005年翻了三番,再創新高

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達到1019億美元,而2004年中國順差為320億美元

2005年,中國出口額達7620億美元,同期進口額為6600億美元,增長1易順差很有可能在2007年超過2000億美元

自韓國進口768

2億美元,增長23

4%,高于進口總體增速5

8%,韓國成為中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東盟為中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地,歐盟、美國和日本是中國的三大貿易伙伴

世界經濟強國前十是哪些國家?

世界經濟大國前十排名依次為:美國、中國、德國、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

1、美國

美國自從1894年成為世界工業產值第一大國之后,直到現在一直都是世界經濟體中的第一,以超強的姿態傲視全球。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也是世界十大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在其在經濟方面領先世界一大截,每年還有大比例的對外援助,無疑是在彰顯其實力。

2、中國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經濟增長直到現在依然保持比較高的速度,超越了日本,與美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小,成為了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制,不過飛速的發展也帶來一些弊端,例如環境污染,物價和房價的通貨膨脹等等,希望國家能在穩重求漲的發展。

3、日本

在戰后通過美國救濟,同時加上國人的努力,國民生產總值不斷上升,長期以來,日本一直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被我國超越,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大的經濟體,文化產業以及制造業都是非常出色的。但自從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經濟泡沫化,直接讓日本整體經濟20多年里沒有取得像樣的增長,甚至出現負增長。

4、德國

德國不僅在世界十大經濟強國之中位于前列,也是整個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最近幾年也呈穩定上漲的趨勢。德國是以進出口貿易成為了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有過連續六年蟬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的歷史,德國生產的一些重工業是非常出色的,寶馬、奔馳、保時捷等眾多知名汽車品牌的總部駐扎在此。

5、印度

印度是一個位于南亞的人口大國,以農業、手工業為主,同時電子軟件工程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用于改革開放,將國外貿易轉為了直接投資,帶動了其經濟的快速發展。近些年來經濟發展還是不錯。憑借著龐大的人口規模,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

6、英國

國內主要以服務業為主,與眾多的國家地區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國內將農業的重心由種植業轉為了畜牧業,另外旅游業也是其支柱產業之一。

7、法國

作為歐洲第三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生產總值排第六,而且是發達的工業國之一,核電設備、石油以及石油加工技術在世界排第二位,鋼鐵、汽車以及建筑是國家的三大支柱。

8、意大利

作為世界中藝術與時尚的中心,意大利同樣是一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國外原材料的進口,進行加工和制造,轉為出口貿易,同時在農業生產上也擁有較大的優勢。

9、巴西

擁有來自歐洲、亞洲、非洲等各地的移民,從而組成的種族大熔爐,加上本身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服務業產值在全國占將近六成,旅游業發達,每年接待游客超過660萬人次。

10、加拿大

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在制造業、旅游服務業以及資源工業上都是重要的經濟支柱。其每年接待兩千萬人次的外國游客。

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

1、對等貿易

(1)含義: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例如A國向B國出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必須同時從B國進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個國家要求進行對等貿易,對等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

(2)主要原因: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世界各國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外債增多,外匯匱乏。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貿易平衡,紛紛要求對等貿易。

(3)范圍:對等貿易范圍十分廣泛,從初級產品到機器設備、飛機、船舶、導彈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賣貿易

(1)含義:在本國舉辦和參加國外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采用這種貿易方式叫做展賣貿易。

(2)作用:可以進行商品購銷;展示各國經濟成就的全貌;交流經濟信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3)具體類型:在歷史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城市舉辦的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如束比錫國際商品博覽會、巴黎國際商品博覽會等;在出口商品國舉辦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商品展銷會,廣泛邀請各國進口商前來看貨,洽談生意。例如我國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以及我國許多省利用各種形式的藝術節所舉辦的商品展銷會。

3、加工貿易

(1)含義:通常稱“三來貿易”,它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件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

(2)特點和優點: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風險小。

(3)意義: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有利于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4)現狀: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在中國發展迅速。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已占中國出口總額的57%,成為中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方式。但隨著加工貿易規模的擴大,對加工貿易監管的難度也不斷增大,出現了利用加工貿易走私等一些違法行為。1999年,中國政府在維持加工貿易優惠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加工貿易管理制度,實行加工貿易商品和企業分類管理。

4、補償貿易

(1)含義:我方先以賒購的形式,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和技術等,待投產后,用所生產的產品和勞務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它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2)優點:既利用了外資,也擴大了商品的銷售渠道,補償貿易與加工貿易結合,通常稱為“三來一補”。

中國目前的貿易政策

對外貿易政策有自由與保護之分,縱觀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基本上都經歷了由保護到自由再到保護的過程。中國外貿政策的發展演變過程也始自保護貿易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國對外貿易政策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存在不同的特點,理論依據也在不斷地更新,具體的貿易措施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外貿易的國別和區域政策開始逐漸得到重視。

根據經濟發展階段以及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的不同,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劃分為四個階段:(1)1949-1978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制型的封閉式保護貿易政策;(2)1978-1992年改革開放后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制型的開放式保護貿易政策;(3)1992-2001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入世前具有貿易自由化傾向的保護貿易政策;(4)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后的逐漸與wto規則相適應的規范的公平與保護并存的貿易政策。

一、建國后改革開放之前的國家統制型的封閉式保護貿易政策(1949-1978年)

1949年9月通過的政協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是“實行對外貿易的管制,并采用保護貿易政策”,明確指出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保護傾向。同時,由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和禁運政策,使得自力更生和自給自足成為中國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選擇了在資金短缺的經濟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戰略,使對外貿易成為調劑余缺的手段,對外貿易政策的目標就是換取進口必要機器設備所必須的外匯,基本上忽略了對外貿易的效率原則。

在這個階段,中國執行的是國家統制型的封閉式保護貿易政策。具體而言,在對外貿易體制上建立了傳統的“高度集中、獨家經營、政企合一”的形式,完全由政府來取代市場進行資源配置;在政府的對外貿易管理手段上,基本以行政計劃為主,主要靠計劃和數量限制來直接干預進出口,不參與世界性的貿易組織,很少進行雙邊經濟貿易合作(除了早期與蘇東國家之間的經濟來往);同時對外貿易的目的主要是創匯,為滿足必須的進口對外匯的需求,而采取人民幣幣值高估以及外匯管制的匯率政策(從中國對外貿易的數據來分析,人民幣幣值高估實際上鼓勵了進口,抑制了出口,導致建國后20年中出現進口贏利,出口虧損的局面)。

在對外貿易戰略方面,中國此時基本上采取的是“進口替代”戰略。在1960年之前選擇的進口替代行業基本上是重工業,這與中國當時的工業化戰略是相輔相成的,隨后才開始有計劃地引進部分基礎工業。但是,與拉美國家的經歷相同,完全的進口替代政策也導致國際收支狀況日益惡化,外匯收不抵支;引進的技術和設備消化吸收不良;企業缺乏發展的動力,即使是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一段時間后,又成為落后。

在此階段,政府也采取進行進出口管制、征收關稅、海關監管和商品檢驗等具體的貿易措施。制訂關稅政策的目的是“保護國家生產”和增加財政收入,保護國家生產就是用較高的關稅稅率加重進口商品的成本,以保護中國已有一定基礎的手工業和輕工業產品以及其它新興工業產品的正常生產和發展,不致遭受外來商品的競爭。

二、改革開放后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下的國家統制型的開放式保護貿易政策(1978-1992年)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對外貿易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指導思想。由于經濟體制從嚴格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商品經濟體制,使得中國對外貿易政策開始變化。這一階段對外貿易政策的主要標志有兩個,一是1982年1月黨中央書記處會議,它為對外經濟工作確定了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二是1986年“七五”計劃的公開發表,為對外貿易戰略設計了明確的藍圖。此外,中國在1986年7月正式向關貿總協定(gatt)遞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制度備忘錄》,提請恢復中國在gatt的創始締約國地位。

根據外貿體制改革的力度,可以把這一階段區分為1978-1987年、1988-1992年兩個時期。前一時期是改革初期,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主要體現在下放對外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