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對外貿易理論有哪些(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01:03:38 编辑: 来源: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理論依據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理論依據主要有西方傳統貿易理論,馬克思主義國際貿易理論以及新貿易理論。

對外貿易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大環境下,國際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合作經濟發展特點,我們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剖析和深入的挖掘,并在此基礎之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目標,以保障對外貿易的平穩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不斷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進程,通過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水平,提高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環境的復雜多變性,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要對合作對象有清晰的判斷,以保障在合作基礎上實現共贏,并與此同時保證合作關系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使區域經濟的發展更加高效和快速,最終實現競爭能力的提升。

貨物交易

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理論主要有哪些

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具有集中于規模經濟的行業和少數大公司支配的行業特征

對此新貿易理論從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的視角進行了解釋

規模經濟分為內部規模經濟和外部規模經濟

內部規模經濟就是來自單個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帶來的收益增加

外部規模經濟來自企業的集聚,它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與要素稟賦差異一樣提供了國家貿易的基礎

為追求內部規模經濟

企業就要選擇專業化的方式以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并保持在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這樣就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在國內市場上形成只有少數大企業存在的不完全競爭市場,二是生產的產品種類減少

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假定A、B兩個國家生產同一種產品,如果A國的生產企業少于B國,那么,在沒有貿易的情況下,A國的這種商品價格就會高于B國,如果發生貿易,A國就會從B國進口該產品,并同時加劇企業之間的競爭

大企業會采取傾銷的手段過模仿性出口,占領別國市場,從而引起國際貿易

可見不完全競爭市場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基礎

另一方面,從市場需求來看,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表現出差異化和多樣化,一次,需要企業生產滿足其差異化和多樣化的產品

但是,對于企業而言,為獲得內部規模經濟,在生產差異化產品時,總是選擇性的生產少數幾種滿足國內多數消費者偏好的產品,并出口部分產品以滿足國外少數人的偏好,那么,國內少數人偏好的差異化產品就只有通過進口別國的產品來獲得滿足

這樣,在規模經濟的作用下,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就產生了

由此可以看到,導致國家之間發生貿易,形成分工的原因既有比較優勢、要素稟賦的作用,也有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的作用

比較優勢、要素稟賦的差異導致了國家之間的產業間貿易,形成了產業分工

規模經濟和不完全競爭市場導致了國家之間的產業內貿易,形成了產業內分工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在中國的外貿

近年來在中國發展對外貿易所采取的措施:擴大向外界開放,與世界其他國家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的經濟和貿易合作和發展互惠互利,中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加快,進一步提高外貿的活力。但關鍵是要實現外貿的可持續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超過30年的中國的使用相當長的一段繁榮的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開放外面的世界,吸引和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和提升國內產業,在國際勞動分工和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外貿和充分參與。來自中國的商品進口總額和出口在1978年到2010年的29740億美元躍升為206億美元,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的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的。但

未來取得顯著進展,還需要繼續改進和完善外貿政策和措施。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中國的出口行業是依然的低,高端的全球產業鏈,資源,能源和其他要素投入和環境成本都還是比較高的,并在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一些行業的能力抵御風險相對薄弱。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但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積極參與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并繼續加強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糾紛和摩擦對中國及其貿易伙伴的貿易,中國應積極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目前,中國的貿易摩擦涉及的產品主要集中在紡織品,鞋類,輪胎,汽車零部件,鋼鐵和化工產品,備受爭議的問題主要涉及知識產權,貿易平衡,公平貿易,食品安全,環保等領域。

中國外貿發展的具體描述如下:

(一)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放緩,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仍然在下降,次貸危機進一步深化和蔓延,消費,投資在實體經濟已經開始向縱深發展。近幾個月來,受美國耐用品訂單和工業生產繼續下滑,就業形勢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上升,個人消費減弱,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上升,美元兌歐元和其他貨幣大幅回落。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美國的出口增長下降的趨勢將繼續下去。

受美國經濟放緩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經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削減至3.7%,4.1%,有望再次減少0.5個百分點,相比1月,自2002年以來的最低增長率。這些預期的美國經濟增長從2007年的2.2%下降至0.5%,今年以來,歐元區從2.6%下降到1.4%,日本從2.1%下降至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將下降1.2個百分點。 IMF認為,美國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25%的幾率。同時,IMF還預計,國際貿易增長將是2007年的6.8%下降到5.6%,今年。

⑴在美國經濟和美元匯率變動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增長2.2%,2007年,在近幾年的最低水平。 2008年,美國經濟繼續呈現疲軟。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指數反映的情況,在一月和二月的制造業的發展,不到50個連續的處于弱勢狀態。一月整體建筑支出下降1.7%,降至14年來的最高水平,已經連續4個月下滑。住宅建筑支出下降了19.4%,相比去年同期。月份新屋銷售下降至13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8%,為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個人實際消費的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去年12月以來,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至64.5,今年3月。抑制惡化的次貸危機和經濟增長放緩,就業市場遭受了嚴重的挫折。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減少63,000 2月,在五年內的最大跌幅,當月失業率為4.8%,并進一步上升至3月份的5.1%。

將聯邦基金利率自去年9月以來,美聯儲已下調利率,七次成一排,有累計減少3.25個百分點至2%。美國國會和布什政府已同意在財政刺激方案。兩年多來實施的$ 152十億稅退稅在2008年實施了$ 16億美元的退稅,2009年整個程序。不過,美聯儲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以及政府的措施來解決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作用并不明顯。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僅增長0.6%,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計,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的零增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也承認,美國經濟增長在今年上半年很可能是小甚至萎縮。 IMF指出,次貸危機和2008年的金融市場動蕩的交叉影響的最新報告,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全年經濟增長將只有0.5%。

次貸危機,美元持續下跌以來。在2007年,美元兌歐元自2008年以來下降了近10%的跌幅,而不是減少。截至三月底,美元加權指數收于70.31點,與上一年相比下降了4%,其中,歐元兌美元的匯率收于1:1.5805美元兌歐元貶值比上年同期的7.6%,美元兌日元收于:99.85,貶值了10.6%,比上年同期的匯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仍在增加,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可能會進一步削減利率大幅下降,而歐洲央行可能會維持一個中性的貨幣政策,加上新興市場經濟體將繼續分流的影響美元資產和其他因素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軟的趨勢仍難以扭轉。

(二)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攀升,2007年,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需求,生產成本,美元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連續六年上漲,特別是其中原油和農產品價格上漲最迅速的。年初相比,國際原油價格在年底幾乎翻了一倍,糧食,食用植物油價格大幅上揚,及其他農業產品,如飲料,牲畜和家禽產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膠和其他工作人員在農業原料的價格全線上漲。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國際糧食價格在2007年上漲了42%。

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整體震蕩上行的趨勢。原油,黃金,小麥,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農產品價格處于歷史高位,并增加該國的通脹壓力。采購來抑制通脹,增加糧食進口國,出口國實施出口限制,扭曲的世界糧食貿易格局的,貨源緊張,刺激國際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食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食品價格高企可能會加劇不平衡的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將進一步加大全球通脹壓力。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未來一段時間內,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供應和需求,美元沒有很大的區別,盡管反復,但總的趨勢軟,投機資金炒作等因素的影響,價格將繼續大幅波動。

(三)加速升值的人民幣與其他國內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反映,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影響出口,加快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上升勞工和環境成本,利率上升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疊加。從長遠來看,這些因素將有利于優化外貿結構和發展方式轉變,如工資上漲將有助于改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國內消費,環境成本上升,有利于促進節約能源,改造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的增加,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升值的步伐加速升值,人民幣兌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超過4%。同時,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增加資本的成本壓力。

企業反映的空間來吸收增加的成本是相當有限的,國際市場低迷,出口利潤下降,甚至虧損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很多出口企業有單不敢接長單,以更短單,小型和中小型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尤為明顯。

(四)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中國的進口和出口,近年來,中國的貿易順差持續快速擴大,貿易伙伴的摩擦,增加國內資源,環境壓力的增大,國家一系列外貿發展的進口和出口退稅的調整。首先,調整部分商品實施暫定稅率的商品進出口關稅。出口,增加或資源性產品征收出口關稅。進口,減少的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的進口稅,和國內不能生產的醫療設備,家居用品等商品有較大需求。 2008年,中國進一步調整進出口關稅,主要涉及最惠國稅率,年度暫定稅率的協定稅率和特惠稅率。調整后的關稅總水平為9.8%,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5.2%,工業品平均稅率下降至8.92%。二是要降低出口退稅率的商品。近年來,一些國家減少或取消出口退稅的“高能源消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一部分。2007年7月的出口退稅被取消了553項”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同時降低稅退稅率的商品可能到導致貿易摩擦在2268。進口和出口稅收政策調整,有效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產品出口的一部分,中國的外國的貿易盈余是過大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緩解有利于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顯著促進能源進口的商品和資源性商品,關鍵零部件,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人們日常必需品。但是,由于利潤率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輕工,來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