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兩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哪個我國兩宋著名時期的著名外貿港口)

时间:2024-06-02 02:42:15 编辑: 来源:

哪個我國兩宋著名時期的著名外貿港口

1、泉州

北宋時,福建稱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和邵武、興化二軍。南渡后升建州為建寧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軍,共計八個同級行政機構,故號稱為“八閩”,共轄42縣。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復滅吳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順歸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納入宋朝版圖。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析晉江縣東北部16里置惠安縣。至此,泉州領七縣:南安、晉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割所屬莆田縣、仙游縣別為興化軍。。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閩地從兩浙西南路分出,獨設福建路。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隸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縣改稱安溪縣。至此,泉州轄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縣。宋代澎湖已正式劃歸泉州,隸屬晉江縣管轄。

2、廣州

兩宋時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轄范圍比漢代有所縮小, 已將東部梅縣、潮汕、惠陽等地區分出。

南海郡面積約4.6萬平方公里,南、北朝與隋代,廣州仍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圍略有變化。

3、明州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將鄮縣分為慈溪、翁山(今舟山定海)、奉化、鄮縣四個縣,設明州以統轄之。州治設在鄮縣(寧波市鄞州區鄞江鎮)。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取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稱寧波府。

4、揚州

宋太宗淳文昌閣文昌閣化四年(993年),分全國為十道,揚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

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

5、杭州 

淳化五年(994年),改軍號為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于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

當時人口已達20余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

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

兩宋時期著名的港口

最主要的是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后是明州(也就是今天的寧波),廣州,杭州

請分析宋朝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概況和影響。

1、原因:

⑴從國內情況看,宋代南方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經濟重心南移,著成為宋代積極發展海外貿易的基礎。

⑵從國際環境看,唐中期以后,阿拉伯商人不斷向東部開辟商路,越來越多地出入于我國的沿海口岸。著就從客觀上為兩宋的對外經濟交流創造了一個有利的國際商業環境。

⑶從兩宋政府的政策來看,都積極支持商人開展對外貿易。

⑷從技術條件看,當時造船技術的提高,指南針在航海上的使用,以及對風向的認識和利用等,這些航海技術的進步,是宋代海外貿易興盛的重要原因。

⑸從地理條件看,自唐朝安史之亂后一直到宋朝,吐蕃、契丹、黨項、女真等少數民族相繼興起,控制了西北的河西走廊一帶,唐宋王朝因此與西亞、歐洲各國的陸上聯系受到阻礙而中斷,東南亞的海路成為宋王朝對外交往的必然選擇。

2、概況:

表現:到南宋時,從海路前來通商的國家有50多個;東南沿海出現了許多貿易港口,其中廣州、泉州、明州是著名的三大外貿港。

官府在貿易港口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貿易事務,征收商稅;市舶司所在的港口,還設有專供外國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貨交易的“番市”。

內容:宋代的海外貿易,輸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寶、藥材等,輸出商品主要是絲織品、瓷器、茶葉等。

3、影響:

宋朝海外貿易不僅使宋朝政府獲得了巨額的財政收入,也給通商各國的文明進程增添了活力。

擴展資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