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山海外華僑數量(祖籍廣東中山的華僑華人華裔有多少)

时间:2024-06-07 10:25:56 编辑: 来源:

祖籍廣東中山的華僑華人華裔有多少

祖籍廣東中山的華僑華人華裔有80多萬人

目前祖籍屬于中山的華僑華人就有80多萬,僑居于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數量龐大的旅居海外的香山人在長期與祖國特別是家鄉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了豐厚的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

早在上世紀初,石岐孫文西路就是僑鄉文化的一個寫照

世界華僑人口到底有多少?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考慮移民,希望能去世界上其他國家體驗生活。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移民已超過3500萬人,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體。

海外華僑華人到底有多少

學者的研究表明,中國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當時有我國商人“住蕃”他國,有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而中國人真正移居海外,主要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從那時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超過1000萬,平均每年在10萬人以上。

海外到底有多少華僑華人?由于缺乏權威的統計數字,比較公認的說法是3500多萬人,這里面既包括華僑,也包括外籍華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曾少聰教授說,解放前,分布在海外的華人主要來自三大地區。其中,東南亞的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包括閩南人、客家人;美國發現金礦以后,主要是廣府人去了那里,這些人主來自廣州市及附近地區;歐洲的華人主要是民國時期移居的浙江人。現在的華僑華人已經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其中80%分布在東南亞。

改革開放造就新華僑

“在海外華僑華人中,有一批人是改革開放以后出去的。這些人一般稱為新華僑,他們的人數大約為500萬人”。北京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梁英明教授說。

梁教授還表示,也有人說這個數字為500萬到800萬。與老華僑出國的相同之處在于,他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個人經濟狀況,能多掙一點錢。與老華僑的不同之處在于,這些新華僑中很多人受過教育,不少人還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外也容易立住足。這些人不僅來自沿海地區,也有來自東北、西北等邊遠地區。他們有的去東南亞、歐洲和美國,有的去了日本,還有的去了非洲。有人甚至說,現在凡是世界上有水源的地方,就會有華人。

中國人的移民經歷了一個從技術移民為主,投資移民增多的過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移民進入第二個階段———投資移民增多,打下了基礎。

華人為中國文化而自豪

專家們估計,好幾千萬海外華人中,大約98%的人都已經加入了當地國籍。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已經不再是中國人了。但是這些人卻往往都會為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自豪。

梁英明在國外調查時就發現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真是太強了。他說,中國過去實力比較弱,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文明和歷史的自豪感,往往都深藏在心里。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強大了,這種自豪感在不自覺之中就流露了出來。

曾少聰在東南亞就有不少華僑華人朋友。他說,這些人有時候的確會流露出一種文化上的自豪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感。這些人認為中華文明比當地原生文明要先進。做生意的時候很多華僑華人都賺了不少錢。

但是到了歐美,華僑華人文化上的自豪感就不像在東南亞那么強了。

海外華僑華人為中華文化而自豪,其中還有一個經濟上的原因。專家們都表示,這些人到大陸來投資,只要一說是華人,往往會得到很多照顧,生意也都比較好做。同樣是外國國籍,但你是華人,你就容易受到照顧,但認同中國文化,為中國文化而驕傲,會讓大陸的中國人覺得都是一家人,跟海外華人華僑打交道時沒有必要那么計較得失。

美國華人華僑問題專家令狐萍介紹了美國華人華僑的情況。早年中國人漂洋過海去美國,由于這些人大都沒什么文化,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美國社會只能做苦力。她說,現在華人華僑在美國的形象已經發生了不少改變。

她說,早年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上是負面的。二戰時,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有了180度大轉變,認為中國人勤勞、勇敢、誠實。現在,華裔學生的成績大多數都非常好,美國人又認為中國人聰明、好學。如果一個華裔的數學不好,美國人會感到不可思議,把他當成一個另類。

廣東中山這個千年古村了不起!60座碉樓林立,華僑文化不輸開平

在廣東生活多年,游覽過大量的古村落,廣州的黃埔村、佛山的松塘村、河源的林寨村、梅州的橋溪村、惠州的范和村、江門的自力村 、肇慶的黎槎村 、清遠的南崗瑤寨 、潮州的龍湖古寨 、揭陽的泥溝村都非常不錯,有的 歷史 悠久、有的人杰地靈、有的古建林立、有的物產豐饒、有的民風純樸,各有千秋,近日在中山又發現一個非常不錯的古村——曹邊村。

曹邊村位于中山市區南區,是中山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而且是典型的僑鄉。村里有古樸的碉樓老屋、殘缺的稻田炮樓、滄桑的古廟牌匾、整潔的麻石街巷、近百年的老學堂、以及青翠的幽靜山林,使這里的風光尤為獨特。

曹邊村屬于典型的嶺南風格僑鄉, 歷史 建筑較多且保存完好,有良好的僑鄉文化基礎和地域特色,挖掘并復興其文化特色,建設成為中山的最美僑鄉。地域性文化保護與宣傳,中山僑鄉地域建筑示范鄉村。

曹邊村除了山林環抱、稻田綿延,村人生活悠閑寧靜外,還到處彌漫著時光慢悠,光陰駐足的 歷史 味道,尤其是桑梓僑心在村內留下了種種難以磨滅的印記,構成獨特的風光美景,令觀光客流連忘返,聞訊者動身游覽。

村里的梁書記介紹,曹邊是良都(即南區)梁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據《香山縣志》記載:"良字都梁族,原居延福里,即石頭村,與沙涌毘連。宋代產三鄉賢,慶歷進士、比部郎、鄂州通判杞,致仕時建議立縣。其裔孫亦嘉熙進士,知南康。元明間徙族北臺、溪漕等鄉。合福涌兩派,丁口約千五百人。"記載中的溪漕,就是今天的曹邊。

家在香山石頭村的鄂州通判(主管征糧運糧的官員)梁杞可以說是香山立縣的發起人。縣志有載:"熙寧初致仕,與運判徐九思議立香山縣,事不果行。"約在北宋熙寧年初(公元1068年),梁杞退休告老還鄉。

當時中山屬東莞縣香山寨,人口日漸增多,圍墾屯田不斷擴大,且"漁鹽發達,兼有銀礦場之利",梁杞便在元豐五年(1082年),與廣南運判徐九思商議,兩人聯名向朝廷奏本,要求把香山寨升格為縣,但并未獲得宋廷的批準。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陳天覺與姚孝資聯名上書,建議香山立縣,最后得到了朝廷的詔準。

梁杞的后人建曹邊村于梅嶺南側邊緣,有河溪自北往南流經村西連接北臺涌與石岐河,是古代梅嶺山區中部主要水運通道,故村初名"漕邊",因"曹"與"漕"諧音,清乾隆初年改稱今名。曹邊村其實與曹姓人家無關。上圖曹邊學校內的梁杞雕像。

在曹邊學校的梁書記辦公室,我們也看到了一個縮小版的梁杞雕像。

位于村口的曹邊學校是我們了解曹邊的第一站,據梁書記介紹,曹邊學校建于1929年,是一座兩層樓的小鐘樓,鋼筋混凝土結構,典型的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曹邊學校成為了一座風味尤佳的"中山市 歷史 建筑"。據一些資料介紹,當年身在澳洲、根在曹邊的梁官招、梁業榮、梁瑞榮、梁錦倫等人運來英國進口的"紅毛泥"和鋼筋,以優良的工程質量建造了這所曹邊學校。

中山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尤其是近代以來,更是人杰輩出,這與華僑在國外賺錢后回鄉對教育的重視密不可分。而曹邊學校便開創了中山華僑捐建現代學校的先河。愛國愛鄉的曹邊華僑不僅將外國的建筑特色帶回曹邊,還帶回了實用性頗強的現代教育理念。圖為雨后的曹邊學校更有韻味。

曹邊學校是一棟中西合壁的建筑,外觀是典型的西洋風格,而中間的天井則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建筑文化。如今90多年過去了,歷經近百年風雨洗禮的老建筑結構依然完好,它以一種華洋一體的韻味屹立在曹邊村中,成為曹邊村民的集體回憶。

在曹邊學校的邊上是古色古香的天后宮,天后宮是沿海常見的廟宇,供奉的是天后林默,也就是民間所稱的媽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傳說她自幼聰慧,熟諳水性,常渡海救助遇險船工和漁民;她還能洞察風云變化,預測天氣,告訴船戶可否出航,保護漁舟及商船的安全,被人們尊稱為神女。林默死后被奉為神祗,立祠供奉,尊稱媽祖。

在天后宮的邊上是曹邊僑聯會,再過去就是一棵粗壯的老榕樹(我們同行的朋友一起合圍了一下樹干,需要11人才能圍住),葉茂根深,樹齡據說已有400多年。樹下涼風習習,隨時都會聚集一些老人在此聊天、打牌、閑坐,也算是曹邊村的風水樹及地標之一。

要說曹邊村最出名的建筑,非村口的老炮樓莫屬,關于這炮樓的來源,當地村民是這樣介紹的:中山南區一帶是著名僑鄉,清末民初許多鄉親出國打拼,那時大家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樹高干丈,落葉歸根。在海外經過辛勞,積攢了一些錢回鄉養家 育兒 ,安度晚年。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軍閥割據,政府腐敗,盜匪到處,惡霸橫行,強盜出沒,土匪橫行。不少僑胞遭此劫難,幾十年的辛勞付之東流。為了維護自身及鄉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華僑將自己的房屋建筑成兼具戰斗功能的碉樓,整個村莊的眾多碉樓形成一個嚴密的安全網,使盜賊無從下手。

當年曹邊村出國人數眾多,又有不少在上海的四大公司(先施公司、永安公司、大新公司、新新公司)擔任要職,不少人事業有成滿載而歸,他們成為了強盜垂誕的對象,打切的目標。為了抵御這些不法之徒的侵襲,海外僑胞捐資修建了園炮樓。新中國成立后,匪患消除。炮樓便失去它存在的價值。1958年,在“十五年超英趕美”的豪邁口號中,決定將其拆除,利用其鋼鐵部分服務 社會 主義建設,怎知建筑實在太堅固,以人工拆除根本不可能,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后,除了炸掉了碉樓的頂部之外,只有望樓興嘆,留下成為 歷史 的寶貴見證,如今成了曹邊村口的一座講述華僑文化的豐碑。

在炮樓的邊上,有一座武侯殿,供奉著諸葛武侯,即諸葛亮。據資料介紹,武侯殿建于清代,經光緒五年(1879年)、民國八年(1919年)和1986年三次重修。武侯殿的正門的石刻對聯很獨特,由廣東狀元梁耀樞于光緒五年(1879年)所寫:"功蓋三分國,人當萬里城"。

在曹邊村梁書記的介紹下,我們沿著古老的石板街,參觀了這座古老的村莊,村內碉樓炮樓林立,雕梁畫棟,古色古香,而且村里的小巷十分整潔、干凈,一路上見不到任何隨意丟棄的垃圾。加上該村環山而建,村后山樹木蒼翠,村內又林木眾多,因此村內環境十分幽靜怡人。

值得一提的是,曹邊村雖然 歷史 悠久,文化厚重,還獲得了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等諸多榮譽,但卻養在深閨、鮮為人知,民風純樸,看不到什么商業化的設施,幾乎沒有游客,最大程度的保留著古村的原滋原味。

不過就如殘缺的炮樓一樣,因為沒有商業化的包裝,所以很多古建筑的保存也面臨很大的考驗,很多老建筑上屋頂上的灰塑已經褪色,有的甚至已經風化、脫落,亟待維護修復。

在梁書記的辦公室內,我們看到一塊清朝狀元梁耀樞的狀元牌匾,梁耀樞(1832~1888年)是廣東 歷史 上的三大狀元之一,順德杏壇光華村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考中狀元。身為狀元郎的梁耀樞為什么要為曹邊村武侯殿題寫對聯呢?原來梁耀樞高中狀元之后,同時做了幾塊相同的狀元牌匾分別恭送到各地公祠,用來光宗耀祖。所以,當時連遠在中山曹邊的梁氏公祠內,也有一塊梁耀樞狀元牌匾。

海外華僑華人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錢學森: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