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夏令營入營名單(中央財經大學夏令營錄取遞補機會大嗎)

时间:2024-06-01 11:28:43 编辑: 来源:

中央財經大學夏令營錄取名單

中央財經大學夏令營錄取名單如下:

仲凱、汪杰、劉東敘、管皓、陳佩茹。

拓展知識:

中央財經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買粉絲nomics),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大,位于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111計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獎學金實施院校、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虛擬學院聯盟成員,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高校。

學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創辦之初由財政部主管,校名先后為中央稅務學校、中央財政學院;1952年8月,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的經濟系科合并成立中央財經學院,由高等教育部主管;1996年5月,中央財政金融學院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

1998年10月,在中央財政金融干部學校基礎上成立的中央財政管理干部學院并入中央財經大學;2000年2月,學校由財政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設有20個學院,開設53個本科專業;擁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教職工1769人,其中專任教師1098人;普通本科生10177人,研究生6545人。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入營難嗎

有點難。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優營率百分之三十一點六。

夏令營可以說是保研人最重要的保研方式了,入營代表通過夏令營的初審,而拿到優秀營員才意味著完全通過了夏令營的考核,一般來說就約等于拿到擬錄取的offer。而事后對夏令營優營率進行盤點和分析,更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保研形勢的變化,也能比照自身進行復盤,為接下來的保研路做準備。

中央財經大學夏令營錄取遞補機會大嗎

查詢中央財經大學官網信息,第七屆夏令營部分同學選擇自愿放棄,按資格審核成績高低進行補錄,一共補錄24名同學,可以見補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中央財經大學(英語: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買粉絲nomics,縮寫:CUFE),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大,原名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始建于1949年

江西財經大學在哪個區

一、江西財經大學在哪個區 江西財經大學 是在南昌市昌北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具體地址在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港東大街169號,該校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財經學府。

二、江西財經大學簡介

江西財經大學 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財經學府。2008年2月6日,溫家寶總理與江西財大師生共度除夕,發表了重要講話,并稱贊說:“你們學校是所很好的學校”,激勵著學校永葆奮斗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1、辦學歷史: 江西財經大學 的前身為1923年秋創辦的江西省立商業學校,1958年成立江西財經學院,文革期間幾經更名并遭停辦,1978年復校,1980年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1996年更名為 江西財經大學 ,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財政部主管轉變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辦學特色:辦學以來,學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訓和“敬業樂群、臻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形成了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紅土地上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模式,走出了在欠發達地區辦人民滿意高校的路子,正努力朝著“基礎厚實、特色鮮明、人民滿意、國際知名的高水平財經大學”的發展目標,實現“百年名校”江財夢邁進。

3、辦學條件:學校坐落英雄城南昌,東臨贛江碧水,西接梅嶺煙霞,北吸錦繡廬山之靈氣,南納雄偉井岡之精神。現有蛟橋園、麥廬園、楓林園、青山園四個校區(不含獨立學院共青校區)。占地面積共22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館藏各類圖書862萬冊(含電子圖書186萬冊)。校園幽香雅靜,錯落有致,層重疊翠,湖光瀲滟,是全國綠化300佳單位之一。

4、機構設置:學校設有工商管理學院(MBA教育學院)、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會計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院、統計學院、信息管理學院、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軟件與物聯網工程學院(用友軟件學院)、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國防教育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共16個教學學院,國際學院、海外教育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共4個管理型學院,以及1個獨立學院。

設有《當代財經》雜志社、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財政大數據分析中心、生態文明研究院等7個獨立設置科研機構;有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監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策支持協同創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等4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有規制與競爭研究中心、會計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發展與風險防范研究中心、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與現代中國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應用統計研究中心等7個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財稅研究中心、江西省經濟預測與決策研究中心等3個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有現代商務研究中心、創新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心、社會工作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等與學院合署或掛靠學院的科研機構。

5、學科專業:學校現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文學、理學、藝術等學科門類;擁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共7個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共7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70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54個本科專業。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產業經濟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獲評A-等級(全國前10%),工商管理獲評B+等級(全國前20%),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獲評B等級(全國前30%),公共管理獲評B-等級(全國前40%);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統計學、工商管理入選“江西省一流建設學科”;1998年獲批江西省首家MBA辦學權,2009年獲批江西省首家EMBA辦學權,2017年通過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2018年通過全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質量認證并獲評“A級成員單位”;擁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市場營銷、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政學、法學),10個省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一流專業;學校自2015年以來共有38個專業參加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23個專業排名全省第一,7個專業排名第二,4個專業排名第三,排名前三的專業數占參評專業數89.47%。

6、教學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兩次均獲“優秀”等次,2016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審核性評估中獲得高度評價。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國家級雙語示范教學課程3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MOOC)8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法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1個,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學校、大學生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項目學校和教育部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等。擁有江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園1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4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學校于1994年(全國較早)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選修雙專業(學位)。2007年學校獲得普通高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7、科研工作:2009年至今,學校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320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12項,重點項目16項,一般項目220項,青年項目65項,中華學術外譯項目3項,后期資助項目4項;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0項,其中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任基金1項,應急項目2項,天元基金3項,面上項目18項,地區項目230項,青年項目35項。近年來,10余項研究成果編入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并送中央領導決策參考,百余篇研究成果、調研報告獲中央及省部領導批示。立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0余項,在國際一流刊物及國內權威刊物發表論文近800篇,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50余項。學校現有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2個、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主辦的《當代財經》入選新聞出版總署首屆“全國百強社科期刊”,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江西財經大學 學報》(雙月刊)入選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兩刊均為CSSCI來源期刊。

學校依托學科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緊密聯系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聚焦江西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與建設重大現實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政府、企業和社會管理部門提供具有重大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議和買粉絲意見,相關論文成果多次獲得省主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充分發揮了學校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智囊團”與“決策庫”的作用。學校針對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新形勢,積極推進傳統成人教育向現代繼續教育的轉型,以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依托學校學科優勢,每年承辦財政部以及全國各地財務、財政、稅收、金融、銀行和保險系統等政府、企業以及各行業的培訓業務,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8、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2239人,專任教師1302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7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50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767人;博士生導師133人;碩士生導師744人;“*”講座教授2人,“*”領軍人才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0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0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全國“百千萬工程”人才3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優青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2人,全國專業學位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2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3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41人,江西省教學名師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 南京大學 原黨委書記洪銀興等擔任我校顧問;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