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茶葉外貿出現于什么朝代(日本的茶葉是中國哪個朝代傳過去的?)

时间:2024-05-29 10:14:28 编辑: 来源:

中國的茶葉和茶文化從什么朝代開始影響世界

中國茶葉起源甚早,陸羽《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中華茶文化,萌芽于魏晉南北朝,起于唐,興于宋。中國茶葉,西漢時期傳入日本,唐初傳入韓國,至于歐洲西方等國,到1610年,荷蘭人直接從中國和日本運茶回歐洲銷售,飲茶在歐美才開始流行

中國的店鋪起源哪個朝代,店鋪形式發展

1、商人的出現和商業的興起:這一目講述了我國古代商業的產生和在先秦、秦漢、隋唐三個時期的基本情況。古代商業產生于先秦時期,初步發展于秦漢時期,到了隋唐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1)商業興起于先秦時期

(2)秦漢時期商業初步發展

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秦漢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秦漢時期商業發展的原因有:秦始皇統一貨幣、度量衡、修馳道。西漢“開關梁”,開通了陸上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中外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

西漢商業發展表現在: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中外貿易逐漸發展起來,一些大城市成為著名的商業中心,政府設專職官員管理市場。

(3)隋唐時期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柜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沿岸出現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飛錢類似于后世的匯票。柜坊和飛錢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它們的出現又促進了商業的便利與發展。

2、宋元商業的繁榮:這一目分兩宋和元代兩個階段講述了宋元時期商業繁榮的情況。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是建立在市坊分開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時間基礎上的。兩宋不僅商品的種類多,而且國內貿易、民族之間貿易和對外貿易都很繁榮。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促進了商業的繼續繁榮。

(1)兩宋時期商業繁榮的原因

第一,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社會經濟得以正常發展,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為商業的繁榮提供了物質基礎。第二,政府逐漸放松對商品交易的限制。從唐代后期起,市坊嚴格分開的制度逐漸被打破。到宋代,店鋪已可隨處開設,買賣時間也不再有日中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經營。第三,北宋時益州富商開始發行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后來,官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印制和發行交子。南宋時,紙幣使用的地區廣、發行量也大大增加。紙幣的發行和使用便利了商業活動的進行,促進了商業的繁榮。第四,兩宋時水陸交通便利,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有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

(2)兩宋商業繁榮的表現

兩宋時期商業的繁榮首先表現為城市商業的繁榮。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成為繁華的商業大都會。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形象地反映了開封城內商業的繁華景象。可展示課件中《清明上河圖》(局部),加深學生對開封商業繁榮的印象。南宋都城臨安,城內店鋪林立,貿易興隆,早市、夜市晝夜相連,酒樓、茶館、瓦子錯落有致。

商品種類增多,各種類型的集市出現。許多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開始走向市場,成為重要的商品。如蘇湖地區農民剩余的糧食,南方篾匠所做的竹木器都變成了商品。可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插圖“北宋時期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的商標”,并向學生提問:從這個商標中能夠得到什么有效信息?然后共同歸納:北宋時商品種類增多,商家注重商品的包裝,還注意為自己的商品作廣告。說明北宋時商人經商的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南宋時流行的諺語“蘇湖熟,天下足”則說明蘇湖地區農民的剩余糧食成為了重要的商品。城市中還出現了定期和不定期、專業性和節令性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集市。商稅收入,越來越成為政府的重要財源。

兩宋時期,民族邊境貿易繁榮。北宋與遼、西夏對峙,南宋與金對峙。兩宋在與遼、西夏、金相鄰的邊境地區設榷場,進行雙邊貿易,互通有無。

兩宋時期,海外貿易發達。宋代海上絲綢之路暢通,政府特別重視海外貿易。北宋時,東南亞、南亞、阿拉伯半島以至非洲,有幾十個國家與中國進行貿易。南宋時,海外貿易更加發展,外貿稅收成為國庫財富重要來源之一。

(3)元代商業的繼續繁榮

元代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重新疏浚了大運河,疏浚后的大運河從杭州直達大都;開辟了海運,海運從長江口的劉家港出發,經黃海、渤海抵達直沽(天津);元政府還在各地遍設驛站,橫跨歐亞的陸上絲綢之路也重新繁榮起來,這些都促使元代商業繼續繁榮。

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華的國際商業大都會。從東歐、中亞,從非洲海岸,從日本、朝鮮,從南洋各地,都有商隊來到大都。城內各種集市三十多處,居民不下十萬戶。國內外各種商品匯聚于此。“百物輸入之眾,有如百川之不息。”據說每天僅運入城中的絲即達到千車。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業和手工業中心,“貿易之巨,無人能言其數”。泉州是元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經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國旅行家譽之為世界第一大港。元政府在這里設有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

3、明清的徽商與晉商:這一目著重介紹了明清時期商幫的出現,以及徽商與晉商在當時商業活動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影響。

明清時期,小農經濟與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農產品商品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城鎮經濟空前繁榮和發展,許多大城市和農村市場都很繁華。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可利用課本插圖“明代《皇都積勝圖》(局部)”,向學生介紹明代北京城的商業繁榮情況。在全國各地,涌現出許多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其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

(1)徽商

徽商即徽州的商人。徽州有經商的傳統,徽州人很團結,注重互相幫助,并且還崇尚節儉。經過幾百年的經營,徽商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利用課后閱讀與思考中引用的顧炎武的一段話歸納徽商致富的原因。徽商幾乎“無貨不居”,經營范圍很廣,但“首魚鹽”,對食鹽的經營尤為重視。徽商的興起就是從經營食鹽開始的。明代食鹽的生產由官府壟斷。為了解決邊疆守軍糧餉不足的問題,明政府允許商人將糧食運到指定的邊防地點交納,然后給予他們販賣食鹽的權利。徽州距邊防地點遙遠,徽商起初在鹽業的經營中不占優勢。但到明中期以后,明政府將納糧改為納銀,徽商紛紛投資鹽業而暴富。徽商經營鹽業積累起商業資本之后,又擴大經營范圍,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行業,活動范圍遍及全國各地,民間俗諺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在海外諸國也留下他們的足跡,有“遍地徽商”之說。徽商憑借雄厚的商業資本,經營大宗商品交易和長途販運;并且插手生產領域,支配某些手工業者的生產活動;還經營典當等金融行業,獲取高額利潤。徽商從明初至清末興盛了數百年,出現了擁有資產百萬乃至千萬以上的大富商。建議教師請學生觀看課本插圖“徽商的房舍”,然后向學生指出:這是幾百年前徽商建造的房舍,到今天還完好無損。

(2)晉商

晉商即山西商人。他們是和徽商齊名的另一商幫。晉商起初也是經營鹽業,晉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邊防之便,為官府運送軍糧,獲取販鹽的權利,經營鹽業致富,成為富有的大鹽商。他們積累起巨額商業資本之后,逐漸擴大經營范圍,販賣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到清代乾隆年間,晉商開始興辦金融機構票號,經營存款、放貸、匯兌,也可以為官府代理錢糧。可聯系課本引言部分關于日升昌創辦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本目內容。經過長期的經營和積累,晉商的財力不斷壯大,到清代時,資產達百十萬者不可勝數,晉商首富亢氏的資產多達數千萬兩。

日本的茶葉是中國哪個朝代傳過去的?

日本的茶葉南宋時期傳過去的。

茶是日本傳統的大眾化飲料,平均每10人中有8人飲茶。還是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僧人最澄在浙江天臺山留學,回國時,不僅將天臺宗帶到日本,還將茶種帶到了京都比睿山。后來的僧人榮西也在天臺山研習佛法并修學茶藝,寫成了著名的《吃茶養生記》,記錄了南宋時期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制茶過程和點茶法,從而被譽為日本的“茶祖”。而之后的留學僧圓爾辯圓帶回了徑山茶的種子,種植在自己的故鄉靜岡縣,茶風從此開始流傳。

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的名稱、作者及其朝代具體是什么?

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的名稱、作者及其朝代具體是什么?中國第一部茶葉學專著是《茶經》,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寫。

在傳播茶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代表性和核心,而茶經是最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的。《茶經》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也是所有關于茶的描述的集錦。它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葉專著。被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寫。

中國種植和品茶的歷史可以從神農開始。從茶經中陸羽的記載可以看出,我國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對茶和茶文化的深入研究。唐朝之所以出現“茶經”,是因為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穩定的社會環境為茶和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生存基礎和空間。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這一時期,飲茶逐漸從貴族生活發展為大眾化的生活習慣,茶文化逐漸與人們的生活習慣融合,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寫的《茶經》。這本書的初稿完成于8世紀,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茶經》全書共分三卷十章7000余字。其內容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陸羽《茶經》系統敘述了茶葉的名稱、文字、茶樹形態、生長習性、生態環境,以及種植要點。闡述了茶對人體的生理和藥理作用。本文討論了茶葉的采摘、制作、烹飪和飲用方法,所用的儀器,以及茶葉類型和品質的鑒定。收集了中國古代關于茶事的記載;本文指出了中唐時期中國茶葉的起源和品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葉百科全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云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

福州(今湖北天門)竟陵人,一生愛茶,善茶道,以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為中國茶產業和世界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被稱為“茶仙”、“茶圣”和“茶神”。他對茶葉有著濃厚的興趣,進行了長期的調查研究,熟悉茶葉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擅長品茶。

唐初(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寫了《茶經》 3卷。系統總結了唐代以前中國茶葉種植的經驗,闡述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并對茶葉的起源、種類、特點、制作方法、烹炸、茶具、水品、飲用習俗、名茶產地、典故和藥方等進行了論述。這是中國第一部茶葉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求中國航運發展史,比如:從哪個朝代開始,都有什么重大的事情。

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建國初期,中國海輪噸位所占世界比重不到0.3%。而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國際敵對勢力的封鎖禁運,又阻礙了我國遠洋運輸事業的發展。

上海解放后,外國航運企業撤離上海,美、英、法等國家限制本國輪船到中國港口,使我國的遠洋運輸幾乎斷航。在這種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新中國政府領導人民奮發圖強,逐步沖破封鎖。

1951年6月15日,波蘭政府和中國政府合資組建了中波輪船股份公司,首先打開中國通往歐洲的航路,邁開了新中國遠洋運輸的第一步。

1956年,遠東水腳工會(FEFC)與日本船東達成壟斷協議,排斥非公會班輪,實行雙重費率制,將中國航線上的班輪運價普遍上調10%,對中國的對外貿易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為此,從1958年開始,外運、外代系統開始了一場“運價斗爭”,利用外貿貨源,采取不給或少給公會班輪配貨的辦法,與之進行有理有節的斗爭,吸引了多利順、三野、中波、源源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