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貿易企業協會碳中和產業促進委員會(2021年泰達汽車論壇成果共識)

时间:2024-05-23 22:14:43 编辑: 来源:

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碳中和產業促進委員會是騙子嗎

不是

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碳中和產業促進委員會是中國合作貿易企業協會下設的一個委員會,主要職責是促進碳中和產業的發展,推動企業實現碳減排和低碳轉型,促進綠色能源經濟的發展,委員會的成立旨在為會員單位提供產業政策、增值服務,研究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新產業,助力綠色能源經濟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是騙子

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要性和戰略意義包括

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必要性和戰略意義包括以下:

必要性:

1、體現大國的責任擔當。

2、符合國家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3、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競爭優勢。

4、大幅提高民眾健康水平。

戰略意義:

“雙碳”戰略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導綠色技術創新,提高產業和經濟的全球競爭力。中國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加快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努力兼顧經濟發展和綠色轉型同步進行。

2021年泰達汽車論壇成果共識

2021年9月3—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9月5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志新發布了2021泰達汽車論壇成果共識,以下是共識的內容:

泰達汽車論壇一直致力于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庫平臺。2021年,組委會舉辦了“瞭望‘十四五’縱論新征程”的圓桌對話活動、中國汽車消費峰會、“汽車產業向上發展新契機”媒體分享會、“回顧產業歷程,共話產業未來”的建黨百年活動等,同時還針對政策標準、行業趨勢開展了面向科研機構、高校、國內外汽車企業集團、零部件企業的“泰達調研”活動,凝聚行業專家共識,匯聚權威智庫思想,構建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

2021泰達汽車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設置了17場會議,匯集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和商務部等部委領導、國內外企業集團高層、資深專家學者、權威媒體記者等1000余名嘉賓現場出席,開幕當日線上直播參會超過100萬人次。

今年的泰達汽車論壇首次使用直播連線方式。解振華特使在汽車行業首次講解碳中和;首次發布“泰達調研”專項行動研究成果,凝聚行業共識,傳遞行業聲音,打造永不落幕的論壇;首次舉辦央企對話,汽車制造央企與汽車產業鏈服務央企攜手合作,共同探討“雙碳”行動及汽車產業綠色化發展;媒體傳播首次全網聯動,通過圖文、海報、視頻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高頻率釋放論壇信息,顯著提升論壇的高端智庫論壇形象和行業影響力。經過為期三天的思想碰撞,形成五點共識。

 

一、統籌政、產、企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實現汽車“雙碳”目標

汽車產業碳中和是個系統工程,需統籌政府、產業和企業資源,發揮協同效應。政府層面應完善頂層設計,通過國家政策和標準法規完善,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加嚴燃油車能耗要求、引導綠色低碳出行、建設循環利用體系、鼓勵綠色生產設計,強化政策保障;產業層面應加速融合,開展低碳技術聯合攻關、引導綠色低碳產品供給、改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加強與能源、交通等行業融合發展,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降低碳排放;企業層面應錨定雙碳,追溯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從產業鏈、生產制造、低碳產品、低碳流通、報廢回收等環節落實低碳、零碳理念,實現汽車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目標。

二、攻關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速,打造產業全新增長極

2021年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破局”之年,北京、上海和佛山牽頭的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獲五部委的批準,為新能源汽車板塊帶來新一輪政策催化劑,推動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面對當前新形勢,一是圍繞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核心的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電池、車載液氫系統等顛覆技術,重點突破高功率燃料電池電堆、先進儲氫系統等瓶頸技術。二是充分發揮先行區域產業基礎優勢,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配合、聯合攻關,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提速,鍛造產業鏈長板、補齊短板,有序打造以燃料電池商用車為主的示范應用場景,當前應加強綠氫制備、儲運、加氫站等能源基礎設施堵點的突破,支持FCV取得產業化突破,為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能。

 

三、強化協同創新,消除技術斷點,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的融合與升級

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由傳統的以整車企業為主體的“鏈式關系”向以生態主導型企業為核心的“網狀生態”轉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將用軟件定義汽車,強化協同創新,打造高算力芯片、電子電氣架構、操作系統、車網通訊等平臺;我們要致力于構建數字座艙智慧生態系統,提升用戶智享體驗;消除自動駕駛過程中的場景斷點,加快突破高性能傳感器技術,加快關鍵元器件自主產業形成。解決地圖標準不統一和數據采集工具鏈不統一等產業發展短板,共同促進產業早日成熟;聚焦自動駕駛安全和信息網絡安全問題,加速制定和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標準,推動數據安全治理與合規應對,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四、貫通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加強國際合作,提升供應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貿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也進一步凸顯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性。在補全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斷點的同時,我們也要積極培育產業鏈供應鏈長處、優勢,在全球汽車產業分工體系中取得話語權,大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可靠性。

汽車企業要把產業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貫通研發、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突破產業鏈的斷點、堵點,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一方面,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克服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在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另一方面,緊抓新冠疫情背景下國外產業鏈向國內轉移的重要契機,加強供應鏈國際合作,與貿易伙伴形成緊密聯系,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五、積極實施品牌向上戰略,解決“卡脖子”難題,推動民族汽車品牌整體向上突破

民族汽車品牌向上是關系汽車強國建設的重大任務,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擴大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實現品牌向上突破,是“十四五”時期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最為緊迫的任務。

民族汽車品牌企業應加速技術創新迭代,推動品牌競爭力加速形成,打造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產品,大幅提振消費者信心。著重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打造高水平、現代化汽車產業鏈條。通過流通體系的模式及業務創新,賦能品牌發展。以消費者需求為指引,提升產品品牌力;致力中國汽車自主品牌高端化突破,切實推動“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穩步推進汽車品牌資產量化管理體系建設,助力解決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的“卡脖子”難題,推動民族汽車品牌整體向上。

后續,組委會還將舉辦系列精彩活動,打造永不落幕的泰達汽車論壇,敬請關注!

謝謝大家!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

      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是中國推進世界零碳排放進程,引領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核心戰略,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那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是什么時候?我們在什么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

      1、碳達峰目標時間

      碳達峰目標時間是在2030年前

      (1)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80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2)到2030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

      2、碳中和目標時間

      碳中和目標時間是2060年前。

      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我們在什么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碳達峰碳中和被提及。

      2020年9月22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和碳中和戰略目標的提出是中國推進世界零碳排放進程,引領世界經濟綠色復蘇的核心戰略,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那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是什么時候?我們在什么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時間?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

      1、碳達峰目標時間

      碳達峰目標時間是在2030年前

      (1)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