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發展(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12:51:16 编辑: 来源: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新特點是:

我二戰之后國際貿易的特點是?

二戰之后國際貿易的特點是:

1、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很小,且呈下降趨勢。

2、出口依然以初級產品為主,進口以工業制成品為主,但工業制成品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3、主要貿易對象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發展中國家的比重在上升。

4、制成品的出口集中在少數國家餓地區。

國際貿易在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擴展資料:

雙邊貿易在兩國之間通過協議在雙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的貿易。這種貿易,雙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從另一方的進口,這種方式多實行于外匯管制國家。另外,雙邊貿易也泛指兩國間的貿易往來。

多邊貿易也稱多角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互有買賣的貿易。很顯然,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多邊貿易表現的更為普遍。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那些變化?急求

(3)1900年以后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戰后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社會主義國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占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是戰后世界經濟變化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反映

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顯地超過初級產品所占的比重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新興工業部門出現,大量新產品涌現并投入世界市場

第二,科技的進步,使原材料的使用更為經濟有效,節約了原材料的使用,導致初級產品貿易的相對下降

第三,合成材料工業有了迅速發展,減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

第四,發展中國家工業的發展,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量,減少了初級產品的出口量

第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農業保護政策和鼓勵國內農業發展的政策,提高了農產品的自給率,減少了對農產品的進口需要

第六,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實行工業化,大量進口資本貨物,也增加了工業制成品的國際貿易量

第七,隨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尤其是對工業制成品的需求更大,增加了工業制成品的國際貿易量

然而,造成在世界貿易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下降和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下降,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上升,從而出現了初級產品所占比重日益下降的趨勢

戰后,制成品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機器設備在世界制成品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地位日益重要

其主要原因是:(1)世界工業結構變化巨大,重工業不止不斷上升,輕工業比重下降

(2)國際專業化生產的發展,機器設備專業化生產協作日益加強,使這些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數量和比重大大增加

(3)國際貿易中的新產品絕大部分機器設備產品

(4)居民對汽車、家電等的需求增長

戰后在初級產品貿易方面的一個特點是燃料的重要性明顯增長

這主要是由于:第一,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改變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

第二,1973年和1979年世界市場原油價格兩次大幅度上漲,是石油在初級產品貿易中的比重在70年代急劇上升的重要原因

戰后,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初級產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發達國家所占比重則明顯上升

軍火貿易的不斷擴大,是戰后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中的一個突出現象

8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興起,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進一步發生變化,主要有:(1)世界制成品貿易呈進一步上升趨勢,深加工、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貿易增長更快

(2)技術密集型產品,尤其是尖端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發展迅速,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

(3)能源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下降

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二戰后,世界市場新特點: (1)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

(2)商品結構復雜化

(3)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4)跨國公司迅速發展

(5)市場競爭激烈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