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及結構變化(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現象。)

时间:2024-06-02 03:12:22 编辑: 来源:

二戰后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發生了那些變化?急求

(3)1900年以后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戰后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社會主義國家所占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占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占的比重迅速提高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是戰后世界經濟變化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反映

與此同時,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顯地超過初級產品所占的比重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新興工業部門出現,大量新產品涌現并投入世界市場

第二,科技的進步,使原材料的使用更為經濟有效,節約了原材料的使用,導致初級產品貿易的相對下降

第三,合成材料工業有了迅速發展,減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

第四,發展中國家工業的發展,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量,減少了初級產品的出口量

第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農業保護政策和鼓勵國內農業發展的政策,提高了農產品的自給率,減少了對農產品的進口需要

第六,發展中國家為了發展本國經濟,實行工業化,大量進口資本貨物,也增加了工業制成品的國際貿易量

第七,隨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長

尤其是對工業制成品的需求更大,增加了工業制成品的國際貿易量

然而,造成在世界貿易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下降和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初級產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下降,而工業制成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不斷上升,從而出現了初級產品所占比重日益下降的趨勢

戰后,制成品貿易的商品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機器設備在世界制成品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地位日益重要

其主要原因是:(1)世界工業結構變化巨大,重工業不止不斷上升,輕工業比重下降

(2)國際專業化生產的發展,機器設備專業化生產協作日益加強,使這些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數量和比重大大增加

(3)國際貿易中的新產品絕大部分機器設備產品

(4)居民對汽車、家電等的需求增長

戰后在初級產品貿易方面的一個特點是燃料的重要性明顯增長

這主要是由于:第一,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改變和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量

第二,1973年和1979年世界市場原油價格兩次大幅度上漲,是石油在初級產品貿易中的比重在70年代急劇上升的重要原因

戰后,發展中國家在世界初級產品出口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發達國家所占比重則明顯上升

軍火貿易的不斷擴大,是戰后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中的一個突出現象

80年代以來,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興起,使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進一步發生變化,主要有:(1)世界制成品貿易呈進一步上升趨勢,深加工、高附加價值產品的貿易增長更快

(2)技術密集型產品,尤其是尖端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貿易發展迅速,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商品

(3)能源在國際貿易中所占比重下降

二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現象。

【答案】:二戰后,隨著科技的大發展和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的變化,國際貿易得到空前的發展,并出現了一些新現象:

(1)國際貿易發展迅速,增長速度超過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二戰后,在科技革命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世界經濟依存性大大加強,國際貿易自由化席卷全球并持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不僅超過了戰前水平,而且增長速度也超過了工業增長速度。雖然世界生產是國際貿易發展的物質基礎,決定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但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貿易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也越來越大。

(2)國際貿易結構發生變化。初級產品時常萎縮,工業制成品貿易不斷擴大。二戰前工業制成品與初級產品在國際貿易中大致是4:6,從1953年起,工業制成品所占比重超過初級產品,而且逐步擴大,目前工業制成品與初級制成品的比重大致是6:4。高科技產品在科技貿易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高科技的迅速發展,許多高技術產業迅速興起,高技術產品很快進入國際貿易領域,使國際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國際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發展迅速。國際服務貿易指國與國之間非實物形式的,為有形貿易服務的,各種服務的提供與接受。包括運輸、保險、金融、旅游及勞動等領域內提供服務的活動。國際技術貿易是一種有價的技術轉讓,包括純技術知識貿易和技術轉讓相關的機器設備的貿易,其中前者被劃分為無形貿易,后者被劃分為有形貿易。無形貿易進展顯著。1980年無形貿易額在世界貿易額中占到1/4。服務貿易作為無形貿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速度很快。但多集中在美國、日本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產生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二戰后至上世紀70年代初期世界范圍內國際貿易發現呈現出那些重要特征及其背后

1、

社會主義蘇聯解體的原因

(1)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從斯大林開始,雖然后來有改革,但改革僵化,沒有從根本上改

(3)蘇聯國內:消耗大量國力 改革僵化,經濟停滯不前

2、

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世界格局,分兩個時期,

A、政治上

一、70年代~90年代初時美蘇爭霸的中后期,70年代中期經濟危機后,美國經濟發展勢頭受到打擊,加上日本的快速崛起和德國的高速發展,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威脅,80年代美國里根總統上臺后推出“星球大戰”的策略,希望用蘇聯不擅長的經濟來拖垮它,90年代初,東歐劇變后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美蘇爭霸的結束,世界進入美國一極加上中、德、日等多強的世界格局時代

二、90年代初至今的一超多強格局,美國獨霸世界,但是中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也是慢慢崛起變強,世界朝著多極化發展

B、經濟上

一、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

世界經濟及其主要行為主體:世界經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指國際關系行為主體超越國境進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活動的總和,是世界各國的

經濟在相互聯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圍內的有機整體.

主要世界經濟組織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功能與特點.

世界主要經濟組織有: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3)、世界貿易組織.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主導的世界經濟中,這些世界經濟組織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現在這些組織被發達國家所控制,因此在運作中較多地向發達國家的利益傾斜,有時甚至被少數國家用來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約束和限制.

區域性經濟組織:

(1)、亞洲開發銀行;

(2)、石油輸出國組織;

2、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

戰后初期到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稱霸世界經濟領域,表現在:

(1)、領導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2)、按照美國的意志建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使之成為戰后初期美國經濟擴張的工具;

(3)、實施“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和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歐;

(4)、實施“第四點計劃”企圖通過技術援助和投資向亞、非、拉滲透,控制受援助國;

(5)、實施兩個“安全網”(經濟安全網、軍事安全網),保證美國的世界經濟霸權;

(6)、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技術和經濟封鎖.

20世紀 70年代后世界經濟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表現為:

(1)、美國喪失了世界經濟霸主地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三大經濟中心形成(美國、西歐、日本);

(3)、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出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三大區域經濟集團化加快發展

(1)、歐洲共同體發展到歐洲聯盟;

(2)、北美自由貿易區;

(3)、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以多樣化為前提,不推行一種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結構并行的辦法,在促進地區經濟貿易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世界各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動力: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

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新科技革命的影響加深,經濟信息化加速發展.各國經濟朝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各國不斷調整經濟結構.跨國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當代世界政治的發展變化與基本趨勢

1、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

當代世界政治行為主體: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盟;阿拉伯國家聯盟.

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區域性組織的地位和作用.

2、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雅爾塔體制的主要內容.兩大陣營的形成、對峙,使兩極政治格局成為現實.美蘇爭奪世界霸權,國際力量的分化與改組.兩極格局的終結.世界進入格局轉換的新時期.

3、冷戰后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世界政治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穩

定,局部戰亂、緊張、動蕩.大國關系深入調整.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加強.經濟因素對世界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大.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

三、當今時代主題與建立國際新秩序

1、時代主題的轉換

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全面理解提出時代主題轉換的依據和意義.

2、和平與發展的相互關系

世界和平是促進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和平與發展兩大課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正確途徑.和平與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南北問題.

3、建立國際新秩序

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的基本特征與實質.國際新秩序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不同構想.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

四、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

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原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制和社會政策的調整.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

2、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及其實質.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的重大變化.發達資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