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影視作品海外傳播現狀(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时间:2024-06-03 18:59:25 编辑: 来源:

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中國電影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電影產業是對以電影的制作、發行和放映三個行業為主,同時包括電影的后產品的開發(如音像制品、電影頻道、相關圖書、玩具等)以及與電影相關的市場活動的總稱,屬第三產業中娛樂業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視聽技術傳遞藝術形象信息,為人們提供審美、娛樂、宣教服務。

電影產業的特征包括以下幾點:

2、產業鏈剖析:包括五大階段

從電影行業整體來看,其產業鏈包括電影制作、出品、發行、放映環節。電影制作作為整個產業的最前端,決定了行業的影片供給數量、質量等情況,具有一定的議價權。影片制作完成后,通過出品及發行方使得影片得以面世,向下游院線企業進行宣發。電影產業的終端是院線市場,其基本職能是提供放映服務獲取票務收入,一般占據45%的票房分賬比例,同時還為合作商提供廣告服務、提供賣品等衍生品服務以獲得非票務收入。

在電影產業鏈中,發行上承制片方,下連院線播映方,是將影片全國推廣的渠道,整個電影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

電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國內外文學與劇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國外的漫威、迪士尼,國內的華策影視、騰訊文學等;內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華納兄弟、環球影業,國內的萬達影視、華誼兄弟等專業影視公司;宣傳發行方包括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傳統影視公司發行方,以及淘票票、愛奇藝與貓眼電影等網絡發行方;電影產業鏈終端的院線平臺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與國內的萬達影院、大地影院、橫店影視等。

行業發展歷程:處于“互聯網+時代”

行業政策背景:多項政策加持

以政策扶持為主導電影產業的迅猛發展與國家層面以及政策層面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2010年的《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發布,我國對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方針、具體政策措施保障;

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在2014年由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聯合發布,明確了八項具體政策,使得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公益服務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于2015年由國家財政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并規定,向申請工商登記的經營性電影放映單位征收5%的電影專項資金,用于電影產業發展的金融、稅收和人才引進扶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于2017年3月1日發布實施,具有里程碑意義。對于正處于發展迅速但缺乏法律依據及保障的電影市場來說,無疑給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帶來了法制化的信心,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可以說,國家法律和政策,特別是政策幾乎決定著電影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程度。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電影市場收入規模:疫情后強勢反彈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并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截至2021年12月中旬,我國電影票房收入457億元,較2020年恢復較快。

2、中國觀影人次情況:2020年下降近7成

從觀影人次的變動情況看,2020年全年觀影人次5.49億人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68.23%,降幅與票房降幅基本持平。對比2019年全國約14億的人口總量,人均觀影次數為0.39次,相比2019年的1.24次下滑明顯,若以8.48億的城鎮人口計算,人均觀影次數為0.65次,相比2019年減少了1.43次。

3、中國電影放映場次情況:疫情影響放映場次大幅度下降

2020年全國影院共放映電影5658.4萬場,同比減少55.58%,降幅明顯低于觀影人次和票房降幅。對比票房、觀影人次和放映場次的變化情況,隨著國內影院數量的逐年增多,放映場次的增加速度始終能夠大幅高于票房和觀影人次的增長速度。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求助哇~談談中國動漫的現狀與展望

摘要:中國動畫是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的。我國動畫片市場讓日美大唱主角已經20年了,這是痛苦和損失的20年。似乎國產動畫片的輝煌已遠遠留在了上個世紀,我們拿什么呈現給已被日美動畫訓練得百般挑剔的觀眾?拿什么推動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拿什么拯救中國動畫?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應該充分尊重觀眾的審美能力,融會深邃的智慧、純真的童心、奇妙的想象、真摯的感情,是一件讓作者和觀眾均能被深深打動的藝術品。國產動畫發展主要面臨3個方面的阻礙:1、題材來源單一 ;2、傳統觀念束縛 ; 3、故事內容單薄。沒有獨具匠心的想象, 就沒有動畫藝術的魅力。想象力與創造力主要表現在對影片故事的構架、情節的編排、人物造型設計、影片的背景刻畫上等等藝術創造上。要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首要的是要挖掘中華民族文化精髓最本質的東西,五千年的文化寶藏不能成為一個包袱,不能只是一個虛有其表的東西。

關鍵詞:國產動畫片、中國特色、地位、創意、市場、發展

前言:動畫片在1877年誕生于法國,它早于電影發明之前。中國的動畫片于1920年由萬氏兄弟創始,其后又有無數動畫工作者參與其中,發展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但近年來,我國動畫市場急遽萎縮。與1926年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1961年譽滿全球的《大鬧天宮》和1979年出品的《哪吒鬧海》,1984年堪稱經典的《黑貓警長》和1986年的《葫蘆兄弟》相比,80年后的中國動畫在觀眾心目中已經被定勢為“粗制濫造”、“缺乏競爭”、“沒勁”……另一方面,外國動畫趁虛而入,一部部重頭大片讓中國動畫無地自容,并逐漸侵入中國的其它行業,中國動畫事業猶如風中飄絮,處于弱勢。似乎國產動畫片的輝煌已遠遠留在了上個世紀,我們拿什么呈現給已被日美動畫訓練得百般挑剔的觀眾?拿什么推動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拿什么拯救中國動畫?

這兩極化的現象吸引了我們小組的目光,因此,我們決定對中國動畫的處境做進一步的調查、探索,以此來分析國產動畫發展的現狀如何?發展緩慢的癥結在哪里?如何探尋一條適合中國動畫發展的道路是現在國產動畫亟待解決的。

方法與目的:根據這次課題內容和實際需求,我們把中小學生定為我們此次研究的調查對象,調查方式采用問卷調查。我們總共向外發放200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86份),采用統一的問卷,通過不同人群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來洞察問題的所在,以確保研究的順利進行,盡可能準確地達到最終的研究目的。此次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國原創動畫在中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對中國動畫現狀的看法和發展方向的意見。

結果與分析: 從2001年8月5日“亞洲卡通漫畫展”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中國14 - 20歲觀眾對日韓動畫節目的歡迎程度為82 %,對歐美動畫節目的歡迎程度為81.5 %,而對國產動畫節目的歡迎程度僅為44.5 %。國產動畫未受到太多關注的同時,反而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沒勁”、“幼稚”的印象,一些國產動畫片不但人物個性不明顯,創作技巧、畫面風格也帶有濃厚的日美動畫的風格和烙印。

那么,國產動畫在中小學生心目中到底處在何種地位?其發展阻礙與發展前景又如何呢?到底是不是已經變得一無是處呢?……以上這些問題便是我們這次調查所要了解的。

下面將對調查中的部分典型問題作進一步分析與探究。

問題1:您覺得哪個地方的動畫綜合素質最好(或者你關注最多的是那個地方的動畫)?

(設計目的:通過中小學生對各主要地區動畫的喜愛程度,了解國產動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分析:從統計圖上,我們不難看出,日韓動畫的受歡迎程度高達57.79%,而人們對于國產動畫的喜愛程度卻只有17.09%。中國原創動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低至于此,真是讓人難以想象。在日本動畫當道,美國卡通大片蜂擁而入的今天,中國原創動畫如何走出一條發展之路,如何擺脫現階段的被動局面,是每一個動畫人都在考慮探索的問題。下面將作進一步分析。

問題2:您認為中國動畫發展的阻礙是?

(設計目的:了解國產動畫發展緩慢的癥結主要在哪里,以提出改良建議)

分析:結果顯示,國產動畫發展主要面臨3個方面的阻礙:

1、題材來源單一(21.37%):大部分的國產動畫都是依托歷史題材、歷史故事而創作,,雖然這樣的作品很有中國的民族風格,但是很多也只是形式上的,單一的題材禁錮了想象力,缺少創新的亮點。

2、傳統觀念束縛(18.32%):片面地以為動畫純屬兒童的娛樂,對其教育意味更濃厚,更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化”意義被過分強調,主題先行使創作受到阻礙,思想僵化。

3、故事內容單薄(16.22%):題材來源單一與傳統觀念束縛必將導致故事內容的單薄,在情節的編排上中國動畫的故事結構缺乏力量,描寫過于單薄,沒有多少細節鋪墊,從開頭能想到結局。

問題3:您覺得中國動漫最大的地方要改的是?

(設計目的:確定對國產動畫“對癥下藥”的“處方”)

分析:從統計結果上看,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的人認為國產動畫需改進的地方有:創意、動畫技術、動畫形象、適應年齡。

不斷創新, 出奇制勝,動畫的藝術特點才能具有長遠的生命力。沒有獨具匠心的想象, 就沒有動畫藝術的魅力。

問題4:您認為中國動畫與其他國家動畫相比的優勢是?

(設計目的:了解在國內發展動畫產業的優勢,以便揚長避短)

分析:從統計圖可以看出,五千年的文化寶藏為中國動畫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藝術基礎,要善于挖掘中華文化的精髓,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巨大的國內市場也為

國產動畫作品的發展提供了外部發展空間。要善于把握市場,挖掘市場,使國產動畫產業得以推廣。

問題5:照目前的狀況來看,你覺得中國動畫的發展前景如何?

(設計目的:了解中小學生對國產動畫發展的信心)

分析: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國產動畫的發展前景一般般或有看頭,說明人們對于國產動畫發展還停留在期望的位置。社會在發展,觀念在變化,動畫如果沒有跟上或者引領時代的潮流,必將被觀眾所厭倦和遺棄。發展任何一種產業都要有信心,對中國動畫事業有信心,才能使它長久的走下去。

討論與建議:其實,從中國動畫片創始以來,曾經也經歷過一段輝煌期。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漫畫家創作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在國際上榮獲很多獎譽。六十年代由萬籟鳴導演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創建了規模巨大的孫悟空形象。1979年由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導演的《哪吒鬧海》以及后來的《三個和尚》《鹿鈴》等都是有世界影響的作品。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準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眾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為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