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數字貿易壁壘2023(我國數字貿易壁壘的法律規制)

时间:2024-05-18 16:16:37 编辑: 来源:

中國汽車正由“產品出海”轉向“品牌出海”

6月8日下午,在中國汽車出海持續向好之際,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分論壇擦亮中國品牌與中國汽車海外狂飆順利召開。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駐華高級顧問兼中國區負責人海博(Tamas Haiba)、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長安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孫澤軍、極氪智能科技副總裁趙昱輝、JFP Holdings 董事總經理、首席運營官James O΄Neill,針對中國汽車出海面臨的機遇、挑戰及應對之策等問題,開啟了一場精彩的頭腦風暴。

論壇作為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副會長趙揚主持。

趙揚:2022年汽車產業是中國的熱點和亮點

趙揚副會長指出, 2022年汽車產業是中國的熱點和亮點,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的總額比上年增長7.7%,汽車出口的增長率卻達到了54%。

為此,2023年6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市場體系建設司負責人在介紹中專門提到要加快建設統一汽車大市場。作為汽車行業的參與者,趙揚副會長認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認清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比如世界范圍內產業格局的重組,如何預防和化解可能出現的貿易壁壘等等,都需要行業攜手共同應對。

海博(Tamas Haiba):中國和日本是歐美汽車需求中心

海博表示,在經合組織的國家當中汽車產業幾乎占了11%的產值,汽車產業對于成員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海博分享了經合組織成員國當前汽車產業的發展和變化。

首先,當前各成員國政府持續加大對汽車產業的支持,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依然沒有減少對汽車產業的投資。

其次,半導體行業的重要性愈發重要,特別是由于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汽車產業的生態系統也發生了變化,當前成員國政府最需要解決的是投資以及市場需求量同時下降。

第三,中國越來越表現出全球汽車供應鏈及市場中心的作用,在歐洲、德國、美國以及亞洲其他國家心中,中國和日本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中心。

當然,墨西哥、印度的汽車產業也在快速發展,同時受綠色和數字轉型的影響,汽車產業的技術和產業模式、商業模式也都在發生變化。

張鵬:搶抓機遇、無懼挑戰

張鵬從商用車和乘用車兩個維度分析了當前中國汽車“走出去”的情況。

當前,中國商用車出口規模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2023年1-4月份出口了22.8萬輛、,同比增長31.5%,但商用車“走出去”也面臨著油品適應性、使用環境復雜多樣性、準入條件多變等挑戰。

在乘用車方面,張鵬認為在產品品質、造型設計、技術創新、供應鏈體系等方面,中國品牌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但面臨著海外數據管制等問題。同時中國電動車現在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零排放,但在整個電動車的產業鏈的生產過程中還存在材料如何回收等未解問題。

孫澤軍:當前中國汽車“走出去”是盈利的

孫澤軍分析認為,當前的中國汽車出海表現出了五個特點。

第一個是形勢喜人,長安2023年1-5月的銷量增長是近30%,整個行業增長還高于30%。第二個是不同企業的目標市場和增長動能有所區別,有的在歐洲發力,有的在澳新發力,有的在印度或南美市場。2023年長安出口主要是墨西哥。第三個是原來出口的產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目前這一情況在逐漸改變。第四個是新能源海外銷售比重的增長遠超預期,這為中國新能源企業出海提供了機遇。第五個是中國汽車出海,目前是“吃肉”環節,是盈利的狀態。過去二十幾多年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

趙昱輝:出海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數據顯示,中國在全球的新能源市場已經連續8年時間保持冠軍,即使在過去三年疫情里,也是向上的曲線,2022年占比更是達到驚人63.6%,意味著全球有3輛新能源車銷售,其中有2輛來自中國。

中國汽車正確把握了哪些事情呢?趙昱輝認為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技術創新,尤其是頭部品牌,基本都完成了從傳統燃油硬件平臺到新能源智能架構的過渡。其次是模式創新,基本上都變革了過去B2B營銷模式,改變了依靠經銷商來觸達用戶的方式。第三是品類創新,目前中國汽車產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特別是智能化發展,讓汽車不再是傳統的出行工具,而是移動的智能空間。

孟祥峰:走出去的過程中,產品的合規性很重要

車企在走出去的時候,除了考慮產品的性價比,產品本身的競爭力之外,產品的合規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孟祥鋒以歐洲為例做了相應的分析。他指出,歐洲2019年發布歐洲綠色協議,是一個綱領性的文件,在這個文件之后陸續又發布了歐洲的氣候法案等多項法案,比如2050年的碳中和、減排計劃、歐洲電池法等。

歐洲電池法是和新能源汽車以及電池關聯性最重要的一個法案,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關于電池的碳足跡。電池碳足跡涵蓋的生命周期從礦的開采一直到電池的報廢、回收各個環節。2023年這個法規會發布碳足跡核算的規則,2028年會進一步出臺電池碳足跡的準入門檻,未來,電池碳足跡一旦高于準入門檻,產品將無法在歐洲銷售。

James O΄Neill:中國在電動車行業有豐富的經驗優勢

為什么中國汽車出海能夠成功呢?James O΄Neil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是技術,中國已經不是僅僅售賣廉價產品的時代,經過以往20多年的經驗積累,現在中國已經在很多行業中做到全球領先,能夠開發世界上最好、最先進的科技。

第二是中國國內市場很大,企業在實際運營中可以積累豐富的運營經驗,有成本的優勢。因此在探索海外市場的時候,可以讓目標市場以比較優勢的價格買到高質量的汽車產品。

此外,中國汽車企業在品牌推廣戰略方面也非常先進,可以提升自身的海外市場競爭力。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觀察Autobserver,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我國數字貿易壁壘的法律規制

數字貿易作為一種新興事物,是在世界的貿易、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發展還不夠成熟,數字貿易對基礎設施、技術進步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要求都會較高,然而現階段的法律法規可能滯后于數字貿易的快速發展,從而會對數字貿易的推進和發展過程造成一些阻礙,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形成了數字貿易壁壘。USITC(2014)中對于數字貿易壁壘進行了明確清晰的分類,將貿易數字壁壘分為本地化要求、市場準入限制、數據隱私和保護要求、知識產權保護、不確定的法律責任規則、審查和海關措施這七大類,并且分別對于每一類數字貿易壁壘進行了明確的定義。有很多學者從這七個方面對數字貿易壁壘進行部分或者全部的研究,其中大部分學者將研究的重點放在本地化要求、市場準入限制、數據隱私和保護要求、知識產權侵權這幾個方面。另外也有研究人員針對“數字鴻溝”這一概念進行研究,主要通過信息是否缺乏、互聯網的普及程度、社會發展情況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維度來研究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由于數字貿易所產生的差距。

歐盟電池新規頒布 對國內電池企業有何借鑒意義?

近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了《歐洲電池法規》。根據歐盟的立法流程, 在得到歐盟理事會批準后,這項法規會在20日后正式生效并在歐盟成員國內強制執行。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歐洲電池法規》將是全球范圍內首個針對電池全生命周期階段進行規范的法律文件。和在內燃機排放法規上非常激進一樣,歐盟這次針對電池立法同樣非常前沿:無論是從碳排放,還是從促進資源回收利用來看,都對電池企業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

歐盟電池新規的具體要求

歐盟電池新規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提供強制性的碳足跡聲明和標簽、設定最低的回收率以及材料回收目標,同時廠家還需要提供電池二維碼和數字護照。具體來看,歐盟電池新規包括:

強制性碳足跡聲明和標簽。容量超過2kWh的可充電工業電池、LMT電池和EV電池,必須提供碳足跡聲明和標簽。

電池企業需要根據相關的標準計算每一個生命周期階段的碳排放數據,下一步歐盟也有可能根據相關的碳排放數據對電池企業減排提出新的要求,以進一步夯實歐盟的綠色碳排放壁壘,對于潛在的出口構筑貿易壁壘。

設定最低的電池回收率和材料回收目標。根據歐盟電池新規,其已經設定了比較激進的電池和電池中主要原材料的回收目標。

其中,便攜式電池在2023年需要達到45%,2027年需要達到63%,2030年達到73%;

輕型交通工具電池在2028年達到51%,2031年達到61%;

鋰電池材料則在2027年達到50%,2031年達到80%;對于其他電池中的金屬材料,歐盟也做了比較細致的要求。

自法案生效8年后,新電池中需要包含的回收鈷含量達到16%,回收的鉛含量達到85%,回收的鋰達到6%,回收的鎳達到6%;自法案生效13年后,新電池中需要包含的回收鈷含量達到26%,回收的鉛含量達到85%,回收的鋰達到12%,回收的鎳達到15%;

提供電池二維碼和數字護照。根據新的電池要求,廠家需要披露電池的容量、性能、用途、化學成分以及可回收物的信息,而相關信息可以通過二維碼輕松獲取。

此外,每個電池都應具有數字護照,方便相關監管機構撿起通用的信息交互系統,對于電池進行追溯和監管。

還有需要指出的是,相關的要求,不僅對出口歐盟的國內電池企業有不小的影響,對于在歐盟當地建廠的中國電池企業同樣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盡快滿足歐盟的相關要求,是確保未來可以在歐盟市場持續獲得新的訂單的關鍵所在。

歐洲電動化市場前景廣闊

2022年,歐盟電動車銷量突破110萬輛,同比增加28%,占全年新車銷售總量的12.1%。其中挪威更是創下了每5輛銷售的新車中有4輛純電動車型的新紀錄。

同時,在歐盟市場上,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占有率為26.9%。隨著歐盟制定了2035年全面禁售包括混動車型在內的燃油車,歐盟市場內電動車銷量將持續攀升,因此對于電池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在2019-2022年中,中國電池在歐洲的裝機占比持續提升,分別為11.8%、16.8%、22.6%、34%。當下,歐洲本土的電池企業Northvolt依然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對于電池企業來說,從產品完成設計到最終開始商業化落地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歷程。

這從特斯拉在歐洲當地生產的Model Y先后選擇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就可見一斑。所以考慮到中國電池企業較強的體系能力,未來中國動力電池在歐洲市場份額還有望持續提升。

中國電池企業需要引起高度關注

當前,國內汽車市場上,無論是整車還是電池都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放眼全球,歐盟則是對新能源汽車比較友好的市場。

從數據來看,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鋰電池出口排名前五的目的地國家分別是美國、德國、韓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