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05:48:29 编辑: 来源:

試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答案】:(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所面臨的機遇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能享受一定的權利。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消除外國對我國的歧視性待遇,將在134個成員國和地區中享受多邊的、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出口產品面臨的關稅將會大幅度降低,從而大大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同時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我國還可以享受特殊的優惠政策。這些機遇都給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所面臨的挑戰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要按要求減讓關稅,削減非關稅壁壘,取消進口配額和進口許可證制度。放棄對一些產品如農產品的出口補貼權利,在服務貿易領域逐步開放金融、電訊、法律、會計等部門,并增加有關政策的透明性。

同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貿易增長趨勢、貿易環境和貿易商品結構將發生相應變化。商品貿易總額增長加快,貿易順差將逐漸減少,比較優勢產品出口會增加,比較劣勢產品短期內因為無法實現進口替代,進口會大幅增加。

總的來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利大于弊,必將對世界貿易乃至世界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

試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答案】:(1)機遇:①中國應充分利用加入世貿組織后享有的權利,利用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等權利擴大出口,實行對外投資吸引外資的戰略

還要善用世貿組織的規則保護、發展產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

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發達國家也將從中國的市場開放中得到很大的好處

(2)挑戰:①外國農產品進口的競爭,將迫使中國農民使種植多樣化,中國將會因此成為農業方面的生力軍

②中國入世還將波及精密產品的生產,主要是電子產品,在全球需求量下降并導致美國和日本公司把工廠遷到中國,以降低生產成本,它們還將通過技術革新來改進產品質量,謀求生存和發展

但中國人世也被稱為“第二次開放”,必將有部分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的風浪中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如何吸收因人世帶來的短期沖擊是當前的一個課題

今后,中國降稅所帶來的損失,也須對出現財政缺口做好準備

談談你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WTO為中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每個國家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自己的經濟

加入WTO有利于充分利用國內外的市場和資源,加快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融合,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中國加入WTO的原則是以關稅減讓為主要代價,并以享受發展中國家待遇為前提

加入WTO,中國可以在130多個成員國中享受到多邊的、無條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國待遇,這是中國經濟全面加入國際分工和融入國際經濟循環的必要條件

加入WTO,還能夠通過世貿組織多邊爭端的解決程序來解決國際貿易摩擦,有效地保護中國的經濟貿易利益,這就使中國產品能夠在最大的范圍內享受有利的競爭條件,國內的資源在國際大市場中得到優化的配置,并且及時獲取難得的國際經貿訊息,以利于政府制定經貿政策和企業改善經營管理

因此,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今天,加入WTO已成為進一步開放和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當然,加入WTO既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也對中國許多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嚴峻的挑戰

隨著關稅的降低,國內商品的價格優勢將會逐漸消失,同時由于技術與管理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的差距,也會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主要是: 以往那些嚴重重復建設的行業和企業在市場開放后,會受到市場競爭機制更加嚴厲的懲罰,預計相當一部分企業要重新選擇發展方向,還有一部分企業會被淘汰; 由于中國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不少行業和產業還是空白,如果我們不盡快發展,國外企業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地搶先占領市場

加入WTO后,汽車行業將受到國外產品的壓力,但在短期內可受到WTO對幼稚產業的保護,加之目前中國汽車工業的集中度較高,以及汽車工業發展的時機正在成熟,隨著汽車國產化率的提高與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降,加之與國外知名汽車廠的合作,汽車行業受到的沖擊并非如想象的那樣大

一汽轎車、上海汽車等與國外汽車廠的合作已經多年,再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產品性能價格比會逐步接近國外的產品,加上良好的服務,仍會取得較快的發展

但對于規模較小的汽車廠家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沖擊

中國電信領域的改革也在不斷加強,中國聯通的成立以及中國電信分業經營等改革措施,表明中國電信業正在面對開放,逐步打破國內壟斷,提高電信業的競爭能力

許多人認為,中國電信市場的開放是為朱總理訪美準備的重要籌碼,也正是WTO使中國CDMA項目“死而復活”

朱總理訪美后,美國標準的CDMA移動通信系統將被引入中國,而中國聯通也正在加速規劃發展CDMA移動通信系統,以配合中國加入WTO的進程

這一切意味著未來中國龐大的移動通信電話市場的版圖將會重整

加入WTO以降低關稅為主要代價,中國目前一些質次價高的產品會更快地被淘汰,而這樣的產品又多集中在就業較為集中的傳統產業,其中農業尤為突出

已經飽和滯銷的產品必然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大多數農產品綜合成本已接近或超過國際平均水平,在國際市場上還未形成競爭優勢

在這個時候,更廉價的美國農產品的進入,將迫使中國農業面臨一場嚴峻的挑戰:市場競爭的焦點莫過于質量、價格和產品創新

而這三點,卻正是我們在與美國農產品競爭中的弱勢所在

雖然短期內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帶給中國農業的沖擊不會是致命的,但是,從現在開始,中國農業必須作出果斷反應,迎接這一挑戰,否則時機稍縱即逝,我們的農產品市場就可能完全地受制于人

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進入,無疑是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

前幾年,外資銀行還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但其在國際業務方面,憑著自身優勢搶占市場份額,并取得較好成績

以1993年外資銀行在進出口方面的結算量為例,出口結算量占總結算量約為50%,進口結算量也約占總結算量的四至五成,由于國際業務等中間費用的流失,中國銀行業的利潤減少

同時,國內銀行的外匯存款也呈下降趨勢,外匯貸款量更受到較大沖擊

外資銀行對中國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頗具吸引力,因為國內銀行除中國銀行外,其他銀行的國際業務并不是強項

由于外資銀行操作規范,管理進,并依托于外國企業或投資者的地緣關系及長期建立的銀企關系,爭攬大量成功的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客戶

例如美、日、英、香港是在華開辦外資銀行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中國三資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地和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

因此,美資企業找美資銀行,日資企業找日資銀行,都是雙方樂意的事情,國內銀行不得不甘拜下風

由于前幾年外資銀行不能經營人民幣業務,三資企業和外向型企業也必須與國內銀行進行人民幣業務

而現在,愈來愈多的外資銀行被批準進行人民幣業務,會對國內銀行帶來更大的沖擊

完全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前提更令國內銀行擔憂的是,外資銀行的高薪、出國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吸引了大量國內銀行的優秀人才

有人戲言,國內銀行成了外資銀行員工的“培訓中心”

不僅如此,由于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在工資待遇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也影響了國內銀行員工的積極性

誰都知道,人才的競爭是最重要的競爭,國內銀行在人才競爭上的劣勢,將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此外,加入WTO也將對計算機、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產生影響

但可以相信:與13年前開始申請入關時相比,中國經濟實力已經大大增強,市場經濟秩序已基本建立,行業的競爭能力得到了提高,隨著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正在加快與世界經濟的接軌,加入WTO無疑將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哪些?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摘 要] 中共十六大對剛邁進21世紀的作出了兩個清晰而準確的基本判斷: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從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 ; 國內外環境; 機遇和挑戰

剛邁入21世紀之時,在十六大清晰而準確地作出兩個基本判斷:

一是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我們黨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二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任務。我們要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人深刻地理解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必將在前進路上不迷失方向;清醒地牢記自己的歷史任務,必將為實現奮斗目標而不動搖。從上述兩個基本判斷出發,全面客觀地審視我們當今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所提供的機遇和挑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平、發展、合作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于保持國際環境的總體穩定。穩中有變、和中有斗、緩中有緊、喜中有憂,對我國利多于弊。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與世界經濟的相互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相互補充,外部環境總體上對我國發展有利。

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經歷了56年的建設,已經由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成為一個發展中的經濟大國。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于世界第7位,中國進出口貿易居于世界第3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的國際形勢黃皮書《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認為,中國的綜合國力已超過日本(第7位),居世界第6位。從整體實力看,中國仍屬于國力次強國家。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于迅速提升的狀況。“老四件”(即手表、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持續了幾十年,80年代逐步興起的“新四件”(即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高級音響)現在已司空見慣,進入21世紀之初的“新新四件”(即商品住房、小汽車、通訊、旅游)正迅猛發展。隨著居民消費結構逐年升級,居民消費支出總額倍增。2000年城市居民消費開支只有2184元,到2004年達7180元,增長達3.3倍;2000年農村居民消費開支只有515元,到2004年達2185元,增長4倍多。

上述情況表明,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