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現在的外貿情況怎么樣(中國外貿形勢真有那么差嗎)

时间:2024-06-10 04:17:11 编辑: 来源:

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現狀

(一)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前所未有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民營企業已然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主體。2005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為2233.1億美元,同比增長39%,占進出口總額的15.7%;2013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1.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5%,占進出口33.3%;2013年進出口總額較2005年增長6.2倍,年均增長

25.6%。民營企業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且占比在不斷提高。其中2005年民營企業出口總額為1488.7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9.5%;2013年出口額為9144.6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41.4%,較2005年增長6.1倍,年均增長14.2%。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占我國出口的比重從2005年19.5%上升到2013年41.4%,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月度貿易額高位波動,8月進出口貿易額環比小幅下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已成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市場主體,同時,民營企業是創造市場活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今年1季度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除2月份和3月份受春節假期因素影響當月貿易額較低外,1月月度貿易額呈增長態勢;進入2季度后,我國民營企業月度貿易額呈回落之勢,4月出現同比下降,6月出現環比下降;進入3季度后,月度貿易額再度回升,7月份創今年以來新高,當月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8.4%,環比增長14.3%;8月份進出口132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環比下降4.2%。

(三)歐盟、東盟和美國是我國民營企業主要的貿易伙伴,出口市場相對分散。今年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對前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東盟和美國的進出口總額分別為1335.4億美元、1330.1億美元和1092.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2%、16.8%和8%;三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39.6%。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市場相對分散,出口覆蓋面已達231個國家(地區),前8月排名前六位的出口市場分別為歐盟、東盟、美國、香港、韓國和日本,出口額分別為1017.9億美元、871.5億美元、778.3億美元、770億美元、254.7億美元和222.6億美元,對這六個國家(地區)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國別出口總額的61.8%。

(四)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七成以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大幅減少。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主要以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為主,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為68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的72.3%;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991.8億美元,增長15.1%,占比10.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物流貨物進出口額為794.3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44.8%,占比8.4%。

我國民營企業對外出口的貢獻達到6332.9億美元,同比增長6.8%。其中,一般貿易的出口達到4843.6億美元,增長13.3%,是所有貿易方式中對出口貢獻最大的;其次是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為662.7億美元,增長6.7%,與一般貿易相比,加工貿易對出口的貢獻較小。

(五)出口和進口均以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前8月,我國民營企業出口前五大商品分別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及制品和農產品,上述五種商品比重高達76.5%。其中機電產品出口額2518.7億美元,同比微降0.01%,占比39.8%;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09.7億美元,下降18.8%,占比12.8%;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71.3億美元,增長12.6%,占比12.2%。

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產品主要以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農產品、鐵礦砂及其精礦和初級形狀的塑料為主,比重超8成。其中機電產品進口1126.6億美元,下降11.9%;高新技術產品進口801.4億美元,下降17.4%;農產品進口425億美元,增長22.8%;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260.5億美元,增長4.6%;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129.8億美元,增長15.3%;上述五種商品進口額合計占同期我國民營企業進口總額的86.6%。

(六)鑒于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出口方面,我國民營企業對外貿易應立足穩中求進,著重于穩定增長,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努力克服成本升高和貿易摩擦增多等困難,同時,我國民營企業也應該著眼于未來,加大外貿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加速貿易方式的轉變,增強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此外,在進口方面,應放寬限制、加大扶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擴大進口規模,支持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扶持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市場示范應用、引導民間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和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民營企業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資等10大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發展壯大。上述政策的實施,將拓寬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緩解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有利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中國外貿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對外貿易行業主要上市企業:目前國內對外貿易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有怡亞通(002183.SZ)、合金投資(000633.SZ)、*ST安通(600179.SH)、銀座股份(600858.SH)、東方創業(600278.SH)、物產中大(600704.SH)等

本文核心數據:對外貿易規模、進出口貿易增長、主要貿易市場規模

對外進出口貿易規模逐年遞增

從國內進出口總額來看,2015-202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整體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變化趨勢,從2017年開始進出口總額回升,到2020年國內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

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同期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萬億元,增長22.6%。

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保持增長

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前五大進出口貿易伙伴分別是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其中我國對東盟進出口總額為4.08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4.4%。

電商平臺成為拓展外貿市場的主要方式

根據2021年10月《進出口經理人》雜志對548家包括制造商、貿易商在內地從事外貿出口企業進行的“外貿企業生存現狀調查”結果,企業選擇電子商務平臺方式的比例在近三年連續上升,從2019年的31.0%提高到了2021年的37.5%,并且2021年相比2020年提升6.2個百分點。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全球正常貿易往來受阻,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打破線下交易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貿企業出口下滑導致的銷售損失,跨境電商大大提高了外貿市場的抗風險性,也是外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起點。

在企業所需的外貿服務選擇調研中,2021年,物流的選擇比例躍居第1名,大幅提高14.5個百分點,反映出物流貨運受阻是疫情影響下最突出的問題,企業迫切需要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另外,電子商務的選擇比例上升到第2名,企業選擇比例為17.6%,其余調查項的排序為展覽、買方資信調查、認證、信息買粉絲、金融、保險、法律和其他。

中國的外貿為何如此強大?

其原因可追溯到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有效需求不足,各經濟體依然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各國的外貿需求下降,全球貿易量出現萎縮。在全球需求疲軟、結構失衡的背景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一,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貿易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繼續提高。

從1981年到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率為15.26%,其中出口增長年均增速為15.4%,進口年均增速為15.12%。中國貿易的持續快速發展,使我國在世界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高。1980年我國出口貿易居世界排名第26位,2004年中國已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三大國。200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達11547.9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出口5933.7,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態勢分析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2018年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6.2%。

近幾年,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結構性矛盾凸顯。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對外貿易總體保持平穩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貿易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結構繼續優化,質量和效益不斷改善,成績來之不易。

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為25.83萬億人民幣(折合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7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2.1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折合2597.5億美元),擴大12.8%。

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2015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55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44萬億元,下降13.1%;貿易順差3.68萬億元,擴大56.4%。以美元計價,進出口總值3.95萬億美元,下降8.0%。其中,出口2.27萬億美元,下降2.9%;進口1.68萬億美元,下降14.1%。

2016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國際市場需求疲弱,國內綜合成本不斷上升,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外貿工作,及時出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相關部門和各地區積極細化落實政策,為企業減負助力。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外貿實現回穩向好目標,進出口降幅收窄,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2016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5年下降0.9%,降幅較2015年收窄6.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8萬億元,下降1.9%;進口10.5萬億元,增長0.6%,扭轉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態勢;貿易順差3.4萬億元,下降8.8%。以美元計,進出口總值3.7萬億美元,下降6.8%。其中,出口2.1萬億美元,下降7.7%;進口1.6萬億美元,下降5.5%;貿易順差5107.3億美元,下降13.9%。

2017年,世界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