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心得體會(黨員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五篇)

时间:2024-05-19 00:42:50 编辑: 来源:

海南自由貿易區貿易港勇當先鋒做好表率學習心得體會文件初稿

“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活動心得體會

開展“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活動,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強有力的緊迫感和敢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效率,創造一流成績。下面談一下我對此項活動的心得:

一、充分認識“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活動的重要意義

“勇當先鋒、做好表率”也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必然要求。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是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集中體現。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是要堅持理想信念,堅定不移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堅持勤奮學習,扎扎實實地提高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領;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就是要增強改革創新意識,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創造一流業績。具體到我們每個黨員身上,就是要堅持埋頭苦干,不事張揚,形成重實際,說實話,干實事,求實效的良好風氣,每項任務都不說則已、說了就干,不干則已、干就干好,以實實在在的成效來體現和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是敢創一流的勇氣,是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產黨人勇往直前優良傳統的具體表現。具體到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行業、一個崗位,就是要以“爭先鋒、作表率”的精神,勇創一流業績。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地區在全國競相發展的浪潮中脫穎而出,快速發展,關鍵就在于不甘平庸,勇于爭先。實踐證明,沒有“爭先鋒、作表率”的精神和勇氣,就不可能創造一流業績,就不可能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以積極向上的姿態,大力發揚“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精神

“勇當先鋒、做好表率”是我們開展各項工作的動力。黨員保持先進性,需要大力發揚“勇當先鋒、做好表率”精神。

(一)要有艱苦奮斗的作風。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黨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體現。

(二)要有新的觀念。觀念是行動的先導。陳舊的觀念落后于時代,會束縛我們腳步;先進的觀念與時代合拍,會引導我們向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的思想觀念必須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堅持用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現狀、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的思想觀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終保持強烈的進取心,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三)要有開拓創新的膽略。勇于創新,事業就會前進;怯于創新,發展就會停滯。不斷增強創新意識,挖掘創新潛能,發揮創新才干,改進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舉措開辟新道路,取得新的成果。

(四)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精神決定風貌。健康的精神充滿斗志,能讓人勇氣倍增;病態的精神缺乏神采,會使人消極墮落。作為一名黨員要激勵自己不滿足現狀,更上層樓,做一流的工作,始終保持蓬勃朝氣、自強不息的意識,有鍥而不舍、創優爭先的勁頭。

總之,我通過這次活動,提高了自身自覺性,提高了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黨員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五篇

黨員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 心得體會 五篇

十九屆五中全會,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從根本上說有賴于在黨的全面和有效領導下,不斷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下面我整理黨員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心得體會五篇,歡迎閱讀。

篇1

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歸根結底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價值立場,進一步明確和重申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指向與訴求。

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為發展的重心所在,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為奮斗的最高目標,讓發展成果真正轉化成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創新發展為了給人民群眾創造更有質量的生活;協調發展為了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群眾都能與國家發展大體同步;綠色發展是通過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開放發展讓人民群眾在更大范圍內、更高水平上分享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紅利;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在發展領域的展開,是為了真正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要求。

新發展理念致力于解決如何發展的問題,體現了當代中國在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新發展階段對發展規律的科學遵循,體現了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背景下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發展自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問題、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問題、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等等,都可看作是在新發展階段對新發展理念的創造性堅持和創新性運用,是辯證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堅持全國一盤棋,堅持發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整體性,為我們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確立了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篇2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在環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續增長。“十四五”時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應在以下方面加快補短板,讓生態環境得到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統籌資源、環境、生態協同發展,全面推進“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環境綜合治理、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以水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為例,2019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由2016年的81立方米、52.8立方米降至60.8立方米、38.4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42提高到0.559。然而,當前資源節約、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三大領域的協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發揮。事實上,環境綜合治理是生態保護修復的必然要求,只有將三大領域的戰略規劃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議》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各地應注重提高資源節約、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在政策設計中的地位和占比,更加注重系統觀念,統籌資源環境生態源頭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系統三者相互促進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局。

深化生態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強化生態產品市場化基礎。盡管當前我國生態產品市場規范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約束。其一,生態產權邊界不明晰:一是空氣、水等自然資源的自身屬性決定其產權無法準確界定,二是國有自然資源的收益群體存在爭議,導致產權邊界難以界定,由此阻礙了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進而影響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統一市場體系:一是生態產品認證標準制度不完善,生態產品的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現象明顯,二是由于難以統一制定生態產品價格標準,當前林權、水權、碳排放權等生態虛擬產權始終相互分離、自成體系,規范生態產品市場難度很大,市場體系化進程緩慢。為此,需完善生態資源的產權制度,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房所有權、林權、水權等自然資源產權進行確權和賦權,力求“山有界、樹有權、地有證”,為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轉化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態產品認證標準體系,加強生態產品標志管理,指導和監管生態產品生產過程,助推生態產品品質提升;規范生態產品市場標準,維護生態產品標準化市場秩序,引導生態產品市場消費。

擴大生態補償覆蓋面,完善生態補償標準。當前,我國生態補償覆蓋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單一的天然林擴展到水域、山區、農田等區域。但生態補償標準亟待統一,在補償主體界定、補償方式、補償資金來源與數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學界定與統一標準。因此,一要統一生態補償受益主體標準,改變當前生態補償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層面的現狀,將居民納入生態補償受益群體。二要統一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當前我國生態補償方式以單一財政支付為主,如果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無法統一,將進一步增大社會資金進入生態補償體系的風險,從而阻礙生態補償方式有序創新,導致生態補償資金來源單一的困境無法突破。三要統一生態補償資金標準,加快構建生態系統生態價值核算體系,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生態系統生態價值核算標準,減少補償資金的隨意性,增強生態補償制度的公平性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生態補償受益主體標準、生態補償方式標準、生態補償資金核算標準,在保障生態補償資金的補貼性質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其對生態保護與建設的激勵作用。

篇3

“一老一小”牽動著億萬家庭,對全周期美好生活具有深刻影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可以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提供切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工作。近年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制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適時修訂,事關“一老一小”的法規政策日趨完善,服務體系不斷建立健全,有力促進了老年人、兒童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也應看到,在即將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我國養老托育服務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愈加凸顯。

一是地方政府職責不清晰,越位和缺位現象并存。有的地方熱衷高端項目,招商引資引來的養老地產項目有養老之名、無服務之實,個別早教項目違背規律、揠苗助長。有的地方“一老一小”工作還停留在保障傳統福利對象的層面,城鄉特困老年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以外的大量社會老人和兒童難以享受養老托育服務。

二是普惠性服務不足,供求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即,城鄉居民家庭和老年人收入增長,卻仍難以購買到安全有保障、價格可負擔的服務。另一方面,養老托育市場潛在需求巨大,消費快速增長,但行業投資回報率依然偏低,大部分機構處于虧損狀態。面向中等收入群體提供的服務短缺,“夾心層”問題突出。

三是傳統政策效應式微,養老托育機構融資難。“一老一小”以地方事權為主,重視民生工作、財力雄厚的地方通常是養老托育服務發展較好的地方;片面追求GDP數字、公共財政底子弱的地區養老托育服務則普遍滯后。過去主要靠投資帶動、靠貸款支持的政策方式效應在減弱,迫切需要探尋新的政策路徑。

四是家庭能力弱化,主體責任履行面臨困境。家庭本應是贍養老人、照料兒童的第一責任主體,但責任履行需要能力支撐,“上有老、下有小”的雙職工家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