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第一批海外留學生(我國第一個留學外國的人是( ))

时间:2024-06-02 00:36:58 编辑: 来源: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

文檔視界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洋務運動時期。

中國留美幼童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洋務運動時期

一般指19世紀60——90年代。1872年,在曾國藩等人的支持下,容閎招錄了30名幼童赴美留學,是近代中國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

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

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發,跨越太平洋,在美國舊金山登陸。他們乘坐剛剛貫通北美大陸的蒸汽火車,到達

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從此開始了他們長達十五年的留學生涯。

幼童們被分配到54戶美國家庭(其中康涅狄格州34戶,麻薩諸塞州20戶)中生活。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克服了語言障礙,成為

他們就讀的各個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群體所取得的優異成績

令美國人驚嘆不已,據不完全統計,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進入美國的大學學習。其中22名進入耶魯大學,8名進入麻省理工學院,3名進入哥倫比亞大學,1名進入哈佛大學。

1881年,原定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計劃中途夭折,全部學生被召回國。當時,耶魯大學的22位留學幼童中祗有詹天佑和歐陽庚二

人順利完成學業。容揆和譚耀勛抗拒召回,留在美國完成耶魯大學

學業的。李恩富和陸永泉則是被召回後,重新回到美國,讀完了耶魯。

下載文檔原格式

(Word原格式,共1頁)

支付 ☛下載

相關文檔

近代中國第一批留學生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中國近代史上的早期日本留學史

2021中歷史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兩套】

中國近代留學生群體

略論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生的派遣

淺議中國近代留學生對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

中國近代史綱要(完整版)

2018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真題(含答案)【自考真題】

中國第一批大學留學生

試論晚清留學生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

近代留學教育思潮

中國近代留學生事業的先驅——李鴻章與中國留美學生

近現代史綱要:淺談近代留學生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近代留學第一人-容閎

中外教育史選擇題

近代中國留學生與中國政治變遷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外留學生群體的歸國浪潮

近代留學生與中國

近代中國派遣第一批留學生是在

歷史趣談揭秘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生 都不愿回歸祖國

為何中國留學生不回國

近代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美留學是在什么時期?

洋務運動時期。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這批留美生中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其中工礦負責人9人,工程師6人,鐵路局長3人;從事教育事業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從事商業者7人;進入海軍者20人。總之,除早亡、留美不歸和埋沒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其歷史故事: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因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這批幼童遠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個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輕共和國,開始了他們計劃長達15年的留學生活。他們被分配到了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四十多戶美國人家中,快速適應著在美國的生活。

他們以驚人的速度越過了語言障礙,成為各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他們也迅速適應了異國的文化,脫去了長袍馬褂,活躍在各項體育運動的賽場上。

他們是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他們和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比鄰而居,曾受到美國總統格蘭特的親切接見。十九世紀末,當世界格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刻,他們恰好被送到了那場工業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當半數孩子開始了他們的大學學業時,大清國卻突然提前終止留學計劃,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國。

這批飽受歐風美雨熏陶的學子是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回國后的這批西學所造之子歷經中國晚清政壇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國的榮辱興衰。

中國第一批留學生是哪一年出國地?

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陳蘭彬、容閎率領第一批學生梁敦彥、詹天佑等30人啟程赴美。

1.蔡紹基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北洋大學校長

2.鄧士聰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海軍軍官

3.容尚謙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海軍艦長

4.張康仁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律師

5.譚耀勛  籍貫廣東香山  早年病逝于美國

6.蔡錦章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鐵路官員 

7.程大器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教師 

8.歐陽賡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外交官 

9.史錦鏞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商人 

10.鐘俊成 籍貫廣東香山  供職于外國領事館

11.鐘文耀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外交官、鐵路官員

12.劉家照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政府官員

13.陸永泉 籍貫廣東香山  后任外交官

14.潘銘鐘 籍貫廣東南海  早年病逝于美國

15.何廷梁 籍貫廣東順德  后任軍醫

16.梁敦彥 籍貫廣東順德  后任清朝外務尚書

17.黃仲良 籍貫廣東番禺  后任外交官、鐵路官員

18.陳鉅溶 籍貫廣東新會  后任海軍

19.陳榮貴 籍貫廣東新會  后任工礦業

20.鄺榮光 籍貫廣東新寧  后任礦業工程師

21.吳仰曾 籍貫廣東四會  后任礦業工程師

22.曾篤恭 籍貫廣東海陽  后任報紙編輯

23.黃開甲 籍貫廣東鎮平  后任政府官員

24.羅國瑞 籍貫廣東博羅  后任鐵路工程師

25.錢文魁 籍貫江蘇上海  后任外交官

26.牛尚周 籍貫江蘇嘉定  服務于電信業、造船業

27.曹吉福 籍貫江蘇川沙  后任律師

28.詹天佑 籍貫安徽徽州  后任鐵路工程師

29.石錦堂 籍貫山東濟寧  早年病逝于美國

30.黃錫寶 籍貫福建同安  早年病逝于美國

 

很辛苦才搞齊名單,辛苦啊!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留學生是容閎。

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達萌,號純甫,漢族,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1850 年至1854 年,容閎就讀于美國耶魯大學。他是第一位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作為耶魯大學唯一的中國學生,他面臨很多挑戰。容閎因生性含蓄內斂,平時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大學二年級時,他一連兩次在英文寫作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從而嶄露頭角。盡管他的寫作能力受到好評,可他時常為自己數學能力差感到郁悶煩惱。

大學三年級時,他在寫給美國傳教士衛三畏(Samuel W.Williams)的信中談到自己對未來事業的想法。他寫道:“對于一個想回饋祖國的人來說,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每一件都很有價值,要想從中作出正確的選擇的確很難。因此,我不會只憑借個人的愛好和判斷來選擇,而是希望依靠上帝的幫助作出滿意的決定。”

在求學的過程中,容閎從未忘記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祖國。他在和同班同學凱羅· 卡特勒(Carroll Cutler)散步時談到在他心中漸漸成形的選派幼童留學的計劃。若干年后,凱羅·卡特勒成為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華盛頓天主教大學的校長。

在耶魯讀書時期,中國國內的腐敗情形,常常觸動我的心靈,一想起來就怏怏不樂……我既然遠涉重洋,身受文明教育,就要把學到的東西付諸實用……我一人受到了文明的教育,也要使后來的人享受到同樣的好處。以西方學術,灌輸于中國,使中國一天天走向文明富強。這將成為我畢生追求的目標。

容閎于1852 年加入美國國籍。畢業后,他并不迫切地想回國。對他來說,七年的美國生活,已經改變了他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東西。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圣經里的一句話總是浮現在他腦海之中,仿佛上帝在提醒他:“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對容閎來說,“親屬”和“自己家里的人”就是中國。于是不久,他就搭船返回香港,經過海上151天的漂泊,終于回到了故土。

19 世紀60 年代,清政府逐漸認識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重要性,開始探討用何種方式引進西方技術,以使中國走上自強之路。他們面臨的選擇有:建立現代學校,邀請外國專家教授西方語言和技術;派代表團出訪歐美,收集資料,并將西方的兵器帶回中國進一步研究、仿制;將學生送到海外,待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后向國人傳授西方富強的秘訣。

保守官僚們反對將中國幼童送出去的計劃:其一,這需要耗費時間和金錢;其二,承認自己需要向西方學習,這對大清王朝來說是奇恥大辱。大多數學者們也反對,因為整個計劃只是強調技術,而不強調用孔孟之道培養出來的“臣民之氣節”,他們認為后者才是國家安泰,人民富強的保證。但是,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總督曾國藩和他的擁護者李鴻章卻大力支持將幼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