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海外安保集團印尼(許東亮的相關事件)

时间:2024-05-20 12:33:42 编辑: 来源:

當前中國周邊安全形勢 論述啊

一、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的新變化

1.海上問題矛盾激化

海上安全成為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重要來源,中國的海洋戰略已成為國際社會判斷中國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深海戰略已經觸及美國的亞太乃至全球利益,周邊國家借美國重返亞太之勢在海洋問題上結成利益共同體抗衡中國的潛力大大增強。因此,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國深海戰略面臨的壓力將常態化。

2.半島局勢僵局難破

中國周邊安全的最大軟肋是東北亞,朝鮮半島形勢是風向標。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以朝鮮半島為中心的東北亞地區是中國安全的致命弱點。歷史上,1895年的甲午戰爭、1905年的日俄戰爭以及日本侵占中國東北等都在這個地區。新中國成立后,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以及60年代中國與蘇聯的珍寶島沖突都對中國安全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即便是美國學者也承認,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利益具有很強的合法性,包括維護中朝邊界的穩定、阻止對華包圍圈的形成以及顯示中國和平崛起的決心與可能性。

3.日本“遠交近攻”加強日美同盟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特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重災害。日本大地震的國際救援行動以及日本接受救援的情況,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對外關系的親疏遠近排列順序。即日美同盟為中核;第二層次為間接的盟友,主要是美國同盟旗下的英、法、韓、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第三層次為與日本歷史淵源甚深且有共同價值觀的東南亞國家;第四層次為能夠對中國實力起制衡或牽制作用的俄羅斯、印度、蒙古等國。具體來說,處于中核的日美同盟關系在快速協調應戰能力方面彰顯了無與倫比的優越性。第二層次的間接盟友也發揮了快速集結的配合救助優勢。第三層次的關系主要體現了“情感投資反哺回饋”的良友關系。第四層次則主要起平衡手的作用,而上述四個層次均具有明顯針對和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雖然中國在大地震后對災情深切關注,物資方面予以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選擇接受中國的援助時甚為謹慎。從日本領納其他國際賑災救援的態度上,充分顯示了其現代版的“遠交近攻”策略。

4.戰略憂慮刺激軍備競賽

進入21世紀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軍費開支整體上都保持了增長的態勢,這種態勢可能會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目前,美國是全球絕對的軍事霸主,帶給全球最大的不確定性;俄羅斯正在不斷加強和鞏固軍事強國地位;印度推動全方位進攻性軍事戰略,成為中國周邊的“上升性威脅”因素;東南亞各國紛紛加強軍備建設,尤其是海上力量。從長期來看,各國軍費開支不斷增長的態勢不利于亞太安全互信的建設,可能使亞太地區陷入軍備競賽的“惡圈”之中,使業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惡化。

5.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

日本特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重災難、以泰國為代表的東南亞洪災、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后中亞和南亞地區復雜的安全形勢、中國海外投資在緬甸遭受損失等,都表明本地區深受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影響。非傳統安全問題出現社會化和地區化的發展趨勢,直接影響到民生。

二、雁型安全模式的升級與美國的“太平洋世紀”

隨著伊拉克戰爭進入尾聲和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將外交關注的焦點重新向亞太轉移。2011年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外交政策》雜志上撰文指出:今后10年美國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對亞太地區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希拉里承認,中美關系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具挑戰性和最具影響力的雙邊關系,為了管理這種關系,美國的外交政策必須加速轉型。實現這一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是,美國將把各種外交資源——包括最高級別的官員、發展專家、跨部門團隊和永久資產——分派到亞太地區的每個國家和角落。奧巴馬政府亞太戰略的調整包含政治、安全和經濟的內涵,目標是要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經濟、安全秩序和地區機制上的主導地位,化解中國崛起對美國領導地位的侵蝕和挑戰。美國政府高官在多個場合宣揚,21世紀是美國的太平洋世紀,其主宰世界的雄心和霸氣溢于言表。

1.美國主導的雁型安全模式升級

從2010年開始,美國逐步在中國周邊構造“雁型安全模式”。美國重返亞洲不僅使中國直接面對美國日益增強的戰略擠壓,也使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有所減弱,國家間關系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在這種模式中,美國是雁首,第二梯隊是美日、美韓同盟,尤其是美日同盟被置于首要位置,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基石”,美日韓三邊存在形成軍事同盟的跡象。第三梯隊是美國與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等盟國的關系。第四梯隊是美國與印尼、越南和印度的關系,顯著特點是以地區為平臺,呈現出網絡化發展趨勢,這也是美國塑造亞太地區秩序的最廣闊依托。

“雁型安全模式”是冷戰以來美國亞洲戰略的第三個階段。從冷戰開始到21世紀初期,美國亞太安全戰略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前蘇聯為對手的軸轂模式,第二個階段以日本為對手的扇形模式,這兩個模式各自具有明確的運行模式和內在機理。美國亞太安全戰略的不同模式并非是替代性關系,而是逐步累積,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形成。戰略與政策的繼承性大于變革性,是美國國際戰略的一個突出特點。第三個階段的“雁型安全模式”正是綜合美國對蘇戰略、對日戰略的歷史經驗,以軍事、經濟兩手都要硬的方式應對中國的崛起。中國成為美國制定亞太戰略的首要因素,美國的對華戰略已經站在美國亞太戰略之上,挾亞太以制衡中國正是美國戰略的手段。

2011年美國對其主導的雁型安全模式進行升級,主要表現在:

首先,進一步強化與盟國的雙邊安全合作。

希拉里表示,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的條約聯盟是美國亞太戰略的支點。3月份日本大震災加強了非對稱性的美日同盟關系。美軍的救災努力凸顯了鐵血同盟的正面形象,有利于美日同盟的穩定。震災后上臺的野田首相強調“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和外交的基礎和最大財產”,主張以穩固的日美同盟為基礎推進與亞洲鄰國的關系。野田內閣已決心進一步推動日美同盟的發展,認真解決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如果野田內閣在基地搬遷問題上取得進展,可以預計美日同盟將進一步提升。美日兩國已達成新的協議,由日本政府出資50多億美元以確保美國軍隊常駐日本,兩國將加強情報共享,并啟動關于亞太事務的戰略對話。

美韓同盟進一步強化。“天安艦”事件后,美韓密集的聯合軍演使兩軍協同作戰能力進一步加強,美韓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保持密切合作。2011年10月12日,《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在美國國會獲得通過,這使美韓軍事同盟關系增添了新的“經濟”要素。韓國總統李明博表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將揭開兩國關系的新篇章” ,未來美韓在安全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增強。

在美泰、美菲、美澳雙邊層次上,美國也進一步深化了同盟關系。希拉里11月16日在菲律賓訪問時,雙方簽署了《馬尼拉宣言》,美國承諾為菲律賓提供軍事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并協助菲律賓防衛“海域疆界”,希拉里表示希望升級兩國的同盟關系。面對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大水災,泰國政府請求美國派直升機協助監控洪水災情,希拉里16日晚到訪泰國時表示,美國將向泰國提供民用和軍事援助。

奧巴馬于11月16日訪澳大利亞后,美澳兩國首腦就加強軍事合作達成共識。根據新簽署的軍事協定,從2012年開始至2017年,美國將在澳最大的海軍基地達爾文港部署最多2500名軍人,以增強對亞太地區的軍事輻射力,特別是南海地區。這一協議標志是越戰以來美國首次在太平洋地區擴大長期軍事存在。值得進一步指出的是,美國在澳大利亞的駐軍不僅直接影響南海局勢,也將通過間接的方式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比如.如果2012年東帝汶選舉出現亂局,那么美澳同盟必然加以干涉,加上日本在該領域的影響力,勢必使東盟的分化加深,從而影響中國——東盟合作的大局。

其次,“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隊間加強多邊安全合作,共同應對地區安全挑戰和中國崛起。

隨著南海爭端的白熱化,美國不僅增強在太平洋的軍事實力,還主導和支持“雁型安全模式”不同梯隊成員間的安全合作。在美國主導的“雁型安全模式”中,既包括了南海爭端的主要相關方菲律賓和越南,又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它們分別處于梯隊的不同層次,除了直接與美國保持緊密程度不等的安全合作外,彼此之間還存在密切而頻繁的互動,它們的共同目的就是制衡中國。日本新政權試圖以南海問題為由頭,借美國之威,拉攏印度、澳大利亞以及菲律賓等國,構建約束中國的多邊海上安全機制,2011年9月,日本和菲律賓發表了包括加強南海安全合作等內容的聯合聲明,菲律賓和日本還達成共享海上情報協議,日本同意出資訓練菲海岸警備隊。10月,日本新任外相玄葉光一訪問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旨在深化與東盟各國在海洋安全上合作。日本還與越南簽署了海洋戰略安保協議,一致同意在南海問題上采取同一協調的政策,應對中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強勢動作。日本和印尼認為有必要構建多邊框架解決南海紛爭,印度也加強與越南在油氣勘探開采、軍事等方面合作。

美國推動聯盟的多邊化出現新的進展。延坪島炮擊事件后,美日韓軍事三邊體制成型。除美日韓三邊外長會談外,美韓聯合軍演邀請日本觀摩,美日聯合軍演也首次邀請韓國參加。美國還重建與新西蘭的安全關系,目前美澳新三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緊密合作,不僅包括東北亞局勢,也包括斐濟和其他島國及南太平洋的發展問題。美國也積極支持美日印的新三邊對話。

2.強力推進TPP框架協定,打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

2011年11月12日在夏威夷舉辦的APEC非正式領導人會議上,美國宣布與8個國家(澳大利亞、文萊、智利、馬來西亞、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達成TP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框架協定,日本也正式宣布加入TPP談判。美國希望高標準的TPP能夠成為樣本,最終形成亞太自貿區。如果TPP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對跨太平洋的貿易整合產生重大影響。

在歐洲深陷債務危機對美國出口帶來不利影響之際,美國更加看重亞太的經貿潛力。美國商務部長表示,亞太可以彌補對歐洲出口的缺口。美國強力推進TPP,很大部分是沖看中國來的。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接受采訪時稱,亞太經合組織夏威夷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確發出這樣一個信號,即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美國將全力參與構建亞太地區經濟、安全和政治的未來。

TPP不僅是經貿安排,更是一個戰略的考量。美國的目的除了要分享亞洲高速經濟增長外,更看重的是掌握亞太區域統合的主導權。TPP一旦運轉,將對中國產生復雜影響。首先,亞太地區其他經貿體制將面臨被架空和掏空的危險,亞太地區也將會更加分化。這可能使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前景黯淡,東盟主導的10+3機制的作用也被弱化。東盟已經意識到達一點,開始加快了以東盟為中心的自由貿易協定的政府間磋商。

其次,美國主導下的TPP使美國成為亞太經貿機制的中心,這將改寫亞太經貿版圖。TPP旨在處理各種非關稅的貿易屏障問題,包括政府采購、國有企業行為、監管融合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奧巴馬極力推動TPP意在實現美國出口翻一番的目標,其背后一方面是調整國內政治經濟結構,適應新一輪以金融服務業為目標的自由化,另一方面也想讓東亞的經濟增長不那么依靠中國市場,打斷中國越來越引領東亞發展的勢頭。

最后,除經貿之外,TPP的影響不可避免地擴展到軍事和政治領域。TPP的經貿吸引力將增強成員國之間的凝聚力,同樣也會形成政治和軍事上的共同意識。日本民主黨政調會長前原誠司認為不要將TPP看做是美國的對華包圍圈,此話明顯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美國TPP戰略最重要的內容實際上是搞一個美日自由貿易協定。日本部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