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武器外貿訂單(中國外貿主動出擊還能拿到訂單嗎)

时间:2024-06-02 09:16:15 编辑: 来源:

中國賣的比較好的外貿武器有哪些?

我國的軍事實力突飛猛進的同時,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的地位也不斷的提升。我國的軍售主要提供給第三世界的國家,特別是我國最可靠的盟友巴基斯坦,更是我國軍售的主要對象之一。因為第三世界的國家資金比較匱乏,我國現階段出口的裝備大多是一些價格較低的裝備。在空軍方面,我國的殲7戰斗機在上世紀80年代非常的火熱,殲7戰斗機是蘇聯的米格21戰斗機的國產版,售價要低于米格21戰斗機,在性價比上比米格21戰斗機更高。殲7戰斗機不僅出售到了第三世界國家,在中美蜜月期,美國也買了兩個中隊的殲7戰斗機,作為假想敵用于訓練。

除了殲7之外,我國還和巴基斯坦聯合研制出了梟龍戰斗機,梟龍戰斗機屬于三代半戰斗機,在性能上要強過殲7戰斗機。現階段梟龍戰斗機已經成為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斗機,除了巴基斯坦之外,緬甸和尼日利亞都曾經購買過梟龍戰斗機。我國的無人機在國際軍售市場上同樣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國的“彩虹”系列無人機遠銷到中東等地,是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最大的競爭者。

在海軍方面,我國的主要出口對象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海軍的F-22P型護衛艦,就是由我國的053級護衛艦改造而來的。巴基斯坦海軍的S20型潛艇,也是我國的039B型潛艇的出口版。泰國的S26T潛艇,也是我國出口的一項重要的海軍裝備。我國海軍的裝備技術水平在最近兩年一直突飛猛進,在未來的幾年中,隨著055驅逐艦的服役,我國可能還會出口一些技術較老的驅逐艦。

在陸軍方面,我國出口數量最多的是56式沖鋒槍,56式沖鋒槍是AK47步槍的國產版。AK47步槍作為世界上最暢銷的一把槍,在國際槍械市場中一直占據重要位置,而我國的56式沖鋒槍性能和AK47步槍不相上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爭相采購的裝備。我國現階段已經很少出口56式沖鋒槍,這種廉價槍械的出口數量雖然大,但是利潤率非常低。現在我國陸軍出口的裝備已經逐漸向高技術,高科技型裝備進行轉型。

從我國當前的軍售出口情況來看,隨著我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的地位肯定還會繼續提升。

中國外貿主動出擊還能拿到訂單嗎

外貿大省拼經濟在行動 出海搶訂單收獲頗豐

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 見習記者 安宇飛

“拜訪了9家新老客戶,收獲了500萬美元的意向訂單。”12月14日晚,仍在酒店隔離的嘉興市杉惠服飾有限公司業務主管華一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連連稱“滿載而歸”。幾天前,他跟隨嘉興市商務局組織的包機出海經貿團,奔赴日本搶訂單。

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會議指出,要更大力度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在世界經濟低迷、外需萎縮趨勢下,我國多個省市的商務部門帶隊組織企業出海搶訂單,被認為是搶抓窗口期的務實之舉,提振了市場信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和四川等外貿大省都已掀起了組織企業“包機出海搶訂單”的浪潮,劍指海外市場,誓要奪回“失去的三年”,全力以赴促外貿、穩增長。

收獲頗豐

出海搶訂單團陸續歸來

12月4日,華一帆跟隨嘉興包機出海到達了日本,在此后的6天時間內,拜訪老客戶、參展、拓展新客戶,忙得馬不停蹄。

“4號到達日本,5、6號就開始拜訪客戶,既有合作多年的老客戶,也有線上認識的新客戶,兩天就拜訪了5家客戶。”華一帆接受記者時稱“不虛此行”,“有一家新客戶聊得比較投機,他在7號和8號各抽了半天時間,帶著我們拜訪其他客戶,這又結識了4家客戶,合計拜訪了9家客戶。”

在華一帆看來,當面洽談比通過郵件、電話溝通的成功率更大。“有客戶之前對我們的樣衣和價格都很認可,但在沒見過面、沒有足夠了解的情況下,不太會下核心訂單。”他透露,當面溝通交流后,已跟部分客戶敲定了初步意向,“盡管500萬美元的意向訂單不一定都會轉化成訂單,但公司出去對市場行情有了更清晰地了解。”

嘉興市杉惠服飾有限公司此次之所以能夠成功出海搶下訂單,背后是嘉興市商務局等部門的支持。12月4日,嘉興“雙箭齊發”,同日發出了對日本和對德法的兩個經貿招商團,不遠萬里奔赴海外面對面談生意、搶訂單。

嘉興商務局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赴德法、日本經貿團組共爭取意向訂單金額超4億元,“其中,日本團組60家企業參加亞洲紡織成衣展,獲得72個展位,數量全省第一,參展企業和展位數均占整個展會的14%左右,意向成交金額超3億元,一批企業獲得新訂單。”

紡織服裝行業是嘉興傳統出口產業,此次包機赴日搶訂單,嘉興企業實地拜訪客戶200余家,展館內接待客商2100多名,展示了2000多個新品,維護和接續了一批老客戶、開拓了一批新客戶。上述人士表示,此舉大幅提振了嘉興外貿企業的信心,預計將拉動明年一季度嘉興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快速增長。

“下次有政府包機組團出海,我們還要參加。”華一帆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屬于傳統的貿易模式,以展會客戶為主,即便政府不組織包機也會參展,“通過政府參加,對商家而言更便捷,比如,行程安排不用操心,口罩和抗原等物資都準備充分。”

由深圳市商務局組織的深圳多批境外參展包機(艙)日前也已先后返程。在這些包機(艙)中,匯聚了來自醫療器械及科技行業的深圳企業代表團近百人,分別奔赴多國參加國際高水平展會、進行商務交流,他們的返程滿載著新訂單和新市場:2022(雅加達)智能科技展團組達成意向訂單約4500萬美元,德國杜塞爾多夫醫療展團組收獲訂單金額超4200萬美元……

“參展成效比疫情之前還要好。”作為行業巨頭羅氏集團唯一一家體外診斷高端耗材中國供應商,深圳市柏明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三年沒見客戶了,這次展會密集接待拜訪了50多家客戶,不僅簽下貿易合同,還談妥了未來三年的項目轉移和開發合作。”

作為深圳“出海老兵”,創維集團深耕海外市場已有十余年。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依托“展團力量”,不僅展示發布了中高端產品,還與當地政府、商會達成合作,向海外用戶展示“中國智造”魅力。

搶訂單引外資

外貿重鎮全力拼經濟

嘉興組團出海搶訂單,是浙江“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的縮影。根據浙江省商務廳的規劃,浙江后續將通過包機、拼機、航班等模式,組織超1萬家企業赴境外參加經貿活動。浙江商務廳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浙江全省11個市都紛紛行動起來。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浙江、江蘇、廣東、山東和四川等外貿大省都已組織外貿企業包機出海,幫助企業搶訂單、搶客商,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

財通證券零售首席分析師于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組團出海”搶訂單是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市場主體迅速抓住窗口期的務實之舉,對外釋放出強烈信號,宣告中國企業正在以積極主動的姿態,繼續參與全球市場。

地方政府和企業組團出海搶訂單,修復中國和世界的經貿聯系,這將穩定合作伙伴的預期。

“三年來,疫情因素導致中國很多企業無法以一種正常的狀況與全世界進行對接和商務談判,嚴重影響了企業訂單,特別是一些中型企業的訂單。”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國企業不出去談,有些訂單可能就被其他國家的同行拿走了。”

以服裝紡織行業為例,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估算,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訂單轉移規模為60億美元左右,其中棉紡織品訂單轉移規模為10億美元左右,服裝轉移規模為50億美元左右。棉紡織品訂單主要轉移到印度,服裝訂單主要轉至孟加拉國、越南、印度、印尼和柬埔寨等國。

可以看到,一些外貿訂單如果我國外貿企業不去“搶”,可能就轉移到其他國家。而海關總署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1%,增速比10月的6.9%大幅放緩。同期,出口總值和進口總值的同比增速分別為增長0.9%和下降1.1%,也都較10月份大幅下降。

“浙江等外貿大省組團出海搶訂單,對提振我國外貿出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未來,我國外貿不會像很多人認為的那么悲觀。”劉元春說。

華創證券一份研報表示,今年前10月,江蘇、浙江、廣東及四川等四個外貿大省的進出口總值超過16萬億元,占全國外貿總額的47%,意味著這四個省的進出口總額如果能提上去1個點,則全國的進出口總額就能提升接近0.5個百分點。

記者注意到,在組織外貿企業出海搶單的同時,外貿大省還往往將外貿與外資結合起來,既帶外貿企業出國參展,也安排招商引資,全力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上述嘉興商務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赴日經貿團拜訪了近50家企業和有關機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5個,意向投資額2億多美元。

今年11月蘇州組織的赴日出海團,各招商小分隊共拜訪62家企業和有關機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32個,意向投資額18.6億美元。

搶抓機遇

外貿企業主動出擊更可期

盡管“組團出海”意義非凡、成效顯著,但對很多外貿企業來說,想要真正“回血”,不能一味等著政府部門帶自己出海搶訂單,更要主動出擊,拓寬發展的空間。

一家江蘇上市公司的外貿業務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此輪并未跟隨政府包機出海,因為早在9月中旬,他已經趕往法、德兩國拜訪客戶,這是他三年來首次出國拜訪客戶。

“疫情前每年都出國兩三次,參加國外展會或拜訪客戶,受疫情影響,三年沒出去了,今年生意不是特別好,下半年坐不住了,即便當時國內疫情防控仍較為嚴格,還是冒險出去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跑了好幾家客戶,他們好幾年沒見過中國人,很高興也很感動,把新產品和業務報價等全部開放給我們了。”

該負責人表示,隨著境內外往來便捷,2023年起碼要出去五次,頻率要高于疫情前,全力搶訂單和業務,“在國外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下降時,公司產品不是生活必需品,總體需求呈現下降趨勢,預計明年需求降幅為5%至10%。我們需要更加積極主動,更加貼近市場開發新產品,把下降的需求彌補回來。”

河北優耐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曉明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公司今年10月份參加了俄羅斯的線上展會,打算春節后參加國外線下展會,業務人員同時拜訪客戶,“首選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市場,代理商和老客戶都分布在這些市場,三年沒見面了,先與老客戶溝通交流下,后期再考慮拓展新客戶”。

據劉曉明的判斷,春節后感染率高峰期過了,工人復工沒問題了,屆時拿到訂單立馬就能供貨,“隨著境外往來便捷,預計明年公司外貿業務將實現30%的增長”。

一些外貿企業還在電商平臺找到了業務增長的新動力。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國際站上有一家工業電子顯示屏企業,名為“深圳碩騰”,起家于華強北,但真正崛起是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依靠數字化新外貿。

“3C這一行,出生于華強北,如果線下貿易,會被同行卷死,如果做歐美外貿市場,會被大牌逼死。在阿里巴巴國際站,深圳碩騰通過數字化新外貿選擇了走‘一帶一路’柔性訂制市場,卻取得了意外的成果。”阿里巴巴國際站新聞發言人沈方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5月11日,碩騰通過阿里國際站拿到了公司有史以來單筆最大的海外訂單——34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目前,碩騰的產品遠銷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以來的銷售額已超過2.5億元。

“疫情三年以來,我們看到外貿商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積極擁抱數字化新外貿。”沈方俊說。基于此,阿里國際站近期開始推出至少100場“數字化混展”為主的海外展會,覆蓋十余個

搜索关键词: